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中暑患者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沈红瑞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10期133-134,共2页
目的总结急诊科中暑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30例高温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预防措施降低中暑发生率,采取积极有效降温、开通液路、稳定内环境及酸碱平衡、抗脑休克、预防损伤及肾损害、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目的总结急诊科中暑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30例高温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预防措施降低中暑发生率,采取积极有效降温、开通液路、稳定内环境及酸碱平衡、抗脑休克、预防损伤及肾损害、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急诊处理能提高中暑患者抢救成功率并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30天死亡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2
作者 刘红新 武小娟 孟舰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7期778-785,共8页
目的研究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及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入... 目的研究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及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入院24 h内临床生化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得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得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30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SOFA得分、APACHEⅡ得分、D-二聚体、NLR对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595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其中生存组1359例,死亡组236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血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SOFA得分、APACHEⅡ得分较高(P<0.05),淋巴细胞计数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2.078,95%CI(1.245,3.466)]、D-二聚体[OR=1.876,95%CI(1.313,2.680)]、SOFA得分[OR=1.626,95%CI(1.152,2.296)]、APACHEⅡ得分[OR=1.597,95%CI(1.103,2.313)]是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得分、APACHEⅡ得分预测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18[95%CI(0.794,0.842)]、0.810[95%CI(0.783,0.838)];NLR联合D-二聚体的AUC为0.965[95%CI(0.957,0.973)]。结论入院后24 h内NLR、D-二聚体、SOFA得分、APACHEⅡ得分是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NLR、D-二聚体可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敏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D-二聚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市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急诊科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3
作者 刘红新 武小娟 +1 位作者 孟舰 王晓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调查沧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病例病死率情况,为提高急诊科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7—2021年沧州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接诊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量,收集死亡病例资料,分析该医院5年急诊科死亡病例特点和变化情况。结果该三... 目的调查沧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病例病死率情况,为提高急诊科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7—2021年沧州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接诊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量,收集死亡病例资料,分析该医院5年急诊科死亡病例特点和变化情况。结果该三甲医院急诊科5年间合计接诊病例77686例,死亡404例,病死率0.52%。接诊病例数随着年份有上升趋势,病死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49.115,P<0.01)。死亡病例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伤、呼吸系统疾病。男女比例2.04∶1,≥45岁(344例,占85.15%)是死亡病例的集中人群,60岁以上占55.94%。死亡病例在夏季构成比略高(112例,占7.72%),01:01—08:00占比最低(占11.88%)。404例死亡病例中,急诊室滞留时间大多为>15~30 min,(占70.79%)。死亡病例在急诊室滞留时间≤15 min的比例逐年递增,急诊室滞留时间>30 min的比例逐年递减(χ2=40.286,P<0.001)。结论近5年该三甲医院急诊病死率高逐年下降,急诊救治质量逐年提高。医院急诊病例病种、病死率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各级医院应遵循“分区分级”原则展开急诊科抢救工作,针对主要死因和各类急危重症,强化急诊医学学科建设,满足急诊病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医院 急诊科 死亡病例 病死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药频度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良东 郭连胜 +2 位作者 沈洪丽 沈红瑞 张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频度(DDDs)及DDDs值对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2700例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从纤维支气管...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频度(DDDs)及DDDs值对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2700例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或痰标本中分离AB,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最小抑菌浓度法分析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2010~2018年各季度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及其与DDDs值的关系分别采用折线图和Spearman检验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8年2700例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总分离菌株为3943株,其中AB占10.58%(417/3943),分离率逐渐升高。2010~2018年,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逐渐升高,敏感率逐渐下降,其中2014~2018年的耐药率均超过50.00%,而其对应的敏感率均低于50.00%;2010~2018年,每年的第4季度和下一年的第1季度间,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会出现一个小高峰。2010~2018年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DDDs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与AB的耐药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1、0.587,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的DDDs值与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AB的耐药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药物 医院获得性肺炎 用药频度(DDDs) 鲍曼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与急救措施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宝 苑建磊 +5 位作者 高莹 赵敏霞 王新梅 田龙江 杨慧 杨帆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2594-2598,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公共预防、院前急救和急诊抢救提供研究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2296例急诊创伤患者,... 目的:通过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公共预防、院前急救和急诊抢救提供研究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2296例急诊创伤患者,其中男1777例,女519例,年龄为(41.21±13.62)岁,31~40为最高发年龄,农民是最高发人群,患者学历以初高中为主,入院月份1月最高3月最低,车祸是最主要致伤因素,体表和头颈部为最容易受伤部位,受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的患者占比69.25%,创伤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数量与死亡数有关。结论:针对高风险人群的预防宣教有利于减少创伤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中毒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川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中毒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中毒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急性中毒患者的中...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中毒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中毒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类型分别为急性农药中毒(47例,54.65%)、急性药物中毒(23例,26.74%)、工程化学药物中毒(5例,5.81%)、植物源性中毒(7例,8.13%)和有毒气体中毒(4例,4.65%)。在86例合并感染患者中,总共有50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阳性菌(5株)、革兰阴性菌(30株)和白色念珠菌(15株)。42例为肺部感染,14例为泌尿系统感染联合肺部感染,19例为泌尿系统感染,11例为血行感染。患者合并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洗胃和留置导尿管,分别占24.41%和22.09%。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中毒患者院内感染概率比较高,应该通过强化院内对感染的管理,采用更加全面、合理的控制措施,深入优化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护理流程,从而降低中毒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脓毒症运动: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解读(二) 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申丽旻 赵素琴 +1 位作者 赵鹤龄 程彤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8-600,共3页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介导IL-23/Th17对重症肺炎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沈洪丽 张良东 +2 位作者 郭连胜 沈红瑞 张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通过介导IL-23/Th17平衡对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及肺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另设健康组。经一系...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通过介导IL-23/Th17平衡对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及肺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另设健康组。经一系列干预后,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变化;脱颈处死大鼠,取双侧肺组织测量肺湿干质量比;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23、IL-17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肺病理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健康组大鼠静息通气量、气道阻力比值依次升高,肺湿干质量比与血清IL-23、IL-17水平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变实,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浆液性渗出;与模型组比较,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肺泡结构完整性、形态均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健康组,大鼠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健康组,大鼠肺组织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NF-κB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通过介导IL-23/Th17平衡,增强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减轻肺部损伤,这可能与调节IκBα/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肺炎克雷伯菌 重症肺炎 IL-23/Th17轴 免疫功能 核转录因子kappa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付瑞红 韩铁胜 刘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35-38,共4页
胸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置入术(TEVAR)治疗急性/亚急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优于最优内科治疗。TEVAR实施的最佳时间窗为2周~6个月。TEVAR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虽然TEVAR存在操作并发症,但仍是相... 胸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置入术(TEVAR)治疗急性/亚急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优于最优内科治疗。TEVAR实施的最佳时间窗为2周~6个月。TEVAR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虽然TEVAR存在操作并发症,但仍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置入术 最优内科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早期单导联ST段抬高峰值与T波倒置时间共同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宇 张丽琨 杨世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评价再灌注治疗后ST段恢复的不同测量方法及早期T波倒置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近期临床的预测价值 ,以期更简便快速识别高危患者。方法  2 6 8例STEMI患者 ,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观察术前、... 目的 评价再灌注治疗后ST段恢复的不同测量方法及早期T波倒置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近期临床的预测价值 ,以期更简便快速识别高危患者。方法  2 6 8例STEMI患者 ,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观察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h单导联ST段抬高峰值及ST段抬高总和以及与术前比较ST段恢复百分比 ,动态观察心电图 ,记录T波倒置的时间点 ,观察住院期间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 (包括死亡、再梗死、心衰、反复缺血发作、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结果 术后 1h单导联ST段抬高峰值是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最强的预测因子 ,术后 1hST段抬高总和对预测住院期间死亡有较高价值。T波倒置时间及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均是预测死亡独立的因素。进一步强调尽快开通血管的重要性。结论 术后 1h单导联ST段抬高峰值简单且直观 ,不需计算 ,结合T波倒置时间 ,共同预测临床预后 ,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心电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尿道腔内剜除术联合膀胱造瘘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文利 王娟 +3 位作者 李永禄 李双辉 高峰 李双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尿道腔内剜除术(M-PKEP)联合膀胱造瘘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BPH并进行治疗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60,M-PKEP术联合膀胱造瘘)和对照组(n=59,M-PKEP术)。比较2组... 目的观察改良尿道腔内剜除术(M-PKEP)联合膀胱造瘘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BPH并进行治疗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60,M-PKEP术联合膀胱造瘘)和对照组(n=59,M-PKEP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术后储尿症状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2组最大尿流率(Q_(max))升高,残余尿量(RUV)、下尿路储尿期症状评分(IPSS-S)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80岁)、逼尿肌收缩力(≥40 cmH_(2)O)、残余尿量(≥100 mL)、夜尿次数(≥2次)均是影响患者IPS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BPH患者采用M-PKEP术联合膀胱造瘘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建议及时对逼尿肌收缩力、RUV和夜尿频次进行干预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改良尿道腔内剜除术 膀胱造瘘 夜尿频次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宗强 王香 黄希娟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A01期220-220,共1页
目的讨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方法分析120院前急救内科疾病昏迷患者161例和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用药后清醒,复查血糖正常范围内,家属拒绝转送医院,签字返回。17例用药后迅速转往医院,途中... 目的讨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方法分析120院前急救内科疾病昏迷患者161例和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用药后清醒,复查血糖正常范围内,家属拒绝转送医院,签字返回。17例用药后迅速转往医院,途中清醒,其中6例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9例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重度低血糖老年患者用药未清醒,来院4h后死亡。有效率95.45%,无效4.55%。结论院前急救对有糖尿病的昏迷患者必须进行快速血糖检测,确定低血糖后及时给予药物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快速血糖检测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分布宽度计数比值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福成 刘伟 +1 位作者 沈红瑞 孙玉敏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计数比值(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休克组与非休克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C)等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诊断准确率应用...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计数比值(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休克组与非休克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C)等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诊断准确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休克组PC显著低于非休克组,PDW/PC显著高于非休克组。PDW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04,P<0.01),P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39,P<0.01)。PDW/PC诊断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0.910(P<0.01)。结论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脓毒症心肌病 休克 APACHE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时少丹 杨卫国 +3 位作者 王莹 张伟 王莹 鲁勃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5期782-785,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属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因早产儿视网膜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的吸氧干预抑制了视网膜血管的继续生长,导致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缺氧,而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瘤增生、收缩,引起牵拉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属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因早产儿视网膜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的吸氧干预抑制了视网膜血管的继续生长,导致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缺氧,而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瘤增生、收缩,引起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和失明[1-2]。ROP的病理机制为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全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因此如何改善视网膜血管发育,抑制病理性的新生血管形成成为ROS的研究热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凋亡,同时又有类似胰岛代谢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3-5]。研究表明[6],IGF-1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正向调节因子,能激活VEGF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参与人视网膜血管的发育和增生。另有研究显示[7],早产儿血清IGF-1低于正常足月新生儿,说明IGF-1与ROP的发生有关。故本文对ROP与IGF-1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旨在为ROP病理机制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正常足月新生儿 视网膜脱离 无血管区 视网膜血管 新生血管形成 代谢活性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微小高迁移率族蛋白B1、微小RNA-22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红新 孟舰 +3 位作者 武小娟 魏会会 刘娜 刘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治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转归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微小RNA-223(miR-22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0月收治的脓毒症68例,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治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转归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微小RNA-223(miR-22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0月收治的脓毒症68例,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HMGB1、miR-223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PACHEⅡ、SOFA评分、CRP、PCT、内毒素、血清HMGB1及miR-223表达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减少机体炎性因子分泌及炎症反应程度,抑制miR-223/HMGB1途径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内毒素 微小RNA-22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义 杨丽华 +1 位作者 王艳玲 马媛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67-2870,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结局以及血管再狭窄情况,为预防脑卒中复发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9... 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结局以及血管再狭窄情况,为预防脑卒中复发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进行颅内动脉狭窄扫描,飞行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重建并确定血管结构和动脉狭窄位置。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药物治疗组(37例)和血管内治疗组(32例),分别采用药物治疗或血管内支架植入。于术后1、2、3、6个月随访,记录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死亡患者。随访1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无脑卒中、再狭窄发生,药物治疗组发生脑卒中、再狭窄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随访6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脑卒中总发生率、再狭窄总发生率分别为0、12.5%(4/32),药物治疗组脑卒中总发生率、再狭窄总发生率分别为16.2%(6/37)、35.1%(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3,P=0.017;χ~2=4.735,P=0.030)。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6个月后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颅内动脉硬化 支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皮质醇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辉 孟舰 +4 位作者 武小娟 沈红瑞 魏会会 刘红新 刘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08-511,共4页
分析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皮质醇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00例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照组(n=50)采用常规院内急救,院前急救组(n=50)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 分析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皮质醇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00例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照组(n=50)采用常规院内急救,院前急救组(n=50)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皮质醇和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院前急救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院前急救组患者治疗后躯体指标、精神指标、情感指标、生理指标、认知指标及社会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院前急救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升高更显著(P<0.05)。结果表明院前急救能有效改善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异常的皮质醇和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有机磷农药中毒 皮质醇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CT对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疗效与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川 杨丽丽 +2 位作者 魏晓华 侯运辉 要莉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疗效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21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的96例患者为感染组,单纯心力衰竭的122例患者为非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疗效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21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的96例患者为感染组,单纯心力衰竭的122例患者为非感染组。发生感染的96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又分为监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痰液培养检测并鉴定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器官衰竭估计评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第2天起PCT水平开始下降,而感染组第3天起PCT水平开始下降,且下降幅度远远小于非感染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发现,监测治疗组治愈18例(37.5%)、显效24例(50.0%)、无效6例(12.5%)、总体有效率87.5%,常规治疗组治愈12例(25.0%)、显效24例(50.0%)、无效12例(25.0%)、总体有效率为75.0%,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较高,治疗时对PCT进行监测以控制感染对于提高患者抗感染疗效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降钙素原 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提长斌 卢清龙 +4 位作者 侯运辉 杨丽丽 王莹 崔娜 刘文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6期2359-2360,236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34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27例,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23例。入院后留取患者静脉血标...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34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27例,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23例。入院后留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RDW、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比较3组患者RDW、CRP、IL-6水平;评估RDW与CRP、IL-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MAP组比较,MSAP组患者RDW、CRP、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ASP组比较,SAP组患者RDW、CRP、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RDW与CRP、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随着病情加重,RDW、CRP、IL-6水平升高,RDW可作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丽丽 李川 魏晓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及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研究及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48h及72 h的血气指标、血清淀粉酶、炎性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清淀粉酶、炎性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治疗后24 h、48 h及72 h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疾病相关指标,对于疾病的炎症状态、酸碱失衡及胃肠功能状态均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清 疾病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