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膈肌超声评估与平衡功能及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陈丹凤 黄小玉 +2 位作者 容健成 林婉静 冯颖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探讨其与平衡功能及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院48h内均给予膈肌...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探讨其与平衡功能及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院48h内均给予膈肌超声检查、肺功能测试及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超声评估参数包括两侧呼气末膈肌厚度(EDT)和吸气末膈肌厚度(IDT),以及计算的膈肌增厚分数(TF);肺功能测试参数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对照组也给予超声检查和肺功能测试。结果:观察组患侧EDT和IDT均较健侧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患侧TF和健侧TF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膈肌超声评估参数和肺功能测试参数均降低(P<0.05),但健侧IDT、患侧TF、健侧TF除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BS评分与膈肌超声评估参数及肺功能测试参数均呈正相关(P<0.05);FVC与膈肌超声评估参数均呈正相关(P<0.05);FEV1与健侧EDT呈正相关(P=0.043),与患侧EDT、患侧IDT、患侧TF、健侧IDT和健侧TF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EF与患侧EDT、患侧TF、健侧EDT和健侧IDT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患侧EDT和健侧TF均无相关性(P>0.05)。对照组膈肌厚度分别与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膈肌厚度和肺功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且膈肌厚度、平衡功能及肺功能之间呈正相关。超声检查可用于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初步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膈肌超声 平衡功能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丹凤 黄小玉 +3 位作者 容健成 林鸿新 方建斌 黎芳燕 《中国康复》 202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5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假rTMS+核心稳定性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5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假rTMS+核心稳定性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rTMS;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3组均持续干预3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腹横肌(TrA)、腹内斜肌(IO)和腹外斜肌(EO)的厚度,同时进行Fugl-Myer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3组FMA、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01);联合组和磁刺激组患侧TrA、IO及EO的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组的FMA、患侧TrA厚度分别与磁刺激组比较,联合组的FMA、BBS、MBI、患侧TrA和患侧EO厚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磁刺激组M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健侧TrA、IO和EO厚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rTMS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核心稳定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超声成像 腹部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陈颂玲 胡荣亮 邓筱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言语训练,观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言语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对比两组的言语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的听理解评分为(166.68±10.11)分,复述评分为(70.44±4.08)分、命名评分为(74.38±4.59)分,自发言语评分为(14.75±1.50)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3.18±3.24)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为(21.87±2.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8.03±9.29)分、(63.14±5.58)分、(66.97±4.42)分、(11.83±2.26)分、(18.59±3.32)分、(17.75±3.13)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8.13±1.70)分,低于对照组的(10.67±2.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在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改善其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减轻语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流畅性失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言语功能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黄小玉 赖丽萍 胡荣亮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联合任务导向训练(TOT)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联合任务导向训练(TOT)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1例)。两组均进行TOT,研究组患者在TOT前先进行SSNB,两组再进行TOT,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VAS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VA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12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UE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FMA-UE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FMA-U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MBI评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NB联合TOT有助于缓解HSP症状,利于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肩痛 肩胛上神经阻滞 任务导向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与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丹凤 燕铁斌 +2 位作者 黎冠东 胡荣亮 梁启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康复疗效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以相同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康复疗效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以相同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3周后完成DTI检查,测量最大病灶侧及对侧相应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 FA)、FA不对称性(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同时完成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FMA)。观察治疗前后患侧FA、健侧FA、r FA、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康复治疗3周后,患侧FA、r FA、FAasy、健患侧FA差值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侧F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后患侧FA和r FA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正相关(r=0.579,P=0.015;r=0.560,P=0.020);FAasy和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负相关(r=-0.530,P=0.029;r=-0.557,P=0.020);健侧FA变化值与FMA变化值不相关(r=-0.300,P=0.242)。结论:DTI中各参数的改变与下肢运动损伤程度存在关联性,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和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脑卒中 早期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平衡评定量表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陈丹凤 燕铁斌 +2 位作者 黎冠东 胡荣亮 梁启堂 《中国康复》 201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常用平衡评定量表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48例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评定,包括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Brunel平衡量表(BBA),同时评定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 目的:探讨三种常用平衡评定量表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48例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评定,包括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Brunel平衡量表(BBA),同时评定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所有患者均评定4次,评定时间分别为入选时、入选1周后、2周后及3周后。各量表在不同时间点评分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Spearman统计法分析三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与MBI和FMA间的相关性。结果:各量表在不同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ASS、BBS和BBA之间呈高度相关性(r=0.742~0.962,均P<0.01);PASS、BBS和BBA与MBI和FMA之间均呈高度相关(r=0.503~0.938,均P<0.01)。结论:3个平衡量表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均能客观地反映脑卒中早期患者的平衡和功能结局。PASS更适合评定病情较重的脑卒中患者,特别是不具备站立能力的患者;BBS更适合具有站立、行走能力的患者;BBA虽然敏感性不如PASS和BBS,但因其评测省时方便,适宜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前进行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 平衡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颂玲 汪洁 +1 位作者 胡荣亮 邓筱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3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状态(LOTCA评分)、工作记忆(WM评分)、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OTCA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LOTCA评分中的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工作记忆准确度和识别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DCS治疗脑卒中合并认知障碍,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工作记忆水平,提升疗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人群听觉语言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特点 被引量:7
8
作者 胡荣亮 陈颂玲 +3 位作者 任雪芹 容健成 左克杨 黄小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0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听觉语言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特点。方法选取33例遗忘型M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33例无脑内病变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常规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心理学测试、词语流畅性测试、数字广度测验。对比... 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听觉语言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特点。方法选取33例遗忘型M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33例无脑内病变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常规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心理学测试、词语流畅性测试、数字广度测验。对比两组的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以及词语流畅性测试评分、数字广度测验评分。结果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4.6±0.7)分低于常规组的(29.8±0.6)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0.5±0.1)分高于常规组的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词语流畅性测试评分(23.5±2.5)分、逆序数字广度测验评分(1.4±0.3)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6±3.8)、(3.7±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顺序数字广度测验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忘型MCI患者的听觉语言、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听觉语言 工作记忆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冰珍 容健成 +2 位作者 高玉韶 谭艳君 梁素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188-191,共4页
目的观察正念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6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正念训练+认知训练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认知训练康复... 目的观察正念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6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正念训练+认知训练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认知训练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23.06±3.00)分高于对照组的(18.71±1.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7,P=0.000<0.05);观察组患者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25.44±2.33)分高于对照组的(23.53±2.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53,P=0.001<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71.68±6.46)分高于对照组的(61.88±5.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60,P=0.000<0.05)。结论正念训练能更好地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对其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荣亮 容健成 +2 位作者 方健斌 杨忠虎 李明高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9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对其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4...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对其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4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健足前半足的压力峰值、健足后半足的压力峰值、患足前半足的压力峰值、患足后半足的压力峰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健足前半足的平均压力、健足后半足的平均压力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患足前半足的平均压力、患足后半足的平均压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足底压力中心偏移椭圆的面积、足底压力中心偏移椭圆轨迹长度与面积的比值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其足底压力中心偏移椭圆的轨迹长度短于对照组患者,其PAS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进行TUGT的用时短于对照组患者,其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可有效地改善其足底压力负荷的分配,促进其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姿势控制训练 步行能力 足底压力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颂玲 胡荣亮 +1 位作者 邓筱燕 余铄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8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究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高频经颅磁刺激 低频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容健成 朱冰珍 +1 位作者 邓明其 肖新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7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的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5例,按照双盲法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单一针刺运动疗法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刺运动...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的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5例,按照双盲法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单一针刺运动疗法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干预,对患者治疗后临床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上肢肌力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握力,肘关节屈曲,背伸肌力及肩关节外展肌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猝倒,颈部风寒发作及眩晕等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型颈椎病临床采用针刺运动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疼痛,促进上肢肌力恢复,减少眩晕及风寒发作等症状出现,提高治疗效果,且依从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颈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林珊珊 郑逸逸 +1 位作者 张洲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观察频谱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分别进行频谱结合核心训练或单纯核心训练治... 目的:观察频谱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分别进行频谱结合核心训练或单纯核心训练治疗,疗程共2周,每周3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次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评估功能,并采用超声评估训练前后多裂肌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就多裂肌静息态厚度而言,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性改变。结论:频谱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对CNLBP的短期治疗效果更好,可有助于减轻腰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频谱治疗 核心稳定训练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及其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容健成 朱冰珍 +1 位作者 栾中欣 徐耀锋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5期119-121,共3页
目的:评价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昏迷行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40例STBI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组20例。对比... 目的:评价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昏迷行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40例STBI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苏醒率更高,苏醒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有效率(75.00%,15/20)高于对照组(40.00%,8/20)(P<0.05)。结论: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用于STBI昏迷治疗效果突出,可促进脑血流状况改善,提升苏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正中神经电刺激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昏迷 促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尹雪梅 梁锦云 何秀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98-298,共1页
研究在中风吞咽障碍中使用复杂的康复护理培训的重要性。方法:60名入院的中风吞咽困难患者被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n = 30)。观察组接受了全面的康复护理培训,对照组接受了有计划的护理。分析两组神经缺陷的改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整... 研究在中风吞咽障碍中使用复杂的康复护理培训的重要性。方法:60名入院的中风吞咽困难患者被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n = 30)。观察组接受了全面的康复护理培训,对照组接受了有计划的护理。分析两组神经缺陷的改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整体有效指标。结果:NIHSS观察组的干预后得分为(3.08 1.24),低于对照组(9.49 3.05),P<0.05。观察组整体临床疗效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在消化不良患者中采用复杂的康复护理训练是有效的,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训练 脑卒中吞咽障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容健成 朱冰珍 徐耀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66-69,共4页
分析颅脑损伤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痰热腑实证)选择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方案的具体疗效。方法 以2019.6-2022.6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均中医辨证全部属于“痰热腑实证”,按照自由分组法... 分析颅脑损伤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痰热腑实证)选择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方案的具体疗效。方法 以2019.6-2022.6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均中医辨证全部属于“痰热腑实证”,按照自由分组法划分成两个小组,其分别是:对照组(30例,普通西药)和实验组(30例,普通西药+大柴胡汤加味),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则需要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肺部感染积分、证候积分等。结果 关于病患的治疗疗效来说,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93.33%、76.67%,其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优势,P<0.05。另外,在治疗前,对比2组的肺部感染及证候积分能够看出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值得开展统计学分析,P>0.05;不过在疗后则得出两组病患的相关积分都明显减小,但是实验组的减少程度更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差异性,值得开展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 针对颅脑损伤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痰热腑实证)的临床治疗来说,在基础性西药治疗的前提下,联合大柴胡汤加味疗法给予治疗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部感染及各项证候等,而且还能够增强整体疗效,确保患者预后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 痰热腑实证 大柴胡汤加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