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脾、肾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变化
1
作者 程建青 李海峰 +2 位作者 范红斌 杜斌 杨志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脾、肾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腹膜炎病程中变化。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腹膜炎48h、5d、10d、14d、21d组与对照组,腹膜炎组腹腔注射1%冰醋酸0.2m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各6只。采用比色法测... 目的:观察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脾、肾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腹膜炎病程中变化。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腹膜炎48h、5d、10d、14d、21d组与对照组,腹膜炎组腹腔注射1%冰醋酸0.2m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各6只。采用比色法测定脾、肾组织CaN活性。结果:脾CaN活性在实验性腹膜炎5d、10d、14d、21d呈持续性低水平(P<0.01);肾CaN活性在实验性腹膜炎10d达高峰14d、21d与10d相比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脾、肾CaN活性变化与病程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钙调神经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实验性缺氧脑和肺组织MDA、LD及LDH的变化(英文)
2
作者 李海峰 李英 +1 位作者 范红斌 李鑫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实验性缺氧脑和肺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Lactic acid,LD)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变化。方法: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急性缺氧组;③急性一氧化碳染毒组。分别测定... 目的:探讨小鼠实验性缺氧脑和肺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Lactic acid,LD)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变化。方法: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急性缺氧组;③急性一氧化碳染毒组。分别测定脑和肺组织MDA、LD、LDH含量和活性。结果:急性缺氧组和急性一氧化碳染毒组小鼠脑和肺组织MDA和LD含量显著增高。LDH活性在两实验组小鼠肺组织显著降低,而在脑组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MDA和LD含量在缺氧早期脑和肺组织是易变化性指标,其改变可能与该组织损伤程度有关。肺较脑对缺氧产生的自由基损伤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丙二醛 乳酸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妥英钠对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3
作者 李金磊 李英 +1 位作者 范红斌 李海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对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肺组织损伤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1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发非特异性腹膜炎,观察腹腔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对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肺组织损伤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1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发非特异性腹膜炎,观察腹腔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othione,GSH)的含量。治疗组诱发实验性腹膜炎后腹腔注射苯妥英钠。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内NO、MDA含量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下降。治疗组的NO和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GSH显著升高。结论: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肺组织自由基增高及高浓度NO介入了损伤过程,早期应用苯妥英钠治疗有抗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一氧化氮 丙二醛 苯妥英钠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和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4
作者 薄爱华 芦广萍 +1 位作者 闫爱春 雷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24-1326,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up pactor,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ia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86例、腺瘤46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GFR和VEGF阳性...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up pactor,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ia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86例、腺瘤46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GFR和VEGF在乳腺腺瘤中阳性率为13.04%(6/46)和34.78%(16/46);它们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前者为56.98%(49/86),后者为54.65%(47/8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它们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中的阳性率(P<0.05);在浸润型癌组(含小叶癌或导管浸润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型癌组(含小叶及导管内癌)。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EGFR和VEGF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而且两者呈正相关。检测乳腺癌EGFR和VEGF对靶向化学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腺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侯金超 王发亮 薄爱华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3期3631-3633,共3页
炎症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由肝脏产生并分泌,是评价炎性反应的一项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在血液循环中的含量和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某些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成为原发性高血... 炎症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由肝脏产生并分泌,是评价炎性反应的一项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在血液循环中的含量和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某些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2和E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雷杰 夏登云 +3 位作者 费建东 薄爱华 张晓丽 赵英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中Ang-2和ER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ng-...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中Ang-2和ER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ng-2阳性率(68.24%,58/85)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7.14%,3/42)(P<0.01),Ang-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ER无明显关系(P>0.05)。Ⅲ、Ⅳ期乳腺癌者的Ang-2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乳腺癌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Ang-2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E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8.82%(50/85),在乳腺纤维腺瘤中无阳性表达。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ng-2有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生成素-2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荧 贾锋 +1 位作者 王发亮 薄爱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843-1845,共3页
关键词 沙利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MP方案 VAD方案 抗凋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宁 薄爱华 +4 位作者 张晓丽 邢立强 吴迎爽 王发亮 赵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和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乳腺癌标本中MT和TopoⅡα的表达。结果:MT和TopoⅡα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8.61%。MT阳...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和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乳腺癌标本中MT和TopoⅡα的表达。结果:MT和TopoⅡα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8.61%。MT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及有否巴结转移有关(P<0.05)。TopoⅡα阳性表达率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检测MT和TopoⅡα对提示预后和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金属硫蛋白 DNA拓扑异构酶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MGMT和EGFR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费建东 王晓寅 +3 位作者 薄爱华 吴力娟 朱玉平 刘志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9例...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9例胃癌标本中MGMT和EGFR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MGMT和EGFR阳性率分别为52.17%(36/69)和59.42%(41/69)。MGMT和EGFR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癌细胞浸润深组EGFR表达增高,癌细胞分化程度低组MGMT表达增高。MGMT和EGFR的表达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2723)。结论:检测MGMT和EGFR的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及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温晓竞 温晓艳 +3 位作者 王雪芳 李建东 陈彦静 薄爱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各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后取心肌标本,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参麦...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各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后取心肌标本,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参麦治疗组心肌细胞和细胞器破坏显著减轻,局部出血很少,结构接近正常。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大鼠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过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云强 刘正泉 薄爱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肿瘤内过表达对其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腺瘤标本46例,乳腺癌标本86例,常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显色。结果:EGFR阳性物质呈棕黄色,...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肿瘤内过表达对其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腺瘤标本46例,乳腺癌标本86例,常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显色。结果:EGFR阳性物质呈棕黄色,分布于在胞质中。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04%(6/46)和56.98%(49/86)。在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率69.49%(41/59)明显高于原位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EGFR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检测乳腺癌中EGFR对分子靶向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晓丽 薄爱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肿瘤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对大鼠脑微循环及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长卿 岳淑敏 +2 位作者 陈晓峰 王洪生 薄爱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6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脑缺血及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改善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治疗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共81只大鼠,...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脑缺血及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改善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治疗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共8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9组,每组6只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GPO)组织化学染色、脑含水量测定,并进行图象分析。每组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脑损伤后30min伤区可见出血灶,伤区内无血管染色,伤区周围存在“微无血管区”。“微无血管区”的存在持续至伤后72h。②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面密度明显下降,伤后48h达到高峰,直到伤后168h才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③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伤后24h、48h回升,72h再次下降,至168h仍未恢复正常。④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伤后2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伤后6h微绒毛增多。伤后12-72h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⑤脑损伤后30min,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随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超微结构逐渐恶化,至伤后168h细胞结构完全丧失。结论:EGPO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准确反应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脑损伤后即发生脑缺血改变,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继发于脑损伤后的缺血性改变,而脑缺血的发生源于脑损伤后脑微血管结构的破坏和微循环灌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微循环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和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14
作者 雷杰 史永亮 +3 位作者 刘振显 薄爱华 张晓丽 赵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VEGF和ER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VEGF和ER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57.65%,49/85)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4.76%,2/42)(P<0.0001)。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ER无明显关系(P>0.05)。、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001)。E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8.82%(50/85),在乳腺纤维腺瘤中无阳性表达。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有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杨燕君 薄爱华 +5 位作者 陈秀玲 张江兰 苏华 蒋丽娜 郭汉斌 李建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 检测c-jun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junmRNA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于36例胃癌组织及1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c-junmRNA在正常胃黏膜组织无阳性表达,而c-junmRNA在胃癌组织表达的阳性... 目的 检测c-jun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junmRNA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于36例胃癌组织及1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c-junmRNA在正常胃黏膜组织无阳性表达,而c-junmRNA在胃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52. 78% ( 19 /36 ),且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但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 05)。结论 c-junmRNA在胃癌组织有较高的表达,检测c-junmRNA可作为诊断胃癌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jun基因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观察
16
作者 王金科 张志生 +1 位作者 李海峰 薄爱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化疗药物 抑制作用 化学治疗 恶性肿瘤 组成部分 综合治疗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对人胃癌细胞GSTπ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蒋丽娜 张从胜 +2 位作者 齐效勇 薄爱华 张晓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致GSTπ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CO2培养箱进行培养过程中,加入阿霉素注射液继续培养5h或10h。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致GSTπ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CO2培养箱进行培养过程中,加入阿霉素注射液继续培养5h或10h。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变形,GSTπ表达位置和灰度有明显变化。结论:阿霉素作用5h可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使胃癌细胞形态和GST基因表达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胃肿瘤/细胞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27和HSP70 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杨淼 张晓丽 +1 位作者 薄爱华 马利红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HSP27和HSP70 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取大肠癌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27的表达状况,从中选取36例手术标本,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HSP27和HSP70 mRNA在大肠癌中的... 目的:探讨HSP27和HSP70 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取大肠癌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27的表达状况,从中选取36例手术标本,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HSP27和HSP70 mRNA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3%和66.9%,HSP27和HSP70 mRNA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与发生部位、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HSP27和HSP70 mRNA可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热休克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前后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的变化
19
作者 齐维娟 房丽荣 +3 位作者 姚世媛 张晓丽 李维 高会斌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在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18例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并给予标准根除治疗,5周后用胃镜复查并检测Hp和GST-π,根据Hp检测结... 目的:探讨在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18例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并给予标准根除治疗,5周后用胃镜复查并检测Hp和GST-π,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观察与比较Hp根除前后不同组Hp胃粘膜组织中GST-π的表达。结果:118例经Hp根除治疗后97例Hp转阴,根除率82.2%,GST-π阳性率较Hp根除前差异非常显著(44.92%vs 75.26%,2χ=18.97,P<0.01),Hp根除组与Hp未根除组GST-π阳性率分别为75.26%和47.62%(χ2=6.38,P<0.05),差异显著;Hp未根除组Hp根除前后GST-π阳性率无明显差异(2χ<0.001,P>0.05)。结论:Hp感染可降低慢性胃炎胃粘膜GST-π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幽门螺杆菌 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对人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和GSTπ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张江兰 薄爱华 +1 位作者 吴靖芳 任君旭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对人胃癌细胞的结构和GSTπ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培养液中加入5-氟尿嘧啶,继续培养5h或10h,然后用HE、免疫组化染色和铀-铅染色。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10h组胃癌细胞外型畸变、细胞器破坏严重;...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对人胃癌细胞的结构和GSTπ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培养液中加入5-氟尿嘧啶,继续培养5h或10h,然后用HE、免疫组化染色和铀-铅染色。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10h组胃癌细胞外型畸变、细胞器破坏严重;GSTπ灰度发生变化。结论:5-氟尿嘧啶作用10h对人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及GSTπ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