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效果
1
作者 裴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32-134,共3页
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实施治疗的160例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患者。... 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实施治疗的160例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患者。研究组的患者通过综合性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对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之后,其总遵医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为优越(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退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大幅度提升了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遵从医嘱的概率,极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从而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后康复 心理状态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护理体会
2
作者 周坦 李静 张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86-88,共3页
研究分析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术的基础上运用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差异性,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行介入治疗的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的纳入数量为120... 研究分析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术的基础上运用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差异性,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行介入治疗的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的纳入数量为120例,纳入期间为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120例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病例均等的划分为各60例的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护理组在术前以及出院的心理状态评分上低于整体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整体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但整体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应用整体护理具有突出的治愈性和优势性,主要表现在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上,整体护理的作用性较为显著,因此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体会 整体护理 常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放射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3
作者 李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7-19,共3页
探索神经外科放射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介入治疗神经外科患者180例进行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调查,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比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对于手术期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需要的健康教育方式也比较... 探索神经外科放射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介入治疗神经外科患者180例进行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调查,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比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对于手术期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需要的健康教育方式也比较多样,创新组接受创新的健康教育方式在各方面评分均较高,满意度也高,P<0.05。结论 神经外科放射介入治疗手术风险较大,神经控制着身体各项功能,患者多存在比较大的担忧,而且住院期间的康复需要一段时间,出院以后需要长期进行自我管理,才利于疾病的康复。健康教育对患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护理项目,创新健康教育模式是根据调查数据改进而来,更符合患者的需求,贴合实际可实施性,利用价值更大,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应多推荐采取创新健康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科 围手术期 创新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炜 张换立 高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36)和观察组(n=144)。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36)和观察组(n=144)。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脑血管血流参数及术后1个月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提升其血管再通率,且对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老年 血管内介入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脑血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中ADMA、NO、ET-1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炜 张换立 +2 位作者 高超 朱海伟 冯佳良 《微循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后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9-2019-09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后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9-2019-09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溶栓+介入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DMA、ET-1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NO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各指标的变化及两组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ADMA、ET-1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ADMA、ET-1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ADMA、ET-1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NO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ADMA水平、低NO水平、高ET-1水平、高NIHSS评分是影响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溶栓+介入治疗较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更有利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姚文娟 宋会双 +3 位作者 王凤琴 于婧 吴冬梅 刘大鹏 《癌症进展》 2019年第22期2645-2647,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为观察组,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为观察组,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组织中IL-6、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IL-6、STAT3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L-6、STAT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G2~3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L-6、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为G1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性分析显示,IL-6与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7,P﹤0.05)。结论 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可用于临床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放射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89-91,共3页
分析延续护理在放射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一系列护理干预后,其心理情绪、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 分析延续护理在放射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一系列护理干预后,其心理情绪、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稳定放射介入治疗患者心态,使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改善预后以及降低治疗后不良事件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有助于提升患者对延续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放射介入 神经外科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静 张娜 +2 位作者 裴斐 马春梅 张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94-96,共3页
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以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脑出血护理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主要为脑出血者,在对于脑出血者的研究数量上最好是选择100名,研究的病例入院诊断的时间为近两年半内的脑出血者,将符... 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以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脑出血护理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主要为脑出血者,在对于脑出血者的研究数量上最好是选择100名,研究的病例入院诊断的时间为近两年半内的脑出血者,将符合纳入条件的脑出血者依据护理具体的方式进行分组,主要以是否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进行判断,其中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的脑出血者分为优质护理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未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的脑出血者分为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优质护理组明显较高;而在并发症、住院时间上,优质护理组明显较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优质护理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 针对脑出血护理运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且在并发症、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上相较于常规护理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常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对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开通与病情转归影响
9
作者 高超 刘炜 +1 位作者 张换立 孔海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 探讨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采用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治疗对血管开通与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105例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 目的 探讨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采用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治疗对血管开通与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105例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采用Solitaire支架治疗,研究组采用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治疗,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后血管开通情况、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嘱咐患者入院复查,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GCS评分、NIHSS评分,并统计两组再狭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TICI分级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RS、NIHSS评分更低,GCS评分更高(P<0.05)。随访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再狭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球囊扩张联合Solitaire支架治疗可促进伴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开通及病情转归,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 伴动脉粥样硬化 球囊扩张 Solitaire支架 血管开通 病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预测颅外颈内动脉狭窄研究
10
作者 赵永强 王钒 +4 位作者 杨景震 王成健 黄万刚 韩文艳 霍英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评估颅内时间飞跃核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对预测颅外颈内动脉狭窄(IC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中度(50%~69%)或重度(70%~99%)单侧颅外ICAS的51例患者病例资料(病变... 目的:评估颅内时间飞跃核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对预测颅外颈内动脉狭窄(IC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中度(50%~69%)或重度(70%~99%)单侧颅外ICAS的51例患者病例资料(病变组),同时选取无颅外ICAS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在TOF-MRA源图像上测量两组双侧颈内动脉的腔内信号强度(SI),比较两组对侧与病变侧的SI比值(SIR)。结果:病变组颅内右侧C4段SIR值1.4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09,P<0.001)。病变组左侧狭窄的平均SIR为1.362,对照组平均SIR为1.000。右侧C4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临界值为1.08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和8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左侧C4狭窄的ROC曲线的临界值为1.10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和84%;AUC为0.80。结论:TOFMRA上的SIR可以用于预测颅外IC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时间飞跃(TOF)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乳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内皮素-1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术后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周坦 宋会双 +3 位作者 李静 裴斐 张娜 马莲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术后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aSAH患者120例,其中预后不良[格拉斯... 目的探讨血乳酸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术后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aSAH患者120例,其中预后不良[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1~3分]患者36例,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患者84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预后患者血乳酸、NSE和ET-1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乳酸、NSE和ET-1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血乳酸、NSE和ET-1水平分别为(3.06±0.78)mmol/L、(58.98±9.42)ng/ml和(92.12±15.51)pg/ml,明显高于Ⅰ~Ⅲ级患者(均P<0.05)。Fisher分级Ⅲ~Ⅳ级患者血乳酸、NSE和ET-1水平分别为(3.12±0.82)mmol/L、(59.21±9.40)ng/ml和(90.98±12.65)pg/ml,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均P<0.05)。aSAH患者血乳酸、NSE、ET-1与Hunt-Hess分级呈正相关(r=0.653、0.595、0.611,均P<0.05),与Fisher分级也呈正相关(r=0.667、0.628、0.641,均P<0.05)。预后不良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比例、Fisher分级Ⅲ~Ⅳ比例分别为69.44%(25/36)和55.56%(20/36),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乳酸、NSE和ET-1水平分别为(3.31±0.96)mmol/L、(62.23±9.88)ng/ml和(91.15±12.60)p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5)。血乳酸、NSE和ET-1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921和0.819(均P<0.05)。结论血乳酸及NSE、ET-1与aSAH严重程度、出血量及预后有关,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乳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改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帕金森病SK-N-SH细胞损伤疗效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晓静 黄淮 +3 位作者 徐正虎 黄万钢 杨东风 任贺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2,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SK-N-SH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随机予以常规培养(对照组)、MPP+诱导(MPP+组)、黄芪甲苷10 mg/ml+MPP+诱导(黄芪甲苷10 mg...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SK-N-SH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随机予以常规培养(对照组)、MPP+诱导(MPP+组)、黄芪甲苷10 mg/ml+MPP+诱导(黄芪甲苷10 mg/ml组)、黄芪甲苷30 mg/ml+MPP+诱导(黄芪甲苷30 mg/ml组)、黄芪甲苷30 mg/ml+MPP+诱导+Janus激酶2(JAK2)抑制剂AG490(JAK2抑制剂组),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探针测定活性氧(ROS)含量,酶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磷酸化JAK2(pJAK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处理组SK-N-SH细胞存活率(P=0.000)、凋亡率(P=0.000)、ROS含量(P=0.000)、LDH活性(P=0.000)、SOD活性(P=0.003)、pJAK2(P=0.000)和pSTAT3(P=0.000)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MPP+组、黄芪甲苷10 mg/ml组和30 mg/ml组、JAK2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P=0.000,0.001,0.049,0.000)和SOD活性(P=0.000,0.002,0.012,0.000)、pJAK2(P=0.003,0.006,0.036,0.002)和pSTAT3(P=0.001,0.002,0.024,0.00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P=0.001,0.001,0.001,0.000)、ROS含量(P=0.000,0.001,0.002,0.000)和LDH活性(P=0.000,0.002,0.038,0.000)升高;与MPP+组相比,黄芪甲苷10 mg/ml组和30 mg/ml组细胞存活率(P=0.016,0.000)和SOD活性(P=0.003,0.001)、pJAK2(P=0.013,0.002)和pSTAT3(P=0.018,0.00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细胞凋亡率(P=0.021,0.008)、ROS含量(P=0.031,0.003)和LDH活性(P=0.001,0.000)降低;与黄芪甲苷10 mg/ml组相比,黄芪甲苷30 mg/ml组细胞存活率(P=0.002)和SOD活性(P=0.027)、pJAK2(P=0.007)和pSTAT3(P=0.006)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ROS含量(P=0.019)和LDH活性(P=0.011)降低,JAK2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P=0.016)、ROS含量(P=0.030)和LDH活性(P=0.004)升高,SOD活性(P=0.004)、pJAK2(P=0.001)和pSTAT3(P=0.00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与黄芪甲苷30 mg/ml组相比,JAK2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P=0.001)、SOD活性(P=0.001)、pJAK2(P=0.000)和pSTAT3(P=0.00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凋亡率(P=0.004)、ROS含量(P=0.002)和LDH活性(P=0.001)升高。结论黄芪甲苷可以减轻MPP+诱导的帕金森病SK-N-SH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黄芪 JANUS激酶2 转录激活因子3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正虎 黄淮 +2 位作者 黄万刚 冯佳良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支架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6月行支架取栓治疗的老年AACI患者163例,根据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5例(mRS≤2分)与预后不良组78例(mR...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支架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6月行支架取栓治疗的老年AACI患者163例,根据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5例(mRS≤2分)与预后不良组78例(mRS>2分),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高血压、闭塞部位、侧支循环良好、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管再通成功、术后症状性脑出血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高血压(OR=1.943)、入院NIHSS评分高(OR=2.210)、发病至手术时间(OR=1.735)和术后症状性脑出血(OR=2.04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循环良好(OR=0.506)、入院ASPECTS高(OR=0.587)和血管再通成功(OR=0.348)是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影响老年AACI患者支架取栓治疗预后的因素较多,在取栓前应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支架 血栓切除术 脑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Ⅳ抑制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SH-SY5Y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正虎 黄淮 +3 位作者 杨东风 黄万刚 冯佳良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对神经毒素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SH-SY5Y细胞株进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6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多巴胺诱导)、低剂量组(多巴胺+10 mg/ml黄芪甲苷Ⅳ)、中剂量...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对神经毒素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SH-SY5Y细胞株进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6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多巴胺诱导)、低剂量组(多巴胺+10 mg/ml黄芪甲苷Ⅳ)、中剂量组(多巴胺+30 mg/ml黄芪甲苷Ⅳ)、高剂量组(多巴胺+50 mg/ml黄芪甲苷Ⅳ)与酪氨酸蛋白激酶(JAK)抑制组(多巴胺+30 mg/ml黄芪甲苷Ⅳ+30μmol/L AG490),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活性氧、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中剂量组及JAK抑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其他5组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更高,JAK2和STAT3 mRNA、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更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更高,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更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0.50±0.03 vs 0.66±0.02 vs 0.81±0.03,0.33±0.02 vs 0.56±0.03 vs 0.77±0.05,0.24±0.03 vs 0.42±0.02 vs 0.55±0.04,0.36±0.03 vs 0.56±0.03 vs 0.73±0.04,P<0.05);JAK抑制组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甲苷Ⅳ能抑制多巴胺诱导的PD模型SH-SY5Y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帕金森病 多巴胺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器训练在实施股动脉穿刺点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操作的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双静 左尚维 +7 位作者 刘存发 徐正虎 辛鑫 杨永久 谷岩 田磊 熊江 郭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3-699,共7页
背景与目的:介入手术已成为血管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手术直接相关的股动脉穿刺点封堵处理是手术操作收尾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国内外目前尚缺乏关于封堵止血系统模拟器训练应用效果的高级别证据,本研究旨在评估模拟器训练在实施股... 背景与目的:介入手术已成为血管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手术直接相关的股动脉穿刺点封堵处理是手术操作收尾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国内外目前尚缺乏关于封堵止血系统模拟器训练应用效果的高级别证据,本研究旨在评估模拟器训练在实施股动脉穿刺点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操作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在血管介入操作基础教学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选择2020年5月—2020年10月7个中心的8名血管介入医师分别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封堵操作培训。4名血管介入医师通过阅读ExoSeal^(TM)说明书和观看视频进行培训(对照组),另4名血管介入医师的培训方式为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专业人员指导下的模拟器使用(研究组)。培训结束后,在主诊医师监管下,每名医师对接受血管介入手术,并在股总动脉使用6 F鞘管的患者,采用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对穿刺点进行封堵。两组医师各操作50例患者,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出血量、器械成功率、股动脉栓塞发生率、二次干预率、24 h内发生血肿率。结果:研究组在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操作中,所需的操作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24.50 s vs.30.00 s,P=0.003;8.60 mL vs.11.22 mL,P=0.019)。研究组的器械成功率(98.0%)高于对照组(9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两组均无动脉栓塞、二次干预和24 h内发生血肿情况。结论: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模拟器的训练能够提高股动脉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模拟器的训练应常规用于血管介入操作的基础教学培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操作 股动脉 穿刺术 血管闭合装置 模拟培训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支架取栓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正虎 王琳 +3 位作者 霍鸿波 王恒 黄淮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支架取栓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支架取栓治疗的老年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20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支架取栓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支架取栓治疗的老年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20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mRS评分0~2分),预后不良组52例(mRS评分≥3分)。收集2组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入院时NIHSS评分、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到再通时间、机械取栓次数、血管再通、侧支循环及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48,95%CI:1.047~1.259,P=0.013)、发病到再通时间(OR=3.536,95%CI:1.314~9.516,P=0.012)、血管再通(OR=1.627,95%CI:1.115~2.375,P=0.012)、机械取栓次数(OR=2.380,95%CI:1.284~4.411,P=0.006)、侧支循环(OR=1.431,95%CI:1.126~1.867,P=0.013)及全身麻醉(OR=1.988,95%CI:1.137~3.476,P=0.016)是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机械取栓次数、侧支循环及麻醉方式均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支架取栓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机械溶栓 血栓切除术 侧支循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老年颅内不规则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正虎 黄淮 +3 位作者 冯佳良 刘欢 高超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技术治疗老年颅内不规则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颅内不规则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102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和...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技术治疗老年颅内不规则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颅内不规则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102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和对照组52例(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和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观察动脉瘤栓塞程度、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0.61)h vs(3.31±0.45)h,(10.46±2.33)d vs(18.71±3.34)d,(4.58±0.54)万元vs(6.65±0.88)万元,P<0.01]。2组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MBI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致密栓塞及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8.0%vs 55.8%,P=0.017;82.0%vs 63.5%,P=0.036),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vs 15.4%,P=0.031)。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老年颅内不规则复杂破裂动脉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行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换立 高超 +2 位作者 朱海伟 冯佳良 刘炜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37-541,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行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16例ACI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对病人实施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最终将行阿替普酶静...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行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16例ACI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对病人实施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最终将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n=47)及在其基础上实施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组,n=48)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疗效、即刻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阿替普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联合组即刻血管再通率、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44/48)、93.75%(45/48),明显较溶栓组的72.34%(34/47)、76.60%(36/47)高(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及血清丙二醛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较溶栓组低(均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SOD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较溶栓组高(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发病部位位于大脑半球的病人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及位于脑干、小脑的病人的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改善情况均明显较溶栓组优(P<0.05);联合组阿替普酶用量明显较溶栓组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溶栓组低(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GOS分级情况明显较溶栓组优(P<0.05)。结论 对ACI病人实施机械支架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氧化应激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利于病人获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栓子清除术 支架 机械取栓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RNA解螺旋酶DDX5表达对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铁城 杜润爽 宋雪飞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475-2478,共4页
目的探讨下调RNA解螺旋酶DDX5表达对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将体外培养的SHG44细胞分为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NC)组(转染NC siRNA)和siRNA-DDX5组(转染靶向DDX5的siRNA),采用实时荧... 目的探讨下调RNA解螺旋酶DDX5表达对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将体外培养的SHG44细胞分为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NC)组(转染NC siRNA)和siRNA-DDX5组(转染靶向DDX5的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细胞中DDX5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DDX5、β-连环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存活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iRNA-NC组比较,siRNA-DDX5组细胞中DDX5 mRNA[(0.25±0.02)比(0.98±0.06)]和DDX5[(0.23±0.03)比(0.68±0.05)]、β-连环素[(0.25±0.02)比(0.80±0.06)]、c-Myc[(0.37±0.03)比(0.85±0.06)]、cyclin D1[(0.30±0.02)比(0.89±0.06)]和存活蛋白[(0.42±0.03)比(0.83±0.0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弱,细胞在G0/G1期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56.15±2.28)%比(65.76±3.22)%],而在S期所占百分比[(37.26±2.03)%比(26.95±1.16)%]和细胞凋亡率[(18.95±2.23)%比(7.02±1.26)%]明显升高(P<0.05)。结论下调DDX5表达可诱导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连环素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RNA解螺旋酶类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侵袭 迁移 Wnt/β-连环素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JAK2/STAT3通路减轻MPP+诱导的帕金森病SK-N-SH细胞模型损伤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万刚 杨东风 +3 位作者 冯佳良 黄淮 高超 徐正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对数期的SK-N-SH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ock组、MPP+组、Ast组和AG490组。Mock组采用常规培养,MPP+组采用0.6 mmol/L的MPP+处...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对数期的SK-N-SH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ock组、MPP+组、Ast组和AG490组。Mock组采用常规培养,MPP+组采用0.6 mmol/L的MPP+处理,Ast组采用40 nmol/L黄芪甲苷预处理2 h后再用0.6 mmol/L的MPP+处理,AG490组采用1μmol/L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和40 nmol/L的黄芪甲苷预处理2 h后再用0.6 mmol/L的MPP+处理。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DCFH-DA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Clevaed Caspase-3/-9)、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2(p-JAK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Mock组比较,MPP+处理的SK-N-SH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凋亡率、LDH活性、ROS水平、Clevaed Caspase-3和Cleva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甲苷处理能够逆转MPP+诱导的SK-N-SH细胞损伤;而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逆转了黄芪甲苷对SK-N-SH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结论黄芪甲苷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MPP+诱导的SK-N-SH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SK-N-SH细胞 帕金森病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