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新型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慧青 刘子腾 +3 位作者 刘丽英 张静波 史坚 何璐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针对瓣膜病所致的心房颤动(atrial fabrillation,AF),通过对杂交手术、单纯外科手术、单纯内科射频消融3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评价杂交手术在治疗AF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的瓣膜病合并AF患... 目的针对瓣膜病所致的心房颤动(atrial fabrillation,AF),通过对杂交手术、单纯外科手术、单纯内科射频消融3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评价杂交手术在治疗AF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的瓣膜病合并AF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根据针对AF的治疗方法分为杂交手术组、单纯迷宫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杂交手术组及单纯迷宫手术组在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直视下迷宫手术,杂交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患者在术后三个月时至内科行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瓣膜置换术后3、6、9、15个月(即杂交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介入术后1、3、6、12月)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杂交手术组内科介入手术时间短于单纯介入消融组(P<0.05)。杂交手术组9个月及15个月AF治愈率高于单纯迷宫手术组和单纯介入消融组,单纯迷宫手术组9个月及15个月AF治愈率高于单纯介入消融组(P<0.05)。所有患者每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并记录EF值,3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手术治疗AF有较高的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杂交手术 射频消融 迷宫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丽杰 苏飞 +4 位作者 冉继朋 陈扬 魏海波 吴丽欣 陈博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1期1282-1284,共3页
利多卡因的安全性能优于较老的局部麻醉药,它的使用迅速得到普及[1]。随着近年来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进展,利多卡因在众多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现就利多卡因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1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利多... 利多卡因的安全性能优于较老的局部麻醉药,它的使用迅速得到普及[1]。随着近年来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进展,利多卡因在众多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现就利多卡因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1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法中的一类,其在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表明,利多卡因的不同作用与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小于治疗剂量时促进心肌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表现为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高于治疗剂量时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心脏传导功能减慢,心肌收缩力被抑制,心排血量下降[2]。目前在临床中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其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应用进展 最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冉继朋 张静波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激酶组和联合组,各50例。尿激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治疗,联合组应用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激酶组和联合组,各50例。尿激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治疗,联合组应用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肺动脉压、PaO_(2),记录两组患者的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 d、5 d联合组的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肺动脉压水平均低于或短于尿激酶组,PaO_(2)水平高于尿激酶组(均P<0.05)。联合组的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尿激酶组,总有效率高于尿激酶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尿激酶 导管碎栓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保申 史坚 +3 位作者 张静波 骆静武 傅群峰 高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90-95,共6页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而减轻OPCABG后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而减轻OPCABG后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后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行OPCABG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试验组32例。行OPCABG前,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OPCABG前24 h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 h生命体征[体温(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乳酸(La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术前及术后1、6、12、48 h心肌功能指标[高敏肌钙蛋白I(hs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 WBC、NEU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6 h hs-TnI、CK-MB、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6、12、48 h hs-TnI、CK-MB、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12、48 h hs-TnI水平,术后1、6、12、48 h CK-MB水平,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 h hs-TnI、CK-MB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1 h(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12 h hs-TnI水平,术后6 h CK-MB水平,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1 h(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48 h CK-MB水平低于本组术后6 h(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 hs-TnI水平及术后12、48 h CK-MB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术后6 h,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6 h(P<0.05)。试验组患者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可有效减轻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后早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且可降低LCOS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障碍 左西孟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吸栓与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观强 孙元 +1 位作者 张静波 张喜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866,共8页
背景与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其治疗倾向于快速清除血栓,以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出现。方法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但对CDT和PMT的适应证仍有一定争议,卫生经济学方面也... 背景与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其治疗倾向于快速清除血栓,以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出现。方法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但对CDT和PMT的适应证仍有一定争议,卫生经济学方面也缺少相关研究,无法衡量CDT和PMT治疗方法使患者受益的情况。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接受外科治疗的下肢DVT患者来综合评估比较CDT和AngioJet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获益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一些建议,使患者在疗效、生活、经济上能够得到最大的获益。方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2月—2020年8月确诊下肢DVT并接受CDT或AngioJet方式治疗的患者临床与随访数据,分析疗效(证候积分)、成本效益,以及随访彩超复查结果、Villalta评分及CIVIQ-2评分。结果:共纳入79例下肢DVT患者,其中AngioJet治疗47例(AngioJet组),CDT治疗32例(CDT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耗材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AngioJet组痊愈率高于CDT组(34.04%vs.12.50%, 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ngioJet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CDT组(77 498.11元vs. 66 092.58元,P<0.05),但AngioJet组每达到1%的痊愈率的费用低于CDT组(2 579.83元vs. 5 287.41元)。两组术后随访彩超复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illalta评分及CIVIQ-2评分均显示,AngioJet组治疗效果均优于CDT组(均P<0.01)。结论:AngioJet及CDT均可有效地治疗下肢DVT,AngioJet对于下肢DVT患者来说是卫生经济效益较高的治疗方式,同时提供患者更好的生活质量。经济允许情况下可考虑选用AngioJet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机械溶栓 血栓切除术 费用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