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中心气象台专业预报编辑系统
1
作者 关颖 韩江文 +1 位作者 赵连伟 李祥云 《辽宁气象》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系统在微机上编制实现 。
关键词 沈阳市 专业气象预报 编辑系统 三码输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供电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立祥 陈力强 王明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7-31,共5页
通过对沈阳市 1988~ 1998年供电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得出供电量与气象条件显著相关的时段。在提取气象电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法得出各时段月供电量与月气温距平、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定量关系以及日供电量与气温、降水... 通过对沈阳市 1988~ 1998年供电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得出供电量与气象条件显著相关的时段。在提取气象电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法得出各时段月供电量与月气温距平、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定量关系以及日供电量与气温、降水等定量关系 ,进而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建立了月、日供电量的预测系统 ,为电力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量 气象条件 气象电量 城市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气象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影响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3 位作者 李广霞 武晋雯 冯锐 陈鹏狮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6期46-49,共4页
利用2005年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对2005年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同时评估了2005年气象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辽宁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整体灾害损失程度较2004年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 利用2005年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对2005年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同时评估了2005年气象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辽宁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整体灾害损失程度较2004年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全省粮食平均单产比2004年减产了5%,其中玉米单产比2004年减产12%,水稻减产1%。由于年初预报准确,且采取了有利的措施,因此,2005年粮食平均单产仍然比历年(1991~2004年)增产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瀛 孙欣 陈传雷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2期63-67,共5页
介绍了辽宁省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系统所包含的海洋气象预报专用数据库、海洋气象预报方法和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进行了概述。系统的业务应用结果表明:系统为预报员提供了能够满足实时业务需要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 介绍了辽宁省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系统所包含的海洋气象预报专用数据库、海洋气象预报方法和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进行了概述。系统的业务应用结果表明:系统为预报员提供了能够满足实时业务需要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研制的海风、海雾和台风暴雨等客观预报方法能够为预报员提供有价值的海洋气象预报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 客观预报方法 业务服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气象资料归档与检索系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恕 戴萍 +2 位作者 刘晓梅 方晓 李晶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实时气象资料归档与检索系统是沈阳中心气象台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研制开发的气象资料应用管理系统。系统以磁盘阵列和DVD光盘为主要存储介质,利用自动分类、光盘刻录的自动控制和多样化的检索技术,实现了气象资料的自动存储与管理。介... 实时气象资料归档与检索系统是沈阳中心气象台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研制开发的气象资料应用管理系统。系统以磁盘阵列和DVD光盘为主要存储介质,利用自动分类、光盘刻录的自动控制和多样化的检索技术,实现了气象资料的自动存储与管理。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自动控制光盘刻录技术,为其他资料存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资料 存储结构 资料归档 数据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分析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广霞 张淑杰 张玉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88-591,共4页
针对目前生态与农业气象工作的特点,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了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分析评估系统。该系统可适时下载报文,对报文进行连接、解译,质量控制,还可按水、土、气、生四类进行数据管理,根据各要素数据的评估指标,以图... 针对目前生态与农业气象工作的特点,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了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分析评估系统。该系统可适时下载报文,对报文进行连接、解译,质量控制,还可按水、土、气、生四类进行数据管理,根据各要素数据的评估指标,以图形、图像的形式输出生态环境地面监测评估产品等,从而实现了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农业气象 地面监测数据 评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0304”东北特大暴雪的分析 被引量:67
7
作者 孙欣 蔡芗宁 +2 位作者 陈传雷 贾旭轩 乔小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3-870,共8页
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雪及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背景分析,并对非地转湿Q矢量的贡献、降水相态变化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范围广、强度强的偏南急流不仅是水汽的强劲输送带,而且是低层锋区和低值系统加强、移动... 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雪及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背景分析,并对非地转湿Q矢量的贡献、降水相态变化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范围广、强度强的偏南急流不仅是水汽的强劲输送带,而且是低层锋区和低值系统加强、移动的必要条件;次级环流的强迫作用在暴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强弱与降水强度有直接关系。云系的高低与下落过程中的层结状态、低层锋区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面降水的相态。深厚强锋区、北上江淮气旋、低空急流、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上升支的强弱和位置与降水的强度、落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暴雨 天气学分析 湿Q矢量 降水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对设施番茄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4
8
作者 杨再强 邱译萱 +2 位作者 刘朝霞 陈艳秋 谭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8-757,共10页
为了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以番茄‘金粉2号’(Jingfen 2)品种为试材,于2013年5—8月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可控试验温室设计正常灌溉(T1)、轻度胁迫(T2)、中度胁迫(T3)、重度胁迫(T4)4个土壤水分处理,观测不同处理番茄植株... 为了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以番茄‘金粉2号’(Jingfen 2)品种为试材,于2013年5—8月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可控试验温室设计正常灌溉(T1)、轻度胁迫(T2)、中度胁迫(T3)、重度胁迫(T4)4个土壤水分处理,观测不同处理番茄植株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番茄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总平均直径、根尖数)的最大值均表现为:T2>T3>T1>T4,比较峰值发现,T2、T3和T4的根系总长度分别为T1的1.8、1.0和0.4倍,总表面积分别为T1的2.3、1.1和0.4倍,总平均直径分别为T1的1.3、1.1和0.6倍,根尖数分别为T1的1.1、1.0和0.5倍;T1、T2和T3处理的番茄根系均集中分布在5—10 cm土层内,而在T4处理下根系集中分布在15—25 cm土层内;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大小表现为:T1>T2>T3>T4,T2、T3和T4的番茄株高分别比T1下降11.49%、28.6%和43.98%,茎粗以T4处理最低,为T1的73.57%,T2、T3和T4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T1的81.33%、64.62%和43.37%,各处理间叶面积指数在5%水平下呈现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番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项生长指标与土壤体积含水率呈正相关。研究认为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对番茄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利于根系生长,中、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明显抑制了番茄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降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层,研究为设施番茄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土壤水分胁迫 根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环境昼夜温差对番茄营养物质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再强 王学林 +3 位作者 彭晓丹 赵翔 袁小康 韩秀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为了研究番茄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及番茄果实品质对昼夜温差的响应规律,该研究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Solanum lycopersicum cv. Jinguan5)为试材,于2012年9月-2... 为了研究番茄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及番茄果实品质对昼夜温差的响应规律,该研究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Solanum lycopersicum cv. Jinguan5)为试材,于2012年9月-2013年7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设计日均气温为18和25℃,昼夜温差(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DIF)为12℃(白天24℃/晚上12℃,31℃/19℃)、6℃(21℃/15℃,28℃/22℃)、0(18℃/18℃,25℃/25℃)共6个处理的人工环境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日均气温18℃时,叶片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以12℃温差处理最高,0温差处理最低;而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以12℃温差处理最低;日均气温25℃时,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以6℃温差处理最高。叶片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幼果期和采收期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6℃温差处理最高。维生素 C、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在日均气温18℃时则与有机酸含量趋势相反。干物质在果实中的分配比例在日均气温18和25℃时,均以6℃温差处理最大,12℃温差处理最小。研究认为在日均气温18℃条件下,昼夜温差0~12℃范围内,昼夜温差越大,果实中可溶性糖、蔗糖的积累越多,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果实品质更佳,在日均气温25℃条件下,以6℃温差处理下果实内在品质最佳;相同昼夜温差,25℃日均气温处理下的果实内在品质优于18℃日均气温处理;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适当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可溶性糖、蔗糖和干物质向果实中转移,温差过高或过低不利于果实营养物质及干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果实 生长 昼夜温差 干物质分配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中纬度飑线的阵风锋发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袁子鹏 王瀛 +2 位作者 崔胜权 陈艳秋 黄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4-820,共7页
2009年8月发生在辽宁省中部的一次飑线前部出现了两次特征不同的阵风锋发展过程,并伴随有灾害性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应用多普勒雷达数据、常规探空、地面加密观测及飞机观测(AMDAR)数据对飑线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场... 2009年8月发生在辽宁省中部的一次飑线前部出现了两次特征不同的阵风锋发展过程,并伴随有灾害性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应用多普勒雷达数据、常规探空、地面加密观测及飞机观测(AMDAR)数据对飑线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场中强的风垂直切变促进飑线上对流单体发展并使飑线倾斜。西路冷空气进入飑线使对流加强,形成第一次阵风锋。而北路冷空气与飑线的暖心间温度梯度增大,造成地面风速增大是第二次阵风锋发展的直接诱因。最终飑线系统母体中的线状辐合带转移到第二次阵风锋上,该阵风锋形成新的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阵风锋 AMDAR 强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干旱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5
11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4 位作者 孙龙彧 纪瑞鹏 蔡福 武晋雯 李广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0-357,共8页
利用1961-2008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日气象数据,定义了表征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强度的水分亏缺指标,并对干旱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从发育阶段看,苗期干旱... 利用1961-2008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日气象数据,定义了表征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强度的水分亏缺指标,并对干旱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从发育阶段看,苗期干旱频率较高,随生育期后移干旱频率明显减少,以轻旱为主要发生类型,春秋降水量少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从空间分布看,干旱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区域性较明显,总体上为辽宁西北部、吉林西部至黑龙江西南部发生频率较高。各年代之间比较,20世纪60-80年代干旱频率呈减少趋势,90年代初期呈增加趋势,9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趋势明显,特别是2000-2004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各年代干旱发生频率均表现为苗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成熟期>抽雄-开花期。苗期和拔节-孕穗期干旱发生频率均以60年代较高,以轻度干旱为主要发生类型;抽雄-开花期干旱发生频率以90年代较高,以轻度干旱为主要发生类型;灌浆-成熟期轻、中、重度干旱发生频率均以2001-2008年为高。由此可见,研究区干旱发生频率呈增高趋势,特别是玉米产量形成关键期的干旱频率呈增加趋势,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增大。研究结果对了解东北地区玉米不同发育期干旱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分布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区夏季月降水数值产品释用预报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立祥 陈力强 +2 位作者 刘文明 李辑 张凯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8-354,共7页
采用卡尔曼滤波法对国家气候中心的 T63动力延伸预报场进行误差订正 ,将订正后的预报场用于基于天气系统特征定性判断与相似离度指数定量相似相结合的降水预报模型 ,制作东北区 51个站点的定量的月降水预报 ,并对 1 996~1 998年夏季月... 采用卡尔曼滤波法对国家气候中心的 T63动力延伸预报场进行误差订正 ,将订正后的预报场用于基于天气系统特征定性判断与相似离度指数定量相似相结合的降水预报模型 ,制作东北区 51个站点的定量的月降水预报 ,并对 1 996~1 998年夏季月降水进行了预报试验 ,试验效果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释用 误差订正 月降水预报 中国 东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暴雨事件影响的预评估和灾后速评估 被引量:37
13
作者 陈艳秋 袁子鹏 +1 位作者 盛永 戴廷仁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32,共7页
本文不同于通常的暴雨灾害事后灾情评估,而是单纯采用气象资料来实现暴雨事件的灾前预评估和灾后快速评估。为此,通过对辽宁省区域性暴雨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3个指标,建立了基于距离函数的暴雨... 本文不同于通常的暴雨灾害事后灾情评估,而是单纯采用气象资料来实现暴雨事件的灾前预评估和灾后快速评估。为此,通过对辽宁省区域性暴雨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3个指标,建立了基于距离函数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对每个指标进行了正态化转化和正态性检验,并利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确立了各指标数年一遇的等级标准。采用定义域平移的办法,对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了调整。另外,应用此模型对2005年汛期三次区域性暴雨事件进行了评估应用,结果表明,决策服务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分析 暴雨事件 评估模型 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2008年3场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欣 陈传雷 +2 位作者 赵明 贾旭轩 吴晓峰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1-888,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0°×1.0°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辽宁2008年夏季三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在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低空急流、水汽场和能量锋相互作用产生暴雨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对水汽和能量的输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0°×1.0°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辽宁2008年夏季三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在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低空急流、水汽场和能量锋相互作用产生暴雨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对水汽和能量的输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大量水汽,另一方面又使得暴雨区低层大气增湿增暖,从而引起对流不稳定加强及垂直上升运动强烈,为暴雨的发生提供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低空急流、纬向剖面上的宽且厚湿柱和能量锋的位置、强度与辽宁强降水的等级和落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空急流 水汽 能量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方法的四川水稻气候干旱风险评价对比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婷 袁淑杰 +1 位作者 王鹏 游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61,共7页
利用四川省159个站点1960-2010年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水稻生育期资料,分别将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分析四川省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不同气候干旱等级发生概率,构建水稻气候干旱灾害风... 利用四川省159个站点1960-2010年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水稻生育期资料,分别将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分析四川省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不同气候干旱等级发生概率,构建水稻气候干旱灾害风险模型,评估四川省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以及全生育期的气候干旱风险。结果表明,四川省水稻气候干旱风险较高的生育期主要是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其风险分布趋势相近。从水稻全生育期看,风险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四川西北部部分地区,川南地区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小。研究结果有利于降低干旱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为水稻干旱评估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平百分率 相对湿润度指数 水稻 气候干旱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辽宁气温和降水空间扩展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陆忠艳 李长青 +2 位作者 袁子鹏 李广霞 蔡福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1期90-93,114,共5页
基于辽宁5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资料,及辽宁地区500m×500mDEM数据,利用气候学原理和G IS技术,对辽宁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扩展方法进行研究,建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受地形影响的辽宁... 基于辽宁5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资料,及辽宁地区500m×500mDEM数据,利用气候学原理和G IS技术,对辽宁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扩展方法进行研究,建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受地形影响的辽宁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估算无观测资料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实现了常规气象资料的空间扩展,为辽宁省资源开发、经济规划、环境规划、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GIS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两类降雪过程的对比及定量降雪预报指标 被引量:22
17
作者 蒋大凯 闵锦忠 +1 位作者 阎琦 张宁娜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资料,普查辽宁省最近10 a来区域性暴雪、大雪、中雪天气过程,大致可分为北上水汽型和东北上水汽型两类。从环流背景、水汽和动力条件方面对比分析了2004年12月19日和2002年12月16日两次...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资料,普查辽宁省最近10 a来区域性暴雪、大雪、中雪天气过程,大致可分为北上水汽型和东北上水汽型两类。从环流背景、水汽和动力条件方面对比分析了2004年12月19日和2002年12月16日两次不同类型的降雪过程,发现北上水汽型降雪过程850 hPa比湿和水汽通量大,水汽条件强,动力条件相对弱;而东北上水汽型的降雪过程850 hPa比湿和水汽通量相对小,但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强。通过分析10 a来辽宁不同类型5场区域性暴雪、8场区域性大雪、9场区域性中雪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物理量阈值区间,发现北上水汽型降雪过程850 hPa比湿和水汽通量大于东北上水汽型同级别降雪过程,在降大雪量级时的850 hPa比湿和东北上水汽型暴雪过程相当;东北上水汽型降雪过程的最大螺旋度、850 hPa散度、最大垂直速度和850 hPa急流要强于北上水汽型,而且降雪级别越高差距越明显,其中暴雪量级最大垂直速度、850 hPa急流已经达到产生暴雨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对比分析 水汽输送 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上低涡引发辽宁历史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93
18
作者 刘宁微 齐琳琳 韩江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2007年3月3~5日,辽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雪。本文对此次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对各种资料,包括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认为500hPa南北支槽合并带来的强冷暖空气交汇及北上低涡的发展是产生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地面... 2007年3月3~5日,辽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雪。本文对此次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对各种资料,包括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认为500hPa南北支槽合并带来的强冷暖空气交汇及北上低涡的发展是产生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地面气旋北上带来的南来倒槽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低空急流输送水汽和低层上升运动是增强降雪强度的有利条件,这一分析结果对预报暴雪天气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扩散云室搭建及其对黄山地区大气冰核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苏航 银燕 +2 位作者 陆春松 蒋惠 杨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6-398,共13页
本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大气冰核高压静电采样器和静力真空水汽扩散云室,并结合其他大气冰核及气象要素观测仪器,于2011年5-9月及2012年9-10月在黄山三层不同高度上同时进行大气冰核及相关气象要素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黄山地区总冰... 本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大气冰核高压静电采样器和静力真空水汽扩散云室,并结合其他大气冰核及气象要素观测仪器,于2011年5-9月及2012年9-10月在黄山三层不同高度上同时进行大气冰核及相关气象要素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黄山地区总冰核数浓度平均为18.74L-1,凝结冻结核化冰核数浓度平均为0.79L-1,凝华核化冰核数浓度平均为0.19L-1。黄山地区冰核数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存在春季较高、秋季居中、夏季较少的季节变化规律;下午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夜晚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总冰核数浓度较北方少。黄山山顶冰核数浓度随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过饱和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强而增大,长期主要由西南风向山顶的输送,且其主要由大粒子来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冰核 云室 核化机制 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番茄保护酶活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再强 刘朝霞 +1 位作者 韩秀君 张婷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番茄品种金粉2号(cv.Jingfen 2)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设计4个土壤水分处理:对照(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和重度胁迫(T3),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温室番茄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番... 以番茄品种金粉2号(cv.Jingfen 2)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设计4个土壤水分处理:对照(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和重度胁迫(T3),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温室番茄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处理番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降后升趋势;各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变化趋势为:CK>T1>T2>T3;水分胁迫下番茄单株坐果数、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变化趋势为:CK>T1>T2>T3。研究表明,随水分胁迫加剧及时间延长,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逐渐加强,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光合产物下降,果实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水分胁迫 保护酶活性 果实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