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临床观察
1
作者 刘金山 郑三龙 刘江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4期2170-2171,共2页
漏斗胸是儿童常见的胸壁畸形,其发病率为0.1%~0.3%,因胸骨中下段及两侧肋软骨向下凹陷而形成漏斗状。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凹陷的胸骨逐渐压迫心脏和肺,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进而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手术矫治成为治疗首选。传统... 漏斗胸是儿童常见的胸壁畸形,其发病率为0.1%~0.3%,因胸骨中下段及两侧肋软骨向下凹陷而形成漏斗状。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凹陷的胸骨逐渐压迫心脏和肺,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进而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手术矫治成为治疗首选。传统手术治疗,创面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1998年美国医生Nuss报道了在胸腔镜辅助下,行矫形板置入胸骨抬举术,使漏斗胸的治疗进入微创时代。传统Nuss手术需要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我院开展改良的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39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Nuss手术 儿童 漏斗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胸腔镜单孔及两孔术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老年患者对比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万志华 张志强 +3 位作者 吴瑞锋 李险波 高璐 赵钦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对比3D胸腔镜单孔及两孔术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早期老年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及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NSCLC早期老年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 目的对比3D胸腔镜单孔及两孔术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早期老年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及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NSCLC早期老年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单孔组51例(实施单孔胸腔镜术式)及两孔组51例(实施两孔胸腔镜术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1、3个月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末用力呼吸量(forced breathing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second,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5d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rmin,PA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P物质(substance P,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缓激肽(bradykinin,BK)、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孔组切口长度小于两孔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两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两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MVV、FEV1、FVC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MVV、FEV1、FVC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两组MVV、FEV1、VC较术后1个月增高,且单孔组高于两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血清PA、TRF、RBP、BK、SP、PGE2、E、NE、Co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d两组血清PA、TRF、RBP水平较术前降低,血清BK、SP、PGE2、E、NE、Cor水平较术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5d两组血清PA、TRF、RBP水平较术后第1d增高,血清BK、SP、PGE2、E、NE、Cor水平较术前第1d降低,且术后不同时间段单孔组血清PA、TRF、RBP水平高于两孔组,血清BK、SP、PGE2、E、NE、Cor水平低于两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3D胸腔镜单孔术式应用于早期老年NSCLC患者,能降低术中失血量,抑制术后应激激素分泌,降低围术期疼痛应激反应,调节蛋白代谢,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护肺功能,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胸腔镜单孔术式 3D胸腔镜两孔术式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万志华 吴瑞锋 +4 位作者 刘伟明 蔡艳 刘博 于宁 姚轶超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究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行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2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 目的探究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行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2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外科病理分期、肺功能指标、疼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外科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用力呼气肺活量1秒量(FEV1)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97%)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改善肺功能,减少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原发性肺癌 肺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患者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与右心导管测值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磊 刘昕 +2 位作者 张静波 耿戟 庞真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系统一系列常规参数与右心导管测值对比,为临床提供简单可靠重复性良好的测量肺动脉高压的方法。方法选择临床确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82例(PAH组),正常对照组86例,将所有...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系统一系列常规参数与右心导管测值对比,为临床提供简单可靠重复性良好的测量肺动脉高压的方法。方法选择临床确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82例(PAH组),正常对照组86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对比,并对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右心导管测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PAH组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后径、舒张末期右心室左右径、收缩期右心房上下径、收缩期右心房左右径、右心房容积、下腔静脉内径、三尖瓣反流压差(tricuspid regurgitation pressure gradient,TRP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H组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ollapsible index of inferior vena cava,IVCCI)、收缩期s波速度峰值(systolic peak velocity,s′)、舒张早期e波速度峰值(early diastolic peak velocity,e′)、舒张晚期a波速度峰值(late diastolic peak velocity,a′)、收缩期三尖瓣瓣环平面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右心室射血前期(previous ejection period,PEP)/右心室射血期(ejection time,E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AH组82例临床确诊的PAH患者中58例行右心导管测值,TRPG、IVCCI与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961、0.669,P<0.01)。TAPSE、s′与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r=-0.629、-0.772,P<0.01)。结论收缩期TAPSE、IVCCI、TRPG、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瓣环运动频谱s波与右心导管测值相关性良好,综合以上几个参数可以提高超声心动图诊断PAH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瑞锋 王律 +6 位作者 张志强 张金库 高璐 高丛 韩小勇 钟理 张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5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随访患者生存状况,... 目的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5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随访患者生存状况,分析患者端粒酶活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性别、是否吸烟均对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端粒酶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Ⅰ期比Ⅱ期:P=0.90;Ⅱ期比Ⅲ期:P=0.24;Ⅰ期比Ⅳ期:P=0.10;Ⅱ期比Ⅲ期:P=0.28;Ⅱ期比Ⅳ期:P=0.12;Ⅲ期比Ⅳ期:P=0.77)。TNM分期与端粒酶活性存在相关性(γ=0.27,P=0.025)。将所有患者按端粒酶活性分为高端粒酶活性组32例及低端粒酶活性组23例,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发现高端粒酶活性组生存时间[(20.65±2.29)个月]低于低端粒酶活性组[(27.54±1.58)个月](P=0.02)。进一步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发现年龄及端粒酶活性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年龄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金山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2445-2446,共2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术前给予3周期的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休息2周...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术前给予3周期的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休息2周后手术;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术后淋巴转移率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的化疗,化疗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为58.7%;根治性手术率:观察组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P<0.05);淋巴转移率:观察组34.78%,明显高于对照组63.04%(P<0.05);术后1年生存率:观察组89.13%,对照组60.87%。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减少淋巴转移率,延长1年生存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前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食管癌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德豪 张志强 +5 位作者 吴瑞锋 王律 钟理 张毅 柳亮 岳其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1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与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确诊为NSCLC的患者55例。依据端粒酶活性和端粒DNA长度的特定值...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与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确诊为NSCLC的患者55例。依据端粒酶活性和端粒DNA长度的特定值进行分组:长链高活性组7例、长链低活性组14例、短链低活性组14例、短链高活性组20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代表物hTERT,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患者预后与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肿瘤病理类型、性别和是否吸烟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关系(P>0.05),对比患者预后生存时间发现:端粒长度一定时,不同端粒酶活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一定时,不同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不同组别患者预后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年龄、TNM分期、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TNM分期、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均可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子,其中端粒长度的改变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端粒长度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7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语 张志强 +3 位作者 吴瑞锋 柳亮 刘德豪 岳其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2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 研究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7(serine/argi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7,SRSF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非... 目的 研究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7(serine/argi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7,SRSF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5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将患者分为SRSF7阳性表达组及SRSF7阴性表达组,分析患者癌组织中SRSF7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SRSF7并非在所有癌组织中都有阳性表达;SRSF7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病理分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无相关性(P>0.05);SRSF7表达与TNM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经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是SRSF7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SRSF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情况位呈正相关(r=0.527,P<0.001)。结论 SRSF7表达与NSCLC患者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SRSF7阳性表达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7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PLK1基因表达对肺腺癌H179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邓皓文 汪志宇 +3 位作者 刘亮 吴瑞峰 李超 王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探讨PLK1表达下调对肺腺癌H179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将PLK1 siRNA和control siRNA转染肺腺癌H1792细胞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肺腺癌H1792细胞PLK1 mRN... 目的探讨PLK1表达下调对肺腺癌H179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将PLK1 siRNA和control siRNA转染肺腺癌H1792细胞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肺腺癌H1792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1792细胞中PLK1、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腺癌H1792细胞检测周期分布的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H1792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PLK1 siRNA组PL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P<0.05)。PLK1 siRNA组PLK1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P<0.05)。PLK1 siRNA组G2/M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P<0.05)。siRNA组穿膜细胞数显著少于control siRNA组(P<0.05)。结论PLK1在肺腺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RNA干扰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酸钠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震宇 张静波 +2 位作者 吴瑞锋 刘勇 张辉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7-78,共2页
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联合放疗或化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1-2].斑蝥酸钠注射液是提取自中药斑蝥活性成分斑蝥素的半合成抗肿瘤药物,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有效[3-5].临床应用斑蝥酸钠注射液具有抗癌、... 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联合放疗或化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1-2].斑蝥酸钠注射液是提取自中药斑蝥活性成分斑蝥素的半合成抗肿瘤药物,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有效[3-5].临床应用斑蝥酸钠注射液具有抗癌、抑癌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减轻斑蝥素的细胞毒性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由于乳房形态的特殊性,常规放疗并不能使乳房接受均匀的放射线,三维适形放疗是根据CT扫描结果调整瘤床及全乳的照射剂量,能有效控制照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2013年3月-2014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采用斑蝥酸钠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酸钠注射液 三维适形放疗 早期乳腺癌 疗效观察 治疗 改良根治术 调节免疫功能 乳房形态
原文传递
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保申 史坚 +3 位作者 张静波 骆静武 傅群峰 高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90-95,共6页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而减轻OPCABG后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而减轻OPCABG后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后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行OPCABG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试验组32例。行OPCABG前,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OPCABG前24 h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 h生命体征[体温(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乳酸(La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术前及术后1、6、12、48 h心肌功能指标[高敏肌钙蛋白I(hs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 WBC、NEU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6 h hs-TnI、CK-MB、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6、12、48 h hs-TnI、CK-MB、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12、48 h hs-TnI水平,术后1、6、12、48 h CK-MB水平,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 h hs-TnI、CK-MB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1 h(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12 h hs-TnI水平,术后6 h CK-MB水平,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1 h(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48 h CK-MB水平低于本组术后6 h(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 hs-TnI水平及术后12、48 h CK-MB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术后6 h,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6 h(P<0.05)。试验组患者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可有效减轻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后早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且可降低LCOS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障碍 左西孟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与肿瘤类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瑞锋 王律 +5 位作者 高璐 李良 钟理 张毅 高丛 韩小勇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与肿瘤类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并有明确TNM分期患者,排除一般情况记录不详、失访患者,最终纳入患者...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与肿瘤类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并有明确TNM分期患者,排除一般情况记录不详、失访患者,最终纳入患者共55例,其中腺癌组35例,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进行检测,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与肿瘤病理类型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腺癌组的端粒DNA长度(T/S)1.98±0.69大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组(1.43±0.67,P=0.007),不同TNM分期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患者按外周血端粒DNA长度分组,短端粒组患者平均生存期17.149个月(95%CI=14.696~19.602),明显低于长端粒组平均生存期(30.857个月,95%CI=28.515~33.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端粒DNA长度(P=0.041)、肿瘤分期(P=0.007)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肺腺癌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大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的TNM分期、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端粒DNA长度 肺癌 预后
原文传递
斑蝥酸钠对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震宇 张会弟 +3 位作者 高磊 常文龙 田少辉 张辉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862-865,共4页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对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0例,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下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对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0例,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下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斑蝥酸钠对CD4^+ CD25^+T细胞、CD25^+ FOXP3^+T细胞、CD4^+和CD8^+T细胞的影响.结果 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10 μg/ml时,浓度升高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lOμg/ml,随着浓度的升高,斑蝥酸钠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减弱.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10 μg/ml时,随着实验组浓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D4^+/CD8^+比值明显升高(t=2.171,P=0.032;t=2.103,P=0.041;t=3.662,P =0.002;t =3.201,P=0.003;t =3.233,P =0.003),CD4^+ CD25^+/CD4^+和CD25^+ FOXP3^+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高于10 μg/ml时,斑蝥酸钠10、15、20 μg/ml组CD4^+/CD8^+比值、CD4^+ CD25^+/CD4^+和CD25^+ FOXP3^+T变化均不大.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提高其细胞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培养技术 自身免疫 斑蝥酸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