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对神经毒素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SH-SY5Y细胞株进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6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多巴胺诱导)、低剂量组(多巴胺+10 mg/ml黄芪甲苷Ⅳ)、中剂量...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对神经毒素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SH-SY5Y细胞株进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6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多巴胺诱导)、低剂量组(多巴胺+10 mg/ml黄芪甲苷Ⅳ)、中剂量组(多巴胺+30 mg/ml黄芪甲苷Ⅳ)、高剂量组(多巴胺+50 mg/ml黄芪甲苷Ⅳ)与酪氨酸蛋白激酶(JAK)抑制组(多巴胺+30 mg/ml黄芪甲苷Ⅳ+30μmol/L AG490),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活性氧、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中剂量组及JAK抑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其他5组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更高,JAK2和STAT3 mRNA、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更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更高,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更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0.50±0.03 vs 0.66±0.02 vs 0.81±0.03,0.33±0.02 vs 0.56±0.03 vs 0.77±0.05,0.24±0.03 vs 0.42±0.02 vs 0.55±0.04,0.36±0.03 vs 0.56±0.03 vs 0.73±0.04,P<0.05);JAK抑制组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甲苷Ⅳ能抑制多巴胺诱导的PD模型SH-SY5Y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上调有关。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介入手术已成为血管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手术直接相关的股动脉穿刺点封堵处理是手术操作收尾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国内外目前尚缺乏关于封堵止血系统模拟器训练应用效果的高级别证据,本研究旨在评估模拟器训练在实施股...背景与目的:介入手术已成为血管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手术直接相关的股动脉穿刺点封堵处理是手术操作收尾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国内外目前尚缺乏关于封堵止血系统模拟器训练应用效果的高级别证据,本研究旨在评估模拟器训练在实施股动脉穿刺点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操作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在血管介入操作基础教学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选择2020年5月—2020年10月7个中心的8名血管介入医师分别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封堵操作培训。4名血管介入医师通过阅读ExoSeal^(TM)说明书和观看视频进行培训(对照组),另4名血管介入医师的培训方式为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专业人员指导下的模拟器使用(研究组)。培训结束后,在主诊医师监管下,每名医师对接受血管介入手术,并在股总动脉使用6 F鞘管的患者,采用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对穿刺点进行封堵。两组医师各操作50例患者,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出血量、器械成功率、股动脉栓塞发生率、二次干预率、24 h内发生血肿率。结果:研究组在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操作中,所需的操作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24.50 s vs.30.00 s,P=0.003;8.60 mL vs.11.22 mL,P=0.019)。研究组的器械成功率(98.0%)高于对照组(9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两组均无动脉栓塞、二次干预和24 h内发生血肿情况。结论: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模拟器的训练能够提高股动脉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模拟器的训练应常规用于血管介入操作的基础教学培训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对神经毒素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SH-SY5Y细胞株进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6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多巴胺诱导)、低剂量组(多巴胺+10 mg/ml黄芪甲苷Ⅳ)、中剂量组(多巴胺+30 mg/ml黄芪甲苷Ⅳ)、高剂量组(多巴胺+50 mg/ml黄芪甲苷Ⅳ)与酪氨酸蛋白激酶(JAK)抑制组(多巴胺+30 mg/ml黄芪甲苷Ⅳ+30μmol/L AG490),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活性氧、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中剂量组及JAK抑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其他5组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更高,JAK2和STAT3 mRNA、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更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更高,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更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0.50±0.03 vs 0.66±0.02 vs 0.81±0.03,0.33±0.02 vs 0.56±0.03 vs 0.77±0.05,0.24±0.03 vs 0.42±0.02 vs 0.55±0.04,0.36±0.03 vs 0.56±0.03 vs 0.73±0.04,P<0.05);JAK抑制组JAK2和STAT3 mRNA、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甲苷Ⅳ能抑制多巴胺诱导的PD模型SH-SY5Y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上调有关。
文摘背景与目的:介入手术已成为血管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手术直接相关的股动脉穿刺点封堵处理是手术操作收尾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国内外目前尚缺乏关于封堵止血系统模拟器训练应用效果的高级别证据,本研究旨在评估模拟器训练在实施股动脉穿刺点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操作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在血管介入操作基础教学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选择2020年5月—2020年10月7个中心的8名血管介入医师分别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封堵操作培训。4名血管介入医师通过阅读ExoSeal^(TM)说明书和观看视频进行培训(对照组),另4名血管介入医师的培训方式为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专业人员指导下的模拟器使用(研究组)。培训结束后,在主诊医师监管下,每名医师对接受血管介入手术,并在股总动脉使用6 F鞘管的患者,采用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对穿刺点进行封堵。两组医师各操作50例患者,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出血量、器械成功率、股动脉栓塞发生率、二次干预率、24 h内发生血肿率。结果:研究组在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操作中,所需的操作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24.50 s vs.30.00 s,P=0.003;8.60 mL vs.11.22 mL,P=0.019)。研究组的器械成功率(98.0%)高于对照组(9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两组均无动脉栓塞、二次干预和24 h内发生血肿情况。结论:ExoSeal^(TM)封堵止血系统模拟器的训练能够提高股动脉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模拟器的训练应常规用于血管介入操作的基础教学培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