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娟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17期71-71,共1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神经节苷脂100mg、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神经节苷脂100mg、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CSS中国卒中量表)、评判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承气汤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娟 王坤红 +2 位作者 张丽敏 王欣 安骄娜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观察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行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超早期微... 目的观察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行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评价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时间、血肿体积、颅内压、血S100B、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机体机能、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颅内压、血肿体积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颅内压和血肿体积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S100B、NPY、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N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机体机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可促进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减轻脑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 微创穿刺引流 基底节脑出血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娜 姜敏 +3 位作者 白立红 李晓云 王哲涛 韩雪娟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2025-2028,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于发病24 h内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于发病24 h内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发病的24 h内给予丁苯酞联合尤尼泰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尤尼泰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且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丁苯酞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神经功能 脑血管储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崔玉红 王尚臣 +1 位作者 刘瑛 杨建芳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27-1928,共2页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临床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崔玉红 王尚臣 +2 位作者 杨建芳 刘平社 张惠芬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3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为54.70%、33.63%和11.66%;3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分别为48.33%、41.67%和16.67%;3组颈动脉闭塞率分别为70.43%、28.57%和0,MS组和高危MS组较非MS的颈IMT呈显著增加(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及高危代谢综合征人群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群体。颈动脉超声是一项无创的检测方法 ,能重复观察,方便操作,可作为动脉硬化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戴京涛 李志贤 +2 位作者 孔伟丽 白江来 台立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总有效...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为69.2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肖娟 赵建红 李连生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01-190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24h内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2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发病后的6h(A组)、12h(B组)、18h(C组)及24h内(D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4组术前、术后14d和3个月时神...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24h内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2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发病后的6h(A组)、12h(B组)、18h(C组)及24h内(D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4组术前、术后14d和3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4d4组患者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增加,重度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总体神经功能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佳,与B、C、D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早期(≤6h)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杏儒 崔玉红 赵娜萍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597-59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奥扎格雷钠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梗死面积扩大 社会问题 人民群众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建红 甄敏哲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2期64-64,共1页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L、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L、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评判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浆纤维慢白原的浓度降低(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PO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HCMV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伟丽 谷聚贤 +1 位作者 何俊瑛 高玉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arrow peroxide,MPO)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激活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84例,均行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颈动脉超声、血清MPO检查,...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arrow peroxide,MPO)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激活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84例,均行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颈动脉超声、血清MPO检查,比较不同斑块类型组HCMV-PP65、血清MPO的差别,并比较PP65阳性组与阴性组中血清MPO的差别。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MV-PP65阳性率(56.76%)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30.30%);HCMV-PP65阳性组MPO平均含量(132.63±5.44)μg/L高于阴性组(92.55±5.39)μg/L;有斑块组MPO平均含量(112.09±9.13)μg/L高于无斑块组(87.32±8.29)μg/L,不稳定斑块组MPO平均含量(146.91±9.56)μg/L高于稳定斑块组(73.04±9.92)μg/L;PP65阳性病例中,有斑块组MPO平均含量(138.34±13.55)μg/L高于无斑块组(92.53±1.76)μg/L,不稳定斑块组MPO平均含量(170.50±11.36)μg/L高于稳定斑块组(93.32±2.67)μg/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HCMV-PP65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者,HCMV激活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HCMV激活感染可促进MPO的表达,且有促使斑块不稳定的倾向,HCMV、MPO、AS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志贤 白江来 平会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65-766,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两组均应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另外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分别应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F...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两组均应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另外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分别应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神经残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志贤 白江来 甄敏哲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106-1108,共3页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脑梗死 下肢运动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和保守治疗后肢体康复治疗分析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建红 肖娟 李连生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肢体的影响。方法:对40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和40例保守治疗病人进行康复干涉。利用Fuge-Meyer评价标准在初期、中期、末期评价病人肢体障碍程度以及发展状况。结果:颅内微创清除术组的肢体功能明... 目的:研究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肢体的影响。方法:对40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和40例保守治疗病人进行康复干涉。利用Fuge-Meyer评价标准在初期、中期、末期评价病人肢体障碍程度以及发展状况。结果:颅内微创清除术组的肢体功能明显好于保守治疗组。结论:颅内微创清除术对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微创清除术 致残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浓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玉红 周玲欢 +1 位作者 郝赛 王杏儒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4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探讨77例脑血管住院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深度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化验指标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超声学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3级与0、1、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目的探讨77例脑血管住院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深度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化验指标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超声学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3级与0、1、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级与0、1、2、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显示狭窄程度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吻合。结论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当纤维蛋白浓度>3.5g/L时,应给予积极的药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下肢误用后康复干涉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甄敏哲 杨玉香 赵建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0期181-182,共2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致偏瘫患者发生下肢误用经康复干涉后疗效。方法:对56例脑卒中恢复期形成下肢误用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后应用步态定性方法进行评价,对照观察经过康复训练后的效果。结果:康复组患... 目的:观察脑卒中致偏瘫患者发生下肢误用经康复干涉后疗效。方法:对56例脑卒中恢复期形成下肢误用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后应用步态定性方法进行评价,对照观察经过康复训练后的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异常步态有所纠正,对照组有异常步态加重趋势,康复组干涉效果明显(P<0.05)。结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干涉对脑卒中恢复期发生下肢误用的患者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误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误用形成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甄敏哲 张瑞红 +1 位作者 白江来 赵建红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下肢误用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对卒中病人定期回访、健康咨询的的形式进行。并将病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非康复训练组进行观察,并对康复时间的长短,地域的不同以及有无陪护做了相关研究。结果:坚持康... 目的: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下肢误用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对卒中病人定期回访、健康咨询的的形式进行。并将病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非康复训练组进行观察,并对康复时间的长短,地域的不同以及有无陪护做了相关研究。结果:坚持康复训练组误用比例明显小于非康复训练组;坚持康复训练的时间越长,误用的比例越小;距离城镇康复医疗点越远发生误用的比例越大;有专人陪护组误用比例明显小于无专人陪护组。结论:脑卒中患者迫切需要全面持续的康复训练,加大康复医疗范围,增加康复治疗人员的培养,加大康复治疗的宣教力度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误用 健康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丽君 郑鸿伟 +2 位作者 王坤红 周顺林 周梦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8期33-33,35,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0例重症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0例、对照组A130例和对照组B120例。试验组给予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0例重症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0例、对照组A130例和对照组B120例。试验组给予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A给予CPAP及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B给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3月后评价所有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和康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较单纯CPAP及早期康复训练或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手术治疗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崔玉红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76-97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患者10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玉红 刘秀红 郝赛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5期1963-1963,共1页
关键词 低血糖 昏迷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糖尿病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雷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5期201-203,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糖尿病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头部CT检查,观察组实施本研究...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糖尿病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头部CT检查,观察组实施本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等待时间及检查耗时,分析脑微栓子阳性与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的关系,随访1年,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及检查耗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针对脑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狭窄诊断上,出现微栓子阳性者有超过60%患者可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测明确合并脑血管疾病,针对脑动脉分支梗死者,其诊断率达到100%,两组检查方法诊断后,随访1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眼底血管栓塞、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耗时短,检查快等优点,尤其针对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及脑动脉分支梗死者,其检出脑微血管病变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 糖尿病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