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敦大学医学院睡眠呼吸紊乱疾病诊疗中心见闻
1
作者 王实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17-218,224,共3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紊乱 医学院 睡眠呼吸疾病 附属医院 见闻 伦敦大学 呼吸科 访问学者 英国留学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内科医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危重医学和呼吸病学的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夏书月 王实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呼吸内科医师 呼吸病学 危重医学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起点——睡眠呼吸医学
3
作者 王实 夏书月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障碍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睡眠呼吸医学 打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分析
4
作者 鲍春英 常月乐 +1 位作者 王冉 矣成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380-380,共1页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110例进行临床病原感染情况分析,并且探究其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结果经过本院对110例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110例进行临床病原感染情况分析,并且探究其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结果经过本院对110例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要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相关(<0.05);培育出的菌株一共有120株,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所占据的例数与百分比为31(25.83)、43(35.83)、19(15.83)、16(13.33)、11(9.18)。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耐药性感染中,由于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因素,造成了患者感染频发现象,所以监护过程中要规范药物使用,可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此来预防患者的多药耐药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多耐药菌感染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夏书月 吴艺红 +3 位作者 胡荣芳 王洪霞 王谦 王实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了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 2 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10 3例患者因打鼾就诊 ,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监测 2 4h动态血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指数 (AHI) ,诊断... 目的 了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 2 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10 3例患者因打鼾就诊 ,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监测 2 4h动态血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指数 (AHI) ,诊断为单纯打鼾 (AHI≤ 2 0 ,2 5例 )及OSAS(AHI>2 0 ,78例 )。OSAS组中 2 8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6个月后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OSAS组平均动脉血压为 (12 1 1± 15 7)mmHg ,单纯打鼾组为 (90 2± 10 3)mmHg,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OSAS患者的血压变化与AHI有明显的正相关 (r =0 5 2 ,P <0 0 1) ,与年龄、吸烟及体重指数无关。OSAS组中 2 8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6个月后 ,平均动脉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5 )。白天平均心率及 2 4h脉压差恢复正常。结论 nCPAP治疗可明显降低OSAS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脉压差是nCPAP治疗OSAS合并高血压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正压通气疗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合并症 高血压 动脉压 脉压差 O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晓琳 刘志 夏书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血循环内皮细胞和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 14例急性肺损伤 (ALI)患者、7例ARDS患者、10例ICU内对照者及 15例健康对照者利用等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s) ,检测血浆...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血循环内皮细胞和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 14例急性肺损伤 (ALI)患者、7例ARDS患者、10例ICU内对照者及 15例健康对照者利用等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s) ,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及D 二聚体等指标。记录APACHEⅡ及LIS评分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肺损伤程度。结果 :ALI和ARDS组CECs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ICU内对照组 (P <0 .0 5 )。ALI及ARDS组CECs数量与其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 (r =0 .5 5 ,P <0 .0 5及r =0 .6 2 ,P <0 .0 5 ) ,与LIS明显相关 (r =0 .6 0 ,P <0 .0 5及r=0 .5 3,P <0 .0 5 ) ;并且CECs数量与 PaO2 明显负相关 (r =- 0 .4 9,P <0 .0 5及 r =- 0 .6 4 ,P <0 .0 5 )。ALI和ARDS组FDP和D 二聚体较健康对照组及ICU内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ARDS组FG较健康对照组及ICU内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ALI组FG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ARDS患者存在的血管内皮损伤可能在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循环内皮细胞及凝血、纤溶指标可作为评价ARD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肺损伤程度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内皮细胞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吴艺虹 王实 +1 位作者 毕英 夏书月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变化以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方法30例OSAHS患者均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进行监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静态肺功能检查:测...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变化以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方法30例OSAHS患者均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进行监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静态肺功能检查: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50及FEV25。运动心肺功能测定:行症状限制亚极量渐增运动负荷试验,基础负荷5W,每分钟递增10w;保持速度在40~50r/min之间,以受试者感到极度呼吸困难或极度下肢疲劳或运动时SaO2低于85%时结束运动。运动中监测心电图、血压、SpO2、氧耗量(VO2)、每分钟通气量(VE)及无氧阈(AT)测定等。20例单纯打鼾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与OSAHS患者同样静态及运动心肺功能的测定。结果OSAHS组患者FVC、FEW1、FVC%pred、FEV1%pred、FEF25、FEF50与单纯打鼾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SAHS组与单纯打鼾组运动心肺功能指标比较:(1)OSAHS组在最大氧耗量、最大运动负荷(Wmax)、无氧阈(AT)及心率均低于单纯打鼾组(P〈0.05)。(2)OSAHS者的最大氧脉搏、Wmax及无氧阈与呼吸紊乱指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03、-0.5301和-0.4853,P均〈0.01),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18、0.6912及0.6386,P均〈0.05),与心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44、0.6013及0.4132,P均〈0.05)。结论OSAHS患者心肺功能下降与长期反复发生的夜间低氧血症有关。轻度OSAHS即有心脏功能下降。低氧的时间越长,氧饱和度越低,心肺功能受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运动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射频等离子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实 夏书月 +2 位作者 吴艺虹 卢丹 王谦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为了观察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单纯性鼾症或轻、中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观察了以软颚和悬雍垂后气道阻塞的鼾症-轻、中度的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0例。随诊观察1个月、3个月、6个月术前及术后4周、12周、24... 目的为了观察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单纯性鼾症或轻、中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观察了以软颚和悬雍垂后气道阻塞的鼾症-轻、中度的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0例。随诊观察1个月、3个月、6个月术前及术后4周、12周、24周进行Epworth嗜睡问卷,PSG监测,纤维咽喉镜检测及评价。结果1个月显效0%,进步1%,无效99%,总有效率1%。3个月显效4%,进步52%,无效43%,总有效率56%。6个月显效48%,进步48%,无效4%,总有效率96%。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中度以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目前是临床治疗中有效的疗法。手术的次数、时间与疗效有明确的相关性。结论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术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比较,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轻微的不适和较少的副作用。认为它是一种其最小程度地引起上气道的重构,保证了神经反射弧的完整。没有UPPP手术后的并发症。停止治疗后的长期观察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射频等离子术 手术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低温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时机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郭丹 许小扬 +2 位作者 常月乐 毕爱萍 夏书月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737-73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治疗前均行pH值检测,按pH值分为三组。A组28例患者pH值<7.25,B组26例患者pH值在7.25-7.35间,C组26...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治疗前均行pH值检测,按pH值分为三组。A组28例患者pH值<7.25,B组26例患者pH值在7.25-7.35间,C组26例患者pH值>7.35,三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pH值、PaO_2、PaCO_2同A、C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住院时间方面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B、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1%、3.8%、34.6%,B组与A、C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最佳时机,在7.25<pH<7.35时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治疗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P理论视域下的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晗 王宛宜 +1 位作者 郭旭 何巍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ESP视域下适合医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方法:根据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培养要求,按照ESP相关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和模仿、案例学习、项目教学和合作学习),探讨各项能力适用的具体方法。结果:从语言学和教学法角度,结合医学英语特点和... 目的:探讨ESP视域下适合医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方法:根据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培养要求,按照ESP相关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和模仿、案例学习、项目教学和合作学习),探讨各项能力适用的具体方法。结果:从语言学和教学法角度,结合医学英语特点和临床医学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得出听力口语能力培养适用角色扮演和模仿的合作学习法;阅读写作适用案例学习法和项目教学法。结论:ESP相关教学方法适用于医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理论 角色扮演和模仿 合作学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
11
作者 白佳玉 李云霞 王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1期17-19,共3页
目的评估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状况。方法 79例CRKP所致VAP患者,依据预后状况分成良好组(48例)和不佳组(31例),采集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CRKP菌株,开展耐药试验。统... 目的评估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状况。方法 79例CRKP所致VAP患者,依据预后状况分成良好组(48例)和不佳组(31例),采集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CRKP菌株,开展耐药试验。统计所有患者的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药敏试验证实:CRKP所致VAP患者的病原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00%。其他耐药率低于100.00%的抗菌药物中,菌株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0;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两组患者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占比、伴高血压占比、伴糖尿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患者年龄≥60岁占比为37.50%、机械通气时长≥7 d占比为31.25%、抗菌药物使用时长≥7 d占比为27.08%、CD3+细胞计数≥600 cells/μl占比为31.25%,均低于不佳组的67.74%、64.52%、61.29%、7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KP所致VAP患者对多种药物耐药,而对替加环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低。这类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5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及其与IL-35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云霞 李男 +2 位作者 姜小川 加慧 夏书月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研究miR-15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IL-35)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0例(COPD稳定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AECOPD组),重度吸烟组30例,健... 目的研究miR-15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IL-35)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0例(COPD稳定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AECOPD组),重度吸烟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各组受试者分别检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抽取各组外周血,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35的表达水平。分析miRNA-155与血气指标、肺功能、IL-35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miR-155表达量最高,COPD稳定组表达次之,重度吸烟组表达较少,健康对照组表达最少。IL-35的表达结果与其恰好相反。对miR-155与PO_2、FEV1%、IL-35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55与上述指标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739 7、-0.706 2、-0.652 2),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155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是导致肺损伤的重要物质,对COPD产生负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35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雷 夏书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内给予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4例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单纯顺铂治疗组(对照组,n=26)和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8)。对照组方... 目的探讨胸腔内给予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4例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单纯顺铂治疗组(对照组,n=26)和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8)。对照组方案:顺铂,75 mg/m2,胸腔注射,分成2次,每个周期为21 d。联合治疗组方案:贝伐单抗,5 mg/kg,胸腔注射2次,一个周期为21 d;顺铂的胸腔注射剂量和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化学治疗(化疗)。每周期前测定胸腔积液量及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根据胸腔积液控制率和疾病控制率评价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胸腔积液控制率分别为85.7%和69.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6.4%和8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各个周期,联合治疗组胸腔积液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胸腔积液中VEGF含量均有所减少,联合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无新增及加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单抗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的表达与鼠肺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书月 李振华 +3 位作者 佟振月 侯显明 于润江 姜彦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44-846,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肺纤维化大鼠的内皮素合成和分布,了解ET与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博莱霉素(BW)组(n=25)和对照组(n=25)在用药后1、3、7、14、28d时血浆EF浓度及肺组织财的合... 目的:动态观察肺纤维化大鼠的内皮素合成和分布,了解ET与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博莱霉素(BW)组(n=25)和对照组(n=25)在用药后1、3、7、14、28d时血浆EF浓度及肺组织财的合成和分布情况。结果.BLM组大鼠血浆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T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表达增强P<0.01。结论:ET可能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参与了肺纤维化的渗出和增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泽宇 夏书月 王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766-3768,共3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10例哮喘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留取外周血标本。利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所表达的维甲酸相关较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的相对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10例哮喘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留取外周血标本。利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所表达的维甲酸相关较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的相对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的水平。结果 RORγt mRNA在哮喘组的表达水平(0.46±0.07)高于对照组(0.15±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17细胞在哮喘组的比例(28.53±7.20)%高于对照组(14.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在哮喘组的水平(102.31±11.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68±8.85)pg/mL。结论 Th17细胞与哮喘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分泌以IL-17为主的细胞因子来上调炎症反应,加重哮喘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介素17 TH17细胞 维甲酸相关较孤儿受体7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科病毒潜伏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学威 李胜岐 +1 位作者 郭津津 康健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索三种疱疹科病毒 :EB病毒 (EBV)、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及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 6 )潜伏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OPD急性发作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EBV、HCMV及... 目的 探索三种疱疹科病毒 :EB病毒 (EBV)、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及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 6 )潜伏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OPD急性发作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EBV、HCMV及HHV 6DNA ,探讨EBV、HCMV及HHV 6感染与COPD的关系。结果 COPD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EBVDNA阳性率(2 0 9%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5 % ) (P <0 0 1) ,且与病情具有相关性 ;HCMV及HHV 6DNA检测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EB病毒感染与COPD急性发作之间存在相关性 ,COPD患者易感染EB病毒 ;感染EB病毒的COPD患者病情明显较重。EBV、HCMV及HHV 6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科病毒 潜伏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B病毒 人类巨细胞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6型 急性发作期 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性损伤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敏 尹秀山 +3 位作者 王盈熹 张妍 赵龙 夏书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7-834,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多种呼吸系统炎症及疾病损伤模型中表现出强大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未有研究将外泌体雾化吸入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模型实验中。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多种呼吸系统炎症及疾病损伤模型中表现出强大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未有研究将外泌体雾化吸入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模型实验中。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通过雾化吸入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炎症和肺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且明确最适治疗剂量。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提取鉴定其外泌体。脂多糖联合烟熏28 d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然后给予低剂量(0.5×10^(8)particles/kg)、中剂量(1.0×10^(8)particles/kg)、高剂量(1.5×10^(8)particles/kg)外泌体雾化吸入治疗以及外泌体(1.5×10^(8)particles/kg)尾静脉注射治疗,模型组雾化1 mL PBS,对照组不造模、雾化1 mL PBS。连续雾化或注射治疗5 d,最后一次雾化或注射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检测,使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试各组肺功能指标,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从组织学评估肺组织改变。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显示为椭圆形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呈典型的杯口状,粒径分析提示外泌体的峰直径为91.7 nm,占比为97.3%,颗粒浓度为3.3×10^(9) L^(-1),并且外泌体表面蛋白CD9和CD63高表达;②与尾静脉注射外泌体相比,雾化吸入外泌体显著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肺功能、肺组织切片胶原沉积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并且明显降低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且低剂量外泌体治疗效果最为显著;③以上结果表明,雾化吸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性损伤,并且最适剂量可能为0.5×10^(8)particles/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雾化吸入 炎症 肺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对机体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男 毛明清 +2 位作者 宋楠 赵龙 夏书月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0-74,共5页
随着经济及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也成了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由于其成分复杂、体积小、表面积大等特点,可引起机体多系统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本文就PM2.5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 随着经济及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也成了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由于其成分复杂、体积小、表面积大等特点,可引起机体多系统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本文就PM2.5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代谢系统 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书月 卢丹 +2 位作者 李晓东 王实 姜彦多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90-192,200,共4页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支气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 1 1例COPD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组织中的表达 ;1 0例仅有咯血 ,无心肺疾病及...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支气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 1 1例COPD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组织中的表达 ;1 0例仅有咯血 ,无心肺疾病及非吸烟者为对照组。结果 :①TGF β和EGF在对照组支气管上皮细胞无表达 ;在COPD组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有明显的表达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GF β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基底膜是主要阳性表达区 ,化生黏膜上皮有较多阳性细胞。而EGF表达主要在纤毛上皮、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和化生黏膜上皮细胞。②在对照组黏膜下层有较少表达TGF β和EGF的阳性细胞。COPD组TGF β和EGF表达强 ,主要位于黏膜下层浸润的细胞、平滑肌细胞、黏膜腺体和内皮细胞。TGF β在细胞外基质和上皮下基底膜的胶原带有强表达。③在COPD组Vimentin 阳性细胞即成纤维细胞数明显增多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④黏膜上皮和黏膜下TGF β阳性细胞表达与基底膜厚度呈正相关(r=0 6 4 9P <0 0 1 ,r =0 6 4 9P <0 0 1 )。TGF β阳性细胞表达数和黏膜下层纤维细胞数呈正相关 (r =0 6 89P <0 0 1 ) ;EGF阳性细胞表达与基底膜厚度和黏膜下层纤维细胞数无相关性。结论 :TGF β可能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重塑 SP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炎 毛明清 夏书月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血液高凝状态、肺动脉压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是否使用利伐沙班,随机...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血液高凝状态、肺动脉压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是否使用利伐沙班,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支气管扩张及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抗凝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肺功能、肺动脉压、D-二聚体、急性加重次数的改变。结果治疗35 d后,抗凝组与对照组相比,mMRC结果降低(1.9±0.6 vs.1.0±0.5),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预计值升高(4.36%±4.25%vs.11.32%±7.65%),肺动脉压较前下降[(4.22±6.22)mmHg vs.(11.85±5.41)mmHg],D-二聚体下降[(0.69±0.70)mg/L vs.(1.58±0.6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抗凝组急性加重例数较对照组少。结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缓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肺动脉压,提升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利伐沙班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