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中毒诊治中42例阿托品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邱泽武 田英平 +3 位作者 牛文凯 石汉文 张少华 林景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农药中毒治疗中因阿托品中毒所致的呼吸肌麻痹 (RMP)发生率 ,探讨阿托品治疗与RMP的关系 ,并对阿托品中毒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 4 2例不同组别农药中毒病人进行分类分析 ,比较不同组别中阿托品治疗导致RMP的发生率及... 目的 研究不同农药中毒治疗中因阿托品中毒所致的呼吸肌麻痹 (RMP)发生率 ,探讨阿托品治疗与RMP的关系 ,并对阿托品中毒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 4 2例不同组别农药中毒病人进行分类分析 ,比较不同组别中阿托品治疗导致RMP的发生率及阿托品用量间的关系。结果 阿托品在治疗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混配农药类、除虫菊酯类后导致的RMP的发生率依次为 6 0 %、16 .5 %、16 .5 %、7.1%。阿托品在治疗非有机磷中毒和有机磷中毒病人中用量分别为 80~32 0mg和 2 90~ 6 2 5 0mg。结论 农药中毒治疗时 ,阿托品用量一定要根据毒物类别、中毒途径及中毒程度而定 ,短时内盲目大剂量滥用阿托品可导致R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阿托品中毒 呼吸肌麻痹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及其光学异构体对高脂饮食诱导兔心肌组织损伤和细胞周期改变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曹雪滨 王荣英 +3 位作者 杨梅 张刚 崔英凯 任雷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消旋多沙唑嗪[(±)DOX]及其光学异构体对高脂饮食家兔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细胞的增殖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兔高脂饮食4周后,选取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左旋多沙唑嗪[(-)DOX]组、右旋多沙唑... 目的探讨消旋多沙唑嗪[(±)DOX]及其光学异构体对高脂饮食家兔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细胞的增殖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兔高脂饮食4周后,选取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左旋多沙唑嗪[(-)DOX]组、右旋多沙唑嗪[(+)DOX]组和消旋多沙唑嗪[(±)DOX]组。另设普通饮食组(n=10)。(-)DOX组、(+)DOX组和(±)DOX组均连续9周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0mg/kg,普通饮食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无菌双蒸水腹腔注射。比较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百分率、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增殖指数(PI),并分析各组心室肌病理变化。结果与普通饮食比较,高脂模型组心肌组织的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5);(-)DOX及(±)DOX组的G0/G1期细胞百分率、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PI均恢复至普通饮食组水平。各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饮食组心肌组织未见异常;高脂模型组可见心肌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DOX组及(±)DOX组高脂饮食诱发的家兔心室肌病理变化显著减轻,而(+)DOX组心室肌病理变化加重。结论长时间给予(-)DOX可改善高脂饮食所致的家兔心脏损害。对于高脂血症相关的心室肌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增殖周期变化,(-)DOX和(+)DOX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光学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心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光学异构体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荣英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多沙唑嗪(racemic—doxazosin,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R—DOX)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定VSMCs的增殖活... 目的观察多沙唑嗪(racemic—doxazosin,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R—DOX)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定VSMCs的增殖活力,Giemsa,S染色观察VSMCs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在3~30μmol·L-1浓度范围,S-DOX、R—DOX和rac—DOX作用于VSMCs96h,均抑制大鼠胸主动脉VSMCs增殖活动;但是,S—DOX的抑制作用强于同浓度R—DOX(P〈0.05),与同浓度Fac—DOX的抑制作用无差别。以30μmol·L-1浓度的药物处理VSMCs48h、72h和96h;S—DOX对主动脉VSMCs增殖的抑制率依次为28.67%、34.51%和56.89%,R—DOX为22.59%、26.66%和45.79%,rac—DOX为21.88%、32.84%和52.04%。以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大鼠胸主动脉VSMCs96h,rac—DOX、S-DOX和R—DOX抑制VSMCs增殖达40%的浓度(IC40)分别为(12.1±2.6)、(10.2±1.3)和(20.9±2.2)μmol·L-1;R-DOX的Ic40值大于rac—DOX和S—DOX(P〈0.01)。S—DOX处理后,VSMCs出现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核边集等形态学改变。结论S—DOX和R—DOX对大鼠胸主动脉VSMCs的抗增殖作用具有化学结构的立体选择性,S—DOX的抗VSMCs增殖作用明显强于R—D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光学异构体 胸主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光学异构体对高血脂家兔血脂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曹雪滨 杨梅 +1 位作者 王荣英 任雷鸣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目的:观察左旋多沙唑嗪(-)DOX、右旋多沙唑嗪(+)DOX和消旋多沙唑嗪(±)DOX对高血脂家兔血脂水平及动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血清TC小于10mmol/L的8只家兔为普通饮食组,饲以标准饲料。... 目的:观察左旋多沙唑嗪(-)DOX、右旋多沙唑嗪(+)DOX和消旋多沙唑嗪(±)DOX对高血脂家兔血脂水平及动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血清TC小于10mmol/L的8只家兔为普通饮食组,饲以标准饲料。血清TC大于10mmol/L的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高脂模型+(-)DOX组、高脂模型+(+)DOX组以及高脂模型+(±)DOX组。普通饮食组和高脂模型组家兔腹腔注射无菌双蒸水;其他3组家兔分别腹腔注射(-)DOX、(+)DOX和(±)DOX,连续9周。分析药物对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饲以高脂饮食13周时模型组家兔死亡率达40%,远远高于普通饮食组家兔(10%),亦明显高于(±)DOX和(-)DOX处理组。模型组家兔随高脂饲养的时间延长,血清LDL-C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和P<0.01);而各药物处理组动物的血清LDL-C水平未显著升高(P>0.05)。结论:(-)DOX和(±)DOX可提高高脂饮食家兔的生存率,并对高血脂家兔的血清LDL-C紊乱具有轻度的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不是其提高高脂饮食家兔生存率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光学异构体 血清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甲胺磷中毒大鼠肌肉乙酰胆碱含量与肌无力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叶红卫 彭广军 +2 位作者 贾雪梅 田英平 石汉文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Ach的代谢在IMS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探讨IMS的发病机理。方法在用甲胺磷染毒制作肌无力模型,用碱性羟胺比色法测量其隔肌和腓肠肌Ach含量。结果实验一大鼠甲胺磷染毒后12h、24h肌肉乙酰胆碱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实验二... 目的研究Ach的代谢在IMS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探讨IMS的发病机理。方法在用甲胺磷染毒制作肌无力模型,用碱性羟胺比色法测量其隔肌和腓肠肌Ach含量。结果实验一大鼠甲胺磷染毒后12h、24h肌肉乙酰胆碱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实验二低肌力组大鼠腓肠肌Ach含量明显低于高肌力组大鼠腓肠肌Ach,两者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急性甲胺磷中毒时,肌肉的Ach含量有一过性下降。神经末梢Ach含量下降有可能造成在神经冲动到达时,神经末档释放Ach减少,从而导致肌无力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隔肌 腓肠肌 甲胺磷 肌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与肺脏疾病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军利 石汉文 田英平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关键词 NF-κB 核因子-ΚB 肺脏 疾病 KB 首次 炎症 调控基因表达 增强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影响 被引量:59
7
作者 马玉腾 田英平 +5 位作者 苏建玲 石汉文 吕翠环 孙志平 刘建辉 冯丽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roxol)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 mg/kg)、PQ染毒组(PQ组,48只,腹腔注射PQ溶液25 mg/kg)和氨溴索治疗组...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roxol)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 mg/kg)、PQ染毒组(PQ组,48只,腹腔注射PQ溶液25 mg/kg)和氨溴索治疗组(AT组,48只,对染毒大鼠腹腔注射氨溴索35 mg/kg),每组按1、3、5和7 d分为4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处理后大鼠的死亡率、PaO_2、PaCO_2及肺组织湿/干重比(W/D)的变化,对肺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肺组织病理表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SP-A的表达。结果PQ组和AT组7d时死亡率分别为50.0%和25.0%。AT组大鼠3、5 d时PaCO_2低于PQ组,高于对照组同时点的PaCO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大鼠3、5、7 d时PaO_2高于PQ组,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P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Q组肺组织W/D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组与PQ组各时点W/D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镜及电镜病理观察,PQ组较对照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加重,AT组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PQ组肺泡上皮细胞SP-A表达7 d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为13.22%±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AT组SP-A表达7 d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达到18.97%±0.91%,较PQ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具有一定的促进SP-A合成及分泌的作用,能减轻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氨溴索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大鼠百草枯中毒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石汉文 胡军利 +3 位作者 田英平 黄红梅 李星海 苏建玲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5-347,F0005,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120只大鼠PQ 5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建立中毒大鼠肺损伤模型,异丙酚组(60只)于PQ染毒后1 h以二异丙酚腹腔注射10 mg/kg,2次/d,...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120只大鼠PQ 5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建立中毒大鼠肺损伤模型,异丙酚组(60只)于PQ染毒后1 h以二异丙酚腹腔注射10 mg/kg,2次/d,连续4d;染毒组(60只)于PQ染毒后1 h给予与异丙酚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1 ml/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于不同处理后1、3、7、14和28 d 5个时间点测定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PY)含量,并观察3组大鼠中毒表现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异丙酚组与染毒组比较,中毒表现明显减轻,血浆MDA含量1、3和7 d时分别为(4.31±0.94)、(4.04±0.87)、(3.24±1.14)nmol/ml,较对应染毒组[(10.15±3.15)、(6.97±1.65)、(5.44±0.66)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ALF中MDA含量1.3 d时分别为(3.47±1.09)、(2.79±1.11)nmol/ml,比染毒组[(5.58±1.19)、(4.86±1.89) 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1、3 d时分别为(7.54±0.63)、(8.41±1.23)nmol/ml,较染毒组[(10.20±2.43)、(10.71±171)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BALF中细胞计数1、3和7 d组明显低于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异丙酚组肺组织水肿、充血及炎细胞浸润减轻。结论异丙酚能降低PQ中毒大鼠体内MDA含量,可能对PQ中毒大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百草枯 丙二醛 羟脯氨酸
原文传递
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对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建辉 马玉腾 +5 位作者 石汉文 冯志山 郑师陵 吕翠环 孙志平 李欣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baicalin,Bai)对肺组织损伤和肺间质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Bai治... 目的探讨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baicalin,Bai)对肺组织损伤和肺间质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Bai治疗组和Bai单纯对照组,每组10只。PQ染毒组腹腔注入PQ液(25 mg/kg)制造中毒模型;Bai治疗组对造模成功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ng·kg^(-1)·d^(-1)),共3 d;Bai单纯对照组是健康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mg·kg^(-1)·d^(-1)),共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观察3 d后,取肺组织常规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分离培养肺间质巨噬细胞(PIM)观察TNF-α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的HO-1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和Bai单纯对照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PQ染毒组肺组织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加重,Bai治疗组肺组织损伤较PQ组减轻。Bai治疗组的TNF-α表达水平[(484.2±39.5)μg/L]低于PQ染毒组[(790.2±35.0)μg/L],高于对照组[(121.6±19.2)μg/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i治疗组肺组织的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9.8±5.40和122.0±31.98,明显高于PQ组(45.9±5.82和77.92±1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i减轻了大鼠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M的TNF-α表达水平降低及肺组织中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玉腾 石汉文 +4 位作者 高恒波 郭宪立 苏建玲 田英平 刘建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和NAC治疗组,每组15只。复制PQ染...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和NAC治疗组,每组15只。复制PQ染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腹腔注入2%百草枯液(25mg/kg);NAC治疗组为0.5h后对PQ染毒大鼠,再腹腔注射NAC(200mg/kg)进行干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Fas/Fas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PQ组和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系统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明显降低,和PQ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系统活化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百草枯 细胞凋亡 Fas FASL
原文传递
乙酰胺对毒鼠强中毒大鼠脑皮层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霞 高恒波 +5 位作者 姚冬奇 田英平 苏建玲 张宏顺 孙承业 石汉文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乙酰胺对毒鼠强(tetramine,TET)中毒大鼠脑皮层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应用乙酰胺治疗TET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二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水溶液对照组、TET染毒组、2.88 g/kg·d-1乙酰胺治疗...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乙酰胺对毒鼠强(tetramine,TET)中毒大鼠脑皮层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应用乙酰胺治疗TET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二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水溶液对照组、TET染毒组、2.88 g/kg·d-1乙酰胺治疗组和5.68 g/kg·d-1乙酰胺治疗组,每组16只动物.染毒组和治疗组禁食后给予TET灌胃染毒,染毒后分别肌注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乙酰胺,连续5d,并分别于治疗处理后3h、12h、48 h和7d取材,取材后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皮层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1)光学显微镜观察:TET染毒组主要为脑皮层组织缺氧性改变,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给予乙酰胺治疗后缺氧性改变有所减轻,2.88 g/kg·d-1乙酰胺治疗组较5.68 g/kg·d-1乙酰胺治疗组减轻明显.(2)电子显微镜观察:TET染毒后的主要改变为神经元细胞呈凋亡样改变;给予乙酰胺治疗后凋亡样改变的细胞不同程度减少,2.8 g/kg·d-1乙酰胺治疗组较5.6 g/kg·d1乙酰胺治疗组减少明显.结论 给予乙酰胺治疗后,未发现与TET协同作用的中枢毒性作用的脑皮层病理学表现,且给予2.8 g/kg·d-1乙酰胺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减轻中毒后中枢神经损害,而增加乙酰胺治疗剂量,其改善中枢损害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毒鼠强 乙酰胺 病理 脑皮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