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业企业参与新闻传播硕士教育的内容与路径
1
作者 王玉琦 周立华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06-107,共2页
专业学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较强专业能力、能适应特定行业与职业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由此,专业学位教育与行业企业有着密切联系.①新闻与传播硕士(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MJC)作为... 专业学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较强专业能力、能适应特定行业与职业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由此,专业学位教育与行业企业有着密切联系.①新闻与传播硕士(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MJC)作为一种职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位,其教育培养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是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硕士教育 特定行业 企业参与 专业学位教育 路径 可持续性发展 行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驯化到新闻驯化——驯化研究的理论传统与转向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欣 鲁炜明 《新闻论坛》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20世纪末,驯化研究形成了技术驯化和新闻驯化这两条主要的理论路线,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之中,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厘清。经文献整理发现,技术驯化先于新闻驯化而萌芽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成型的技术驯化理论主要包括商... 20世纪末,驯化研究形成了技术驯化和新闻驯化这两条主要的理论路线,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之中,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厘清。经文献整理发现,技术驯化先于新闻驯化而萌芽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成型的技术驯化理论主要包括商品化、想象、挪用、客体化、整合、转化六个阶段,并以动态连续性和微观研究属性为主要特征。新闻驯化则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它看似是对技术驯化的延续,实则从驯化对象、驯化场所和驯化实施主体等方面对之进行了重塑。如今,虽然技术驯化理论在新闻传播学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但二者分别从数字不平等和新闻多样化的角度为当下的新闻传播研究贡献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理论 技术驯化 新闻驯化 国际新闻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传播对党的建设的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品良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网络传播的兴起与发展,标志着传播活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西方国家纷纷走上传播数字化发展之路,在无“守门人”的电脑化空间里,通过对政治、文化、教育资源的垄断,大量传输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这种思想文化侵... 网络传播的兴起与发展,标志着传播活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西方国家纷纷走上传播数字化发展之路,在无“守门人”的电脑化空间里,通过对政治、文化、教育资源的垄断,大量传输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这种思想文化侵略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国内的某些势力也在争夺网络阵地,这就对我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来加强党的建设,在网络上建立党的宣传导向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党建工作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宣传:我国新闻舆论工作永恒的主旋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品良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21,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与宣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地作用于传播目标,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地协调好宣传与新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与宣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地作用于传播目标,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地协调好宣传与新闻的关系,实现长期唱响主旋律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宣传 新闻舆论工作 主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评析理论论纲 被引量:3
5
作者 余镇邦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174,共4页
新闻评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闻学的诸多学科的研究中却很难找到有关“新闻评析”的系统的研究资料。本文设想建立一个特前位的新闻评析理论体系,旨在探讨新闻评析理论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 新闻评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闻学的诸多学科的研究中却很难找到有关“新闻评析”的系统的研究资料。本文设想建立一个特前位的新闻评析理论体系,旨在探讨新闻评析理论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评价,发掘读者对新闻作品的审美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 时宜性 倾向性 美感性 新闻评析理论 新闻评析 新闻作品 新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后真相的后现代性及真相重构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品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2,共7页
新闻后真相是媒介社会的伴生物,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延展,具有后现代性的典型特征。新闻后真相现象在我国的不断出现,是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传媒生态变革有着直接关系。对于新闻后真相问题,既不可能轻易纠正,也不能任其发展。我们必... 新闻后真相是媒介社会的伴生物,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延展,具有后现代性的典型特征。新闻后真相现象在我国的不断出现,是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传媒生态变革有着直接关系。对于新闻后真相问题,既不可能轻易纠正,也不能任其发展。我们必须对新闻后真相现象给予积极引导与有效治理,防止其不断蔓延,为真相回归寻找路径、重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后真相 后现代性 真相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区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再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品良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5,共4页
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中,对苏区时期中共新闻事业发展的探讨较为忽视,对其在中共新闻宣传史中的历史地位重视不够。其实,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探索,党的新闻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加... 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中,对苏区时期中共新闻事业发展的探讨较为忽视,对其在中共新闻宣传史中的历史地位重视不够。其实,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探索,党的新闻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加强对这一时期中共新闻事业的探讨,有助于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和中共新闻事业发展的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新闻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早期新闻实践与中共建党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清国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79,共4页
陈独秀曾以《新青年》《每周评论》为阵地,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的这段启蒙报刊实践对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陈独秀作为早期的中共领袖犯过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陈独秀作为政治家、革命... 陈独秀曾以《新青年》《每周评论》为阵地,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的这段启蒙报刊实践对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陈独秀作为早期的中共领袖犯过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陈独秀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贡献仍然是毋庸置疑的。本文着重于探讨陈独秀启蒙报刊实践与中共建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早期新闻实践 启蒙报刊实践 中共建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介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竞争特点与走向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清国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得经济新闻成为最重要的新闻品种。我们发现在激烈的经济新闻报道竞争中纸介媒体自有其独特的竞争特点,显示出旺盛生机,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纸介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走势,进而提... 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得经济新闻成为最重要的新闻品种。我们发现在激烈的经济新闻报道竞争中纸介媒体自有其独特的竞争特点,显示出旺盛生机,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纸介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走势,进而提出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介媒体 经济新闻 发展走向 市场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的服务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琦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59-62,共4页
文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服务性内涵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事业的服务性局限,呈现出富有时代特色的特征,第一,其服务性的基础是经济信息传播,必须加大信息的量,提高信息的质;第二,经济新闻传播直接为社会主义经济... 文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服务性内涵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事业的服务性局限,呈现出富有时代特色的特征,第一,其服务性的基础是经济信息传播,必须加大信息的量,提高信息的质;第二,经济新闻传播直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导向也是服务的必备手段之一,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闻 服务性 市场经济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年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受众创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品良 《吕梁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2-17,共6页
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开拓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创新之路。从新闻受众研究的视角看,无疑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实践开创了以农民阶级作为... 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开拓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创新之路。从新闻受众研究的视角看,无疑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实践开创了以农民阶级作为新闻宣传主要对象新的传播路径,它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常规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年代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中国化 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德育: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品良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第4期39-41,共3页
本文认为,通过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育与武装新闻学子,深入挖掘新闻教育的德育元素,拓展新闻德育育人渠道,开创新时代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等方式进行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的... 本文认为,通过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育与武装新闻学子,深入挖掘新闻教育的德育元素,拓展新闻德育育人渠道,开创新时代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等方式进行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卓越新闻人才 新闻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
13
作者 余镇邦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0-83,共4页
中国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发展、完善起来的。本文阐述了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内容,并由此而探讨中国新闻理论所具有的八个中国特色。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新闻理论 社会 文化 党性原则 经济建设 文明建设 新闻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广告传播致效之目标消费者策略
14
作者 胡清国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56-58,共3页
广告作为一种以商品促销为目的信息传播,必须打动、影响它的信息接受者,但在今天的条件下,广告不是做给所有人看的,而仅仅是针对它的商品的潜在消费人——目标消费者而设计制作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便是如何打动目标消费者。本文从... 广告作为一种以商品促销为目的信息传播,必须打动、影响它的信息接受者,但在今天的条件下,广告不是做给所有人看的,而仅仅是针对它的商品的潜在消费人——目标消费者而设计制作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便是如何打动目标消费者。本文从选择广告媒体和分析目标消费者心理二方面阐述了目标消费者策略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传播致效 目标消费者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闻制作中的“叙议”临界把握及最佳表现
15
作者 傅家柏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76-78,共3页
本文从主体、受体、媒体相互关系出发,立足于新闻资源市场化日趋明显和新闻实体集团化相互竞争日趋激烈的高度,就新闻制作过程的叙议关系展开辨析,并归结出了叙议结合临界的最佳形式。
关键词 新闻制作 叙议关系 临界把握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新闻思想的科学贡献
16
作者 王玉琦 《当代传播》 2001年第5期22-25,共4页
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新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础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是硬道理,倡导创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调整工作的重心,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党性原则,反对精神产品... 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新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础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是硬道理,倡导创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调整工作的重心,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党性原则,反对精神产品商品化,加强舆论监督,开发信息资源。坚持以邓小平新闻改革思想来指导我国的新闻改革实践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基础 内涵 新闻改革 新闻真实性 党性原则 邓小平 新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源开发与江西卫视品牌创新
17
作者 周立华 《新闻爱好者》 2012年第6期25-26,共2页
《中国红歌会》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拓展,凝聚了独特、隽永的文化内涵,给江西卫视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思路: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传播与创新。在传播事业日益发达、全球化发展继续深化、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红歌会》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拓展,凝聚了独特、隽永的文化内涵,给江西卫视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思路: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传播与创新。在传播事业日益发达、全球化发展继续深化、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江西卫视应以文化传播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核心,打造自己的特色定位与品质,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卫视 中国红歌会 文化资源开发 文化传播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传播: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助跳板
18
作者 张品良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68-70,共3页
网络传播在世界的飞速发展,已催生出全球化的网络经济,并成为主导经济增长源泉。网络传播对经济的信息化、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等都有重大作用,我国发展网络经济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构筑高速互联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关键词 网络传播 网络经济 经济结构 中国 政府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约束、赋能:社交媒体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重构--基于苏州市M社区的考察
19
作者 谢欣 蒋雪阳 《青年记者》 2024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深刻理解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媒介形态对城市社区治理中不同主体的影响,是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切入口。对苏州市M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社交媒体通过规范、约束、赋能等三种方式对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行政性、经营性和自治性... 深刻理解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媒介形态对城市社区治理中不同主体的影响,是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切入口。对苏州市M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社交媒体通过规范、约束、赋能等三种方式对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行政性、经营性和自治性治理主体进行了重构。这种重构有赖于以允许身体缺场为特征的社区信息传递机制的微调、以促进线上部落化为关键的社区沟通联络机制的改善,以及以打通内外渠道为要点的社区舆论反馈机制的重塑等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同时遵循政策、市场和技术的三重逻辑。若想巩固社交媒体对重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建设性作用并规避其可能性风险,则需在治理过程中正视媒介技术的局限性,并着力厘清不同主体的治理权边界与权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城市社区 社区治理 治理主体 媒介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音乐与旅游景观耦合的审美效应 被引量:25
20
作者 邹力宏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58-60,共3页
旅游景观有如工业产品,同样经历着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科学地借鉴其它视听艺术,以提高旅游景观的审美品质,已成时尚。本文试从景观、音乐的耦合方式及其审美效应等方面,对这一新生综合型视听艺术作一实践梳理与理论阐述,以期日臻成熟。
关键词 音乐 民族音乐 旅游景观 耦合 审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