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池州市贵池区富硒大米开发现状与产业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玲霞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8期49-50,56,共3页
池州市贵池区具有发展富硒大米产业的天然富硒资源及优越的生态环境,分析贵池区发展富硒大米产业现状和前景,对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关键词 富硒资源 稻米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许琴 江雅 朱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8期23-25,共3页
对池州市黄精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池州市黄精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池州市 九华黄精 产业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水稻新品种品比展示与示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继文 许兴旺 +4 位作者 李振华 饶琴玲 江雅 杨六萍 章向祝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4期48-49,52,共3页
对Y两优689等11个中籼水稻新组合进行品比展示与一定面积示范,从生育期、产量、米质、抗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结合品种的具体特征特性和栽培管理模式,加以扩大示范和推广。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展示 示范 安徽沲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许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2期66-67,113,共3页
该文介绍了池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池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菜农知识技能水平、完善行业组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
关键词 池州市 设施蔬菜 产业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两优2008在池州市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邱祥松 江雅 +1 位作者 胡继文 吴明来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6期81-82,共2页
国审稻Y两优2008,在池州市作一季中稻种植,表现穗大粒多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特点。通过试验示范探索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国审稻Y两优2008在池州市大田生产栽培中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有效发挥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潜力。
关键词 Y两优2008 示范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子莲发展现状及对策
6
作者 卢春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4期53-54,共2页
通过对池州市子莲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池州市子莲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推行种养结合、莲与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结合、莲与佛文化结合、莲与大健康产业结合、莲子加工废... 通过对池州市子莲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池州市子莲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推行种养结合、莲与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结合、莲与佛文化结合、莲与大健康产业结合、莲子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州市 子莲 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用量及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家宝 孙义祥 +5 位作者 李虹颖 袁嫚嫚 邬刚 张祥明 胡润 胡承庚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36期6-11,共6页
为验证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优比例,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 为验证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优比例,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5636.5 kg/hm^(2)时,产量为7800.6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植株个体的生长,有机肥替代17%~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1.3%~11.8%。在施用有机肥1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34%,小麦产量达7542.0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11.8%,化肥减量34%与减量17%相比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5600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20%~30%,能有效减轻小麦菌核病的发生,改善小麦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商品生物有机肥 用量 有机替代比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江雅 胡润 朱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5期151-153,共3页
选取目前水稻大田生产主流杂交水稻新品种徽两优166等5个组合进行氮肥试验,通过高、中、低不同氮肥施用量与不施氮肥进行对比,研究当前主栽杂交稻新品种氮肥需要量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各品种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 选取目前水稻大田生产主流杂交水稻新品种徽两优166等5个组合进行氮肥试验,通过高、中、低不同氮肥施用量与不施氮肥进行对比,研究当前主栽杂交稻新品种氮肥需要量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各品种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以中高氮水平产量最高。各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表现为中氮>低氮>高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氮肥 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减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玲霞 章向祝 卢春梅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年第7期40-41,51,共3页
[目的]探索单季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模式。[方法]设置人工撒施、机械侧深施肥2种施肥方式处理,以及侧深施常规复合肥、“金正大”专用复合肥2种肥料种类处理,重点探索NPK分别减量10%的水平下,池州市单季稻侧深施肥的减量丰产能力... [目的]探索单季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模式。[方法]设置人工撒施、机械侧深施肥2种施肥方式处理,以及侧深施常规复合肥、“金正大”专用复合肥2种肥料种类处理,重点探索NPK分别减量10%的水平下,池州市单季稻侧深施肥的减量丰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同时探究侧深施肥条件下中粳稻在生育特性、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等方面的表现。[结果]侧深施肥及全量(NPK)肥料分别减量10%的条件下,通过节肥、省工能够实现减肥增效的作用,效果显著,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面源污染。[结论]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应用于池州市中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侧深施肥 肥料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习敏 吴文革 +3 位作者 许有尊 胡润 凌新军 孙雪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明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穗型品种超优10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30为材料,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处理(D_(1):33 cm... 【目的】探明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穗型品种超优10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30为材料,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处理(D_(1):33 cm×12 cm,D_(2):33 cm×14 cm,D_(3):33 cm×16 cm,D_(4):33 cm×18 cm),分析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期群体茎蘖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减少;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大穗型品种高密度处理的成穗率更高,穗粒兼顾型品种成穗率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小。(2)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下降,但叶面积衰减率降低、粒叶比增加。(3)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分别以D_(3)处理和D_(2)处理抽穗期群体质量较优,粒叶比大,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从而获得高产。(5)机插密度主要通过调控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6)水稻有效穗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增加,结实率有所降低,千粒重受影响较小。【结论】钵苗机插配套栽培大穗型杂交籼稻品种宜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在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更有利于高产;穗粒兼顾型品种需协调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杂交籼稻 栽插密度 茎蘖动态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虎杖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勤 章向祝 +3 位作者 胡润 张玲霞 高爱武 李德印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9期32-33,37,共3页
对虎杖新品种皖虎杖1号的选育过程、品种性状、栽培技术以及采收贮藏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皖虎杖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家宝 孙义祥 +5 位作者 李虹颖 袁嫚嫚 邬刚 张祥明 胡润 胡承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173-175,共3页
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油菜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生物有机肥产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4548 kg/hm^2时,产量为2428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 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油菜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生物有机肥产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4548 kg/hm^2时,产量为2428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促进油菜植株个体的生长,替代24%~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20.8%~31.2%。在施用有机肥1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24%,油菜产量达2941.5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31.2%,替代化肥34%与替代化肥24%油菜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有效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加有效角果数,提高千粒重。在该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4548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为20%~30%时,能有效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改善油菜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商品生物有机肥 用量 有机替代比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单季稻区紫云英翻压的氮肥替代效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卜容燕 韩上 +8 位作者 李敏 程文龙 胡润 郑仁兵 王慧 唐杉 高嵩涓 曹卫东 武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9-1227,共9页
【目的】紫云英富含氮素营养,是重要的有机氮源。基于两地、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分析稻田翻压紫云英对化肥氮的替代效应。【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连续... 【目的】紫云英富含氮素营养,是重要的有机氮源。基于两地、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分析稻田翻压紫云英对化肥氮的替代效应。【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连续两年在安徽省贵池区和霍山县进行,均设置7个处理,分别是冬闲+不施氮肥(–N)和冬闲+常规施氮(100%N)两个对照,以及冬种紫云英条件下,施常规氮肥量的0%(Mv)、40%(Mv+40%N)、60%(Mv+60%N)、80%(Mv+80%N)和100%(Mv+100%N)5个处理。2018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调查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Mv+60%N处理两地、两年水稻产量平均为8349 kg/hm^(2),与Mv+80%N、Mv+100%N和100%N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Mv+40%N和Mv处理(P<0.05)。与100%N处理相比,Mv+60%N、Mv+80%N处理两年、两地水稻氮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Mv+40%N显著降低,Mv+100%N增加。与100%N处理相比,Mv+40%N、Mv+60%N、Mv+80%N和Mv+100%N处理的水稻季氮肥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了46.3%、31.6%、16.1%和4.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61.6%、43.6%、23.2%和0.1%。试验开展两年后,与100%N处理相比,在种植紫云英基础上减施不同比例氮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3%~13.8%,颗粒态有机碳增加14.9%~32.0%。【结论】综合产量、氮肥效率和土壤培肥效果,紫云英翻压还田下,减少常规氮量的40%(Mv+60%N)不仅可保证水稻氮素营养,维持高产,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1.6%和43.6%,还可以提高土壤碳和氮含量,是安徽稻田较好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水稻 氮肥有机替代率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土壤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单季稻区种植利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卜容燕 韩上 +6 位作者 程文龙 胡润 朱勤 李敏 王慧 唐杉 武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4-190,共7页
为了探明种植利用紫云英在稻田系统的化学氮肥替代潜力,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不施氮(-N)、冬闲+100%N(100%N)、紫云英+不施氮(GM)、紫云英+40%氮肥(GM+40%N)、紫云英+60%氮肥(GM+60%N)和紫云英+80%氮肥(GM+80%N)共6个处理,研... 为了探明种植利用紫云英在稻田系统的化学氮肥替代潜力,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不施氮(-N)、冬闲+100%N(100%N)、紫云英+不施氮(GM)、紫云英+40%氮肥(GM+40%N)、紫云英+60%氮肥(GM+60%N)和紫云英+80%氮肥(GM+80%N)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M+80%N处理水稻产量、氮素积累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和锌含量与100%N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精米率、钙、镁和铁含量显著高于100%N处理(P<0.05),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100%N处理(P<0.05);GM+60%N处理水稻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锌含量与100%N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精米率、钙、镁和铁含量显著高于100%N处理(P<0.05),氮素积累量、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100%N处理(P<0.05)。GM+60%N处理水稻产量、氮素积累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蛋白质、钙、镁、铁和锌含量与GM+80%N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氮肥利用率低于GM+80%N处理。综上所述,在紫云英翻压还田的基础上,水稻季氮肥减施40%比较适宜,且有利于水稻节肥增效并获得优质稻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茬高度对早籼类型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润 朱勤 +4 位作者 张玲霞 卢春梅 吴文革 阮新民 江雅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3期51-52,86,共3页
以早籼615、陵两优211等2个早籼型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留茬高度对其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陵两优211、早籼615的留茬高度2~3cm,其再生季生育期长,穗形大,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但有效穗少;留茬高度25cm,其再生... 以早籼615、陵两优211等2个早籼型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留茬高度对其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陵两优211、早籼615的留茬高度2~3cm,其再生季生育期长,穗形大,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但有效穗少;留茬高度25cm,其再生季生育期明显缩短,有效穗多,穗形小,结实率低,千粒重低;留茬高度15cm,其再生季表现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从产量、再生率、生育期等方面综合考虑,早籼类型品种适宜留茬高度为1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类型 再生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水稻“一种两收”优质高产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润 阮新民 +1 位作者 吴文革 朱勤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6期277-279,共3页
沿江区域再生稻收获后,适宜发展绿肥种植。并通过调控实现绿肥-稻草协同全量还田,实现后茬主作物化肥全量替代,可用于生产化肥零投入的绿色农产品。选择生育期在130~135 d早中熟中籼优质品种,3月25日左右播种,采取水稻机械平衡丰产栽培... 沿江区域再生稻收获后,适宜发展绿肥种植。并通过调控实现绿肥-稻草协同全量还田,实现后茬主作物化肥全量替代,可用于生产化肥零投入的绿色农产品。选择生育期在130~135 d早中熟中籼优质品种,3月25日左右播种,采取水稻机械平衡丰产栽培技术,绿肥稻草协同还田下的氮肥前移施肥技术及好气灌溉技术。两季实现13 500 kg/hm^2以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再生稻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晶两优华占对安徽沿江生态适应性探索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润 吴文革 +2 位作者 阮新民 陈刚 朱勤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8期94-97,共4页
晶两优华占在长江中下游全生育期为137 d左右,属于中迟熟品种类型.本研究从不同播种期对秧苗素质、两季产量、生育期及两季产量构成等因素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安徽沿江区域再生稻播种期,一般中迟熟品种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可减轻育秧难度... 晶两优华占在长江中下游全生育期为137 d左右,属于中迟熟品种类型.本研究从不同播种期对秧苗素质、两季产量、生育期及两季产量构成等因素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安徽沿江区域再生稻播种期,一般中迟熟品种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可减轻育秧难度,利于培育壮秧,减轻大田缓苗期,有效避免7月下旬的高温阶段,实现9月20日前安全齐穗,达到头季稻和再生稻综合丰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 晶两优华占再生稻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Y-200型经济绿肥粉碎翻压复式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游兆延 吴惠昌 +3 位作者 高学梅 王公仆 于向涛 胡润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为实现经济绿肥高效、低能耗以及高掩埋率翻压作业需求。设计了一款GFY-200型经济绿肥粉碎翻压复式作业机,确定了粉碎翻压组件、罩壳拖板组件、动力镇压辊组件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并利用该机对黑豆、印度豇豆、决明子、紫云英等... 为实现经济绿肥高效、低能耗以及高掩埋率翻压作业需求。设计了一款GFY-200型经济绿肥粉碎翻压复式作业机,确定了粉碎翻压组件、罩壳拖板组件、动力镇压辊组件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并利用该机对黑豆、印度豇豆、决明子、紫云英等4种夏、冬经济绿肥开展翻压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在机具作业速度为2.5~3.0 km/h,刀辊转速为387 r/min条件下,经济绿肥平均翻压深度为16.9 cm,经济绿肥茎秆平均粉碎长度合格率为82.35%,经济绿肥平均掩埋率为93.28%,工作效率可达0.67~1.0 hm 2/h。经济绿肥粉碎翻压复式机试验指标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翻压质量和功耗消耗上也明显优于畜力犁、铧式犁、旋耕机等现有绿肥翻压方式,增加土壤保墒效果的同时,提高了绿肥翻压的肥效,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绿肥 粉碎 翻压 复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六萍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4期52-54,共3页
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益。从作物生长期土壤耕作、肥水管理及植株管理等方面对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农作物 田间管理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及水浆管理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春梅 张玲霞 章向祝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年第8期43-45,共3页
[目的]筛选出最佳水浆管理条件下,适宜早稻高产的合理氮肥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在丰产沟湿润灌溉和常规灌溉条件下,4种氮素水平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同等氮素水平下,采用丰产沟式湿润灌溉模式,早稻氮肥利用率... [目的]筛选出最佳水浆管理条件下,适宜早稻高产的合理氮肥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在丰产沟湿润灌溉和常规灌溉条件下,4种氮素水平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同等氮素水平下,采用丰产沟式湿润灌溉模式,早稻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3.8%,产量增加4.31%。[结论]在丰产沟湿润灌溉条件下,早稻高产施氮水平在150~187.5 kg/hm2,可以有效改善双季稻的群体结构,增强水稻根系的活力,提高成穗率及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氮素水平 灌溉模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