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对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国锋 姚建华 +4 位作者 彭立威 何思志 纪建国 李冬梅 于东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2-44,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目的:观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共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其中两组大鼠以淀粉样β蛋白25~353μL(4g/L)注射于海马齿状回,10只于当日起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购自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2mL腹腔注射,连续7d,为银杏叶提取物组;10只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d,为淀粉样β蛋白组;另外10只动物以生理盐水3μL注射于海马齿状回,为对照组;行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亦即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染色(Bcl-2和Bax)及双向凝胶电泳观察。结果:3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淀粉样β蛋白组及银杏叶提取物组神经元均有凋亡发生。其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典型的凋亡细胞表现为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形聚集于核膜下。由于切面的不同,凝集的染色质可以不同形态散在于核切面的任意位置,有的以圆形位于核膜下,有的位于核中央,但不象坏死那样边界不清,呈絮状。细胞内有棕黄色粗颗粒分布或棕黄色细腻颗粒弥漫分布者为Bcl-2或bax阳性反应细胞。②淀粉样β蛋白组神经元凋亡率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55%,21%);淀粉样β蛋白组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银杏叶提取物组(15%,47%);淀粉样β蛋白组Bax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49%,17%)。③通过分析比较得到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淀粉样β蛋白组与对照组比较,有26个蛋白质点的体积百分含量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银杏叶提取物组上述26个发生变化的蛋白点有11个出现回调。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使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组对发生变化的蛋白点回调,对大鼠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 淀粉样Β蛋白 蛋白质类/分析 杏/化学 神经元/病理学 脱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血清对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国锋 纪建国 +4 位作者 魏晓姗 李培 赵景茹 张锐利 冯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为深入理解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分子机制,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AMAN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对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 目的为深入理解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分子机制,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AMAN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对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Image Master2D Elite分析电泳图谱,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在AMAN患者血清的影响下,培养的神经元发生变化的蛋白质。结果 AMAN患者血清干预24h的脊髓运动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血清干预24h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相比较,有13个蛋白的表达量降低,8个蛋白的表达量升高,这些蛋白与能为疾病血清中致病因子作用的靶蛋白。结论在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血清作用下,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氧化应激蛋白、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该疾病的病理机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发现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也可能对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 蛋白质组学 血清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春岩 龚燕平 +1 位作者 刘瑞春 吴淑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抗体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e syndrome G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 EL ISA方法检测 85例 GBS病人血清中神经节苷脂 (GM1 、 M1 a、 GD1 b、 GA1 )的 Ig G、 Ig M、 Ig A抗体。结果 :anti-GD1 b Ig ...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抗体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e syndrome G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 EL ISA方法检测 85例 GBS病人血清中神经节苷脂 (GM1 、 M1 a、 GD1 b、 GA1 )的 Ig G、 Ig M、 Ig A抗体。结果 :anti-GD1 b Ig G抗体阳性在 AMAN中为 2 5 (2 5 / 5 3 47.2 % )例 ,在 AIDP中为 2 (2 / 32 6 .3% )例 ,正常对照组 2 (2 / 5 0 4% )例 ,其它神经科疾病组 1(1/ 5 0 2 % )例。AMAN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 .0 0 1,OR=2 1.4;AID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 .6 48。anti- GD1 b Ig G抗体阳性在 AMAN中为 2 7(2 7/ 5 3 5 0 .9% )例 ,在 AIDP中为 10 (10 / 32 31.3% )例 ,正常对照组4(4/ 5 0 8% )例 ,其它神经科疾病组 4(4/ 5 0 8% )例。AMAN与正常组相比 P=0 .0 0 1,OR=11.9;AID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 .0 0 6 ,OR=5 .2 ;AMAN及 AIDP间 P=0 .0 76。结论 :GM1 Ig G抗体与 AMAN及 AIDP均相关 ,但 GD1 a抗体只与 AMAN相关。其它神经节苷脂抗体与 A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神经节苷脂抗体 血清 检测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血清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彭立威 杨国锋 +5 位作者 纪建国 魏晓姗 李培 赵景茹 张锐利 冯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0-583,591,共5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患者血清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6例AMAN患者和16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干预,24 h后行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患者血清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6例AMAN患者和16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干预,24 h后行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神经元发生变化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或下降超过30%的点判定为差异蛋白质点。结果 AMAN患者血清干预与健康献血者血清干预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比较,有21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内质网蛋白29、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蛋白酶体α亚基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电压门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为凋亡相关蛋白。结论在AMAN患者血清作用下,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 蛋白质组学 血清 凋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及鉴定人脑氧化蛋白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国锋 纪建国 +1 位作者 彭立威 何思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90-1993,共4页
背景:氧化修饰蛋白质在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变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发现氧化修饰蛋白质,为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选择新的靶标。目的:建立以双向电泳结合Western blot及生物质谱技术分离、鉴定... 背景:氧化修饰蛋白质在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变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发现氧化修饰蛋白质,为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选择新的靶标。目的:建立以双向电泳结合Western blot及生物质谱技术分离、鉴定人脑氧化修饰蛋白质的方法。方法:取3个无神经系统疾患的男性脑组织蛋白,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后,固相pH梯度胶条同二硝基苯肼反应,然后行第二向SDS-PAGE电泳。2张相同凝胶中的1张行考马斯亮蓝染色,另1张凝胶上免疫荧光显色。同PVDF膜上显色点相对应的考染凝胶上的蛋白质点即为氧化修饰蛋白质。凝胶蛋白胶内酶解,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鉴定氧化修饰蛋白质。结果与结论:从提取的脑组织中鉴定出β-肌动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碳酰还原酶1、磷酸丙糖异构酶、转酮醇酶、丙酮酸激酶、血清白蛋白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质2、热休克蛋白60为氧化修饰蛋白质。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及鉴定人脑氧化蛋白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质谱 氧化修饰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娟 吴立克 李春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患者各期脑脊液中的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规律及它们在脑囊虫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 4 9例明确诊断并依据MR分期 ,单发脑实质内囊虫的脑囊虫病患者和 2 0名对照者脑脊液中NO、TNF α水...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患者各期脑脊液中的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规律及它们在脑囊虫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 4 9例明确诊断并依据MR分期 ,单发脑实质内囊虫的脑囊虫病患者和 2 0名对照者脑脊液中NO、TNF α水平。结果 NO在脑囊虫病的Ⅰ期显著降低而TNF α水平呈显著升高 ,NO、TNF α于Ⅱ期、Ⅲ期 (整个退变死亡期 )均表现为高水平 ,Ⅳ期恢复正常 ,NO和TNF α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单发脑实质内囊虫病中NO、TNF α可能参与杀虫作用 ,其免疫调节与杀虫机制存在着动态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惠娟 吴文新 +2 位作者 梁瑞卿 周连亚 李书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胸腺切除 重症肌无力 检查结果 病理学 CT 手术治疗 诊断价值 胸腺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急性期反应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国锋 彭立威 +5 位作者 纪建国 张锐利 赵景茹 魏晓姗 李培 冯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9-1252,共4页
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存在与发病有关的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以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这些标志蛋白,可为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依据。目的: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采... 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存在与发病有关的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以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这些标志蛋白,可为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依据。目的: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采集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和正常者血清各30例,提取血清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分析电泳图谱,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与结论: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者中24种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不同,其中α-2-巨球蛋白,血浆铜蓝蛋白,血清淀粉样P物质,丛生蛋白,抗糜蛋白酶,触珠蛋白,血红素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血清转铁蛋白等9种蛋白质被鉴定为急性期反应蛋白。结果说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急性期反应蛋白表达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加深了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蛋白质组学 血清 双向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β蛋白前体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脑蛋白质组蛋白质表达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国锋 彭立威 +4 位作者 姚建华 何思志 纪建国 于东华 李冬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59-62,共4页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淀粉样β蛋白前体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脑蛋白质表达差异,从蛋白质分子水平探索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国...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淀粉样β蛋白前体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脑蛋白质表达差异,从蛋白质分子水平探索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淀粉样β蛋白前体转基因小鼠4只与正常C57小鼠4只脑组织经蛋白提取后,分别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2DElite分析电泳图谱。以MALDI-TOF质谱仪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8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1个蛋白点在淀粉样β蛋白前体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脑组织表达量明显不同。他们分别被鉴定为热休克蛋白86ku-1、神经丝三联体L、氧化还原酶75ku亚单位前体、血清白蛋白前体、甘油-3-磷酸脱氢酶、三磷酸腺苷合酶α亚单位、α-烯醇化酶、γ-烯醇化酶、泛素结合酶E2、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并鉴定了淀粉样β蛋白前体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脑差异表达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小鼠 转基因 淀粉样Β蛋白 电泳 凝胶 双向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纹状体^(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与运动功能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边艳珠 刘怀军 +4 位作者 苗江永 冯珏 田瑞振 张祥健 哈志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纹状体 ^99TC^M-TRODAT-1 运动功能 SPECT脑显像 多巴胺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
11
作者 杨国锋 纪建国 +3 位作者 张锐利 李培 魏晓姗 冯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5-878,共4页
目的为深入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分子机制,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GB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血清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像分... 目的为深入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分子机制,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GB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血清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Image Master2DElite分析电泳图谱,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24种蛋白质的表达量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显著不同,其中17种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被鉴定为补体C3、α-2-巨球蛋白、补体因子B、血浆铜蓝蛋白、补体因子H、补体C4-B、维生素D结合蛋白、血清淀粉样P物质、丛生蛋白、α-1-抗胰凝乳蛋白酶、触珠蛋白、Afamin、血红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4、补体C1s亚成分、补体C4-A、α-2锌糖蛋白;7种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被鉴定为α-1-抗胰蛋白酶、Igγ-1-C链、Igκ-C链、CD5类抗原、载脂蛋白E、血清铁传递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论 GBS患者血清中补体蛋白及急性期反应蛋白表达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结果加深了我们对GBS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蛋白质组学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颞叶痴呆的蛋白质组研究
12
作者 彭立威 杨国锋 +1 位作者 纪建国 王鲁宁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1年第2期95-98,117,共5页
目的 为深入理解额颞叶痴呆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选取5例经病理证实的额颞叶痴呆患者与4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尸检脑标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死亡24 h内新鲜取材的尸检额叶、颞叶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 目的 为深入理解额颞叶痴呆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选取5例经病理证实的额颞叶痴呆患者与4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尸检脑标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死亡24 h内新鲜取材的尸检额叶、颞叶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2-DE),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 Elite分析电泳图谱,MALDI-TOF质谱或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结果 18种蛋白质的表达量在额颢叶痴呆患者与正常老年人显著不同.12个在额颞叶痴呆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被鉴定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尿嘧啶DNA糖苷水解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亚单位、synaptotagmin I、Peroxiredoxin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25 alpha、烯酰辅酶A水合酶短链1、吡哆醇-5′-磁酸氧化酶、Mn超氧化物歧化酶、α-烯醇化酶;6个在额颞叶痴呆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被鉴定为抗氧化蛋白2(酸性钙离子依赖型磷脂酶A)、铁蛋白H链、谷氨酸脱氢酶、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A、血清白蛋白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结论 额颞叶痴呆患者脑组织中神绛纤维缠结相关蛋白、氧应激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及重要代谢酶的表达发生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额颞叶痴呆分子机制并有望在额颞叶痴呆的早期诊断及新药开发上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额颢叶痴呆 MALDI-TOF/TOF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患者急性期癫痫发作与脑脊液中一氧化氮水平的关系
13
作者 生学明 郭力 +2 位作者 刘青蕊 李春岩 刘瑞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109-109,共1页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1985年全国脑囊虫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不合并其它系统疾病,急性期但尚未经系统抗囊虫治疗的病人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5.45±5.8岁,作为研究组.
关键词 脑囊虫病 急性期 癫痫发作 脑脊液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脑灰质萎缩(Alper病)——附一家系4例报告
14
作者 郭玉璞 郭重 +4 位作者 刘好文 王铭维 段宏伟 高淑芳 任海涛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15-19,共5页
一家系4兄妹,3人均在6~8岁发生腹泻、抽搐。16~20岁出现亚急性头痛、失明、皮层盲、抽搐发作、智能衰退,进行性加重6~8个月因衰竭而死亡。头颅CT扫描显示,双侧枕、颞叶低密度病变;大脑病理学特点为全脑灰质层状神经细胞变性脱失、星... 一家系4兄妹,3人均在6~8岁发生腹泻、抽搐。16~20岁出现亚急性头痛、失明、皮层盲、抽搐发作、智能衰退,进行性加重6~8个月因衰竭而死亡。头颅CT扫描显示,双侧枕、颞叶低密度病变;大脑病理学特点为全脑灰质层状神经细胞变性脱失、星形细胞增生,呈海绵状脑灰质萎缩,但白质受累较轻,不累及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小脑。1例存活者,临床检查:身材矮小,弓形足,左侧轮替指鼻试验反应差;肌肉活组织检查可见大量不整红边纤维和异常线粒体。根据临床神经病理学特点该病症属于进行性脑灰质萎缩Alper病;而肌肉病理学特征则归于线粒体脑肌病。推测晚发型Alper病可能是线粒体脑肌病的一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硬化 线粒体脑肌病 病理学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珠脑力隆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齐铭润 王志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361-1361,共1页
关键词 丽珠脑力隆 脑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缺氧致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国锋 高雅 +4 位作者 王伟 纪建国 李小芳 张锐利 许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研究丁苯酞对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致PCI2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含Na2S2O4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PCI2细胞,建立细胞缺氧模型,并观察丁苯酞对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噻唑盐比色法(MTT)测定细胞活...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研究丁苯酞对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致PCI2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含Na2S2O4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PCI2细胞,建立细胞缺氧模型,并观察丁苯酞对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噻唑盐比色法(MTT)测定细胞活性。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随着丁苯酞浓度的增大,细胞平均吸光度似)值逐渐增加。当丁苯酞浓度大于等于5mol/L时,细胞平均A值与未添加丁苯酞的模型组细胞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似0.05)。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PCI2细胞缺氧模型组与丁苯酞干预组共1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多为细胞骨架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等。结论丁苯酞可减少缺氧导致的神经元凋亡。细胞骨架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可能在丁苯酞的神经保护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PC12细胞 缺氧 连二亚硫酸钠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Pick病的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国锋 王鲁宁 +3 位作者 何思志 纪建国 姚建华 彭立威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为深入理解P ick病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选取3例经病理证实的P ick病患者与4例正常老年人尸检脑标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死亡24 h内新鲜取材的尸检额叶、颞叶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十二... 目的为深入理解P ick病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选取3例经病理证实的P ick病患者与4例正常老年人尸检脑标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死亡24 h内新鲜取材的尸检额叶、颞叶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2-DE),图像分析软件Im age M aster 2D E lite分析电泳图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 I-TOF)质谱或MALD 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结果15种蛋白质的表达量在P ick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显著不同。8个在P ick病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被鉴定为热休克蛋白60、Mn超氧化物歧化酶、α-烯醇化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RNA结合蛋白调节亚基、P25;α7个在P ick病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被鉴定为peroxiredoxin 5、cofilin、铁蛋白H链、血清白蛋白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丙酮酸激酶、碳酰还原酶[NADPH]1。结论氧自由基与抗氧化蛋白的平衡受损及重要代谢酶、神经原纤维缠结相关蛋白的变化同P ick病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电泳 凝胶 双向 脑皮克病
原文传递
干扰素β-1b治疗38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雁 黄德晖 +25 位作者 张星虎 董会卿 付锦 檀国军 张美妮 王磊 杨丽 高枫 候世芳 金涛 矫毓娟 方乐 刘广志 张伟赫 方方 王苏平 戚晓昆 吴哲 安中平 郭守刚 张晓君 郭力 吴卫平 王维治 许贤豪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1-785,共5页
目的 观察干扰素β-1b(IFNβ-1b)治疗中国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国北方地区22家医院神经科就诊并接受IFNβ-1b治疗的MS患者385例,对其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做一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 观察干扰素β-1b(IFNβ-1b)治疗中国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国北方地区22家医院神经科就诊并接受IFNβ-1b治疗的MS患者385例,对其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7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治疗后,92.6%的患者无临床复发;MRI显示96.3%的患者无新增T2病灶,100.0%的患者无强化病灶;14例患者与治疗前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相比,治疗后E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4,P=0.202).(2) 346例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治疗后,164例患者用药时间≥1年,中位年复发率由治疗前的1.0降至治疗后的0(Z=-9.667,P=0.000);MRI显示,309例(89.3%)患者无新增T2病灶,321例(92.8%)患者无强化病灶;178例患者平均EDSS评分(分)由治疗前的3.3±1.8降至治疗后的2.9±1.9(t=4.603,P=0.000).(3) 12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治疗后,7例患者用药时间≥1年,中位年复发率由治疗前的0.3降至治疗后的0(Z=-1.690,P=0.091);MRI显示,11例(91.7%)患者无新增T2病灶,12例(100.0%)患者无强化病灶;7例患者平均EDSS评分(分)由治疗前的5.4±2.2变为治疗后的5.6±2.2(t=-0.795,P=0.457).(4) 385例患者至随访时,25.4%的患者停药,主要停药原因为经济原因(25.5%)、不良反应(19.4%)和自觉无效(15.3%);常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反应、肝酶升高和血象异常.结论 IFNβ-1b可减少中国CIS和RRMS患者临床复发和MRI病灶活动,改善RRMS患者残疾程度,安全性好.经济原因是患者停药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干扰素Β 服药依从性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国锋 王鲁宁 +1 位作者 纪建国 彭立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的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方法 尸检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死亡24 h内、经病理证实的男性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4例)脑及无神经系统疾患的正常老年男性(4例)脑组织,额叶、颞叶和纹状体部位取... 目的 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的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方法 尸检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死亡24 h内、经病理证实的男性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4例)脑及无神经系统疾患的正常老年男性(4例)脑组织,额叶、颞叶和纹状体部位取材,应用HE染色、Gallyas-Braak银染色和Tau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脑组织学改变;额叶部位取材,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电泳图谱后采用MALDI-TOFTOF串联质谱仪进行蛋白质的鉴定.结果 HE染色显示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额叶神经元明显脱失,伴胶质细胞大量增生,Gallyas-Braak和Ta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纹状体中大量球形团样缠结;与正常老年人脑组织比较,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脑组织9个蛋白表达增加(经鉴定为coflin、尿嘧啶DNA糖苷水解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亚单位、突触结合蛋白Ⅰ、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25alpha、Peroxircdoxin 5),5个蛋白表达下降(经鉴定为碳酰还原酶[NADPH]1、铁蛋白H链、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A、血清白蛋白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差异蛋白有助于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的分子机制及其早期诊断和新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电泳 凝胶 双向 皮质基底节变性
原文传递
皮质醇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免疫组化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铭维 阮旭中 朱长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解皮质醇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GABA)免疫组化分布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GABA-IR)阳性细胞的分布,以探讨马桑内酯致痫及人工合成皮质... 为了解皮质醇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GABA)免疫组化分布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GABA-IR)阳性细胞的分布,以探讨马桑内酯致痫及人工合成皮质醇-地塞米松(Dex)的抗痫是否与GABA系统相关。结果显示:马桑内酯致痫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GABA-IR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应用Dex后再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GABA-IR细胞数居正常及致痫组之间,3组GABA-IR细胞数经F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大脑皮层F值=20.9,P<0.001,海马F值=47.7,P<0.01),表明马桑内酯致痫可能有GABA系统的参与,GABA-IR阳性细胞的减少使大脑皮层及海马神经元脱抑制,临床表现抽搐。Dex可能通过抑制GABA的再摄取、促使GABA神经元蛋白合成,参与兴奋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肾上腺皮质激素 马桑内酯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