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螺旋CT在成人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贾胜利 许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肺结核患者应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方式。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流230m A,低剂量扫描依据BMI的不同选择不同...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肺结核患者应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方式。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流230m A,低剂量扫描依据BMI的不同选择不同管电流:BMI≤18.5采用20m A;18.5<BMI<24.9采用30m A;BMI≥25采用40m A。比较两方式对横断面、冠状面及病灶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肺窗、纵膈窗横断面图像质量在两种扫描方式间具有一致性,肺窗:P=0.539;纵膈窗:P=0.235。冠状面图像质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扫描方式所得肺结核CT影像特征比较,结果8项特征的P值均大于0.05。将两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作两样本均数t检验,P值均远小于0.01。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平均噪声水平,P<0.01。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及随访中的常见影像征象的检测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显著差异。低剂量扫描技术显著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辐射剂量 肺结核病 管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贾丽娜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0期73-73,共1页
目的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例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1周后进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的金指标是冠脉造影结果,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主要... 目的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例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1周后进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的金指标是冠脉造影结果,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分支以及冠脉主干400节段予以分析和重建,并对其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以及灵敏性进行评价。结果冠脉主干以及分支桥血管病变、开口起源异常、钙化以及狭窄可以非常清晰地在64排螺旋CT显示出来,在诊断冠脉狭窄性病变的时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96.37%的灵敏度、96.14%的特异度、95.88%的阳性预测值以及96.6的阴性预测值。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针对桥血管病变、开口起源异常、钙化以及狭窄具有良好的显影作用,相对于冠脉造影而言,具有较高的钙化病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容积再现重建技术在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哲锋 高海燕 贾丽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0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建技术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6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在手术前均先进行64排螺旋CT VR重建技术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建技术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6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在手术前均先进行64排螺旋CT VR重建技术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的不同部位瘤颈宽度、不同部位脑血管瘤检出情况以及检查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符合率、特异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不同部位瘤颈宽度显著小于病理检查结果(P<0.05),而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拍螺旋CT动脉瘤检出率为98.5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的检出率为94.03%(P>0.05);64排螺旋CT检查动脉瘤的特异度为93.65%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0.95%(P<0.05)。结论64排螺旋CTVR重建技术能准确清晰的显示出动脉瘤瘤体的大小、位置、瘤颈宽度等指标,对动脉瘤的检出准确性高,对动脉瘤夹闭术的方案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VR重建技术 动脉瘤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为基础的CNN模型预测肝细胞性肝癌的微血管侵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谦 王会哲 +2 位作者 卢双动 沈丹平 刘龙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71-778,共8页
目的 采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序列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联合传统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指标,术前预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方法 选择... 目的 采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序列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联合传统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指标,术前预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275例纳入本研究。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n=192)和测试集(n=83)。应用CNN技术,融合二维多参数磁共振肿瘤图像、三维肿瘤的传统影像组学特征标签及临床指标,开发一种HCC的MVI预测分类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比较混合模型(Model^(Com))与卷集神经网络模型(Model^(D))、影像组学模型(Model^(R))和临床模型(Model^(C))的诊断效能。结果 Model^(D)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14和0.842,优于Model^(C)(训练集:P<0.001;测试集:P=0.032)和Model^(R)(训练集:P<0.001;测试集:P=0.044)。Model^(Com)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51和0.881,在训练集中优于Model^(D)(P=0.012),在测试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校准曲线显示出了Model^(Com)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 test,训练集P=0.402,测试集P=0.689)。决策曲线分析提示Model^(Com)鉴别MVI阳性和MVI阴性的净获益高于其他模型。结论 CNN为基础的混合模型够准确预测HCC的M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卷积神经网络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IGF1R、CD147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吕志坤 魏萌萌 +5 位作者 李国珍 张晓红 卢波 沈丹平 贾磊华 王沙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2342-2345,共4页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CD147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50例ACI患者为ACI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CD147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50例ACI患者为ACI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24例)、中度狭窄组(48例)、重度狭窄组(56例)、完全闭塞组(22例),另选取同期6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GF、IGF1R、CD147水平,分析ACI患者血清FGF、IGF1R、CD147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FGF、CD147水平升高(P<0.05),IGF1R水平降低(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血清FGF、CD147水平依次升高(P<0.05),IGF1R水平依次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FGF、CD147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26、0.557,P<0.05),IGF1R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603,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FGF、CD147水平升高,IGF1R水平降低,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FGF、IGF1R、CD147水平有利于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CD1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热疗辅助常规治疗类炎性胸腔积液对患者肺通气功能和炎性反应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芳 姜国荣 +5 位作者 王紫汀 闫姗姗 肖剑 董维维 李丹华 李润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3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结合常规方法治疗对类炎性胸腔积液患者炎性反应、肺功能情况、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类炎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结合常规方法治疗对类炎性胸腔积液患者炎性反应、肺功能情况、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类炎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联合深部热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炎性指标、肺功能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结合常规方法治疗类炎性胸腔积液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有效地促进积液吸收,提高抗感染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疗 类炎性胸腔积液 肺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紫汀 赵芳 +4 位作者 姜国荣 王建 陈景 邰艳秒 孙砚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8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深部热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5 d为1个疗程。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情况。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且研究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热疗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热疗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