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L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若飘 臧爱民 贾友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86-1291,共6页
PD⁃1/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是最近研究热点,靶向PD⁃1/PD⁃L1途径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有力的策略。然而,但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反应性在不同的肿瘤类型和不同的患者中差异很大。这引起人们对PD⁃L1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兴趣。PD⁃L1在... PD⁃1/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是最近研究热点,靶向PD⁃1/PD⁃L1途径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有力的策略。然而,但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反应性在不同的肿瘤类型和不同的患者中差异很大。这引起人们对PD⁃L1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兴趣。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机制是多层次的,包括基因组扩增、组成性癌基因信号激活、外源性因素和表观遗传机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PD⁃L1高表达可能是影响抗PD⁃1/PD⁃L1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与更高的癌症死亡风险和不良的患者预后相关。深入了解PD⁃L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调节机制,为今后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免疫逃逸 MICRO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sashi-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慧慧 王晓芳 +1 位作者 贾友超 臧爱民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399-1403,共5页
MSI1(Musashi-1)是最新研究的肿瘤干细胞潜在标志物,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在维持干细胞特性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肿瘤生长,促进EMT过程,调节细胞周期,抑制凋亡的发生,可能作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型靶点,研... MSI1(Musashi-1)是最新研究的肿瘤干细胞潜在标志物,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在维持干细胞特性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肿瘤生长,促进EMT过程,调节细胞周期,抑制凋亡的发生,可能作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型靶点,研究MSI1在肿瘤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将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提供基础,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MSI1 WNT通路 NOTCH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社区管理视角下:老年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情绪障碍的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玲 苏雷 +3 位作者 张迎舟 赵媛媛 王强 高冠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4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在互联网+社区视角下管理老年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情绪障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该院45名老年肿瘤患者家属,均采用互联网及社区情绪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 目的观察在互联网+社区视角下管理老年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情绪障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该院45名老年肿瘤患者家属,均采用互联网及社区情绪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及生活质量量表(FACT-G)评分。结果管理后患者家属SCL-90、SAS评分低于管理前,FACT-G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肿瘤患者家属,予以互联网+社区管理可明显加快症状缓解,减少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肿瘤患者 家属 互联网+社区管理 SCL-90 SAS FACT-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调查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玲 霍燃 +2 位作者 肖珂 高冠东 苏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名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名。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家属对负性情绪不...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名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名。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家属对负性情绪不采取措施,观察组的老年患者家属采取互联网交流及社区心理干预措施。干预4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量表(FACT-G)对老年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和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老年患者家属干预前SCL-90、SAS和FACT-G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4个月的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老年患者家属的SCL-90、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FACT-G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改善13名(31.71%),相对改善21名(51.22%),无改善7名(71.07%);对照组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改善5名(12.20%),相对改善12名(29.27%),无改善24名(58.53%),观察组老年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互联网交流及社区心理干预用于老年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改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家属 负性情绪 互联网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时联合口服神效黄芪汤加减方和甲钴胺的乳腺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情况
5
作者 张倩 李娜 +4 位作者 杨华 任莉莉 杨小妹 李晓丽 张建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联合口服神效黄芪汤加减方和甲钴胺的乳腺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CIPN)发生情况,为神效黄芪汤加减方在CIPN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应用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至少6个周期的... 目的观察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联合口服神效黄芪汤加减方和甲钴胺的乳腺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CIPN)发生情况,为神效黄芪汤加减方在CIPN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应用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至少6个周期的初治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自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时,实验组开始口服神效黄芪汤加减方(黄芪40 g、人参5 g、桂枝10 g、防风6 g、白芍15g、鸡血藤30 g、鸡矢藤30 g、枳壳10 g、炙甘草6 g)联合甲钴胺片(0.5 mg/次,每天3次),对照组患者开始口服甲钴胺片,用法同实验组。6周期化疗结束时,比较两组CIPN的发生率。化疗第1、2、3、4、5、6周期结束时,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周围神经病变分级(NCI-CTCAE)、生活质量[体能状态评分(KPS)]、药物安全性相关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AST、ALT、直接胆红素)]。结果共入组90例患者,完成88例,脱落2例(均为对照组,于第一周期化疗后因个人原因脱离)。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IPN的发生率低(P<0.05)。前4个化疗周期,两组NCI-CTCAE评分比较,P均>0.05;第5、6化疗周期,两组NCI-CTCAE评分比较,P均<0.05。两组KPS评分比较,P均>0.05。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比较,P均>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联合口服神效黄芪汤加减方和甲钴胺的乳腺癌患者CIPN发生率低于单用甲钴胺;与单用甲钴胺比较,神效黄芪汤加减方联合甲钴胺口服对乳腺癌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方案所致CIPN的防治作用更优,可降低CIPN的发生率、减轻CIPN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效黄芪汤加减方 甲钴胺片 药物不良作用 周围神经毒性 紫杉醇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与家属情绪障碍传导的分析及阻断干预方案研究
6
作者 胡玲 张贤峰 +4 位作者 宋子正 王坤杰 贾友超 宋瑾 苏雷 《医师在线》 2023年第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与家属情绪障碍传导的影响因素及阻断干预方案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34例癌症患者家属,分析情绪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52例情绪障碍癌症患者家属,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与家属情绪障碍传导的影响因素及阻断干预方案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34例癌症患者家属,分析情绪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52例情绪障碍癌症患者家属,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心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阻断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234例癌症患者家属中,根据SDS与SAS评分,情绪障碍56例,情绪正常17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低、家属为配偶、自费支付及家庭月收入低为癌症患者家属情绪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情绪障碍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癌症患者FACT-G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文化程度低、家属为配偶、自费支付及家庭月收入低为癌症患者家属情绪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对情绪障碍家属额外实施阻断干预方案,降低其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进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情绪障碍 危险因素 阻断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拉西利联合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1例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冠颖 宋子正 +2 位作者 王小磊 胡玲 宋瑾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366-2369,共4页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分型,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是临床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目前,含铂化疗仍然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足剂量化疗是获得最佳疗效的保证,一线治疗有效率达60%~80%(足剂量情...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分型,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是临床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目前,含铂化疗仍然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足剂量化疗是获得最佳疗效的保证,一线治疗有效率达60%~80%(足剂量情况下),但化疗带来的骨髓抑制仍然是阻碍化疗的主要原因。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临床上常用于预防性升白治疗,但这种传统治疗手段可能造成骨髓造血储备功能耗竭,对患者正常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损害。目前,曲拉西利已获批用于ES-SCLC骨髓抑制的预防治疗,能够从源头上保护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SPCs)而起到保护骨髓的作用。本文特报道1例我科经治的ES-SCLC患者应用曲拉西利联合化疗进行骨髓保护的病例,以期提供进一步临床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骨髓抑制 曲拉西利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原文传递
1例胃转移、腹膜转移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
8
作者 李卫奇 张倩 +1 位作者 杨华 任莉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 总结并发胃转移、腹膜转移乳腺癌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乳腺癌胃转移、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因“右乳癌术后16年余,纳差1年余”就诊。入院后查CT示胃贲门部壁... 目的 总结并发胃转移、腹膜转移乳腺癌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乳腺癌胃转移、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因“右乳癌术后16年余,纳差1年余”就诊。入院后查CT示胃贲门部壁增厚、大网膜、腹膜增厚、腹盆腔积液、多发骨转移、左枕后部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行左枕后部结节穿刺、骨活检及胃镜检查,病理提示胃窦胃体、左枕后部结节及骨活检组织均可见肿瘤组织,均考虑为乳腺来源。(胃体)组织免疫组化:CK20(-)、CDX2(-)、CK(+)、CK7(+)、GATA-3(+)、GCDFP-15(+)、ER(+)(中等强度,阳性率约60%)、PR(-)、Ki-67阳性率约20%、Her-2(1+)、CD20(-)、CD3(-)。腹水沉渣包埋病理:查见腺癌细胞。腹水免疫组化:Calretinin(-)、D2-40(-)、CK7(+)、CK20(-)、CDX2(-)、GATA-3(+)、ER(+)、PR(-)、Pax-8(-)、WT-1(-)。诊断:右侧乳腺癌复发;多发骨转移;骨髓转移;胃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左枕后部软组织转移;腹膜转移。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周疗2个周期,因血小板低难以耐受改为阿贝西利联合来曲唑治疗。胃部不适及纳差缓解、左枕后部结节较前缩小。因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乳腺癌胃转移、腹膜转移罕见,多无明显临床症状,CT、胃镜、PET/CT可协助诊断,但确诊仍为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需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及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晚期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肿瘤 胃转移肿瘤 腹膜转移肿瘤 骨髓转移肿瘤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ODC1对人SCLC细胞H82、H69增殖、凋亡及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9
作者 高翔鹏 王晓芳 +3 位作者 贺文艺 李玉苗 宋瑾 贾友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探索下调鸟氨酸脱羧酶1(ornithine decarboxylase1, ODC1)对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细胞H82、H69增殖、凋亡及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检测了人SCLC细胞系ODC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LV-NC/ODC1-RNAi慢病毒感染H82、H69... 为探索下调鸟氨酸脱羧酶1(ornithine decarboxylase1, ODC1)对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细胞H82、H69增殖、凋亡及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检测了人SCLC细胞系ODC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LV-NC/ODC1-RNAi慢病毒感染H82、H69细胞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1ern blot)检测ODC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CCK-8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检测下调ODC1后细胞增殖、凋亡及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显示,ODC1在人SCLC细胞系中多数高表达,且下调ODC1后人SCLC细胞H82、H69增殖减慢,凋亡明显增加,药物敏感性增强.说明下调ODC1抑制H82、H6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脱羧酶1(ODC1) 小细胞肺癌(SCLC) 增殖 凋亡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MO初诊和复发滤泡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20年版)解读
10
作者 祝元雪 韩贵良 贾友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253-1258,共6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起源于滤泡中心B细胞的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弥漫性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较少见,存在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的特征,多数不能治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起源于滤泡中心B细胞的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弥漫性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较少见,存在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的特征,多数不能治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ESMO)在2016年发布了《初诊和复发滤泡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并在2020年进行了更新,新指南得到了欧洲血液学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EHA)的认可,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且结合近期美国血液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AJH)已发表的2023年版FL综述,探讨FL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协同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胡玲 张贤峰 +4 位作者 宋子正 王坤杰 宋瑾 贾友超 苏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47-3050,共4页
目的旨在分析家属协同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华北地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肺癌患者1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 目的旨在分析家属协同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华北地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肺癌患者1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家属协同健康教育。记录并分析两组在干预治疗前后因肿瘤出现的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在认知、情感、行为、躯体方面评分及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总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在乐观、自强、坚韧3项评分及中国版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D-RISC)总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在自我效能感水平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总的社会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家属协同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进行干预,不仅可以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帮助患者减少负面情绪,还可以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协同健康教育 肺癌 癌因性疲乏 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院外癌痛患者止痛依从性及改善消化道症状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房国涛 刘钰 +4 位作者 田会平 臧爱民 王志宇 李文文 魏亚宁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1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对院外癌痛患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后对患者止痛依从性产生及改善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癌痛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院外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对照组(110例):选择常规电话回访方式完... 目的:探讨对院外癌痛患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后对患者止痛依从性产生及改善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癌痛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院外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对照组(110例):选择常规电话回访方式完成;观察组(110例):选择微信平台方式完成;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消化道症状。结果:同对照组院外癌痛患者疼痛缓解程度(88.36%)对比,观察组总缓解率(99.09%)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院外癌痛患者止痛依从性(90.00%)对比,观察组总依从率(99.09%)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院外癌痛患者护理满意度(82.73%)对比,观察组(99.09%)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化学性胃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院外癌痛患者选择微信平台完成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患者疼痛程度缓解、止痛依从性提高以及护理满意效果的提升可以显著促进,从而确保院外癌痛患者的生活品质获得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健康教育 院外癌痛 止痛依从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0家族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商琰红 潘禹辰 +4 位作者 贾志芳 王玥琦 杨娜 赵丹 姜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目的:检测microRNA200 (miR200)家族在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表达水平,评价其对乳腺癌筛查、进展和预后评估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8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浆标本,提取血浆中的微小RNAs (miRNAs),逆转录... 目的:检测microRNA200 (miR200)家族在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表达水平,评价其对乳腺癌筛查、进展和预后评估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8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浆标本,提取血浆中的微小RNAs (miRNAs),逆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受试对象血浆中miR200家族(miR200a、miR200b、miR200c、miR141和miR429)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中miRNAs的诊断价值,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浆miRNAs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浆中miR14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 (P<0.01);miR200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6),AUC为0.685(P=0.003);但miR200a、miR200c和miR429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P=0.075,P=0.872)。联用miR141和miR200b时,AUC为0.735,比单用miR141稍有提升。miR200家族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总生存期无关联(P>0.05)。结论:miR200b和miR141有可能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小RNAS microRNA200家族 miR200a miR200b miR200c miR141 miR4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诱发糖尿病4例报告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耀 刘艺 +4 位作者 刘思行 张倩 王书畅 乔丽丽 马金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2-704,共3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近年来在抗肿瘤治疗方面有着显著成效,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受体(programmed celldeath protein-1 and receptor,PD-1/PD-L1)抗体应用越来越广泛。PD-1/PD-L1抗体通过竞争性抑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近年来在抗肿瘤治疗方面有着显著成效,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受体(programmed celldeath protein-1 and receptor,PD-1/PD-L1)抗体应用越来越广泛。PD-1/PD-L1抗体通过竞争性抑制免疫检查点分子,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有效的抗肿瘤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暴发性1型糖尿病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Sacituzumab Govitecan治疗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倩 李娜 杨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28-334,共7页
目的探究Sacituzumab govitecan对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类整理截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的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并使用Stata12.0软件包分析Sacituzumab govitecan在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Sacituzumab govitecan对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类整理截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的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并使用Stata12.0软件包分析Sacituzumab govitecan在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3篇文献,420例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其中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篇,队列研究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acituzumab govitecan的患者,缓解率为34.0%(95%CI:29.4%~38.6%)、临床获益率为45.0%(95%CI:40.2%~49.8%)、中位无进展生存为5.59月(95%CI:4.95~6.31)、中位总生存为12.59月(95%CI:11.58~13.68)、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7.4月(95%CI:6.23~8.77)。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减低、腹泻、恶心、呕吐等,需警惕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减低及严重腹泻的发生。结论Sacituzumab govitecan可为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使用过程中需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acituzumab govitecan 临床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贝西利全程管理临床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彬 李俏 +20 位作者 沈松杰 郝晓鹏 程琳 郭宝良 葛洁 冀学宁 吕铮 马杰 马力 齐立强 石晶 史业辉 尹胜杰 王芳 徐玲 杨飏 杨华 张夕凉 张聚良 周金妹 贺飞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期184-190,201,共8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的研发开启了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新格局。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阿贝西利用于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早期高危乳...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的研发开启了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新格局。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阿贝西利用于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早期高危乳腺癌辅助治疗的适应证,而且是首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CDK4/6抑制剂,随着阿贝西利在国内患者使用比例的急速升高,为推动临床实践中阿贝西利的全程管理,本文系统性介绍该药的药理学特征、临床循证证据和临床应用,尤其是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管理措施。阿贝西利的治疗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血液学毒性、静脉血栓栓塞、肝损伤、间质性肺疾病和血清肌酐升高等,本文对上述阿贝西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级标准、发生特点、患者教育、阿贝西利剂量调整进行了详细描述,加深临床肿瘤医师对阿贝西利疗效和不良事件的管理,推进临床决策的精准性,提高患者“净”获益,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 阿贝西利 全程管理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通过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发挥抗抑郁和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蕾 赵国发 +2 位作者 李楠 乔晓强 贾友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研究了芒果苷对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应激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大鼠随机给予不可预测性刺激,连续6周,制备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在第4至第6周给予芒果苷(MGF,20、40、80 mg/kg)灌胃治疗,氟西汀(Flu, 10 mg/kg)灌胃作为阳性对照.... 研究了芒果苷对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应激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大鼠随机给予不可预测性刺激,连续6周,制备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在第4至第6周给予芒果苷(MGF,20、40、80 mg/kg)灌胃治疗,氟西汀(Flu, 10 mg/kg)灌胃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束时对大鼠大脑进行生化分析、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蛋白的表达.实验表明MGF对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应激(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症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MGF可以抑制CUMS大鼠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CUMS大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MGF同时可以降低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缓解CUMS引起的大脑病理损害,对CUMS大鼠引起的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炎症小体 芒果苷 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结肠癌HCT-15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琳珊 李玉苗 +4 位作者 李楠 贾友超 王晓芳 韩强 臧爱民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研究西达本胺(Chidamide)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5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以不同浓度西达本胺处理HCT-15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dU实验检测细... 研究西达本胺(Chidamide)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5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以不同浓度西达本胺处理HCT-15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周期;Western blot检测乙酰化组蛋白、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西达本胺抑制HCT-15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减弱,凋亡增多,细胞分裂相明显减少、总周期变慢,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线粒体介导的相关凋亡蛋白表达上调、p21、p27表达上调、CDK2、CyclinA2蛋白表达下调.西达本胺可抑制HCT-15细胞增殖,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结肠癌 乙酰化 线粒体凋亡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张芸 纪惜銮 +7 位作者 罗朝霞 杨顺 商琰红 谢亮 贾友超 李结明 臧爱民 姜舒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385-390,共6页
目的 研究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BiCAR-T细胞)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以及其对NOD SCID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制备BiCAR-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表达情况.体外实... 目的 研究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BiCAR-T细胞)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以及其对NOD SCID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制备BiCAR-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表达情况.体外实验分为实验组(BiCAR-T细胞)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设立不同的效靶比(5∶1、10∶1、20∶1),用CCK8法测定BiCAR-T细胞体外对HL60细胞的杀伤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iCAR-T细胞与HL60细胞共培养48 h后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HL60细胞尾静脉注射NOD SCID小鼠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观察BiCAR-T细胞体内抑瘤作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NOD SCID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射0.9% NaCl,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尾静脉注射1×107个HL60细胞造模,造模20 d后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2×107个BiCAR-T细胞,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0.9% NaCl,每周注射3次,共2周,注射体积均为0.2 ml.治疗2周后取小鼠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BiCAR-T细胞CAR的表达率>50.00%.效靶比为5∶1、10∶1、20∶1时,实验组BiCAR-T细胞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5.43±1.32)%∶(16.18±0.75)%、(50.33±3.11)%∶(25.47±1.27)%和(85.89±3.96)%∶(49.45±2.77)%,其中BiCAR-T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HL60细胞杀伤率的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17,P<0.001);不同效靶比时BiCAR-T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HL60细胞杀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09,P<0.001);不同效靶比时BiCAR-T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效率均显著优于T淋巴细胞(F=45.36,P<0.001).实验组BiCAR-T细胞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与HL60细胞共培养48 h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分别为(435.65 ±20.44) pg/ml∶(356.75±19.87) pg/ml、(1 639.98±95.75) pg/ml∶(1 109.37±80.98) pg/ml和(3 467.43±187.54) pg/ml∶(2 245.52±112.66) pg/ml,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IFN-γ水平的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4,P<0.001);不同效靶比时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7.67,P<0.001);不同效靶比时实验组的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 =46.31,P<0.001).对小鼠肝、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BiCAR-T细胞是一种经基因工程修饰的高效靶向的免疫细胞,能于体内外强效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T淋巴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
原文传递
《2022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中国专家循证共识》解读
20
作者 赵煜微 刘清云 贾友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NS lymphoma,PCNSL)是一种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新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4%。针对PCNSL的诊断及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成多学科专家组,在循证医学...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NS lymphoma,PCNSL)是一种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新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4%。针对PCNSL的诊断及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成多学科专家组,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达成共识。本共识在诊断方面主要涉及影像学检查、术前皮质类固醇应用、病理活组织检查、认知功能评估等;在治疗方面,对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及复发/难治患者治疗等提出了建议,推动更加规范、有效、安全的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