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变形纳米囊载体——传递体在透皮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梓茜 陈潇 +1 位作者 曹德英 党云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2-1308,共7页
透皮制剂可以有效避免首过效应,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用药依从性。传递体(TF)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变形类脂囊泡,具有较好的皮肤渗透效率和包封率,可在体内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而发挥药效,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透皮吸收制剂。该文总结了目前TF的... 透皮制剂可以有效避免首过效应,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用药依从性。传递体(TF)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变形类脂囊泡,具有较好的皮肤渗透效率和包封率,可在体内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而发挥药效,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透皮吸收制剂。该文总结了目前TF的研究现状,包括制备工艺、评价指标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并对其研究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传递体 类脂质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探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杜青 郑宁 +2 位作者 孙鹏 赵兴茹 张秀英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95-597,共3页
制备了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 ,考察辅料对其崩解时限及溶出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当处方中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与微晶纤维素的比例为 3∶ 2、海藻酸钠用量为 1%时 ,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的崩解时间最短 (33± 3s) ,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速... 制备了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 ,考察辅料对其崩解时限及溶出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当处方中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与微晶纤维素的比例为 3∶ 2、海藻酸钠用量为 1%时 ,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的崩解时间最短 (33± 3s) ,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市售肠溶片剂和市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吲哚美辛 肠溶分散片 崩解时间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离子电导入给药系统 被引量:20
3
作者 曹德英 张立德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综述了经皮离子电导入给药系统的有关内容。方法:从经皮离子电导入给药系统的优点、组成、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理和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经皮离子电导入法比普通被动透皮给药系统有更多的优点,可... 目的:综述了经皮离子电导入给药系统的有关内容。方法:从经皮离子电导入给药系统的优点、组成、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理和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经皮离子电导入法比普通被动透皮给药系统有更多的优点,可以用调节电流、电压和pH等多方面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结论:经皮离子电导入给药系统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 离子电导入 给药系统 TIDDS 给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聚乳酸微球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丹岩 马景学 +3 位作者 曹德英 王建欣 刘建宗 吕兰存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聚乳酸微球(MAT-PLA-MS)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透射电镜观察MAT-PLA-MS的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观测其体外释放情况。玻璃体腔彩色照相记录其分解过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RG)、光学显... 目的研究苦参碱聚乳酸微球(MAT-PLA-MS)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透射电镜观察MAT-PLA-MS的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观测其体外释放情况。玻璃体腔彩色照相记录其分解过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RG)、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剂量组的苦参碱游离药物和MAT-PLA-MS在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眼组织的影响。结果MAT-PLA-MS的平均粒径为2.28μm,载药量为6.17%。体外释放672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7.93%,缓释作用明显。MAT-PLA-MS在玻璃体腔内随时间延长表现为逐渐降解的过程。游离药物各剂量组和载药微球各剂量组在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裂隙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均未见异常。游离药物4 mg组注药后1 d ERG b波振幅下降。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游离药物4 mg组在注药后1 d开始出现视网膜毒性反应,载药微球6 mg组在注药7 d后出现轻微的视网膜毒性反应。结论MAT-PLA-MS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安全剂量较游离药物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聚乳酸 微球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卡波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粘附片粘附性质的因素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杜青 平其能 刘国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卡波姆(Carbopo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粘附片粘附性质的各种因素。方法:测定Carbopol、HPMC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制备粘附片的粘附力、溶胀速率和粘附时间。结果:Carbopol与HPMC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粘附片的粘附力和溶... 目的:研究影响卡波姆(Carbopo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粘附片粘附性质的各种因素。方法:测定Carbopol、HPMC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制备粘附片的粘附力、溶胀速率和粘附时间。结果:Carbopol与HPMC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粘附片的粘附力和溶胀速率随HPMC含量增加而下降,而粘附时间与二者比例有关。结论:当Carbopol与HPMC的比例为1:1或1:2时,制备的粘附片具有较大的粘附力、适宜的溶胀速率和较长的粘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卡波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粘附片 粘附性质 因素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螺环酮口腔粘附片的制备及释药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杜青 平其能 刘国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53-656,共4页
AIM To prepare buspirone hydrochloride buccal adhesive tablet and investigat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drug release behavior and the drug release mechanism. METHODS Buspirone hydrochloride buccal adhesive tablet was pre... AIM To prepare buspirone hydrochloride buccal adhesive tablet and investigat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drug release behavior and the drug release mechanism. METHODS Buspirone hydrochloride buccal adhesive tablet was prepared with double layers structure composed of drug core and adhesive layer. The materials of the drug core were carbopol 974 and lactose, the adhesive layers were carbopol 974 and HPMC K 4M . The influence of drug release factors such as adhesive layer component, adhesive layer weight and adhesive tablet hardn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hesive layer weight and drug release mechanism in vitro was studi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ight of the adhesive layer and the hardness of adhesive tablet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drug release, but the adhesive layer compon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The optimum prescription of buspirone hydrochloride buccal adhesive tablet was carbopol∶HPMC=1∶1, adhesive layer weight=50%, and adhesive tablet hardness=4 kg. The study of drug release mechanism from adhesive tablet showed that it was double directions when adhesive layer weight was 20%, and single direction first then double directions when 33 33%, and single direction all along when 50%. CONCLUSION The speed and direction of drug release from adhesive tablet can be controlled by regulating adhesive layer w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螺环酮 口腔粘附片 释药机理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碱盖塞控制型脉冲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莫良侃 杜青 廖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3-616,共4页
分别制备了不溶性囊身、茶碱速释片和溶蚀性盖塞片。在不溶性囊身中依次填入羧甲淀粉钠、速释片、盖塞片,再盖上水溶性囊帽组装成茶碱盖塞控制型脉冲胶囊。考察了盖塞片处方工艺对释药时滞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得胶囊在体外呈明显的时滞... 分别制备了不溶性囊身、茶碱速释片和溶蚀性盖塞片。在不溶性囊身中依次填入羧甲淀粉钠、速释片、盖塞片,再盖上水溶性囊帽组装成茶碱盖塞控制型脉冲胶囊。考察了盖塞片处方工艺对释药时滞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得胶囊在体外呈明显的时滞脉冲释放,且释药时滞随盖塞片中乳糖用量的减小和片重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释药系统 盖塞 释药时滞 茶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向青 杜青 敦洁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制备辛伐他汀缓释滴丸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圆整度和丸重差异为指标,对影响辛伐他汀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制备工艺。结果所得滴丸的圆整度好,丸重差异小,脆碎度符合标准。结论所得优化制... 目的制备辛伐他汀缓释滴丸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圆整度和丸重差异为指标,对影响辛伐他汀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制备工艺。结果所得滴丸的圆整度好,丸重差异小,脆碎度符合标准。结论所得优化制备工艺简单实用,可投入工业化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缓释滴丸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尼莫地平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延昌 袁凌华 +1 位作者 王冬 石秀芝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10期784-785,共2页
关键词 尼莫地平制剂 药物 脑血管药物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丹参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辉 王丽萍 +3 位作者 陈琳 张华潭 李春花 黄秀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目的优选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为测定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以二者含量为综合指标,加权评分,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5 ... 目的优选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为测定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以二者含量为综合指标,加权评分,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地尔硫延迟释放片的制备 被引量:4
11
作者 纪立伟 范田园 +1 位作者 陈桂兰 魏树礼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以盐酸地尔硫为模型药物,不溶性乙基纤维素为阻滞材料,Eudragit L100及S100为致孔剂,采用薄膜包衣法制得延迟释放片。结果表明,阻滞层包衣材料的配比和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的用量是影响延迟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地尔硫革 延迟释放片 体外释放 包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癌药依托泊苷脂质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宁 张立德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 制备依托泊苷脂质体 ,测定其含药量及包封率 ,对其体外释放及原料药的体外释放进行比较 ,并对脂质体灭菌后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 超声分散法制备依托泊苷脂质体 ,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 ,利用透析法测定其含药量及包... 目的 制备依托泊苷脂质体 ,测定其含药量及包封率 ,对其体外释放及原料药的体外释放进行比较 ,并对脂质体灭菌后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 超声分散法制备依托泊苷脂质体 ,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 ,利用透析法测定其含药量及包封率 ,进行热压灭菌及60 Co灭菌两种灭菌方式 ,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考证灭菌后的稳定性。结果 按均匀设计的最优组合制备脂质体的含药量为 (5 74 3± 30 7) μg·mL-1,平均包封率为 (6 1 5 8± 0 83) % ,依托泊苷脂质体 5 0h累积释药 (96 13±1 11) % ,而其原料药 3h累积释药 (97 10± 1 84 ) % ,热压灭菌的渗漏率比60 Co灭菌的渗漏率高。结论 用薄膜 超声分散法制备的依托泊苷脂质体外观圆整 ,粒径小而均匀 ,体外释药达到了长效缓释的作用 ,60 Co灭菌后脂质体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泊苷脂质体 依托泊苷 热压灭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曲马朵双层片的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立德 曹德英 +3 位作者 张哲峰 王静 张刚 陈君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47-750,共4页
目的 制备盐酸曲马朵 (TMD)速释缓释双层片并对其体外释药 ,体内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缓释层处方。对双层片试制品与进口对照品进行体外释药和体内动力学的研究。体外释放采用转篮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内释... 目的 制备盐酸曲马朵 (TMD)速释缓释双层片并对其体外释药 ,体内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缓释层处方。对双层片试制品与进口对照品进行体外释药和体内动力学的研究。体外释放采用转篮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内释药以家兔为实验动物 ,HPLC 荧光检测法定量。结果 双层片试制品具明显缓释作用。释药特性与进口对照药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曲马朵 双层片 正交试验设计 HPLG-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丁螺环酮及其活性代谢物的含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青 孙捷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丁螺环酮及其活性代谢物1-嘧啶哌嗪浓度的方法。方法:用Hypersil BDSCN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四氢呋喃-磷酸盐缓冲液(15:15:70)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丁螺环酮及其活性代谢物1-嘧啶哌嗪浓度的方法。方法:用Hypersil BDSCN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四氢呋喃-磷酸盐缓冲液(15:15:70)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1,柱温:室温,紫外检测波长为238nm,内标物为1-苯基哌嗪。结果:盐酸丁螺环酮在10-2000μg·L^-1范围内,1-嘧啶哌嗪在10-200μg·L^-1范围内,峰面积比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4,回收率为97.58%-105.4%,RSD均小于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盐酸丁螺环酮 和活性代谢物1-嘧啶哌嗪血浆浓度的测定灵敏度高,专属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浆 盐酸丁螺环酮 活性代谢物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青 平其能 刘国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 研究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渗透机理。方法 采用离体动物口腔粘膜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 ,比较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豚鼠、猪、羊和牛的口腔粘膜渗透性 ,考察药物浓度及溶液pH值的影响。结果 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口... 目的 研究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渗透机理。方法 采用离体动物口腔粘膜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 ,比较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豚鼠、猪、羊和牛的口腔粘膜渗透性 ,考察药物浓度及溶液pH值的影响。结果 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口腔粘膜的渗透性最大 ,渗透速率随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 ,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结论盐酸丁螺环酮通过口腔粘膜转运的方式为被动扩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螺环酮 口腔粘膜 渗透试验 影响因素 渗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螺环酮的多晶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青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制备了多晶型盐酸丁螺环酮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方法 ,确定盐酸丁螺环酮存在 3种晶型 ,即晶型 A(无水乙醇结晶物 )、晶型 B(氯仿结晶物 )和晶型 C(晶型 A、B的加热产物 ) 。
关键词 盐酸丁螺环酮 多晶型 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桂利嗪片溶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青 赵兴茹 +2 位作者 张秀英 李晓海 赵玲 《中国药师》 CAS 1998年第3期131-132,共2页
考察了6种桂利嗪市售片在pH值为1.2、2.2、3.6、4.6及5.6缓冲溶液中的溶出度。结果表明,桂利嗪片的溶出度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pH值为3.6和4.6溶液中,不同厂家片剂的溶出度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桂利嗪 溶出度 PH值 片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的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兴茹 杜青 +1 位作者 李凯 戚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0-221,共2页
目的 :考察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方法 :采用转篮法和 pH6 .8的人工肠液对市售 4个厂家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缓释胶囊的释放度进行了测定 ,并对释放度数据进行方程拟合及t检验。结果 :A、C厂家产品的释放规律较符合Weibull方... 目的 :考察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方法 :采用转篮法和 pH6 .8的人工肠液对市售 4个厂家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缓释胶囊的释放度进行了测定 ,并对释放度数据进行方程拟合及t检验。结果 :A、C厂家产品的释放规律较符合Weibull方程 ,而B、D厂家产品的释放规律较符合Higuchi方程。各厂家产品的释放度在1h ,6h时差异有显著性 ,在 1 2h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不同厂家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的释放度差异存在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缓释片剂 缓释胶囊 释放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的性质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娟 杜青 莫良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0-922,共3页
目的:考察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的各种性质.方法:考察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在大鼠体内外的黏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差示热分析手段研究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的外观形态及药物在微囊中的存在形式.结果: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粒径在750~8... 目的:考察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的各种性质.方法:考察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在大鼠体内外的黏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差示热分析手段研究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的外观形态及药物在微囊中的存在形式.结果: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粒径在750~850 μm范围内占89%,微囊在大鼠小肠体外及体内的平均滞留率分别为90%和80.8%,大鼠口服微囊2.5 h后处死,在胃和小肠中的平均滞留率分别是11.2%和85.3%.差示热分析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在微囊中仍以结晶形式存在.结论:吲哚美辛生物黏附微囊外观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大鼠体内外黏附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生物黏附 微囊 大鼠肠黏膜 黏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厂家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的溶出度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瑞芹 杜青 +1 位作者 薛健梅 张莹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31-432,共2页
目的 :考察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的溶出度。方法 :采用转篮法和浆法对国内4家制药厂生产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的溶出度进行了测定 ,并对溶出度参数Td 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转篮法和浆法测得的不同厂家产品的Td 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同一厂家产品... 目的 :考察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的溶出度。方法 :采用转篮法和浆法对国内4家制药厂生产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的溶出度进行了测定 ,并对溶出度参数Td 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转篮法和浆法测得的不同厂家产品的Td 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同一厂家产品的Td值转篮法小于浆法。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椽酸他莫昔芬片 溶出度试验 转蓝法 浆法 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