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保定市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艳娟 闫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调查保定市成年女性尿失禁(UI)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对2010年11月~2011年11月于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18岁的女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 986份。调查结果显示,保定... 目的调查保定市成年女性尿失禁(UI)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对2010年11月~2011年11月于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18岁的女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 986份。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成年女性UI患病率为26.39%(1 052/3 986),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其患病率为21.70%(865/3 986)。各类型尿失禁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绝经期后趋于稳定。χ2检验表明,成年女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是年龄、体重指数、重体力劳动、慢性盆腹痛、便秘、绝经、慢性咳嗽、慢性高血压病和生育史(P〈0.05),2型糖尿病与成年女性尿失禁无关(P〉0.05)。经阴道分娩与计划性剖宫产,以及梗阻性难产剖宫产与计划性剖宫产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阴道分娩与梗阻性难产剖宫产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定市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且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年龄、体重指数、重体力劳动、慢性盆腹痛、便秘、绝经、慢性咳嗽、慢性高血压病、生育史是保定市成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而计划性剖宫产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市 女性 尿失禁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调节Sirt 3改善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功能障碍
2
作者 王永贤 刘军利 +2 位作者 高景峰 霍涛 许立刚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737-2741,共5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及其对Sirt3的调节作用。方法H9c2心肌细胞株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造模组、脂多糖造模+Sirt3抑制剂组,羟基红花黄色素给药+模型组,羟基红花黄色素...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及其对Sirt3的调节作用。方法H9c2心肌细胞株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造模组、脂多糖造模+Sirt3抑制剂组,羟基红花黄色素给药+模型组,羟基红花黄色素给药+Sirt 3抑制剂+模型组,给予脂多糖建立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模型。采用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测定细胞中ATP含量,测定细胞中细胞色素C含量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 3及Bax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模型组细胞色素C含量升高,细胞中谷氨酸脱氢酶,ATP及呼吸链复合物含量降低,Sirt3表达量略升高,Bax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脂多糖造模+Sirt3抑制组线粒体各项损失指标明显加剧,而羟基红花黄色素给药+模型组中线粒体损伤指标明显恢复(P<0.05),而羟基红花黄色素+Sirt 3抑制剂组中线粒体损伤程度低于脂多糖造模+Sirt3抑制剂组(P<0.05),Sirt3蛋白表达较抑制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降低脂多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该作用可能与羟基红花黄色素提高受损心肌细胞内Sirt3的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 Sirt 3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和低龄患者心导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静 王素霞 +3 位作者 田大静 吕桂玲 王赏 高义双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心导管介入术 血管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内脂素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海东 靳翠彬 +1 位作者 张素敏 孙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溶血磷脂酸(LPA)和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UA的常规治疗。治疗组5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每晚20mg;对照组49例,给予瑞舒伐他...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溶血磷脂酸(LPA)和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UA的常规治疗。治疗组5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每晚20mg;对照组49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每晚5mg。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浆LPA和内脂素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PA和内脂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和内脂素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血浆内脂素与LPA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LPA和内脂素在UA患者中明显升高,共同参与或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LPA与内脂素水平,而且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溶血磷脂酸 内脂素 瑞舒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中药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淑哲 王仲 +2 位作者 石雪丽 胡秀青 商永 《河北中医》 2011年第9期1343-134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中药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健脾中...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中药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健脾中药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UA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UA、LVEDD及LVEF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健脾中药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能有效降低慢性心衰患者UA水平,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病 高尿酸血症 尿酸 依那普利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预防造影剂加重肾脏损害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鸿超 何芳 +3 位作者 刘金明 谢亚囡 李芳 王文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149-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 目的探讨合并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9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水化组(103例)于术前12h至术后12h给予0.9%氯化钠1.0mL·kg-1·h-1静脉滴注;rhBNP组(106例)于术前24h给予低剂量rhBNP(0.005μg·kg-1·min-1)静脉滴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48h、1周、1个月测定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指标。并于术前、术后24h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醛固酮(aldosterone,ALD)。主要终点为CIN发生率,次要终点观察Cys C、SCr、eGFR及TNF-α、ALD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rhBNP组CIN发生率8.5%显著低于水化组的23.3%(P<0.01),无论是行CAG还是PCI(均P<0.05)。2组Cys C均于术后24h升高达峰值,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但rhBNP组升高幅度比水化组小。2组SCr及eGFR均于术后24h开始升高或下降:水化组SCr及eGFR于术后1周达到最大变化值,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而rhBNP组于术后48h达到最大变化值,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且SCr及eGFR变化幅度更小。2组术后TNF-α和ALD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水化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于CAG或非急诊PCI术前使用低剂量rhBNP预防CIN安全、有效,其效果优于水化治疗。rhBNP能减轻肾功能损伤程度,并且缩短肾功能恢复时间。rhBNP预防CIN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机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靳翠彬 王静 +5 位作者 刘海东 赵静惠 李艳红 高红雨 段保湘 冯素婷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1期2893-2894,共2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血浆LP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PA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PA水平(P<0.01)。结论LPA的测定可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常规治疗应用更有效降低LPA水平,从而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溶血磷脂酸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章娟 孙彦素 《河北中医》 2011年第11期1700-1701,共2页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内科的重症之一,随着我国生活条件及医疗条件的提高,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后如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成为治疗的主要目标。2009-01—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内科的重症之一,随着我国生活条件及医疗条件的提高,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后如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成为治疗的主要目标。2009-01—2010—01,我们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观察治疗后对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并发症 中药疗法 心力衰竭 胶囊 黄芪 葶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介入诊疗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静 吕桂玲 +1 位作者 田大静 王赏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3期3331-3332,共2页
心脏介入术作为心脏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随着心脏介入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在术后拔管、压迫止血过程中患者常发生血管迷走神经... 心脏介入术作为心脏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随着心脏介入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在术后拔管、压迫止血过程中患者常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效观察、评估及妥善处理至关重要。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接受经股动脉途径行心脏介入诊疗764例,发生VVRS12例,经妥善处理,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心脏 护理 神经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宁 于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925-1926,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28例口服鲁南欣康,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28例口服鲁南欣康,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无症状心肌缺血 老年人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药物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彦素 刘海东 曹艺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或住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或住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每次9g,每日3次,用开水冲服,疗程为6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5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0.9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期能取得较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海东 靳翠彬 +4 位作者 张素敏 孙彦素 王仲 许立刚 石雪丽 《河北中医》 2012年第4期584-585,共2页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阶段,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1],若不及时处理可以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早治疗是非常...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阶段,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1],若不及时处理可以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细胞间的磷脂类信使,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可激活血小板活化,诱导平滑肌细胞收缩,刺激细胞增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注射剂 人参 三七 药物疗法 磷脂类 磷脂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早搏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彦素 刘海东 +2 位作者 张斌 曹易明 吴红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8期971-972,共2页
目的观察室性早搏病人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QTd的影响以及QTd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性早搏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稳心颗粒单纯口服组,Ⅱ组为胺碘酮单... 目的观察室性早搏病人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QTd的影响以及QTd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性早搏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稳心颗粒单纯口服组,Ⅱ组为胺碘酮单纯口服组,Ⅲ组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口服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检测QTd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3组病人用药后1个月较用药前QTd有明显的改变(P<0.01)。Ⅰ组病人总有效14例,Ⅱ组病人总有效16例,Ⅲ组病人总有效19例。Ⅰ组疗效最低,Ⅲ组疗效最高。结论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均可降低QTd,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效果更佳。QTd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稳心颗粒 室性早搏 QT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核素显像指导下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苏 孟晶晶 +4 位作者 王茜 石会强 许立刚 姚建奇 孙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717-71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主因“间断心悸1个月,发作性胸痛5d”于2017年6月23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五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多于早餐后心悸,持续15min左右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予美西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主因“间断心悸1个月,发作性胸痛5d”于2017年6月23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五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多于早餐后心悸,持续15min左右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予美西律、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入院前5d无诱因突发胸痛,约10min自行缓解。既往高血压病4年,曾行CT检查疑诊嗜铬细胞瘤,规律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血压控制满意。吸烟史20年,每日约20支。入院查体无阳性发现。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58%,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9mm。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8mmol/L。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频发室性早搏,高血压病。入院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匹伐他汀2mg、每晚1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mg/12.5mg、每日1次,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美西律150mg、每日3次,及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6000AxaIU、每12h 1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尼可地尔 心肌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途径行心导管介入诊疗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桂玲 郭继锐 +2 位作者 田大静 王静 王赏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3期3311-33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经皮穿刺股动脉途径心导管介入诊疗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随着介入手术例数的增加,加上抗凝药物的使用,使心导管术所致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尤其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也呈逐渐增多趋势。我院...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经皮穿刺股动脉途径心导管介入诊疗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随着介入手术例数的增加,加上抗凝药物的使用,使心导管术所致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尤其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也呈逐渐增多趋势。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心导管术1061例,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动脉瘤 假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内脂素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海东 靳翠彬 张素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1421-142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90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中,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51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39例;另外选择32...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90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中,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51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39例;另外选择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人群的血浆内脂素的水平。结果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内脂素高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P<0.01),血浆内脂素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合并2型糖尿病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更明显,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内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亚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出诊急救的55例AMI患者为院前急救组,家属或同事自行送院的50例AMI患者为自行送院组,分析院前急救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比自行送院组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显...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出诊急救的55例AMI患者为院前急救组,家属或同事自行送院的50例AMI患者为自行送院组,分析院前急救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比自行送院组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显著降低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及AMI患者死亡率,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咽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7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咽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咽炎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克肟胶囊治疗,分别从显效率...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咽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咽炎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克肟胶囊治疗,分别从显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滴丸对于治疗急、慢性咽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远期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咽炎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靳翠彬 王静 +5 位作者 刘海东 赵静惠 李艳红 高红雨 段保湘 冯素婷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7期2233-2234,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从而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从而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血浆LP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PA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PA水平(P<0.01)。结论LPA的测定可以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常规治疗应用更有效降低LPA水平,从而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溶血磷脂酸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心式穿刺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朱连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7期132-132,共1页
目的探讨向心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使用新成熟的内瘘开始血液透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离心式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向心式穿刺方法。结果... 目的探讨向心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使用新成熟的内瘘开始血液透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离心式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向心式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心式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降低内瘘动脉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脉瘤 向心式穿刺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