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的应用:中水回用在沈阳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0
1
作者 孙铁珩 蒋侃 +2 位作者 孙丽娜 王书文 李海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41-2444,共4页
为了解决水资源供应严重短缺,缓解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沈阳市在今后5~10年内将建成中水回用系统,使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50%.文中回顾了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中水回用的常规技术和新工艺(包括土壤渗滤法、... 为了解决水资源供应严重短缺,缓解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沈阳市在今后5~10年内将建成中水回用系统,使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50%.文中回顾了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中水回用的常规技术和新工艺(包括土壤渗滤法、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法、周期循环延时曝气工艺法),并指出土壤渗滤法(SAT)和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中水回用领域的光明前景.通过列举一些污水回用项目的实际例子,分析了中水回用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应,并探讨了沈阳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水回用 污水处理 土壤渗滤法 膜生物反应器 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固定Microbacterium sp.S_2-4的微环境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海波 杨瑞崧 +3 位作者 李培军 巩宗强 孙丽娜 孙铁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和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Na·Alg)作为包埋载体,以五硼酸铵和氯酸铁、氯酸铝溶液作为交联剂,固定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S2-4,制备得到固定化球形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在去除...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和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Na·Alg)作为包埋载体,以五硼酸铵和氯酸铁、氯酸铝溶液作为交联剂,固定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S2-4,制备得到固定化球形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在去除污染地表水COD过程中固定化球形颗粒的微环境变化,指出物理阻隔、吸附和种群排斥联合作用是固定化微环境对不利外界环境的主要屏蔽机理;同时还指出了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固定化颗粒存在的结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微环境 屏蔽 扫描电子显微镜 污染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环境锌镉镍的形态变化与植物有效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孙丽娜 李玉双 +1 位作者 李昕馨 孙铁珩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7-263,共7页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 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 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 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 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中以硫化物态为主,在根际土中以可交换态和松、紧有机态为主。与N i相比,非根际土中Zn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和Cd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偏大;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中Zn的铁锰氧化物态和硫化物态含量增加,碳酸盐态含量降低,松有机态、紧有机态和可交换态Zn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Cd的硫化物态降低,可交换态、松有机态、碳酸盐态、氧化物态和紧有机态含量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N i的紧有机态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硫化物态明显降低,松有机态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根际Cd的碳酸盐态增加和氧化物态降低有利于植物Cd的吸收;碳酸盐态Zn的减少可促进植物Zn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与非根际土 形态变化 植物有效性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丽娜 李英华 +2 位作者 姜莹 王洪 李玉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1,254,共4页
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大省和重工业基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在现场勘察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 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大省和重工业基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在现场勘察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07个典型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40%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很差,53%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一般,只有7%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地质环境 综合评价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细河沿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继松 孙丽娜 +1 位作者 杨晓波 马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33-1936,共4页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沈阳市细河沿岸上、中、下游3条断面上的农田表层土壤(0~20cm)Hg、Cd、Zn和Pb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发现,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0.524、0.721、135.9和45.9mg·kg-1,均高于沈阳市土壤背景...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沈阳市细河沿岸上、中、下游3条断面上的农田表层土壤(0~20cm)Hg、Cd、Zn和Pb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发现,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0.524、0.721、135.9和45.9mg·kg-1,均高于沈阳市土壤背景值,在土壤中积累明显,且上游断面的积累程度显著高于中、下游断面,菜地和果园的积累程度高于粮田。分别应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农田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大部分样点Hg和Cd含量严重超出土壤环境标准值,污染突出,4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Hg>Zn>Pb。总体上,细河沿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属重污染区,土壤和作物已受到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评价 农田土壤 细河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6
作者 苏丹 唐大元 +1 位作者 刘兰岚 王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9-755,共7页
流域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与应用对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不同类型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论述了多元统计模型和化学质量... 流域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与应用对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不同类型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论述了多元统计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应用现状;最后对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加以展望,指出过去的研究主要是水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源解析方法,以后应加强对水环境中非持久性污染源解析的研究,在水环境源解析技术方面,应加强对各类污染源成分谱等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源解析 污染 多元统计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工艺及系统设计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书文 邹轶 +1 位作者 张吉娜 孙铁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详述了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工艺和系统设计问题。通过浮动生物床预处理和潜流湿地或地下毛管渗滤系统的深度处理 ,可将校园污水转换成为再生水利用 ,该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校园污水 生态处理技术 浮动生物床 潜流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环境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6
8
作者 孙铁珩 宋雪英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648,652,共4页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结构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农业环境问题,制约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结构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农业环境问题,制约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保护农业环境的相关途径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回用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洪 李海波 孙铁衍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4-488,共5页
针对当前社会对污染物减排和中水回用的需求,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效果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MBR是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简单高效的工艺方法,SMBR膜出水COD<20mg·L-1,BOD5<1mg·L-1... 针对当前社会对污染物减排和中水回用的需求,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效果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MBR是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简单高效的工艺方法,SMBR膜出水COD<20mg·L-1,BOD5<1mg·L-1,NH4+-N<1mg·L-1,出水无悬浮物,可以达到城市杂用水回用标准。同时,SMBR对总氮、总磷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指数稳定在78~115,污泥龄可达40-60d,保证了系统内污泥质量浓度;通过控制合适的气水比25∶1~60∶1、采用间歇出水方式等工艺操作条件可以保持良好的污泥特性并可延缓膜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提高SMBR对污水处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MBR 生活污水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降尘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昕 蔺昕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9年第6期1-3,58,共4页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存在直接危害,对其分布特征和来源开展研究可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沈阳市1997—2006年间大气降尘布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降尘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采暖期降尘量高于非采暖期...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存在直接危害,对其分布特征和来源开展研究可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沈阳市1997—2006年间大气降尘布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降尘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采暖期降尘量高于非采暖期;沈阳市各城区降尘量大小顺序为:于洪区〉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铁西区〉东陵区〉皇姑区;对比同期环境质量公报与气象数据,燃煤和区域气象条件是影响沈阳市降尘的重要内在和外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市 降尘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以沈阳铁西老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婉侠 薛冰 +3 位作者 马志孝 耿涌 孙丽娜 张云松 《可持续发展》 2012年第4期159-166,共8页
老工业区搬迁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是环境领域的重要前沿问题。本研究以沈阳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中居住用地标准作为参比值,对沈阳市铁西老工业搬迁区表层(0~20 cm)土壤中8种重金属Cu、Cd、Pb、Zn、As... 老工业区搬迁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是环境领域的重要前沿问题。本研究以沈阳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中居住用地标准作为参比值,对沈阳市铁西老工业搬迁区表层(0~20 cm)土壤中8种重金属Cu、Cd、Pb、Zn、As、Hg、Ni和Cr的含量及富集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城市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及超标率,并结合M&#252;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ǎ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与沈阳市土壤背景值相比,铁西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效应显著,除As和Cr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其背景值,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d >Cu >Zn >Pb >Hg >Ni;部分采样点土壤中As含量超过《场地环境质量导则》中限制,是主要的场地修复金属类型;不同功能各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其中仅以绿地重金属累积最少,工业区、商住区和交通区累积较为严重,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已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土壤具有极强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为极强潜在生态危害,Hg为强潜在生态危害。综上所述,铁西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复合积累显著,Cd,Hg和As将是该区域土壤重金属修复的重点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老工业搬迁区 铁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审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书文 郭福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90-392,共3页
对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生态学审视,提出了解决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工程方法思路。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生态学 生态工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西露天采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巍 孙丽娜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4,30,共3页
采集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土壤样品,实验分析了该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酸碱缓冲能力,以及土壤中Cu,Pb,Zn,Cd,Ni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改性灰色聚类法就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环境质量做出评价,指出该地区土壤质量恶化,受重金属污染严重,... 采集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土壤样品,实验分析了该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酸碱缓冲能力,以及土壤中Cu,Pb,Zn,Cd,Ni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改性灰色聚类法就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环境质量做出评价,指出该地区土壤质量恶化,受重金属污染严重,为进一步开展该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壤 理化性质 酸碱缓冲能力 重金属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除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14
作者 李晓东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海波 王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26-1232,共7页
从人工湿地除磷机理着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湿地基质、湿地植物及微生物强化除磷的研究机理以及进展。深入研究多种基质组合对磷素的吸附与解析机理,可以从理论上推进诸多高效除磷基质的实际应用进程;植物间接净化作用及其与湿地水力停... 从人工湿地除磷机理着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湿地基质、湿地植物及微生物强化除磷的研究机理以及进展。深入研究多种基质组合对磷素的吸附与解析机理,可以从理论上推进诸多高效除磷基质的实际应用进程;植物间接净化作用及其与湿地水力停留时间的关系,是影响湿地植物选种和种植的重要依据;植物根际微环境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可能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途径之一;强调湿地的污水净化功能而忽视其生态服务功能,是湿地运行中普遍存在的认识错误。最后指出:湿地运行应采取高水力负荷、低污染负荷的方式,强调强化一级处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除磷 基质 耦合作用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对镉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5
作者 陈苏 孙丽娜 +2 位作者 孙铁珩 晁雷 杨春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88,共7页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在镉单一污染及镉、铅复合污染的土壤中,钾肥(K2SO4)的施用及其施用水平对镉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著(p<0.05)促进小麦干重的增长,缓解重金属镉及镉、铅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毒害作用.不...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在镉单一污染及镉、铅复合污染的土壤中,钾肥(K2SO4)的施用及其施用水平对镉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著(p<0.05)促进小麦干重的增长,缓解重金属镉及镉、铅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毒害作用.不同施用水平的钾肥均减少了小麦对镉的吸收,降低了镉的植物有效性.随着钾肥施用水平的增加,小麦植株不同部位(根、茎叶和籽实)镉的浓度先逐渐降低而后上升,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也呈现先降低而后上升的趋势,并且钾肥在K2水平时对镉的缓解效果最佳.施用钾肥降低了根际、非根际土壤交换态镉的含量,钾肥主要影响了小麦根际、非根际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态镉的含量,而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硫化物态和残渣态镉的影响较小.镉、铅复合处理与镉单一处理相比较,铅可促进小麦对镉的吸收,提高镉的植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K2SO4) 植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Pb^(2+)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被引量:33
16
作者 陈苏 孙铁珩 +2 位作者 孙丽娜 晁雷 杨春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3-851,共9页
采用1次平衡法对Cd2+、Pb2+在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高于非根际土,2类土壤对Cd2+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Pb2+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由Langmuir方程... 采用1次平衡法对Cd2+、Pb2+在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高于非根际土,2类土壤对Cd2+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Pb2+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由Langmuir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双常数方程是描述根际、非根际土Cd2+和Pb2+吸附动力学行为的最优模型,其次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是一级动力学方程.Cd2+、Pb2+的解吸存在滞后现象,相比于非根际土,根际土吸附态Cd2+、Pb2+的解吸率更低,Cd2+、Pb2+的解吸量与其初始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2次幂方程.2类土壤Cd2+、Pb2+的解吸速率随重金属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描述根际和非根际土Cd2+、Pb2+的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均为双常数方程,其次为Elovich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PB^2+ 根际土 非根际土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的有机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宋雪英 孙丽娜 +2 位作者 王鑫 李昕馨 孙铁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57-2061,共5页
调查了沈阳市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中石油类和美国环保局(USEPA)"黑名单"上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有机污染现状,评价细河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细河河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31... 调查了沈阳市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中石油类和美国环保局(USEPA)"黑名单"上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有机污染现状,评价细河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细河河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31~1.819mg.L-1和0.026~0.384μg.L-1,平均浓度分别为1.007mg.L-1和0.151μg.L-1;细河沿岸地下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987mg.L-1和0.051~0.389μg.L-1,平均浓度分别为0.364mg.L-1和0.133μg.L-1;细河河水和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严重;河水中的PAHs浓度在流经规模较大的城镇或乡镇处出现高值点,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在河水与地下水中的检出率较高,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河 地下水 有机污染 石油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侯永侠 周宝利 +1 位作者 吴晓玲 付亚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4-507,共4页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化合物种类。根系分泌物为水培获得,处理采用盆栽,有机化合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辣椒幼...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化合物种类。根系分泌物为水培获得,处理采用盆栽,有机化合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辣椒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生理有非常明显的伤害作用。这种作用随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含量增加、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强。根系分泌物处理后,辣椒的根、茎、叶均受到影响,其中根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大,辣椒根系活力、抗氧化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明显下降,逆境生理指标丙二醛(MDA)生成量和相对电导率值明显增大。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有自毒作用。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感物质共有2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根系分泌物 生理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富集植物叶用红菾菜(Beta vulgaris var.cicla L.)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68
19
作者 李玉双 孙丽娜 +1 位作者 孙铁珩 王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86-1389,共4页
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基础,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一直都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采用盆栽实验对7种农作物积累Cd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用红菾菜对Cd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 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基础,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一直都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采用盆栽实验对7种农作物积累Cd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用红菾菜对Cd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盆栽浓度梯度试验对叶用红菾菜对Cd的富集潜力及富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Cd污染水平为20mg·kg^(-1)条件下,叶用红菾菜地上部Cd含量超过了100mg·kg^(-1)这一国际公认的Cd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且其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大于1;同时,与对照相比,植物的生长未受到抑制,这表明叶用红菾菜是一种Cd超积累植物,为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红恭菜 植物提取修复 超富集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49
20
作者 杨雪莲 李凤梅 +1 位作者 刘婉婷 李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0-233,共4页
从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石油降解菌L10和D6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确定此两株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 is)。采用室内盆栽... 从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石油降解菌L10和D6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确定此两株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 is)。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研究了石油烃的浓度和性质对两菌株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微生物的降解效果,在处理10d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污染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微生物适应环境后,在石油烃含量为0.5%~2.0%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石油烃含量为2.0%~10.0%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石油烃的性质影响菌株的生物活性,L10和D6两菌株对稀油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对稠油的去除效果,各组分的去除率依次为烷烃>芳烃>胶质沥青质,两菌株对不同性质的石油烃中的烷烃、芳烃和胶质沥青质的去除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筛选 降解特性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