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晶高分子薄膜的内部和表面结构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21
1
作者 郑萃 姚雪容 +2 位作者 史颖 任毅 刘立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2,共7页
高分子薄膜的雾度贡献可分为表面雾度和内部雾度两部分。文中介绍了如何分离结晶高分子薄膜光学雾度的表面贡献和内部贡献,如何用白光干涉仪(轮廓仪)研究高分子薄膜表面的三维形态及表面粗糙度。相比于原子力显微镜而言,白光干涉轮廓仪... 高分子薄膜的雾度贡献可分为表面雾度和内部雾度两部分。文中介绍了如何分离结晶高分子薄膜光学雾度的表面贡献和内部贡献,如何用白光干涉仪(轮廓仪)研究高分子薄膜表面的三维形态及表面粗糙度。相比于原子力显微镜而言,白光干涉轮廓仪可快速获得面积大很多倍的表面三维形态及统计性更好的表面粗糙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定量地研究高分子薄膜的表面粗糙度与表面雾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尽管所研究的薄膜材料不同,制造工艺也不同,薄膜的厚度也有不相同,但由白光干涉仪得到的薄膜的表面粗糙度与表面雾度之间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而且,相对于内部雾度,薄膜的表面雾度对总雾度的贡献更大。此外还介绍了用激光散射研究高分子薄膜中较小球晶结构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偏光显微镜研究这类尺寸较小的球晶是很困难的。对于结晶度相同的薄膜样品,其内部雾度可以差别很大。在结晶度相近的情况下,有无球晶形成,球晶形态的完善程度及大小是调节内部雾度的主要因素。球晶尺寸越大结构越完善,内部雾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薄膜 表面粗糙度 球晶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薄膜添加剂对薄膜表面形态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巧男 王元霞 +1 位作者 史颖 刘立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2,31,共6页
通过光学轮廓仪研究相同工艺制备的添加含氟助剂(PPA)及芥酸酰胺的聚乙烯薄膜的表面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发现,PPA有助于降低薄膜表面起伏,从而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和取向,改善光学性能。芥酸酰胺增大薄膜表面起伏,但由于降低了薄膜表... 通过光学轮廓仪研究相同工艺制备的添加含氟助剂(PPA)及芥酸酰胺的聚乙烯薄膜的表面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发现,PPA有助于降低薄膜表面起伏,从而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和取向,改善光学性能。芥酸酰胺增大薄膜表面起伏,但由于降低了薄膜表面折光指数,因此并不会降低光学性能。尺寸小的芥酸酰胺颗粒使薄膜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也有助于均匀分布于制品表面,更好地降低摩擦系数。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有助于降低分子链间摩擦力,从而减弱制品的取向,使薄膜性能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添加剂 表面结构 性能 聚乙烯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薄膜拉伸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帆 吕琪 +3 位作者 王影 史颖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其拉伸前后结晶动力学与热力学行为的区别,使用同步加速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薄膜拉伸过程中晶体结构、尺寸和长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拉伸使薄膜结晶度提高;拉伸过程中,...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其拉伸前后结晶动力学与热力学行为的区别,使用同步加速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薄膜拉伸过程中晶体结构、尺寸和长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拉伸使薄膜结晶度提高;拉伸过程中,二维散射图案发生明显变化,片晶结构被破坏后高应力诱导下重新结晶,拉伸使薄膜晶体取向度和晶体尺寸明显增大;随拉伸进行,纵向(拉伸方向)和45°方向的长周期先增大后减小,而横向一直呈下降趋势。聚乙烯工业缠绕膜通常在拉伸应变1.5倍附近下使用,此时薄膜纵向上已经高度取向并形成了拉伸诱导结晶,从而在纵向上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而横向上片晶结构尚未完全破坏,仍保持着一定的力学性能,因此综合使用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缠绕膜 原位拉伸 晶体结构 小角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电子抛光垫材料的组成及形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驰 刘长伟 +3 位作者 史颖 刘立志 王连慧 刘紫婷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2,共4页
选取了两种用于化学机械抛光的聚氨酯抛光垫,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两者在组成及形态结构上的区别。结果表明,与国产抛光垫不同,日本产抛光垫在酯醚共聚聚氨酯基体的基... 选取了两种用于化学机械抛光的聚氨酯抛光垫,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两者在组成及形态结构上的区别。结果表明,与国产抛光垫不同,日本产抛光垫在酯醚共聚聚氨酯基体的基础上还添加有氧化锆粒子,并且日本产抛光垫的规整性更好,孔洞尺寸更加均一,研究结果对我国电子抛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法 聚氨酯 抛光垫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与nano-CaCO_(3)协同增韧PP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伟 王天宇 +1 位作者 董彦惠 宋立新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623-626,633,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将聚丙烯(PP)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按不同的配比进行熔融共混,并根据预期的结果进行预测,获得最佳的配比,即PP/SEBS最佳配比为80∶20时,其韧性最好。然后将不同含量的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添加到... 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将聚丙烯(PP)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按不同的配比进行熔融共混,并根据预期的结果进行预测,获得最佳的配比,即PP/SEBS最佳配比为80∶20时,其韧性最好。然后将不同含量的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添加到最佳配比的PP/SEBS共混物中,考察了不同含量的nano-CaCO_(3)对共混体系韧性的影响,最终通过预期对比得出最佳实验配方,即PP/SEBS/nano-CaCO_(3)在PP/SEBS比例为80∶20下,加入4%的nano-CaCO_(3),其韧性最好,共混物相容性也相对较好,表明nano-CaCO_(3)与SEBS具有协同增韧P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纳米碳酸钙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A/PBAT共混体系结晶行为及低温成型性能改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士闯 宋立新 +3 位作者 葛晶 史颖 王影 刘立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1,共5页
己二酸丁二酯(BA)摩尔分数为30%的聚(丁二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PBSA)具有室温成型材料的应用潜力。但PBSA熔体强度低,熔融温度以上不易成型加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PBAT)与PBSA共混,利用PBAT来增强PBSA的熔体... 己二酸丁二酯(BA)摩尔分数为30%的聚(丁二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PBSA)具有室温成型材料的应用潜力。但PBSA熔体强度低,熔融温度以上不易成型加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PBAT)与PBSA共混,利用PBAT来增强PBSA的熔体强度。通过对不同组分PBSA/PBAT共混物进行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及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的研究,分析了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变化及相容性。结果表明:PBSA与PBAT具有相容性,且PBAT质量分数小于30%时,PBSA和PBAT不产生强烈相分离;PBAT质量分数超过30%时,则发生明显的相分离。通过测试PBSA/PBAT共混物的熔体硬度、拉伸伸长率和加热到90℃的硬化时间,发现共混物中PBSA/PBAT质量比为80/20和70/30时,PBAT在提高PBSA熔体强度的同时能够保持较好的变形能力及成型时间,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 室温成型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孔聚合物压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驰 王连慧 +3 位作者 潘崇祥 刘紫婷 王娜 史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99-7204,共6页
压电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可以因机械变形产生电场,也可以因电场作用产生机械变形,这种固有的机-电耦合效应是其内部应力与极化密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实现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近年来压电材料发展迅速,已在电子技术... 压电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可以因机械变形产生电场,也可以因电场作用产生机械变形,这种固有的机-电耦合效应是其内部应力与极化密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实现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近年来压电材料发展迅速,已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红外探测技术等方面获得应用。传统的压电材料如压电单晶体、多晶体压电陶瓷等,虽然有较高的压电性,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1)材料脆性大;(2)材料所能产生的变形量较小;(3)部分材料中含有氧化铅,在制备、使用以及后续处理过程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危害等。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及完善,作为一种新型压电材料,泡孔压电聚合物材料的出现为解决传统压电材料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泡孔聚合物压电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泡孔,极化后,正负电荷分别排布在泡孔的上下内表面上,在外界应力场或电场的作用下,泡孔聚合物膜上下表面的感应电荷便会进行有序排列,进而表现出与传统压电材料一样的压电和铁电等行为。这种材料不但具有优良的压电性和柔顺性,而且制备工艺简单高效,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泡孔聚合物压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聚烯烃类、聚酯类、环烯共聚物类以及含氟类泡孔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压电性以及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类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概述,以期为制备具有高压电系数以及良好热稳定性的泡孔聚合物压电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聚合物 压电驻极体 微孔结构 压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量差异及组分含量对PS/CB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刚铭均 崔野 +3 位作者 王影 王元霞 刘立志 史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5,共7页
共混体系中两相的分子量差异及组分含量直接影响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共混物聚集态结构,从而对共混物的性能产生影响。为探究不同基体含量及不同分子量差异对共混物结构与性能所产生的影响,指导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制备了不同分子量及不同组... 共混体系中两相的分子量差异及组分含量直接影响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共混物聚集态结构,从而对共混物的性能产生影响。为探究不同基体含量及不同分子量差异对共混物结构与性能所产生的影响,指导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制备了不同分子量及不同组分的聚乙烯基环己烷-b-聚乙烯-b-聚乙烯基环己烷(CBC)/聚苯乙烯(PS)共混物,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原位同步辐射广角衍射(WAXD)、小角散射(SAXS)作为表征手段,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相分离行为以及聚集态结构进行研究,并对材料进行了光学性能测试。研究发现,PS与CBC中聚乙烯基环己烷(PVCH)嵌段具有一定的相容性,PS与CBC中聚乙烯(PE)嵌段相容性较差。PS进入到PVCH嵌段中会破坏其聚集态结构,增大链间距离,较少量PS进入到PE嵌段中,会使得PE嵌段的结晶能力上升,较多量PS进入到PE嵌段时,会使得PE结晶能力下降,并且会使PE的链间距离变大。共混体系中CBC含量在10%以下时,观察不到明显的相分离行为。同时,研究发现分子量差异对于二者的相容性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对于同一种PS(PG383M)而言,其与分子量差异较小的CBC1325的相容性要明显优于分子量差异较大的CBC8210,从而形成更均一的相区使材料的雾度降低并使透过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基环己烷-b-聚乙烯-b-聚乙烯基环己烷 聚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相容性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机抗菌体系对聚乙烯供水管材抗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马祥瑞 王伟 史颖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702-705,709,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乙烯(PE100)分别和纳米氧化锌(15 nm粒径和30 nm粒径)、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抗菌PE管材料,并测试了抗菌性能、DSC、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银的抗菌体系优于二氧化钛的...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乙烯(PE100)分别和纳米氧化锌(15 nm粒径和30 nm粒径)、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抗菌PE管材料,并测试了抗菌性能、DSC、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银的抗菌体系优于二氧化钛的抗菌体系;15 nm ZnO质量分数0.150%的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高于99.9%,30 nm ZnO质量分数0.500%的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为99.7%,小尺寸的Zn O抗菌剂有更高的抗菌性能;添加了高含量抗菌剂(质量分数1%的Ti O2)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100 无机抗菌剂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交联对OBC和OBC/PP共混体系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苏群峰 邹存英 +5 位作者 邢恩晗 万禹江 王伟 王元霞 宋立新 李先亮 《辽宁化工》 2024年第12期1832-1836,共5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转矩流变仪等制备了动态交联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OBC/PP和动态交联OBC/PP共混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拉伸机、动态热机械分析和小角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纯OBC交联前后和共混OBC/PP交联前后的结晶行为、结...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转矩流变仪等制备了动态交联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OBC/PP和动态交联OBC/PP共混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拉伸机、动态热机械分析和小角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纯OBC交联前后和共混OBC/PP交联前后的结晶行为、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OBC交联后原结晶链段发生相分离,交联OBC提高了PP的结晶能力。DMA分析发现,交联后OBC和动态交联OBC/PP的β转化温度均升高。SAXS结果表明,OBC交联后晶体尺寸减小,OBC/PP中PP可结晶的短链段增多,导致可结晶链段变短。OBC交联后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动态交联OBC/PP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动态交联后的OBC/PP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交联 交联OBC PP 力学性能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15改性氧化石墨烯的环氧复合涂层制备及其防腐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娜 高慧颖 +2 位作者 张静 李龙 秦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76-1482,共7页
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将SBA-15分子筛接枝到氧化石墨烯上制备功能填料,并将其填充到水性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涂层。采用FTIR、XRD、氮气吸附脱附和TEM对填料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盐雾实验和附着力测试等方法对... 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将SBA-15分子筛接枝到氧化石墨烯上制备功能填料,并将其填充到水性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涂层。采用FTIR、XRD、氮气吸附脱附和TEM对填料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盐雾实验和附着力测试等方法对不同填料添加量涂层的防腐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功能填料添加质量分数为1.0%(占体系总质量)时,涂层电化学阻抗值达到4×10^8Ω·cm^2,同时具有最佳耐盐雾性能以及附着力性能。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明显优于纯环氧涂层,这主要是因为功能填料的孔/片协同结构有效地延缓了腐蚀粒子到达金属基材表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 氧化石墨烯 涂层 防腐性能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中蛋白质溶液的辐照损伤及防护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雪青 刘超 +2 位作者 默广 史颖 吴忠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03-1718,共16页
随着同步辐射光源(尤其是目前快速发展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技术的进步,可用于实验的辐射通量越来越高,实验样品(特别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样品)受到的辐照损伤也越来越严重。在全球现有的同步辐射装置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溶液专用小... 随着同步辐射光源(尤其是目前快速发展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技术的进步,可用于实验的辐射通量越来越高,实验样品(特别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样品)受到的辐照损伤也越来越严重。在全球现有的同步辐射装置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溶液专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验站的光子通量基本上都在1013cps量级。在如此高的通量下,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溶液样品在实验测量中受到的辐照损伤极其严重。如果没有有效的辐照防护措施,蛋白质溶液样品在毫秒级辐照时间内便会辐照损伤,导致不能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辐照损伤严重制约了SAXS实验技术在蛋白质溶液样品方面的应用。因而,认识蛋白质溶液样品辐照损伤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判断标准,以及有效降低辐照损伤程度、延缓辐照损伤产生时间的方法,对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溶液的散射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简要概述生物大分子溶液样品辐照损伤产生机理、影响因素、辐照剂量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同步辐射SAXS实验中辐照损伤的判断标准和防护措施。此外,本文还对比了各种防护措施的优缺点,讨论了在建HEPS新光源中SAXS束线可用的散射数据采集时间,指出辐照损伤防护剂是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小角散射 蛋白质溶液 辐照损伤 防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A-EG/EP复合涂料的制备及其阻燃防腐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娜 周美慧 +1 位作者 李龙 张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9-1075,共7页
以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与可膨胀石墨(EG)作为复合填料,添加到水性环氧树脂(EP)中制备出PEPA-EG/EP复合涂料。通过耐火极限分析、热失重分析、极限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测试、残炭扫描电镜分析、残炭红外分析、电化学实验和附着力实验,... 以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与可膨胀石墨(EG)作为复合填料,添加到水性环氧树脂(EP)中制备出PEPA-EG/EP复合涂料。通过耐火极限分析、热失重分析、极限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测试、残炭扫描电镜分析、残炭红外分析、电化学实验和附着力实验,考察了不同质量配比的复合填料对PEPA-EG/EP复合涂料阻燃性能和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填料与水性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5∶100时,涂料具有最佳的阻燃性能和防腐性能,其钢片背温达到500℃的时间是38 min,极限氧指数达到27.2%,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1级,800℃时残炭量为27.79%,并且在480 h的电化学测试中,其阻抗值达到最大,为9.24×10~6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石墨 季戊四醇磷酸酯 水性环氧树脂 阻燃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硬段对聚氨酯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长伟 史颖 +4 位作者 马驰 刘立志 刘紫婷 却毓晖 王连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4,共6页
异氰酸酯的种类和含量对所合成的聚氨酯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文中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分别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硬段及软硬段... 异氰酸酯的种类和含量对所合成的聚氨酯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文中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分别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硬段及软硬段比例的聚氨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小角X射线散射、动态力学热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异氰酸酯种类及比例对聚氨酯软硬段相分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柔性脂肪族异氰酸酯所合成的聚氨酯其相分离程度更大,软段和硬段所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异更大。由链段刚性较强的TDI所合成的聚氨酯相分离程度更小,软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差不大,更适合用于阻尼吸音的聚氨酯材料。同时,提高异氰酸酯指数使硬段含量增加,链段运动更加困难,相分离程度有所降低,会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升,但是耐热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异氰酸酯 相分离 小角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佳慧 王影 +3 位作者 徐秀志 史颖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42,65,共6页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拉伸与冲击实验,研究了新型增容剂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iPP-PE)的结构与性能,探究了iPP-PE嵌段共聚物增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烯烃弹性...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拉伸与冲击实验,研究了新型增容剂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iPP-PE)的结构与性能,探究了iPP-PE嵌段共聚物增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PP-PE中,两组分存在于材料中并且可以独立结晶。充分降温结晶条件下,两组分不发生相分离。从纳米结构的表征上来看,iPP-PE有一个平均的长周期,PP先于PE结晶。使用iPP-PE增容改性PPR与POE共混物,添加少量增容剂(5%),提高POE含量,断裂伸长率增大,增容剂可以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当样品中POE含量不变(10%),提高样品中增容剂的含量,断裂伸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共混物相容性更优异。添加增容剂与POE后,样品冲击强度变大,改善了PPR本身的脆性,引入增容剂可以增加POE含量来提高共混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增容剂 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g-GMA的制备及其对PLA/PP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祥宇 宋立新 +3 位作者 史颖 陈荣超 李士闯 刘立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8,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乳酸(PLA)上,而后将接枝产物(PLA-g-GMA)与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反应性共混,考察了接枝物中GMA加入量变化对PLA/PPC/PLA-g-GM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乳酸(PLA)上,而后将接枝产物(PLA-g-GMA)与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反应性共混,考察了接枝物中GMA加入量变化对PLA/PPC/PLA-g-GM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对共混体系的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g-GMA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LA与PPC的相容性。随着接枝物中GMA加入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拉伸强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接枝物中GMA加入量为3%时达到最大值。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LA-g-GMA引入后共混物的韧性断裂特征越发显著,其冲击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过渡为韧性断裂。热失重分析结果显示,加入PLA-g-GMA后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和完全分解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聚乳酸 聚碳酸亚丙酯 接枝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过程结构演变及与碳纤维结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华夏 崔野 +3 位作者 郭万元 史颖 刘立志 宋立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130,共6页
聚丙烯腈(PAN)在预氧化过程中取向度、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碳纤维的性能。通过模拟连续产线上保持牵引张力的PAN原丝的预氧化过程,研究阶梯升温的预氧化过程中纤维取向度、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保持张... 聚丙烯腈(PAN)在预氧化过程中取向度、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碳纤维的性能。通过模拟连续产线上保持牵引张力的PAN原丝的预氧化过程,研究阶梯升温的预氧化过程中纤维取向度、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保持张力可以使PAN大分子链发生环化反应的温度升高,预氧化前期(240℃以下),PAN原丝较好地保持了晶体结构和取向,纤维内微孔呈尖细形态,并沿着纤维轴方向取向;预氧化后期(270℃),PAN晶体熔融和分子链转化成梯形结构同时发生,使纤维在晶体熔化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取向。预氧化处理后的纤维微孔长径比有所下降,受解取向影响,微孔形态略微变圆,但微孔取向有所提高,纤维整体保持了较好的取向度。通过预氧化过程,使纤维在进一步高温碳化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取向,使得到的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因此,预氧化过程高温阶段的取向调控是得到高性能碳纤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碳纤维 预氧化 晶体取向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E嵌段共聚物和PE弹性体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凯敏 史颖 +3 位作者 刘立志 王影 邵文君 宋立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4,共5页
通过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的降温原位实验及拉伸实验,研究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嵌段共聚物(PP-OBC)/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在降温过程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与性能的关系。降温过程中,第一次散射信号的出现,散射矢量的右移对应PP产生结晶... 通过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的降温原位实验及拉伸实验,研究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嵌段共聚物(PP-OBC)/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在降温过程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与性能的关系。降温过程中,第一次散射信号的出现,散射矢量的右移对应PP产生结晶,出现新的散射信号,散射矢量第二次右移时对应PE结晶的产生。结果表明:POE中PE组分的加入使PP-OBC中PP的结晶温度降低,更多的PE组分对PE的结晶也有抑制作用;当共混体系中POE组分增多时,PP开始结晶时的长周期增大,PE开始结晶时的长周期减小;PP-OBC与POE兼容性良好,PPOBC/POE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显著高于两个纯组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热塑性弹性体 结晶行为 片晶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含量对POE/EPDM复合材料相容性、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臣臣 宋立夫 +5 位作者 白楠 于帅 史颖 王元霞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6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相容性,结晶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少量的POE-g-MAH时复合材...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相容性,结晶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少量的POE-g-MAH时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略微增大,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体系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并且复合材料结晶峰半峰宽呈减小的趋势,晶体结构分布变窄。同时小角X射线散射(SAXS)结果说明,POE-g-MAH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层状堆积结构影响较小;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POE-g-MAH增加而降低,然而,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大,EPDM(包含POE)的转变峰略微向低温方向移动,且峰强有所增大,POE的α转变峰的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当加入7份的POE-g-MAH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在拉伸强度没有降低的条件下,断裂伸长率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 部分结晶型三元乙丙橡胶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 相容性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POE/EPDM二元共混体系相容性、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臣臣 白楠 +4 位作者 于海舒 史颖 王元霞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77,101,共7页
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和转矩流变仪共混)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部分结晶的三元乙丙橡胶(POE/EPDM)二元共混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小角X射线散射(SAXS)、万能拉伸试验机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晶结... 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和转矩流变仪共混)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部分结晶的三元乙丙橡胶(POE/EPDM)二元共混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小角X射线散射(SAXS)、万能拉伸试验机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晶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POE与EPDM的共混比为50∶50时,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两个熔融峰和两个结晶峰,产生两相分离结构。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的POE/EPDM共混体系只有一个结晶峰和熔融峰,两相的相容性更好;POE与EPDM的共混比为70∶30时,采用双螺杆制备的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更大,而共混比为50∶50时,双螺杆和转矩流变仪制备的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差别不大。因此,采用转矩流变仪共混更有利于降低复合材料的永久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 部分结晶型三元乙丙橡胶 结晶行为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