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1
作者 李艳敏 平莉莉 +3 位作者 马晓蕾 刁玉巧 翟淑芬 张瑞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9-1125,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临床个性化诊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邯郸市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医院感染的2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按1∶3... 目的了解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临床个性化诊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邯郸市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医院感染的2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按1∶3的比例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720例非医院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特点、病原学特点,以及不同生产方式对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胎龄<28 W、体重<1000 g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9.48%、20.41%。胎龄<28 W新生儿以不明部位感染最多见(占37.50%),28~36+6 W各胎龄层均以血液系统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为主,≥37 W的新生儿以血液系统感染和不明部位感染多见;各体重新生儿均以血液系统感染最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新生儿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有所不同。在胎龄28~31+6 W和体重1000~1499 g的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相应的出生方式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应针对不同个体制定特异性诊疗方案,精准防控,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新生儿整体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胎龄 体重 新生儿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俊霞 徐桂芝 韩焕英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1期3356-3357,共2页
医患缺乏有效沟通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因素,我院儿科门诊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保证护理班次合理安排,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行,完成门诊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安排出一个班次,对门诊就诊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得到了患儿的喜欢和家... 医患缺乏有效沟通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因素,我院儿科门诊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保证护理班次合理安排,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行,完成门诊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安排出一个班次,对门诊就诊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得到了患儿的喜欢和家属的认可,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护患纠纷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护患纠纷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间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霞 韩焕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864-866,共3页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使得整个行业呈现高风险意识,而儿科护理的风险性尤为突出。我院儿科门诊量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因此...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使得整个行业呈现高风险意识,而儿科护理的风险性尤为突出。我院儿科门诊量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我科探索在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安排班次对门诊就诊患儿及家属进行重点沟通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 儿科学 病人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门诊输液安全性措施的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俊霞 韩焕英 王春雪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4期3819-3820,共2页
近年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安全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1]。我科总结了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安全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1]。我科总结了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借鉴病房管理模式,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病房管理模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过敏性紫癜状况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3
5
作者 康天 孙伟力 +8 位作者 路晓飞 王丹 马银轩 郑有宁 翟晓颖 蒋秀芳 邵毅 刘虎 王新良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2期3502-3505,共4页
目的了解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性别、地域、年龄分布、主要感染诱因及分型变化趋势,分析环境、食品污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的2008至2016年以人群为基础,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监测资料,计算... 目的了解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性别、地域、年龄分布、主要感染诱因及分型变化趋势,分析环境、食品污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的2008至2016年以人群为基础,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过敏性紫癜儿童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感染诱因、分型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10~14岁(年龄段)过敏性紫癜逐年增加;河北省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邯郸,其次为石家庄、唐山,最低为秦皇岛,其次为承德、张家口,各地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0.05);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患过敏性紫癜儿童首要感染诱因由细菌逐渐演变为支原体和病毒;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腹型紫癜的比例逐年上升,肾型紫癜的比例下降。结论随着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水平的加快,过敏性紫癜(尤其腹型紫癜)逐年增加,且污染严重地区较低污染地区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高,考虑空气、水源、食品污染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疾病的一系列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过敏性紫癜首要感染诱因有所变化,需要进一步重点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过敏性紫癜 河北省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右侧卵巢的睾丸核蛋白癌1例报道
6
作者 程雷 郑钰 +4 位作者 陈健 李媛媛 陈彦 刁玉巧 朱秀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3556-3560,共5页
睾丸核蛋白癌(nuclear protein of the testis carcinoma),即NUT癌,是伴有睾丸核蛋白基因重排的一种极其罕见并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上皮细胞肿瘤。临床数据显示NUT癌在实体肿瘤的发生率仅为0.21%[1]。NUT癌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仅为5个... 睾丸核蛋白癌(nuclear protein of the testis carcinoma),即NUT癌,是伴有睾丸核蛋白基因重排的一种极其罕见并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上皮细胞肿瘤。临床数据显示NUT癌在实体肿瘤的发生率仅为0.21%[1]。NUT癌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仅为5个月,1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4.99%和7.09%。NUT癌最常见的位置是肺部(约占35.3%),其次是头颈部(约占33.6%),纵隔(约占26%)。而原发于腹腔骨盆的只有3例(约占2.5%)[2]。现将本科室收治的1例原发于右侧卵巢(即腹腔骨盆处)的睾丸核蛋白癌女性患儿的临床诊治经过及治疗方案与大家分享,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癌 免疫组化 FISH检测 BRD4-N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06a在人淋巴瘤Jurkat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7
作者 唐国英 朱秀丽 +4 位作者 曲凡 戴若恒 李美楠 郑钰 刁玉巧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74-278,290,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106a在人淋巴瘤Jurkat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淋巴瘤Jurkat细胞,分别向培养基中加入5 ml生理盐水配制的浓度为0、0.5、1.0、1.5μg/ml的多柔比星,取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定量逆转录... 目的探讨miRNA-106a在人淋巴瘤Jurkat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淋巴瘤Jurkat细胞,分别向培养基中加入5 ml生理盐水配制的浓度为0、0.5、1.0、1.5μg/ml的多柔比星,取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NA-106a以及视网膜母细胞瘤1(RB1)、E2F转录因子1(E2F1)、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B1、E2F1、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0μg/ml多柔比星干预人淋巴瘤Jurkat细胞miRNA-106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单个核细胞(P﹤0.01)。随多柔比星浓度升高、作用时间延长,miRNA-106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光密度(OD)值逐渐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IR)和凋亡率均逐渐升高,RB1、caspase 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E2F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NA-106a与RB1、caspase 3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1),与E2F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iRNA-106a在人淋巴瘤Jurkat细胞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控RB/E2F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来调节淋巴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miRNA-106a 人淋巴瘤Jurkat细胞 视网膜母细胞瘤1 E2F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乌司他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江莲 戎小平 +4 位作者 孟繁妔 刘翠萍 张辉 金江 张会芬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44-146,F003,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乌司他丁早期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 4 0只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为对照组、参麦干预组、乌司他丁干预组、两药合用组 ,每组 10只。观察 :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②红... 目的探讨参麦、乌司他丁早期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 4 0只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为对照组、参麦干预组、乌司他丁干预组、两药合用组 ,每组 10只。观察 :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②红细胞酵母菌花环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erythrocyteC3breceptorrosette,E 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 (erythrocyteimmunecomplexresette,E ICR) ;③放射免疫法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含量 ,TBA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结果①参麦组与对照组比较E C3bRR、红细胞SOD明显升高 ,血浆MDA明显降低 ,脑损害减轻 ;②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比较 ,E C3bRR、红细胞SOD无明显变化 ,但血浆MDA明显降低 ,脑损害减轻 ;③两药合用组较两药单用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参麦可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时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加红细胞SOD含量、降低血浆氧自由基水平 ,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 ;乌司他丁具有降低自由基水平 ,减轻脑损害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 乌司他丁 大鼠 脑缺血 保护作用 研究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TNF-α、IL-6与早产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谷惠芳 戎小平 +6 位作者 张焕改 成春苹 刘雪 耿淑霞 刘香 刘鹏 郭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9-1041,1047,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Toll样受体(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与早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新生儿120例分为足月新生儿40例,胎膜早破早产儿40例,特发性早产儿40例。均在出生30 min内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Toll样受体(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与早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新生儿120例分为足月新生儿40例,胎膜早破早产儿40例,特发性早产儿40例。均在出生30 min内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新生儿血清TLR-4、TNF-α和IL-6水平。结果胎膜早破早产儿、特发性早产儿的血清TLR-4、TNF-α、IL-6水平均高于足月儿(P均<0.05)。两组早产儿的TLR-4均分别与该组TNF-α和IL-6水平呈正相关性;而TNF-α和IL-6水平之间也呈正相关性(P均<0.01)。结论 TLR-4、TNF-α、IL-6水平的改变可能与早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细胞因子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营养素-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变化及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刁玉巧 江莲 +3 位作者 曲凡 张会芬 沈颖 李力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684-1685,16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该院儿科收治的足月HIE患儿45例(轻度15例、中度24例、重度6例),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6例。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该院儿科收治的足月HIE患儿45例(轻度15例、中度24例、重度6例),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6例。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T-1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轻、中、重度HIE血浆C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与轻度HIE比较,CT-1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血浆CT-1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急性期血浆CT-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患儿急性期CO、EF、FS明显降低,且CT-1水平与CO、EF、FS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IE患儿急性期血浆CT-1水平升高,且检测血浆CT-1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判断病情,并能反映其心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营养素-1 缺氧缺血性脑病 心肌损伤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梅 江莲 +3 位作者 刁玉巧 张会芬 刘翠萍 戎小平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7期599-601,共3页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Raji细胞增殖、凋亡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莲 李雪青 +4 位作者 赵孝先 刘翠萍 李梅 曲凡 金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40-945,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恶性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抗肿瘤的非COX-2依赖性途径之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Raji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恶性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抗肿瘤的非COX-2依赖性途径之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Raji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塞来昔布对Raji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凋亡及Survivin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Raji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塞来昔布对Raji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在12.5~150μmol/L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出典型的凋亡峰,凋亡率(9.20±0.19)%~(44.63±1.34)%;塞来昔布使Raji细胞G0/G1期细胞数增多,S和G2/M期细胞数减少,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呈量效依赖关系;塞来昔布下调Raji细胞中Survivin蛋白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论塞来昔布抑制Raji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下调Survivin表达有关,这可能是其抗肿瘤的非COX-2依赖性途径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淋巴瘤 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时新生大鼠脑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及与脑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健 江莲 +3 位作者 武秀华 戎小平 刁玉巧 赵孝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2-24,27,共4页
目的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 ,研究HIBD时脑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 7日龄Wistar大鼠 5 6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 2 4、4 8、72h组和HIBD 2 4、4 8、72h组及正常... 目的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 ,研究HIBD时脑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 7日龄Wistar大鼠 5 6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 2 4、4 8、72h组和HIBD 2 4、4 8、72h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 ,制模前观察每只大鼠的夹尾左旋及翻身能力。各组于规定时刻断头处死 ,留取脑标本检测 :HE或阿新兰 (Alicanblue)染色观察脑形态学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电化学检测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脑谷氨酸 (glutamate ,Glu)含量 ;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 ,FCM )检测脑同一区域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制模前各组大鼠行为检查均正常 ;制模后 1hHIBD各组 15只不能翻身 ,19只出现夹尾左旋 ,两者均有 11只。与同时刻假手术组比较 ,HIBD各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 ,树突减少或消失 ,脑软化灶形成 ,小胶质细胞增生 ,以 72h组最明显 ;HIBD 4 8h组Glu含量明显升高 ;HIBD各组凋亡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P均 <0 .0 5 )。结论缺氧缺血损伤了大鼠的运动中枢 ,缺氧缺血后 4 8h脑中Glu含量的短暂升高与脑组织病理损害、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提示脑中Glu含量的升高在HIB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降低脑中Glu含量是改善HIBD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缺氧 谷氨酸/分析 细胞死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儿PICC导管末端断裂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建平 徐桂芝 +1 位作者 武晓红 韩彦霞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9期3014-3015,共2页
肿瘤患儿应用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仅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由于肿瘤患儿年龄小、活泼好... 肿瘤患儿应用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仅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由于肿瘤患儿年龄小、活泼好动、保护意识差等特点容易发生PICC导管末端断裂,影响导管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ICC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和IL-10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的含量及表达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邵勤 刁玉巧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TGF-β及IL-10的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检测为阳性的患儿为观察对象组,并以60...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TGF-β及IL-10的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检测为阳性的患儿为观察对象组,并以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TGF-β和IL-10的含量,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外周血中TGF-β及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外周血中TGF-β及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外周血中TGF-β及IL-10含量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外周血中TGF-β和IL-10含量可作为判断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刁玉巧 曲凡 +3 位作者 邵勤 沈颖 刘素粉 李力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5期38-39,41,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以面色苍白、紫绀、皮肤花纹、心音低钝、心动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为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等改善心肌治疗后,治愈55例(91.67%),好转4例(6.67%),死亡1例(1.67%)。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是可逆的,经临床积极治疗,心肌酶谱多可恢复正常,往往不遗留心脏功能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心肌损伤 临床诊治 新生儿 磷酸肌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IAP抑制剂Embelin对人T淋巴瘤细胞Jurkat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秀丽 江莲 +4 位作者 陈健 刘翠萍 刁玉巧 李梅 郑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研究XIAP抑制剂Embelin体外对人T淋巴瘤细胞Jurkat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分析不同浓度Embelin对人T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Embelin处理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经Annexin V/PI双染后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XIAP抑制剂Embelin体外对人T淋巴瘤细胞Jurkat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分析不同浓度Embelin对人T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Embelin处理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经Annexin V/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mbelin对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mbelin作用后细胞XIAP、PARP、Caspase-3、Caspase-8、Caspase-9、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xl、Bel-2表达的变化。结果:Emebeli对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P<0.05);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Caspase-9抑制剂Ac-LEHD-CHO能显著下调这种增殖抑制作用经不同浓度Emebelin处理24 h后,Jurkat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Emebelin处理24 h后,Jurkat细胞出现PARP、Caspase3、9裂解片段,且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和Bcl-xL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Embelin在体外可明显抑制人T淋巴瘤细胞Jurkat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XIAP的作用,激活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内源途径而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Embelin T淋巴瘤细胞增殖抑制 MT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ZO-1基因甲基化状态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刁玉巧 曲凡 +1 位作者 杨明娟 孟建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 protein-1,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确诊为AL(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骨髓标本作为研究组,20例非血液肿...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 protein-1,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确诊为AL(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骨髓标本作为研究组,20例非血液肿瘤患儿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逆转录PCR(RT-PCR)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ZO-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S-PC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研究组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8.8%(33/48),对照组均呈非甲基化状态(P<0.05);动态观察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治疗前64.5%(20/31),治疗第33天48.4%(15/31),治疗第12周29.0%(9/31)。治疗过程中复发2例,甲基化状态由部分甲基化条带转变为完全甲基化条带。5例疗程结束,停药前仍有1例可检出。治疗前与治疗第33天、治疗第1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3天与治疗第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8.6%(24/35),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9.2%(9/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前及动态观察中,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病例均无mRNA表达,对照组全部表达。结论 ZO-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ZO-1基因有可能作为新的白血病分子标志,为临床早期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价、微小残留检测提供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紧密连接蛋白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佳林在治疗病毒性肠炎中的疗效观察(附20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会芬 刁玉巧 +1 位作者 江莲 孟繁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1014-1015,共2页
关键词 V佳林 病毒性肠炎 疗效 婴幼儿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源渊 张会芬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喘息性支气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喘息性支气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及三凹征、双肺湿罗音、哮鸣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74.4%(29/39)、有效率92.3%(36/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20/39)与72.8%(28/39)(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性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混悬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