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术式联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园园 何兆鹏 +5 位作者 代拥军 李卫 尉学蕊 楚志芬 魏明 卢瑞云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2193-2195,2199,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无张力疝修补术、经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及耻骨直肠肌离断(部分切除)术联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出口梗阻型便秘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种术式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前后排便情况...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无张力疝修补术、经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及耻骨直肠肌离断(部分切除)术联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出口梗阻型便秘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种术式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前后排便情况及肛门直肠功能,评价指标包括初始排便阈值、最大排便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排便压、直肠最大收缩压、最小松弛容积,统计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排便的基本情况患者的出口梗阻情况及便秘情况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期间对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显示初始排便阈值、最大排便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排便压、最小松弛容积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直肠最大收缩压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5%(11/40),包括切口感染(5.00%)、切口出血(5.00%)、切口部分裂开(2.50%)、急性尿潴留(7.50%)、肛门失禁(7.50%),其中1例切口部分裂开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干预。结论三种术式联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梗阻性便秘 经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 直肠阴道隔无张力疝修补术 耻骨直肠肌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D和FGF23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振宇 田延锋 +3 位作者 李芳 张杰 赵静 姜海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48-651,共4页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D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2022年1~12月,8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甲状旁腺全切术)和研究组(甲...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D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2022年1~12月,8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甲状旁腺全切术)和研究组(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生活质量、Ca^(2+)、PTH、P^(3+)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骨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异位钙化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Ca^(2+)、PTH、P^(3+)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PTH、P^(3+)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43)。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血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Ca^(2+)、PTH、P^(3+)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全切术 前臂皮下自体移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PTEN/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裴永彬 王桂琦 +3 位作者 李卫 姜霞 姜海波 赵增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姜黄素对结直肠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姜黄...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姜黄素对结直肠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姜黄素组、中剂量姜黄素组和高剂量姜黄素组,每组15只。接种结直肠癌LOVO细胞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低、中和高剂量姜黄素组分别给予25、50和100 mg·kg^-1姜黄素灌胃,共4周。末次灌胃后24 h,检测各组小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和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TEN、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小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抑瘤率、肿瘤组织PI值及肿瘤组织中c-Myc、caspase3、PTEN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姜黄素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增加(P<0.05),肿瘤组织PI值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c-Myc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aspase3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姜黄素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紊乱,核质比例增加,核染色深;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姜黄素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核质比例下降,核染色浅。姜黄素对结直肠癌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抑瘤率、肿瘤组织PI值及肿瘤组织中c-Myc、caspase3、PTEN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姜黄素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PTEN/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结直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 磷酯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OD、SA、SAA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正立 王园园 +2 位作者 赵小洁 王国欣 耿玉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OD、SA、SAA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9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23例,Ⅲ期20例及Ⅳ期23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79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OD... 目的探讨血清SOD、SA、SAA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9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23例,Ⅲ期20例及Ⅳ期23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79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OD、SA与SAA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各TNM分期患者的血清SA和SA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P<0.05),SO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根据ROC曲线可得,血清SOD诊断的临界值为152.25 U/m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0.89%,特异度为84.8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 0.746~0.876);血清SA诊断的临界值为420.78 m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4.56%,特异度为8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 0.668~0.823);血清SAA诊断的临界值为2.35 m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9.75%,特异度为77.21%,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 0.561~0.73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2.40%,特异度为86.0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 0.802~0.919)。联合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且联合诊断的AUC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联合诊断时,当任一指标为阳性即可确诊结直肠癌。结论血清SOD、SA与SAA三者单独检测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唾液酸 淀粉样蛋白A 结直肠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FK506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海波 李卫 +1 位作者 姜霞 裴永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88-2493,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FK506(0、10、50、100、200、400μg/L)处理HCT116和SW480细胞,采用MTT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将HCT116和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0...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FK506(0、10、50、100、200、400μg/L)处理HCT116和SW480细胞,采用MTT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将HCT116和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0μg/L FK506处理)、FK506组1(100μg/L FK506处理)和FK506组2(200μg/L FK506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测定细胞周期,采用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水平。结果:HCT116和SW480细胞经不同浓度FK506处理后24 h,与对照组比较,FK506浓度≤50μg/L时对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FK506浓度>50μg/L时对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FK506组1和FK506组2 HCT116和SW480细胞G0/G1期升高(P<0.05),HCT116和SW480细胞G2/M期降低(P<0.05),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减少(P<0.05),Cyclin D1、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FK506组1比较,FK506组2 HCT116和SW480细胞G0/G1期升高(P<0.05),HCT116和SW480细胞G2/M期降低(P<0.05),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减少(P<0.05),Cyclin D1、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FK506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yclin D1、MMP2、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FK506 结直肠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细胞周期蛋白D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SATB2中重要miRNAs在直肠癌肿瘤进展中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桂琦 谷敬锋 +1 位作者 高英超 王园园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研究调控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特定富含AT碱基DNA序列结合蛋白2(SATB2)中重要转录后调节分子(miRNAs)在结直肠癌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本院7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其中42例已发生远处转移(转移组... 目的研究调控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特定富含AT碱基DNA序列结合蛋白2(SATB2)中重要转录后调节分子(miRNAs)在结直肠癌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本院7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其中42例已发生远处转移(转移组),30例为原发性未转移患者(未转移组),另纳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miRNA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患者间miR-31、miR-92、miR-182及miR-205表达水平。结果转移组miR-31和miR-182分别为(2.38±0.63)和(1.78±0.23),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P<0.05),miR-92和miR-205分别为(15.5±1.02)和(0.52±0.04),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SATB2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H=42.769,P=0.05)。miR-31和miR-182检测结果与SATB2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9782,-0.9711),miR-92和miR-205检测结果与SATB2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9369,0.955)。结论 miR-31和miR-182在结直肠癌中负性调控SATB2表达,miR-92和miR-205能促进SATB2表达,影响肿瘤增殖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ATB2 MI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