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盾构机再制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新远 李恩重 +2 位作者 张伟 史佩京 徐滨士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7-160,147,共5页
随着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盾构机超期服役和异地使用的不适应性等因素,我国盾构机再制造市场潜力巨大。阐述了我国盾构机再制造产业现状,分析了近10年盾构机制造和再制造技术文献、专利和技术标准,梳理了我国盾构机再制造相... 随着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盾构机超期服役和异地使用的不适应性等因素,我国盾构机再制造市场潜力巨大。阐述了我国盾构机再制造产业现状,分析了近10年盾构机制造和再制造技术文献、专利和技术标准,梳理了我国盾构机再制造相关政策法规,阐述了我国盾构机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盾构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 再制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9
2
作者 史佩京 《表面工程与再制造》 2021年第6期27-30,共4页
再制造作为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和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新模式,符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新型工业化特点,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朝阳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汽车零部件再制... 再制造作为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和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新模式,符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新型工业化特点,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朝阳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是国内外企业数量最多、技术成熟度最高和产业规模最大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碳达峰 碳中和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再制造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武雅迪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激光再制造技术属于我国制造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高端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模式,属于绿色再制造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基于此,简要介绍了激光再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激光再制造技术属于我国制造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高端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模式,属于绿色再制造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基于此,简要介绍了激光再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深入探讨了该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实践应用,并提出激光再制造技术发展建议,以期推动激光再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再制造 工艺流程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兴涛 孙金峰 +1 位作者 孟永强 刘宏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6,共6页
高熵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特性受到人们关注,与块体高熵合金相比,高熵合金涂层在保证高熵合金性能的基础上可大幅减少合金用量,降低成本,是推动高熵合金应用的有效手段。综述了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进展... 高熵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特性受到人们关注,与块体高熵合金相比,高熵合金涂层在保证高熵合金性能的基础上可大幅减少合金用量,降低成本,是推动高熵合金应用的有效手段。综述了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涂层的种类、制备过程中涂层结构以及组织的形成和转变、等离子熔覆工艺参数对涂层的影响和涂层的性能及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等离子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涂层 等离子熔覆 涂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丁海林 《集成电路应用》 2022年第2期204-205,共2页
阐述机电一体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的特点,应用优势,探讨提高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广泛性,有利于设备的有效检测和维修,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技术、传感技术、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机电一体化 有效检测 数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产品再制造国际标准现状与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新远 魏敏 +2 位作者 于鹤龙 史佩京 张伟 《中国标准化》 2019年第5期148-152,共5页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再制造工程已成为构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再制造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了...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再制造工程已成为构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再制造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再制造标准化现状,提出了申请再制造技术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与工作计划,并对制定国际标准的必要性与对相关利益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申请成立机械产品再制造技术国际标委会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国际标准 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制造 机械产品检验技术导则》GB/T 35978-2018国家标准解读
7
作者 周新远 李恩重 +2 位作者 于鹤龙 刘欢 史佩京 《中国标准化》 2020年第2期87-90,共4页
再制造是指对再制造毛坯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的过程[1]。本文介绍了进行再制造产品检验对于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再制造机械产品检验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编制过程和主... 再制造是指对再制造毛坯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的过程[1]。本文介绍了进行再制造产品检验对于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再制造机械产品检验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该标准的技术要点,帮助标准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检验 导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单矢量解耦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班斐 连广坤 +2 位作者 顾国彪 叶海来 丁海林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51,共8页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算法转矩、磁链脉动大,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算法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矢量解耦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磁链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解耦预测模型来优化预测算法,并基于该...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算法转矩、磁链脉动大,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算法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矢量解耦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磁链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解耦预测模型来优化预测算法,并基于该预测模型设计了延时补偿的单矢量预测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控制性能,具体表现在相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所提算法减小了转速、转矩等脉动,提高了动稳态性能。此外,相对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所提算法在保证相近的稳态性能下,提高了动态响应速度以及降低了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预测模型 延时补偿 脉动 算法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再制造标准适用性分析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恩重 郑汉东 +3 位作者 高永梅 张伟 史佩京 徐滨士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24期212-215,共4页
装备再制造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是实现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军民通用化再制造标准是再制造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本文针对武器装备再制造标准缺乏问题,阐述了装备再制造技术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作用及我... 装备再制造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是实现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军民通用化再制造标准是再制造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本文针对武器装备再制造标准缺乏问题,阐述了装备再制造技术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作用及我国标准化发展现状,以我国已发布的再制造系列国家标准为基础,开展装备再制造标准适用性分析与验证研究,构建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再制造民用标准适用性分析流程,提出装备再制造国家标准适用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军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与再制造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再制造 技术标准 适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激光再制造修复平台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宏伟 马世博 +2 位作者 迟永波 张昭 蔡永宾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8,共11页
目的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激光修复技术具有较明显的技术优势,现有成套激光修复设备成本较高,多为固定式,难以面向现场修复。为此,面向现场待修复零件构建可移动激光再制造修复平台,以实现典型零件的三维有效修复。方法设计龙门式主体结... 目的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激光修复技术具有较明显的技术优势,现有成套激光修复设备成本较高,多为固定式,难以面向现场修复。为此,面向现场待修复零件构建可移动激光再制造修复平台,以实现典型零件的三维有效修复。方法设计龙门式主体结构的分体式修复工作台,由单模组铝型材结构和滚珠丝杆型直线模组构成运动框架,采取双z固定x轴形式和机械连接式可移动底座。设计三轴并联步进电机驱动及限位控制电路,实现各轴同步控制及运动。建立基于Atmega2560主控板和Ramps1.4扩展板的控制系统,通过Marlin固件配置行程、限位和精度等主要参数,编译对应控制程序。结合正逆向技术和路径规划,实施典型曲面结构涡轮零件和预置坡口缺陷零件的激光修复实验。结果设计的分体式平台工作尺寸为750 mm×1000 mm×550 mm,结构运行平稳,重复定位精度为±0.03 mm。修复的零件表面质量高,组织致密,无内部缺陷。结论所设计的可移动激光再制造修复平台可对曲面薄壁件和较大缺口件等实施有效的现场修复,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再制造 修复平台 龙门式 控制系统 Marlin固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WC-Co系涂层缺陷形成机理与组织结构调控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柯楠 李海新 +4 位作者 魏敏 于鹤龙 郭永明 卢世东 姚鹏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24-329,共6页
近年来,超音速火焰喷涂作为表面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表面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也为延长零件的服役寿命和提高零件的综合性能做出重要的贡献。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的WC-Co系涂层在零件的耐磨、抗腐蚀方... 近年来,超音速火焰喷涂作为表面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表面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也为延长零件的服役寿命和提高零件的综合性能做出重要的贡献。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的WC-Co系涂层在零件的耐磨、抗腐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归纳了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WC-Co系涂层过程中缺陷形成的机理、缺陷对涂层性能的影响以及涂层微观组织结构的调控方法,为提高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系涂层的质量、拓宽该涂层的应用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WC-CO涂层 缺陷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34631-2017《再制造机械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指南》国家标准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新远 董丽虹 +2 位作者 于鹤龙 史佩京 张伟 《标准科学》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再制造的对象是经历一次或多次服役周期的零件,该零件是否还有剩余寿命,其剩余寿命能否再适应下一服役周期,这是在制造加工前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再制造工程的目标是使废旧产品经过再制造加工性能达到或超过新品,不经寿命评估将已无剩余... 再制造的对象是经历一次或多次服役周期的零件,该零件是否还有剩余寿命,其剩余寿命能否再适应下一服役周期,这是在制造加工前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再制造工程的目标是使废旧产品经过再制造加工性能达到或超过新品,不经寿命评估将已无剩余寿命的零件再装机使用,都会给用户和企业带来损失。本文介绍了寿命评估对于发展再制造产业的重要性,阐述了《再制造机械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指南》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该标准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指明了制定该标准的重要意义,帮助标准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寿命评估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瑞英 《时代汽车》 2020年第15期144-145,共2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产品技术升级的不断加快,社会资源正在日益枯竭,与此同时,各种废弃产品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自然资源,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制造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产品技术升级的不断加快,社会资源正在日益枯竭,与此同时,各种废弃产品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自然资源,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制造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实中的再制造企业参差不齐,为了规范市场管理,国家现针对再制造企业进行再制造体系管理。本文就关于当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再制造体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做出了一些展望,希望对今后零部件企业作一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质量管理 体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Ti_(3)SiC_(2)复合涂层工艺优化及其组织结构与性能
14
作者 江平 朱协彬 +3 位作者 张伟 刘宏伟 张仲 张昭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5,共9页
通常在曲轴与轴瓦等摩擦副表面制备传统硬质涂层提高其耐磨性,但这对对偶件没有减磨效果,整体减磨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摩擦副的使用寿命,采用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Fe/Ti_(3)SiC_(2)耐磨减摩复合涂层,优化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并... 通常在曲轴与轴瓦等摩擦副表面制备传统硬质涂层提高其耐磨性,但这对对偶件没有减磨效果,整体减磨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摩擦副的使用寿命,采用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Fe/Ti_(3)SiC_(2)耐磨减摩复合涂层,优化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并研究工艺参数对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涂层工艺参数对涂层的摩擦性能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激光功率、送粉量、扫描速率,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5 kW、送粉量为15 g/min、扫描速率为14 mm/s。涂层显微硬度达到591.7 HV0.2,涂层与基体结合处主要由柱状晶、树枝晶和平面晶组成,激光功率增加导致晶粒粗化,适当增大扫描速率和送粉量可使晶粒得到细化。摩擦磨损结果显示,在室温、载荷30 N和时间30 min的摩擦磨损试验中,该复合涂层表现出最佳摩擦性能,涂层磨损量0.4 mg,对偶件的磨损量0.7 mg。与未熔覆复合涂层的基体相比,复合涂层的磨损量降低了94%,同时其对偶件的磨损量降低了65%,表明Fe/Ti_(3)SiC_(2)复合涂层在大幅提升工件表面耐磨性能的同时,还能减少其对偶部件的磨损,使整个摩擦系统性能得到系统提升,是一种高性能的耐磨减摩复合涂层。该研究解决了传统硬质涂层提升工件自身耐磨性能,但会增加其对偶部件磨损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激光熔覆 复合涂层 工艺优化 组织结构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断层图像的三维重构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世博 刘宏伟 +2 位作者 迟永波 王奕博 张昭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降低检测成本,减少辐射危害,提出了基于超声波断层图像进行典型零件的三维重构方法.设计了相共振结合拉东反变换计算方法的零件断层扫描试验,基于Matlab平台构建了轮廓提取算法、图像堆叠算法以及三维模型重构算法.结合图像处理算法... 为降低检测成本,减少辐射危害,提出了基于超声波断层图像进行典型零件的三维重构方法.设计了相共振结合拉东反变换计算方法的零件断层扫描试验,基于Matlab平台构建了轮廓提取算法、图像堆叠算法以及三维模型重构算法.结合图像处理算法与三维模型重构算法实现了二维超声断层图像的三维重构,重构的零件外形尺寸与内部形位误差约为1 mm.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超声波断层图像三维重构方法可靠、准确,可用于典型金属零件轮廓及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与三维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二维图像处理 三维重构 自适应中值滤波 轮廓提取 移动立方体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熔覆制备AlCrFeMnNi高熵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兴涛 吴一凡 +2 位作者 孙金峰 孟永强 刘宏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对高熵合金涂层的成分设计已有较多探究,但针对无Co系高熵合金涂层研究较少。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E32钢上制备AlCrFeMnNi高熵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SEM、EDS、XRD等对涂层的组织形貌、相结构及元素分布等进行观察分析,采用显微硬... 对高熵合金涂层的成分设计已有较多探究,但针对无Co系高熵合金涂层研究较少。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E32钢上制备AlCrFeMnNi高熵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SEM、EDS、XRD等对涂层的组织形貌、相结构及元素分布等进行观察分析,采用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XPS表征涂层的硬度分布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熔覆制备的高熵合金涂层无裂纹、气孔等宏观缺陷,涂层为BCC结构;涂层平均硬度为411.6 HV0.5,为基体硬度的2倍以上;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涂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35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507 nA/cm^(2),基体的自腐蚀电位为-0.92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256μA/cm^(2),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流密度较基体有大幅度提升,涂层的固溶强化作用和晶格畸变作用以及BCC结构的螺旋位错强化是提升涂层硬度的原因,均匀的元素分布和致密的钝化膜是其耐蚀性好的主要原因。通过等离子熔覆技术得到高强度、耐腐蚀性好无Co系高熵合金的涂层,可对易制备、低成本的高熵合金涂层的开发、制备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单结构涂层 AlCrFeMnNi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熔覆原位合成TiC/Ti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鹤龙 魏敏 +3 位作者 张梦清 李恩重 张伟 徐滨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24-2532,共9页
以石墨和Ti粉为原料,在Ti6Al4V基体表面感应熔覆原位合成了TiC增强Ti基复合涂层,研究了预置反应物粉末中C含量和熔覆工艺参数对复合涂层微观组织演变、物相组成、增强体形态与分布、界面结合行为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 以石墨和Ti粉为原料,在Ti6Al4V基体表面感应熔覆原位合成了TiC增强Ti基复合涂层,研究了预置反应物粉末中C含量和熔覆工艺参数对复合涂层微观组织演变、物相组成、增强体形态与分布、界面结合行为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内部原位自生TiC增强体分布均匀,与Ti基质相结合紧密、界面洁净,TiC增强体的最终形态与分布主要受涂层成分、凝固过程和自身晶体结构的影响。随着石墨含量升高,TiC增强体形态逐渐由短纤维状演变为等轴晶状,尺寸和体积分数以及涂层显微硬度逐渐增大。随着热输入量增加,TiC尺寸逐渐增大,界面过渡区宽度及基体热影响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碳化钛 感应熔覆 显微组织 钛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