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枣采后臭氧去感染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梦钗 温秀军 +3 位作者 王玉忠 冯薇 葛艳蕊 杨丽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8期169-173,共5页
为了探索臭氧去感染技术对采后冬枣的贮藏保鲜效果,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臭氧浓度、不同处理次数、不同包装材料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冬枣VC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品表面病菌数量、好果率,发现臭氧处理能够有效... 为了探索臭氧去感染技术对采后冬枣的贮藏保鲜效果,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臭氧浓度、不同处理次数、不同包装材料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冬枣VC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品表面病菌数量、好果率,发现臭氧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冬枣的腐烂,延缓冬枣VC含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冬枣的最佳浓度为40mg/m3,可使冬枣的保鲜期达到120天,处理次数和包装材料对冬枣的保鲜效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臭氧去感染技术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的河北省森林碳汇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毕君 王超 尤海舟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4期113-118,共6页
为考核地方温室气体减排,国家启动了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试点工作。依据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和IPCC2006指南方法,对河北省2005年基于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森林年碳汇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2005年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 为考核地方温室气体减排,国家启动了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试点工作。依据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和IPCC2006指南方法,对河北省2005年基于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森林年碳汇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2005年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量年增长碳汇量233.24×10^4tC,折合固定CO2量855.23×10^4t,主要来源于乔木林的净增长固碳,灌木林和经济林由于2005年总面积和生物量呈负增长,而表现为净碳排放,分别导致净碳排放1.34×10^4tC和22.63×10^4tC;森林转化为非林地引起的碳排放量约1.64×10^4tC。二者相抵,2005年森林生物量净碳汇量为231.61×10^4tC,折合CO2吸收量849.22×10^4t,全省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量总体表现为"碳吸收汇"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汇量 二类清查数据 IPCC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叶乌桕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毕君 张往祥 +1 位作者 王春荣 曹福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8期60-65,共6页
为了实现红叶乌桕优良种源及变异个体的种质保存和快速繁殖,以带腋芽茎段、茎尖、叶片为外植体,选择不同接种时期、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行了红叶乌桕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6月中旬取半木质化茎段,用0.1%... 为了实现红叶乌桕优良种源及变异个体的种质保存和快速繁殖,以带腋芽茎段、茎尖、叶片为外植体,选择不同接种时期、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行了红叶乌桕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6月中旬取半木质化茎段,用0.1%HgCl2灭菌5 min效果较好,外植体接种成功率达79.5%;MS+KT 0.5 mg/L+IBA 0.5 mg/L培养基适于试管苗继代增殖,20~25天继代一次长势良好;试管苗在MS+IBA 0.5 mg/L+KT 0.5 mg/L和1/2MS+IBA 0.5 mg/L培养基中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97.62%~100%,平均主根数为9.21~13.03条/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乌桕 茎段 组织培养 继代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粘虫板防治梨茎蜂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志新 郭小军 +2 位作者 王刚 郭伟 秦万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8,共3页
在梨园悬挂9种颜色粘虫板诱杀梨茎蜂以筛选诱捕效果最佳颜色,并比较其不同悬挂时间、高度、密度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杏黄色粘虫板诱捕效果最好,最佳悬挂时间是3月25日至4月10日左右,最佳悬挂高度为树冠中部,最佳悬挂密度每667m230张。
关键词 有色粘虫板 梨茎蜂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春荣 毕君 +1 位作者 张往祥 曹福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5期42-48,共7页
为了实现枫杨优良种源和变异个体的种质保存和快速繁殖,选用枫杨带腋芽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枫杨外植体适宜消毒处理为75%酒精30 s+0.1%HgCl25 min,外植体接种成功率可达87.5%;枫杨愈伤增殖基本培养... 为了实现枫杨优良种源和变异个体的种质保存和快速繁殖,选用枫杨带腋芽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枫杨外植体适宜消毒处理为75%酒精30 s+0.1%HgCl25 min,外植体接种成功率可达87.5%;枫杨愈伤增殖基本培养基以MS为宜,而试管芽苗增殖和根诱导DKW培养基明显优于MS、B5;试管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1.0~2.0)mg/L 6-BA+1.0 mg/L KT+(0.3~0.5)mg/L IBA,20~25天增殖4倍以上;根诱导以1/2 DKW+(0.5~0.7)mg/L NAA和1/2 DKW+0.5 mg/L NAA+0.2 mg/L IAA为宜,生根率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 组织培养 枝段 快繁 根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铁矿排岩场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超 毕君 +1 位作者 尤海舟 杨庆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6期37-40,共4页
排岩场是矿山废弃地中生态退化最严重的类型,针对铁矿排岩场砾石裸露、土壤缺少的恶劣环境条件,以冀东地区铁矿排岩场为研究材料,开展了鱼鳞坑、客土和裸根苗直接装容器杯的综合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规格18cm×14cm的塑料容器杯... 排岩场是矿山废弃地中生态退化最严重的类型,针对铁矿排岩场砾石裸露、土壤缺少的恶劣环境条件,以冀东地区铁矿排岩场为研究材料,开展了鱼鳞坑、客土和裸根苗直接装容器杯的综合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规格18cm×14cm的塑料容器杯直接装容器杯造林,丁香和爬山虎成活和生长情况较好,成活率分别为82%和97%,造林效果理想;刺槐采用26cm×21cm的大规格容器杯造林,成活率仅达60%,造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岩场 造林技术 矿山废弃地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榆新品种‘阳光女孩’嫁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易超 黄印冉 +2 位作者 张均营 闫淑芳 杨玉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0期17-20,共4页
为了探索白榆品种‘阳光女孩’嫁接繁育方法,同时对嫁接方法不同造成嫁接部位留下拐角的问题进行研究,试验选用地径0.6 cm白榆为砧木,设计L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嫁接繁育的最佳处理是选取1年生枝条中部作为接穗,在4月上旬进行切接;... 为了探索白榆品种‘阳光女孩’嫁接繁育方法,同时对嫁接方法不同造成嫁接部位留下拐角的问题进行研究,试验选用地径0.6 cm白榆为砧木,设计L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嫁接繁育的最佳处理是选取1年生枝条中部作为接穗,在4月上旬进行切接;芽接方法可有效地避免形成拐角苗木,成活率80.2%;切接方法中采用留接穗上靠近接口最近的内侧芽也可有效克服拐角现象,提高植株主干通直度,保证其较高的生长量,成活率可达86.9%,高于芽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女孩’ 嫁接繁育 拐角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萱草‘盛夏红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金霞 储博彦 +2 位作者 尹新彦 田银萍 赵玉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4727-4728,共2页
[目的]研究大花萱草‘盛夏红酒’的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盛夏红酒’的健壮花梗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0.1%升汞消毒10 min为最佳外植体消毒时间,成活率达82.22%;愈伤组织诱导的... [目的]研究大花萱草‘盛夏红酒’的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盛夏红酒’的健壮花梗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0.1%升汞消毒10 min为最佳外植体消毒时间,成活率达82.22%;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B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2 mg/L IBA,繁殖系数达4.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生根率达92.5%;最适移栽基质为蛭石∶草炭(V/V)=1∶1,苗成活率可达95%。[结论]该研究为‘盛夏红酒’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红酒’ 花梗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金叶榆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闫淑芳 李红 张均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70-72,共3页
为了延长中华金叶榆嫁接时间,减少春季嫁接压力,提高工程苗木的当年成苗率,以当年生地径粗度为0.8~1.0cm的白榆为砧木,在冬季搭建好的大棚内,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和嫁接时间进行中华金叶榆成活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温低于0℃以下时... 为了延长中华金叶榆嫁接时间,减少春季嫁接压力,提高工程苗木的当年成苗率,以当年生地径粗度为0.8~1.0cm的白榆为砧木,在冬季搭建好的大棚内,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和嫁接时间进行中华金叶榆成活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温低于0℃以下时,在设施大棚内进行嫁接的方法,可延长嫁接时间,2月10日为最佳嫁接时间,且应用靠接的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达84.29%,显著高于切接嫁接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金叶榆 切接 靠接 嫁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荣 毕君 +1 位作者 曹福亮 刘树丰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1-13,共3页
选用悬铃木带腋芽(裸露)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6月中旬接种外植体较好,适宜消毒处理为75%酒精表面消毒10s后用0.1%HgCl2灭菌3、6min;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1+IBA0.5;20~25d增殖系数为5.92;试管... 选用悬铃木带腋芽(裸露)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6月中旬接种外植体较好,适宜消毒处理为75%酒精表面消毒10s后用0.1%HgCl2灭菌3、6min;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1+IBA0.5;20~25d增殖系数为5.92;试管苗根诱导以1/2MS+IBA0.5为宜,生根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半木质化茎段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地区黄连木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霞 薛华超 +1 位作者 王学勇 刘巧哲 《河北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15-16,21,共3页
该试验研究了太行山地区黄连木造林的相关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地区,黄连木裸根苗秋季造林,采用鱼鳞坑整地,造林前用30×10-6GGR浸根1.5h,栽后覆盖地膜均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栽后以离地面10cm处对新造苗木进行截干能显著... 该试验研究了太行山地区黄连木造林的相关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地区,黄连木裸根苗秋季造林,采用鱼鳞坑整地,造林前用30×10-6GGR浸根1.5h,栽后覆盖地膜均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栽后以离地面10cm处对新造苗木进行截干能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木 造林技术 太行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2号欧李组织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英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2-13,共2页
通过对燕山2号欧李启动、增殖、生根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选出了燕山2号欧李快繁适宜的启动培养基MS+6-BA1.0+IBA0.2;增殖培养基MS+BA0.3+IBA0.1;生根培养基1/2MS+IBA0.5。
关键词 欧李 快繁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生物质能源树种荆条经营技术研究
13
作者 王学勇 顾新庆 +1 位作者 董少韩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460-462,共3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荆条经营技术。[方法]以多年生山区生物质能源树种实生荆条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其干质量热值、连续平茬和栽植密度等经营技术研究,分析不同处理的荆条地上部生物量。[结果]采取平茬高度控制在1... [目的]筛选适宜的荆条经营技术。[方法]以多年生山区生物质能源树种实生荆条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其干质量热值、连续平茬和栽植密度等经营技术研究,分析不同处理的荆条地上部生物量。[结果]采取平茬高度控制在10 cm左右,平茬2年后要休养2年以上,种植密度为1 m×1 m,轮伐期控制在3年1次以内,能有效提高荆条基部新萌发枝的地上部生物量。[结论]通过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干热值连续平茬和栽培密度等处理,可有效提高荆条枝条地上部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荆条 经营技术 地上部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体系建设刍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君 李东洪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28-30,共3页
根据国内外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的背景、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分析河北省生态区位和地貌类型特殊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建设的意义与迫切性,提出了"十二五"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网... 根据国内外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的背景、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分析河北省生态区位和地貌类型特殊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建设的意义与迫切性,提出了"十二五"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网建设布局的初步设想和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定位研究 背景 意义 布局 建议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红瑞木物候期观察和乔木型嫁接技术研究
15
作者 闫淑芳 黄印冉 +4 位作者 冯树香 刘易超 董谦 樊彦聪 陈丽英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32-36,共5页
观测了金叶红瑞木Swida alba ‘Aurea’在石家庄的物候表现,叶色、枝条的颜色变化;以培育乔木型为目标,以3年生梾木S. macrophylla为砧木,对金叶红瑞木进行了春季枝接和夏季芽接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金叶红瑞木开花时,枝条大多数花芽均... 观测了金叶红瑞木Swida alba ‘Aurea’在石家庄的物候表现,叶色、枝条的颜色变化;以培育乔木型为目标,以3年生梾木S. macrophylla为砧木,对金叶红瑞木进行了春季枝接和夏季芽接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金叶红瑞木开花时,枝条大多数花芽均可生出1~2个伞房状聚伞花序,树冠外围花序先开花,一般是枝条的顶端和向外伸展的侧枝开始开花。生长期叶片金黄色,休眠期枝条鲜红色。在春季3月25日切接成活率为8.22%,4月15日插皮接成活率为7.98%;夏季7月20日一级侧芽作芽穗嫁接成活率高达86.2%,而枝下芽作芽穗嫁接成活率达74.7%;采集带一级侧芽的接穗嫁接,嫁接芽萌发早,长势好;以嫁接为基础,首次提出灌木乔木化理念,成功培植乔木型金叶红瑞木,开发产品新类型。探明了金叶红瑞木在石家庄地区叶片和枝条颜色变化规律以及时间节点,为园林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红瑞木 嫁接 乔木型 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金叶榆乔木苗修剪技术研究
16
作者 贾宗锴 黄印冉 戴丽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27-28,共2页
中华金叶榆作为应用广泛的优良无性系彩叶树种,研究其高品质乔木苗移栽后的修剪管理技术,可以提高苗木质量,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比不同修剪次数和修剪程度对砧木粗度、移栽成活率、树冠丰满度等的影响,研究得出中华金叶榆高品质... 中华金叶榆作为应用广泛的优良无性系彩叶树种,研究其高品质乔木苗移栽后的修剪管理技术,可以提高苗木质量,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比不同修剪次数和修剪程度对砧木粗度、移栽成活率、树冠丰满度等的影响,研究得出中华金叶榆高品质乔木苗的初步修剪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金叶榆 修剪 乔木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椒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伟珍 赵京献 +1 位作者 曹军合 宋春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6-49,共4页
以葡萄山椒、朝仓山椒和琉锦山椒为接穗,以1、2、3a生国内花椒实生苗为砧木,以5a生国内花椒进行高接,研究了嫁接时间、砧木年龄、砧木萌芽的去留对嫁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对山椒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显著,4月9日前后嫁... 以葡萄山椒、朝仓山椒和琉锦山椒为接穗,以1、2、3a生国内花椒实生苗为砧木,以5a生国内花椒进行高接,研究了嫁接时间、砧木年龄、砧木萌芽的去留对嫁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对山椒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显著,4月9日前后嫁接山椒为宜;山椒品种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差异,朝仓山椒的成活率最高,生长量最大,琉锦山椒次之,葡萄山椒最小;砧木年龄对山椒的嫁接成活率影响极显著,1a生国内花椒砧木嫁接的山椒成活率最高。及时去除砧木上的萌芽可显著提高山椒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椒 嫁接 成活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实套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秀芬 刘俊 +3 位作者 武亚敬 成瑞琴 王惠芝 汉瑞峰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对葡萄果袋的选择、套袋时间、套袋对果实品质以及农药残留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专用葡萄果袋破损率不足10%,自制果袋破损率为100%,起不到很好的保护效果;与对照相比,套袋的葡萄果实外观颜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葡萄颗粒大... 对葡萄果袋的选择、套袋时间、套袋对果实品质以及农药残留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专用葡萄果袋破损率不足10%,自制果袋破损率为100%,起不到很好的保护效果;与对照相比,套袋的葡萄果实外观颜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葡萄颗粒大小差异不大。摘袋时间越晚,葡萄果实外观越好,对葡萄颗粒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套袋的葡萄果实无农药残留,未套袋葡萄果实有少量农药残留量。因此,生产中要选择专用葡萄果袋,在采收前2天摘袋可对葡萄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套袋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金霞 郭小军 李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80-83,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文冠果的最佳繁殖方法,探讨了不同药剂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多重比较法,对药剂种类和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最佳的处理... 为筛选出适宜文冠果的最佳繁殖方法,探讨了不同药剂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多重比较法,对药剂种类和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最佳的处理为浓度500 mg·L^-1的IBA+NAA(1∶1),生根率达77.78%,平均生根数量为23.33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嫩枝扦插 药剂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臭氧)处理黄冠梨低温贮藏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李联地 杜子春 +1 位作者 赵京献 郭伟珍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为了研究黄冠梨O3处理后的长期低温贮藏技术,2011年8月3~31日分5批(每7 d取样1次)采摘果实,在室温条件下预冷24 h后进行4个O3浓度(0、30、60和90 mg/m3,其中以不进行O3处理为CK)处理,然后放入温度为-1~1℃、相对湿度为85%~95%的冷库... 为了研究黄冠梨O3处理后的长期低温贮藏技术,2011年8月3~31日分5批(每7 d取样1次)采摘果实,在室温条件下预冷24 h后进行4个O3浓度(0、30、60和90 mg/m3,其中以不进行O3处理为CK)处理,然后放入温度为-1~1℃、相对湿度为85%~95%的冷库中贮藏,研究了不同O3浓度对不同批次黄冠梨低温贮藏后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硬度、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24日采摘批次的果实在贮藏期结束时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硬度适中;果实经30 mg/m3的O3处理后再进行湿冷贮藏保鲜效果较好,并且降低果实鸡爪病的发生。初步确定黄冠梨的保鲜技术措施为:果实在8月24日左右采摘,先在室温条件下预冷24 h,然后用发泡软质网套包裹,分层装入衬有乙烯袋的果箱,采用30 mg/m3O3处理后放入温度为-1~1℃、相对湿度为85%~95%的冷库中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臭氧) 黄冠梨 低温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