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平原区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效益评价——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欧阳真程 赵小敏 +3 位作者 张晗 郭熙 叶英聪 匡丽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以鄱阳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理想值法,针对鄱阳县环湖河网平原特征选取了土地平整度、农田防护林密度、钉螺治理度等10个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 以鄱阳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理想值法,针对鄱阳县环湖河网平原特征选取了土地平整度、农田防护林密度、钉螺治理度等10个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项目区防护林种植量,增强了自然灾害防洪涝能力,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层次分析法 生态效益评价 鄱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鄱阳湖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5
2
作者 丁徽 赵小敏 +5 位作者 郭熙 张晗 易丹 江叶枫 韩逸 黄心怡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7-264,共8页
江西省鄱阳湖区水旱灾害频发,生态敏感度高,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为分析区域生态敏感性的分布特征,科学识别限制区域发展的生态敏感因子,从侵蚀风险、地质灾... 江西省鄱阳湖区水旱灾害频发,生态敏感度高,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为分析区域生态敏感性的分布特征,科学识别限制区域发展的生态敏感因子,从侵蚀风险、地质灾害、水环境、生态服务4个方面选取评价因子,构建了鄱阳湖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在ArcGIS软件支持下,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各敏感因子敏感指数以综合指数法加权求和,进而实现多因子综合评价,并通过自然断点法将综合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敏感等级。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坡度大小、地灾易发性为区域主要敏感因子;鄱阳湖区一般敏感、轻微敏感、不敏感区域占73.5%,整体敏感性较低;都昌县、永修县、新建县整体表现最佳,辖区平均综合敏感指数分别为2.42,2.66,2.7;而进贤县、余干县、九江市区、庐山市等区域有较为敏感特征,辖区内重度敏感和极敏感所占面积比为51.72%,49.79%,48.2%,42.32%;整体上看,区域呈现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敏感程度加深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鄱阳湖区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生态敏感 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鄱阳湖流域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越 罗志军 +2 位作者 曹丽萍 江杰 陈志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5-644,共10页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遥感影像,分析了2000--2015年鄱阳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自相关、GIS技术等分析方法,...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遥感影像,分析了2000--2015年鄱阳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自相关、GIS技术等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生态风险显现出逐步向高风险发展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南昌市、鄱阳湖附近,南部生态风险较低,形成“北高南低”的局面。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值-高值(H—H)聚集区集中分布于高风险区附近,低值-低值(L—L)聚集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特征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2068户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婧轩 陈美球 +1 位作者 邝佛缘 王立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1,共5页
日益突出的面源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行为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至关重要,而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是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潜意识支配因素。探究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 日益突出的面源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行为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至关重要,而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是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潜意识支配因素。探究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的政策制定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利用江西省2 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总体水平较高。(2)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均对农户的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农户基本特征及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性别、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外部环境因素中,种植农产品用途的影响程度最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农业生态环境认知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油菜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空间变异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晗 欧阳真程 +3 位作者 赵小敏 何炬 匡丽花 叶英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9-277,301,共10页
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江西省油菜种植区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油菜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6.99,1.44,0.50g/kg,土壤C∶N、C∶P和N∶P平... 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江西省油菜种植区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油菜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6.99,1.44,0.50g/kg,土壤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12.28,38.31和3.27,土壤总体C∶N∶P为33.86∶2.88∶1,整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特征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更大。从空间分布规律看,土壤SOC、TN和TP含量均表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C∶N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赣北地区,分布面积较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赣西、赣西北、赣西南以及赣东等地区。土壤C∶P与N∶P高值区零星分布在赣西南、赣东北等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赣西北及赣南地区。回归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形因子、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氮肥施用量对研究区土壤C∶N、C∶P和N∶P空间变异特征有极显著影响(P<0.01);成土母质对土壤C∶N、C∶P和N∶P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6.6%,3.7%和7.0%,地形因子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3.5%,2.9%和4.2%,种植制度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9.7%,4.4%和7.6%,氮肥施用量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3.9%,4.4%和7.6%,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独立解释能力最高,分别为16.8%,5.1%,9.0%和13.4%,9.8%,15.2%,是调控江西省油菜土壤C∶N、C∶P和N∶P空间变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油菜种植区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148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洁 陈美球 +2 位作者 谢贤鑫 周丙娟 张淑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3,共5页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并探究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兼业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参加新农保、是否有农...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并探究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兼业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参加新农保、是否有农业补贴、是否为家庭农场、是否加入合作社、近年耕地质量变化、相关信息获取难度等9个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均值只有4.74项,总体偏低,生态耕种行为有待推广与应用。论文探究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生态耕种的推广、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农户生态耕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态耕种 采纳行为 影响因素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生态耕种的现状与激励对策——基于江西省2028户农户化肥农药使用行为的专题调研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美球 刘桃菊 +1 位作者 李志朋 鲁燕飞 《土地经济研究》 2017年第2期103-117,共15页
作为耕地的耕种主体,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不仅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内在需求。针对化肥农药的滥用是当前威胁生态耕种最突出因素这一现实问题,本文基... 作为耕地的耕种主体,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不仅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内在需求。针对化肥农药的滥用是当前威胁生态耕种最突出因素这一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江西省2 028份问卷调研,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农户化肥农药使用现状,并在尊重农户对激励措施愿望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激励对策。研究表明:农户的生态耕种形势不容乐观,农户虽然普遍认识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但大部分农户在确定化肥农药使用量时缺乏科学依据,存在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研究提出激励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对策建议:一是正视化肥农药使用的经济外部性,把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激励融入国家惠农政策目标之中;二是重视化肥农药基本知识的宣传,促进农户养成良好施肥习惯;三是回归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本质职能,发挥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四是加大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代表的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化肥使用效率;五是培育新型农民与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并举,优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环境;六是完善冬季绿肥种植的激励对策,切实调动农户绿肥种植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种 现状 激励 农户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农户农业面源污染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梦娇 陈美球 +2 位作者 鲁燕飞 王立国 黄玉娇 《土地经济研究》 2016年第1期85-97,共13页
湖区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在面源污染防控、耕地质量保护以及湖泊水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鄱阳湖区农户农业面源污染认识与耕地耕种行为'专题调研所获取的339份问卷,运用增强回归树(BRT)方法,分析... 湖区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在面源污染防控、耕地质量保护以及湖泊水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鄱阳湖区农户农业面源污染认识与耕地耕种行为'专题调研所获取的339份问卷,运用增强回归树(BRT)方法,分析了鄱阳湖区农户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认识比较清楚,但科普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知识普遍缺乏,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的技术水平需要提高;农户农业面源污染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按其影响力的大小依次是耕地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农户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和农户家庭收入。为此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对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规模经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农户认知水平;改革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推行科学的化肥农药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农业面源污染 增强回归树(BRT) 农户认知水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9
作者 江叶枫 叶英聪 +3 位作者 郭熙 饶磊 孙凯 李伟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7-1539,共13页
基于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探讨省域尺度下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普通克里格法分析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 基于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探讨省域尺度下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普通克里格法分析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磷比(N/P)在0.28~13.63之间,均值为3.38,变异系数为45.56%,呈中等程度的变异。空间分布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或鄱阳湖平原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市。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江西省耕地土壤N/P空间变异影响显著(p<0.01),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氮肥施用量能影响27.2%的土壤N/P空间变异,是引起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土壤氮磷比 生态化学计量 空间变异 氮肥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的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蔡海生 查东平 +4 位作者 张学玲 陈艺 曾珩 邵晖 洪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9,共15页
以地域分异特征、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为基础依据,探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江西省编制和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在研究方法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理论... 以地域分异特征、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为基础依据,探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江西省编制和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在研究方法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理论为指导,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综合“三生”空间实际生态问题及综合整治需求,采用多因素综合空间分析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为赣北平原湖泊生态修复区、赣中丘陵盆地生态修复区、赣西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南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东丘陵山地生态修复区5个大区及24个亚区和42个修复小区。通过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摸清国土空间地域特征,明确生态主导功能,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承上启下,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国土空间管治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科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分区 主导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区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及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的县域生态风险评价——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庆港 蔡海生 +4 位作者 张学玲 张婷 陈艺 王立国 曾珩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0-63,共14页
开展县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客观认知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规律、诊断土地景观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为县域科学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5年、2010年及2015年三期景观类型数据,构建景观生态... 开展县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客观认知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规律、诊断土地景观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为县域科学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5年、2010年及2015年三期景观类型数据,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婺源县景观生态风险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地形梯度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对婺源县2025年景观格局及其生态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婺源县以中度景观生态风险和较低景观生态风险为主,整体上形成了南高北低的景观生态风险格局。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婺源县景观生态风险Moran’s I指数分别为0.426421、0.380273和0.37414,表现为正的空间相关性,且相关性在逐年减弱。研究期内,婺源县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呈现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随着地形高程和坡度的增大,婺源县景观生态风险呈现下降的趋势。综合分析,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婺源县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和迁移的主导因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保护管理,注重开发建设活动的有序性和集约性。文章考虑了不同评价单元尺度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根据婺源县实地情况,选择了3km×3km的格网作为评价单元,同时对边缘地区的评价单元进行了优化处理,用景观面积代替评价单元面积,避免了评价结果异常值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景观格局 CA-Markov模型 婺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贤鑫 刘洋洋 +3 位作者 陈美球 袁东波 廖小斌 姚冬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99,304,共8页
生计资本为农户的耕种行为提供重要的生计保障,加强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研究,对提高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和生态耕种... 生计资本为农户的耕种行为提供重要的生计保障,加强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研究,对提高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和生态耕种采纳度变化的基础上,构建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就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稀疏,五大生计资本分值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社会资本最高,自然资本最低。生计资本总值与各单项资本值会随着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加深而提高,又以农户社会资本分值变化最大,金融资本变化最小。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始终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程度变化的关键生计资本,均对其采纳程度的变化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灌溉水源、家庭村里干部与否、姓氏地位、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是否购买养老保险是影响研究区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程度变化的关键生计资本指标。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提升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农户 生态耕种 江西省 多项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多尺度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常溢华 蔡海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5-260,共16页
【目的】为科学认知、评价鄱阳县生态环境脆弱性,合理调控保护生态环境,顺利开展生态修复分区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分别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幅度、景观多样性指数等15... 【目的】为科学认知、评价鄱阳县生态环境脆弱性,合理调控保护生态环境,顺利开展生态修复分区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分别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幅度、景观多样性指数等15个指标,采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修正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全局Moran’s I指数和LISA聚类图、变异系数,从县域整体生态脆弱性表征、县域整体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乡镇尺度生态脆弱性、不同地类尺度生态脆弱性、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5个方面,对鄱阳县生态脆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1)从县域整体生态脆弱性特征来看,2005年整体为微度脆弱,2010年和2015年为中度脆弱,生态脆弱性有所加剧,由微度脆弱转变为中度脆弱,加剧的幅度先大后小。(2)从县域整体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看,空间格局逐渐趋于均衡。县域生态脆弱性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态势。生态脆弱性指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生态脆弱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3)从乡镇尺度生态脆弱性来看,研究期间微度脆弱、轻度脆弱的乡镇数量显著减少,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的乡镇数量显著增加。(4)从不同地类尺度生态脆弱性特征来看,2005年和2010年,生态脆弱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水域、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林地。2015年,林地跃居第二,这表明林地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耕地和林地和水域的脆弱性指数持续增加。(5)从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来看,2005年,以微度脆弱和轻度脆弱为主,到2010年转变为以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为主,到2015年,转变为以中度和重度脆弱为主。从空间上来看,生态脆弱性高值区呈现从西南向东北蔓延的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将为鄱阳县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动态评价 SRP概念模型 多尺度 鄱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玉琴 陈美球 +2 位作者 谢贤鑫 张淑娴 赖昭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7-151,157,共6页
根据社会嵌入理论,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乡村社会嵌入的各个因素对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兼业水平和农业收入比重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家庭总人口负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有... 根据社会嵌入理论,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乡村社会嵌入的各个因素对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兼业水平和农业收入比重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家庭总人口负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有助于提高农户生态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生态耕种行为的普及要从农户、不同群体和地方政府3个维度出发:农户自身要提高认知和技术水平;农户之间、农户和其他乡村主体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分享资源和信息,并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地方政府要提高自身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因地制宜地为不同群体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等相关激励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嵌入 农户行为 生态耕种 有序Logistic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空间扩张与景观生态风险的耦合关联——以江西省袁州区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杰云 罗志军 齐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151,共10页
基于城镇扩张强度系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地统计分析和GWR模型,分析了袁州区2000—2018年城镇扩张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袁州区城镇扩张与生态风险之间的耦合联系。结果如下:(1) 2000—2018年,袁州区城镇... 基于城镇扩张强度系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地统计分析和GWR模型,分析了袁州区2000—2018年城镇扩张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袁州区城镇扩张与生态风险之间的耦合联系。结果如下:(1) 2000—2018年,袁州区城镇用地面积增长了2.65倍,扩张强度系数为0.14%。空间呈东西方沿沪昆高速、袁河发展,往北沿万宜公路发展的倒"T"型发展格局,同时慈化、温汤和新坊扩张也较为明显。(2)林地作为袁州区优势度最大的景观类型正在逐渐丧失优势,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十分显著,此外未利用地和水域景观损失度很高。(3)中等及以上生态风险区范围显著减小,低生态风险区范围明显增大,中心城区完成从高生态风险向较低生态风险的转化。(4)城镇用地与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中心城区的回归系数与同期其他地区相比都较低。城镇扩张强度系数与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率回归系数有正有负,中心城区及其附近乡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可为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扩张 景观生态风险 地统计分析 GWR 袁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耕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水稻种植户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贤鑫 陈美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生态耕种对提升耕地保护成效、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利用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和Heckman回归模型从整体上测度生态耕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再引入分位数回归模型深入... 生态耕种对提升耕地保护成效、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利用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和Heckman回归模型从整体上测度生态耕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再引入分位数回归模型深入分析生态耕种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1)采纳生态耕种从整体上能够提高农户家庭的人均耕地收入,但会因农户的收入水平不同产生差异化的影响。(2)生态耕种对极低和低收入农户人均耕地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对中等及以上收入农户具有负向影响,仅对高等收入农户的人均耕地收入影响显著。(3)生计分化和耕地收入比重2个控制变量均会对农户人均耕地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了对低收入农户加大生态耕种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中高收入农户的非农就业、切实加强耕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种 农户 收入 江西省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艳婷 陈美球 谢贤鑫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利用Tobit-ISM模型分析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度影响因素,进一步解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结果表明:70%的农户具有生态耕种意愿,但仅部分农户发生了采纳行为,证实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通过Tobit... 利用Tobit-ISM模型分析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度影响因素,进一步解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结果表明:70%的农户具有生态耕种意愿,但仅部分农户发生了采纳行为,证实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文化程度、生态耕种培训、农户态度、耕地面积、生态环境污染认知、环保法规认知、风险认知、相互交流和自然资源状况对悖离度的发生表现出负向作用,而非农收入比重则具有正向影响;通过ISM模型分析农户态度、耕地面积、自然资源状况是表层因素,生态耕种污染认知、环保法规认知、风险认知是中间层因素,文化程度、生态耕种培训、非农收入比重、相互交流是深层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种 意愿 行为 悖离度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郑媛媛 余敦 +2 位作者 孙聪康 王检萍 张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8-224,237,共8页
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为促进区域耕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以及为缓解人地矛盾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 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为促进区域耕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以及为缓解人地矛盾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江西省鄱阳县2008-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鄱阳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生态安全情况逐渐改善。就各子系统而言,自然因素子系统2008-2011年呈波动下降趋势,在2011年达到谷底,2012-2017年呈上升趋势,在2015年达到峰值;经济因素子系统连续波动,呈大"V"形势,在2010年达到峰值并在2012年达到谷底;社会因素子系统处于持续波动状态,呈稳步上升趋势。构建的状态空间模型能准确地评价当地耕地生态安全等级,说明该模型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评价 状态空间模型 鄱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丘陵区生态安全变化态势分析——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玥 黄宏胜 袁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6081-6088,共8页
准确测度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采用能值生态模型计算了九江市2007—201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九江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2007年的5.00 hm2/... 准确测度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采用能值生态模型计算了九江市2007—201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九江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2007年的5.00 hm2/cap上升到2018年的7.27 hm2/cap,且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九江市202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8.31 hm2/cap,持续存在的生态赤字表明九江市生态压力处于超负荷状态。为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迫切需要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能值生态足迹 资源环境承载力 灰色模型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时空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田 余敦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最邻近域法,选取最优特征组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5年、200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参照《湿地公约》及我国湿地分类,依据鄱阳湖实际情况和现有研究资料,同时考虑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的实操性... 基于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最邻近域法,选取最优特征组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5年、200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参照《湿地公约》及我国湿地分类,依据鄱阳湖实际情况和现有研究资料,同时考虑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的实操性,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类型分为湿地和非湿地两大类,即河流、湖泊、沼泽、库塘、水田和林地、裸地、建设用地、草地共9类。采取动态度、质心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对20年间该地区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对于湿地分类,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湿地影像的提取效果良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5-2015年湿地总体面积减少,总体变化率为-25.88%;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天然湿地,共减少20.12万hm^(2);1995-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景观指数表现为各斑块破碎度增加,景观多样性及均匀性呈倒“V”变化趋势。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密度、年均温及坡向均对湿地变化的空间分异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人口密度对湿地变化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高于年均温和坡向。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也可为我国及其他地区淡水湿地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