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袁婷 何琪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5期16-17,20,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5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21d,对照组(75例)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21d。观察...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5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21d,对照组(75例)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21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分差值、GCS总分差值、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差值、肢体肌力分级差值。结果试验组治疗21d后NIHSS总分差值、GCS总分差值、MMSE总分差值、肢体肌力分级差值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NIHSS评分、GCS评分、MMSE评分、肢体肌力分级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MMSE评分、肢体肌力分级,疗效高于单用奥拉西坦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 奥拉西坦注射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钟怡静 刘皓月 刘海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5期66-69,共4页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50例,按病历号奇偶数分为常规治疗组(n=25)与联合治疗组(n=25)。...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50例,按病历号奇偶数分为常规治疗组(n=25)与联合治疗组(n=25)。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丸,2组均用药30 d。比较2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随访6个月疾病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30 d后,2组头痛/头晕积分低于用药前,头痛/头晕发作频率少于用药前,头痛/头晕持续时间短于用药前,且联合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2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于用药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随访6个月疾病总复发率较常规治疗组低(4.00%vs. 40.00%,χ^(2)=9.441,P=0.002)。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8.00%vs. 32.00%,χ^(2)=4.500,P=0.034)。结论 养血清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近远期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痛 头晕 养血清脑丸 阿司匹林肠溶片 胞磷胆碱钠胶囊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建萍 詹细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次,4次...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次,4次/d,10d为一疗程,连服三疗程,分别于入院时、第10天、第30天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入院时、第90天评定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对照组和治疗组NIHSS评分分别为(15.10±3.44)和(15.86±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25±3.18)和(8.5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9.46±2.59)和(5.2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对照组和治疗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45.9±15.4)和(44.7±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0天两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69.5±18.6)和(85.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内侧纵束梗死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詹细平 吴志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3-623,629,633,共3页
内侧纵束位于脑干背部中线两侧,协调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其发生病变临床少见,孤立性的梗死更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患者,女,69岁。因“视物重影、模糊4d”于2013年01月13E1人院。缘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模糊,注... 内侧纵束位于脑干背部中线两侧,协调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其发生病变临床少见,孤立性的梗死更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患者,女,69岁。因“视物重影、模糊4d”于2013年01月13E1人院。缘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模糊,注视左前方时为甚,伴头晕、恶心无呕吐,行走不稳,感“地不平”,无肢体乏力、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纵束 脑梗死 核间性眼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志忠 黎兰芳 詹细平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795-79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急性脑梗死(AMI)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脑梗死组和中重型脑梗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比较中重型脑梗死治疗前后的血清胆...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急性脑梗死(AMI)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脑梗死组和中重型脑梗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比较中重型脑梗死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结果中重型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明显增高,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型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脑梗死患者治疗半月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重型脑梗死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升高是机体的应激反应,临床动态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脑梗死防治可能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血清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詹细平 吴志忠 +3 位作者 刘文莉 刘海春 何琪 曹红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6期152-152,155,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次,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次,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两次,连用10d。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其总有效率(93.02%)亦明显优于对照组(65.12%)。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严瑾 肖雅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08年第24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作业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作业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显著,作业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曹红飞 王金树 车林海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9期1001-1002,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2例VB-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结果:16例患者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结论: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TI...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2例VB-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结果:16例患者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结论: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9
作者 肖雅萍 廖慧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210-211,共2页
为探讨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伤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发生意外伤。本文对18例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各种意外伤的发生,为住院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意外伤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护理交接班的规范率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廖敏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182-182,共1页
目的:2014年-2015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强调规范的交接班的重要性。规范的护理交接班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帮助护士全面的了解... 目的:2014年-2015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强调规范的交接班的重要性。规范的护理交接班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帮助护士全面的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体念。方法:对护理交接班的现状做出分析,探讨改进交接班的流程和管理对策,将规范前后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提高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交接班 规范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吴志忠 徐春燕 曹红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19例,其中观察组60例,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19例,其中观察组60例,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手术并发症,术后一年随访比较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共置入63枚支架,手术成功率达100%。治疗后观察组病变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行NIHSS评分随访,观察组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5.00%,病死率5.00%;对照组复发率达22.03%,病死率为18.6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复发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对策
12
作者 廖慧秀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5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服药护理指导贯穿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论通过临床服药护理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糖尿病...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服药护理指导贯穿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论通过临床服药护理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以此来改善并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糖尿病 服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相关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1例
13
作者 简雯 胡棠生 +2 位作者 蔡婵 漆学良 涂怀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28,共2页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是一种影响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1],可由巨细胞性动脉炎、动脉硬化、糖尿病、夜间低血压、偏头痛等危险因素导致[2],其中偏头痛相关性AION少见。现报道1例偏...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是一种影响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1],可由巨细胞性动脉炎、动脉硬化、糖尿病、夜间低血压、偏头痛等危险因素导致[2],其中偏头痛相关性AION少见。现报道1例偏头痛相关性A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 视盘充血
原文传递
叶酸、维生素B12对伴有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婷 谈丹丹 吴裕臣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 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伴有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伴HHcy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 目的 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伴有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伴HHcy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叶酸5 mg和维生素B1225 μg,3次/d,连续4周,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在入院次日以及此后每周检测1次血浆Hcy水平,在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共纳入78例伴HHcy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基线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存在显著线性相关联系(r=0.717;P<0.01).治疗4周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5.07 ±2.01)μmol/L对(21.29±2.48) μmol/L;t=4.539,P<0.05],但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4.87±2.17)分对(5.13±1.67)分;=0.585,P=0.560].结论 基线血浆Hcy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能有效降低伴有HHcy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但对神经功能改善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高同种半胱胺酸血症 高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 叶酸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原文传递
脑桥钙化伴脑桥十字征的Fahr病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棠生 蔡婵 +3 位作者 哀思婷 徐思达 简雯 涂怀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5-307,共3页
Fahr病又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或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小脑齿状核的颅内弥漫钙化沉积及相关细胞消亡为特征,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小脑功能失调、语言障碍、痴呆、癫痫和... Fahr病又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或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小脑齿状核的颅内弥漫钙化沉积及相关细胞消亡为特征,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小脑功能失调、语言障碍、痴呆、癫痫和神经精神症状等,亦可终生无症状表现。Fhar病相关的脑桥钙化临床少见,伴脑桥十字征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影像学表现为脑桥钙化伴脑桥十字征的Fahr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 FAHR病 十字征 脑桥 神经退行性疾病 锥体外系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