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MKKs家族基因成员OsMKK4的不同等位基因型及自然变异对籽粒的影响
1
作者 刘建国 陈冬东 +5 位作者 陈玉玉 易琴琴 李清 徐正进 钱前 沈兰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MAPK信号通路中的MKKs家族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和防御信号传导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水稻中的MKKs基因,并构建了它们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MKKs家族基因的保守性和多样性。利用基... MAPK信号通路中的MKKs家族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和防御信号传导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水稻中的MKKs基因,并构建了它们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MKKs家族基因的保守性和多样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编辑日本晴水稻品种中Os MKK4基因,成功获得了6种该基因不同突变类型的材料,其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均较野生型显著降低。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Os MKK4基因的单倍型有明显的籼粳分化,主要为Glu^(14)粳型和Leu^(14)籼型。含有Glu^(14)粳型稻的平均粒长较低,平均粒宽和千粒重较高。此外,将Kasalath中带有Leu^(14)单倍型的Os MKK4基因导入日本晴,导致DHX(CSSL)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较日本晴显著降低;与Kasalath相比,代换系的粒宽和千粒重显著增加。本研究探索了Os MKK4基因的重要单倍型对水稻籽粒的影响,为更精确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MAPK OsMKK4 粒型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徐正进 邵国军 +4 位作者 韩勇 张学军 全成哲 潘国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78-1883,共6页
以200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试材,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佳木斯区试点,研究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结果表明,3省各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产量... 以200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试材,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佳木斯区试点,研究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结果表明,3省各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省,后两省间差异不显著;辽宁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极显著低于和高于另两省,其他产量构成因素省份间差异不显著;除一次枝梗结实率外,3省各自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辽宁穗部性状特点一是穗长较另两省短2cm左右,接近显著水平,着粒密度极显著高于另两省,二是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极显著高于另两省;糙米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精米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整精米率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趋势,长宽比是辽宁、黑龙江>吉林,垩白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食味值是黑龙江>吉林>辽宁;每穗粒数及其密切相关的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粒率与加工品质均呈负相关趋势,而结实率及其组成部分一、二次枝梗结实率与加工品质均呈正相关趋势,食味值与穗部性状的关系也表现类似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东北 穗部性状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齐穗期冠层温度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继平 韩亚东 +4 位作者 王晓通 赵晓彤 马作斌 徐海 张文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9-405,共7页
在晴昼有水层、晴昼无水层和夜间有水层等不同条件下,通过对水稻不同品种(系)齐穗期茎、叶表面温度和气孔、最终产量等性状的观测,研究了水稻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温度分异现象,在不同... 在晴昼有水层、晴昼无水层和夜间有水层等不同条件下,通过对水稻不同品种(系)齐穗期茎、叶表面温度和气孔、最终产量等性状的观测,研究了水稻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温度分异现象,在不同天气和土壤水分状态下,水稻冠温均表现为差异显著的3种类型—暖温型、冷温型和中间型。在晴昼有水层条件下,暖温型与冷温型冠温相差幅度为0.1~2.3℃;在晴昼无水层情况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6.7℃,在夜间有水层条件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1.4℃。总体上看,有水层的冠温普遍低于无水层的冠温,夜间的冠温均低于白昼的冠温。与冷温型水稻相比,暖温型水稻的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较大,而气孔密度较小,蒸腾速率较低,中间型水稻介于两者之间。暖温型材料产量高于冷温型材料,但没达到显著差异,且各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没有明显规律。冷温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度和垩白率较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但其他稻米品质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冠层温度 气孔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嘉宇 范淑秀 +1 位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66-1371,共6页
为了揭示直立大穗型水稻品种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特性,以沈农265等5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用Richards方程W=A/(1+Be-bt)1/N对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过程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 为了揭示直立大穗型水稻品种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特性,以沈农265等5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用Richards方程W=A/(1+Be-bt)1/N对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过程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差异最大,相对一次枝梗籽粒和上部二次枝梗籽粒而言,中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灌浆峰值低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但是达到峰值后下降缓慢,因此籽粒增重曲线接近直线,最终粒重也与其他粒位接近。可见尽管供试的直立大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但是中部和下部二次枝梗籽粒完全可以正常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粒位 籽粒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徐正进 韩勇 +5 位作者 邵国军 张学军 全成哲 潘国君 闫平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1-534,共4页
以2002-2007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试材,统一取样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的省份间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水稻碾磨品质普遍较高,其中吉林省参试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辽宁省参试... 以2002-2007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试材,统一取样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的省份间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水稻碾磨品质普遍较高,其中吉林省参试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辽宁省参试品种整精米率最高;对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辽宁省与吉林省相差不大,但都显著高于黑龙江省;长宽比吉林>辽宁>黑龙江;蛋白质含量辽宁>吉林>黑龙江,直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辽宁与吉林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胶稠度辽宁>黑龙江>吉林。近年来黑龙江和吉林水稻整精米率、黑龙江糙米率有所降低。粒长、长宽比与糙米率、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水稻育种和栽培中,辽宁和吉林应主攻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黑龙江和吉林应注意防止整精米率降低,黑龙江还要注重提高糙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东北三省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水稻品种叶绿素变化规律研究初报 被引量:52
6
作者 范淑秀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对3个产量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沈农606和高产品种辽粳294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都高于秋光,特别是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下降迟缓,成熟时明显高于秋光,但其叶绿素a/b值始终低于秋光... 对3个产量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沈农606和高产品种辽粳294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都高于秋光,特别是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下降迟缓,成熟时明显高于秋光,但其叶绿素a/b值始终低于秋光。沈农606和辽粳294齐穗后积累的干物质较多,且产量高于秋光,可能与它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低的叶绿素a/b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研究初报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b值 辽粳294 沈农606 含量变化规律 超高产品种 产量水平 生育后期 生育期 干物质 产量高 齐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株型水稻对杂草稻的生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吴云艳 马殿荣 +2 位作者 李金英 马巍 陈温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混插其中杂草稻的生长状况。在两种杂草稻密度下,相对于分蘖中等、直立穗型沈农265,分蘖力强、大冠层、弯曲穗型辽盐16都能显著降低移栽稻田中杂草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植株干物重。在12株/m2...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混插其中杂草稻的生长状况。在两种杂草稻密度下,相对于分蘖中等、直立穗型沈农265,分蘖力强、大冠层、弯曲穗型辽盐16都能显著降低移栽稻田中杂草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植株干物重。在12株/m2杂草稻干扰下,齐穗期沈农265的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干物重明显下降,这些最终会导致其产量的下降,而辽盐16的穗数、干物重等因子下降并不明显。在两种株型中,辽盐16对杂草稻竞争力强,这对农业生产中杂草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草稻 株型 竞争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型性状与稻曲病发病程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柏林 陈书强 +2 位作者 董丹 钱朗 徐正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54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3种穗型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田间稻曲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严重度和损失率。分析稻曲病与株高、剑叶长、剑叶角等株型性状及穗长、颈穗弯曲度、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曲... 以54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3种穗型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田间稻曲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严重度和损失率。分析稻曲病与株高、剑叶长、剑叶角等株型性状及穗长、颈穗弯曲度、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直立穗型品种的发病率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弯曲穗型品种的发病率略高于半直立穗型,但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稻曲病的发生与株型特点并无必然的联系,而与穗部性状有较密切的关系,相关性大小为每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二次粒率。同时还与单位面积穗数有一定联系。每穗粒数较多,尤其是二次枝梗上粒数较多是稻曲病发病率高的根本原因,穗型的直弯并不是影响稻曲病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株型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冷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明辉 张文忠 +2 位作者 马殿荣 徐正进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1-718,共8页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优异的耐冷种质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发掘其优异的基因源,通过分子育种等手段高效和精确地培育耐冷的水稻品种,是解决上述低温冷害的关键。加快耐冷性状的改良对促进水稻的高产、...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优异的耐冷种质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发掘其优异的基因源,通过分子育种等手段高效和精确地培育耐冷的水稻品种,是解决上述低温冷害的关键。加快耐冷性状的改良对促进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耐冷基因研究为核心,综合述评了水稻耐冷QTL定位、克隆和水稻耐冷转录因子调控,探讨了水稻耐冷相关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由于以往耐冷QTL定位的精度有限,很难在分子育种中应用;且已克隆的耐冷相关基因由于其耐冷机制的复杂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也很少。联合连锁和关联分析可以提高QTL检测的效应和定位精度。因此,利用联合连锁和关联定位方法,挖掘耐冷基因,构建高效的水稻耐冷基因精细定位的策略,并应用于分子育种,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 基因定位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开花期调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铨 奥本裕 王晓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水稻准确地感知外部环境信号,通过内部复杂的基因网络做出反应,在一年中最适合的时候开花繁殖。与长日促进长日模式植物拟南芥开花相反,短日促进短日模式植物水稻开花。通过对水稻和拟南芥的开花期调控机理的对比分析,发现水稻和拟南芥... 水稻准确地感知外部环境信号,通过内部复杂的基因网络做出反应,在一年中最适合的时候开花繁殖。与长日促进长日模式植物拟南芥开花相反,短日促进短日模式植物水稻开花。通过对水稻和拟南芥的开花期调控机理的对比分析,发现水稻和拟南芥有着一些相对保守的开花期控制基因,其调控机理也是相似的。另外,水稻也有一些独特的开花期控制基因和开花途径。本文着重从光周期对水稻开花期的调控途径和作用机理角度进行了阐述,并对水稻开花期的自然变异与其育种应用、生物钟关联基因、光中断现象和临界日长现象以及开花期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花期 成花素 开花期调节 生物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型生理生态与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娜 徐铨 +1 位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35-1746,共12页
株型是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及抗逆性有密切关系。株型改良过去曾对水稻育种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还将对水稻育种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沈阳农业大学水稻团队相关工作,从株型的概念、株型育种研究简要回顾、株型生理生态与遗... 株型是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及抗逆性有密切关系。株型改良过去曾对水稻育种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还将对水稻育种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沈阳农业大学水稻团队相关工作,从株型的概念、株型育种研究简要回顾、株型生理生态与遗传基础等方面综合评述了水稻株型研究进展,还讨论了水稻株型相关领域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与技术最新研究结果,解析群体与个体、个体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优化组合模式,明确生理生态基础及其分子调控网络并付诸株型育种实践,有望实现更高水平上全方位的水稻“理想株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生理生态 遗传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水稻籽粒充实率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红宇 刘梦红 +6 位作者 陈英华 侯昱铭 权成哲 闫平 武洪涛 陈温福 徐正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以200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材料,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五常区试点,研究了东北不同地区水稻籽粒充实率的差异,充实率与产量、穗部性状、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关系。结果表明3省籽... 以200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材料,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五常区试点,研究了东北不同地区水稻籽粒充实率的差异,充实率与产量、穗部性状、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关系。结果表明3省籽粒充实率以黑龙江最高,辽宁和吉林差异不显著;饱谷千粒重是吉林>黑龙江>辽宁,相互差异显著;受精粒千粒重是吉林和黑龙江极显著高于辽宁,吉林与黑龙江差异不显著;饱粒率和结实率是辽宁、黑龙江>吉林;充实率与产量正相关不显著,与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和二次粒率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穗型指数、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关系密切,对其有正面影响。RVA谱特征是黑龙江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回复值、消减值和起浆温度最大,辽宁崩解值最大,吉林峰值粘度时间最大,并且充实率与RVA谱特征值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充实率 产量 品质 R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光合特征及Rubisco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单提波 赵明辉 +1 位作者 武静莲 徐正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2-1148,共7页
以籼粳杂交后代(F13)中具有高、中、低气孔密度叶片的品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系对光强和CO2浓度处理下的光合特征以及Rubisco酶活性,以期揭示气孔性状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机制以及与Rubisco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光响应中,高气... 以籼粳杂交后代(F13)中具有高、中、低气孔密度叶片的品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系对光强和CO2浓度处理下的光合特征以及Rubisco酶活性,以期揭示气孔性状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机制以及与Rubisco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光响应中,高气孔密度水稻的最大光合速率为24.6μmol·m-2·s-1,比中、低气孔密度水稻分别高4.3%和19.6%。在CO2响应中,高气孔密度水稻的最大光合速率为30.8μmol·m-2·s-1,比中、低气孔密度水稻分别高4.6%和9.5%。此外,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Rubisco酶活性与气孔密度变化相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2,P<0.01)。因此叶片气孔密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光能和CO2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籼粳交后代中选育高光效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孔密度 光响应 CO2响应 Rubisco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和品质演进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红宇 刘梦红 +5 位作者 王海泽 徐正进 陈温福 赵明辉 徐海 王嘉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32,36,共6页
以东北地区近40年生产上应用的1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依据育成年代分为2000年以来、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本文所指70、80、90年代均为20世纪),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和品质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产量均... 以东北地区近40年生产上应用的1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依据育成年代分为2000年以来、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本文所指70、80、90年代均为20世纪),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和品质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平均每个年代增长0.841 t/hm2,平均增长率为11.6%,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加。随年代演进,结实率逐步提高,近3个年代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低于70年代。由70年代至90年代,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提高1.5%、7.1%、25.9%,而近年来育成的品种出糙率显著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变化。粒长和长宽比随年代演进呈增加趋势,白度、垩白度、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增加,食味品质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演进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ICE1基因表达及调控转基因水稻抗冷通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向殿军 满丽莉 +4 位作者 张娣 王丽娜 殷奎德 宋群雁 徐正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24-1430,共7页
LsICE1基因是从生菜中分离的一个低温胁迫转录因子,过表达LsICE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提高了抗寒能力。LsICE1基因在生菜的根、茎、叶中为组成型表达,其中叶的表达量较强。LsICE1基因的表达水平能被冷、ABA和NaCl处理所上调,但不被脱水处理... LsICE1基因是从生菜中分离的一个低温胁迫转录因子,过表达LsICE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提高了抗寒能力。LsICE1基因在生菜的根、茎、叶中为组成型表达,其中叶的表达量较强。LsICE1基因的表达水平能被冷、ABA和NaCl处理所上调,但不被脱水处理上调。卡方测验表明,转基因T1水稻潮霉素抗性发生了3∶1抗性分离模式,大多数转基因植株中LsICE1基因是以单拷贝、单位点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3个抗冷的转基因株系中LsICE1基因均是以单拷贝、单位点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正常表达。冷胁迫下,LsICE1基因的超表达对水稻的OsDREB1A基因影响较大,表明LsICE1基因对转基因水稻抗寒性影响依赖OsDREB1冷反应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LsICE1基因 表达分析 冷胁迫 冷诱导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明辉 陈温福 +3 位作者 徐正进 魏云山 张文忠 马殿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12,共5页
单片段代换系是进行基因分析特别是QTL分析的理想材料。建立单片段代换系,不仅可以挖掘和利用新的基因资源,大大提高QTL定位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而且使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这些不连续的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可以... 单片段代换系是进行基因分析特别是QTL分析的理想材料。建立单片段代换系,不仅可以挖掘和利用新的基因资源,大大提高QTL定位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而且使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这些不连续的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实现植物分子育种从个别基因利用到基因组的综合开发利用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为基因聚合育种工程积累丰富的基因资源。鉴于其在水稻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在育种中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和应用现状,提出应进一步扩大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规模,充分挖掘其作为育种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水稻源库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宏亮 陈凯 +2 位作者 张强 徐建龙 黎志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明确水稻源库类型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在海南三亚、广东深圳和湖北荆州3个环境,考察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79份水稻种质资源的剑叶叶面积、倒2叶叶面积、比叶重、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8个源库相关性状,对3... 为明确水稻源库类型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在海南三亚、广东深圳和湖北荆州3个环境,考察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79份水稻种质资源的剑叶叶面积、倒2叶叶面积、比叶重、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8个源库相关性状,对3个环境数据联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8个源库相关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4个主成分,其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2.14%;根据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载荷矩阵,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表达式,并筛选出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利用所选取的4个主成分因子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将79份水稻品种(系)划分为源小库小互作型、源限制型、库限制型、源库互作型4大类群,其中源库互作型的材料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是水稻育种拓宽亲本多样性的首选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源库特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群体光环境模拟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周淑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09-113,共5页
对水稻群体光环境模拟研究中应用的改型与数学模型方法及其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应用计算机3D模型进行研究具有直观,精确等优点。应当将改型方法的真实性、数学模型方法的归纳性与3D模型的精确性综合到一起,取长补短。并提出... 对水稻群体光环境模拟研究中应用的改型与数学模型方法及其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应用计算机3D模型进行研究具有直观,精确等优点。应当将改型方法的真实性、数学模型方法的归纳性与3D模型的精确性综合到一起,取长补短。并提出了以改型实验提供参数建立3D模型并相互验证,再归纳为数学模型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环境模拟 数学模型 3D模型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水稻剑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庄文锋 杨文月 +1 位作者 杨猛 徐正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9期35-42,共8页
环境对光合作用影响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反应出来,农艺措施中以种植密度和施N量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明显。本研究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重型品种‘龙粳27’和穗数型品种‘龙粳25’)为材料,设4个密度处理和4个施肥时期处理,... 环境对光合作用影响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反应出来,农艺措施中以种植密度和施N量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明显。本研究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重型品种‘龙粳27’和穗数型品种‘龙粳25’)为材料,设4个密度处理和4个施肥时期处理,研究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穗重型水稻‘龙粳27’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功能期均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龙粳25’。适当稀植和氮肥后移对水稻剑叶的光合特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穗重型品种‘龙粳27’在D2(29.7 cm×13.2 cm)密度处理下,穗数型品种‘龙粳25’在D3(33 cm×9.9 cm)密度处理下,N肥后移会显著提高二者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氮肥运筹 穗型 水稻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物质生产特点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秋竹 孔宇 +3 位作者 陈东升 徐正进 朱广石 解保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1,76,共5页
为分析不同积温条件下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选取32个代表不同积温带的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分配及运转等方面指标进行测定,以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形成规律,为不同热量... 为分析不同积温条件下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选取32个代表不同积温带的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分配及运转等方面指标进行测定,以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形成规律,为不同热量条件下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间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总量在生育前期均表现为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第一积温带>第四积温带;而在生育后期则表现为第三积温带>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第四积温带。各积温带间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在生育前期侧重各不相同,但进入生育后期各积温带间水稻品种穗部分干物质分配率依次为第三积温带>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第四积温带,第一、第三积温带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9.33%和59.88%,但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积温带。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的物质表观输出率远远大于表观转化率,因此,为提高水稻品种产量的研究工作应主要放在调控生育后期干物质的分配与转运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龙江 积温带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