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莉 郑少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12例急诊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6例。试验组开展常规干预联合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 目的分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12例急诊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6例。试验组开展常规干预联合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干预,对照组开展常规诊治工作,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急救、预检分诊、转运情况、治疗配合度、医疗恐惧情况、干预质量、干预满意度、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相较对照组,试验组预检分诊准确率、急救成功率更高,转运期间意外的发生率、转运中与接收科室交接不完整率更低(χ^(2)=6.385、6.558、4.698、7.738,P=0.012、0.010、0.030、0.005);儿童医疗恐惧量表(CMPS)(医疗环境恐惧、医疗操作恐惧、自我恐惧)评分更低(t=18.966、20.249、20.776,均P<0.001);Frankl、Houpt、文书书写、人员管理、仪器与药物管理、风险防范、危急重症管理、分诊与绿色通道管理、隔离消毒灭菌的评分更高(t=11.912、36.705、39.965、43.550、9.013、20.792、18.711、29.918、7.840,均P<0.001),对预检分诊、健康教育、基础干预、照护指导的满意率更高(χ^(2)=6.071、10.821、10.808、4.327,P=0.014、0.001、0.001、0.038)。干预期间,试验组不良事件(休克、急性心律失常、意识改变、急性呼吸困难)发生率在较对照组更低(χ^(2)=6.717、7.648、5.653、7.738,P=0.010、0.006、0.017、0.005)。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急诊患儿中,可改善急救、预检分诊、转运情况,提高治疗配合度,降低医疗恐惧情况,改善干预质量,降低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获得患儿家属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儿童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预检分诊 转运 治疗配合度 医疗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相关儿童良性急性肌炎的临床特点
2
作者 袁洁 张中馥 +2 位作者 安淑华 魏江玲 葛胜华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3584-3587,3592,共5页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良性急性肌炎的疾病特点及急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因肌痛/跛行、拒走就诊于急诊科的儿童病例40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血常规、心肌酶、呼吸道病原抗原检测,治疗...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良性急性肌炎的疾病特点及急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因肌痛/跛行、拒走就诊于急诊科的儿童病例40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血常规、心肌酶、呼吸道病原抗原检测,治疗及预后。以发病中热峰38.5℃分界,≥38.5℃为中高热组,<38.5℃为中低热组。结果 男29例,女11例;年龄3~12岁,3~6岁18例,6~12岁22例,中位年龄6(5,7)岁,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发病时间正值冬季,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生于呼吸道感染后。中高热组与中低热组下肢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3,4.5)d, 3(3,4)d,平均3.63 d,最短1 d,最长6 d,体温变化时间及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热组患儿以心肌酶升高为主,中低热组升高不明显,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升高程度与下肢痛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16例,肺炎支原体抗原阳性6例(乙流与支原体同时阳性1例),阴性18例,乙流多见,肺炎支原体次之,不同病原患儿的心肌酶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急诊留观及门诊治疗病程3~5 d,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病预后好,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儿童在呼吸道感染后,特别是乙流感染后突然出现下肢痛及心肌酶异常,需警惕儿童良性急性肌炎,该病具有自限性及预后良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良性肌炎 乙型流感 磷酸激酶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联合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帅 王泽熙 +2 位作者 史海燕 耿文锦 徐梅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联合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PA-aO_(2))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联合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PA-aO_(2))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初始抗休克(20 mL/kg醋酸钠林格液)、抗感染、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常规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按照国际指南目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6 h目标)继续液体复苏,试验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依据床旁超声及PA-aO_(2)监测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指导后续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液体复苏6、24、48 h的PA-aO_(2),液体复苏6 h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24 h乳酸清除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48 h液体总入量,48 h后行血液净化治疗例数。结果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预警评分、危重症评分、入院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血乳酸、PA-a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液体复苏6、24、48 h的PA-aO_(2)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液体复苏6 h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24 h乳酸清除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48 h液体总入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行血液净化例数少于常规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超声联合、PA-aO_(2)可以精准指导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液体管理,优化容量状态,减少液体入量,降低发生肺水肿的风险,避免血液净化有创治疗,减轻儿童痛苦,益于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超声检查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阴性T淋巴细胞在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权恒 董伟然 +4 位作者 李金英 高文杰 徐丽娟 张中馥 张丽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0-149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细胞尤其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在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312例住院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腺病毒肺炎19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115例,并选...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细胞尤其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在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312例住院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腺病毒肺炎19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115例,并选择同期保健科体检同年龄段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三组患儿外周血进行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辅助性T/抑制性T(CD4^(+)/CD8^(+))、双阴性T细胞(CD3^(+)CD4^(-)CD8-)、双阳性T细胞(CD3^(+)CD4^(+)CD8^(+))、总B细胞(CD19^(+))、自然杀伤淋巴细胞(CD56^(+))百分比测定,并按年龄分层,对两组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CD3^(+)、CD4^(+)、DNT、双阳性T淋巴细胞、CD19^(+)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症、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DNT、CD3^(+)、CD4^(+)显著下降,重症腺病毒肺炎组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腺病毒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轻症腺病毒肺炎组比较CD19^(+)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轻症腺病毒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腺病毒肺炎患儿按年龄进行分层研究结果显示13岁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DNT、CD3^(+)、CD4^(+)低于轻症腺病毒肺炎组,CD19^(+)高于轻症腺病毒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1岁、36岁两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临床症状轻重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病情越重细胞免疫抑制程度越明显,DNT可能参与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发展的过程,腺病毒肺炎患儿尤其是13岁儿童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阴性T淋巴细胞 腺病毒肺炎 儿童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1例儿童意外伤害及其预防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宋亚君 徐梅先 李改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意外伤害 急诊 儿童 创伤 药物中毒 食物中毒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在留观危重患儿病情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青 常春荣 +1 位作者 王伟芳 郑少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5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留观危重患儿病情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留观区的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留观危重患儿病情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留观区的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诊治工作,而研究组开展常规诊治+PEWS+SBAR工作,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留观时间、非计划入住PICU率、致残率、病死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PEW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观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非计划入住PICU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致残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留观室危重患儿中采用PEWS+SBAR沟通模式,能有效缩短患儿的留观治疗,降低非计划入住PICU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儿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 留观时间 家属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小儿心搏呼吸骤停流行病学调查及初步复苏效果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玉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7期151-152,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小儿心搏呼吸骤停情况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为今后复苏研究提供参考意义。方法收集患者数据并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及复苏效果,用自主循环恢复(ROSC)评估初步复苏... 目的分析急诊小儿心搏呼吸骤停情况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为今后复苏研究提供参考意义。方法收集患者数据并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及复苏效果,用自主循环恢复(ROSC)评估初步复苏效果。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中初始节律最为明显,其次为CPR前是否存在呼吸或脉搏,心跳停搏的自主循环恢复明显低于窦性心动过缓者,CPR不同持续时间的ROSC率分别为90. 6%、81. 5%和22. 2%,随着CPR持续时间延长,ROSC率明显降低(P <0. 05或P <0. 01)。结论缩短CPR启动时间有助于提高ROSC率及成活出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小儿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初始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氟乙酰胺中毒23例神经系统表现分析
8
作者 孙素真 冯宗怀 +1 位作者 袁会珍 张凤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023-1023,共1页
关键词 氟乙酰胺 中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急诊临床疾病种类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唐玉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6期157-158,共2页
针对本地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进行总结分析,建立疾病谱,按发病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了解常见疾病并建立一整套的可靠资料,可在院内进行交流学习,作为临床指导和教学的一个参考。因此,对本地儿科急诊患儿的疾病种类及临床特征进行总... 针对本地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进行总结分析,建立疾病谱,按发病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了解常见疾病并建立一整套的可靠资料,可在院内进行交流学习,作为临床指导和教学的一个参考。因此,对本地儿科急诊患儿的疾病种类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与分析,对于提高患儿的就诊率极为重要。本文对医院接诊的8 000例患儿的疾病种类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急诊 疾病种类:临床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严重脓毒症溶酶体膜蛋白分子变化及意义
10
作者 常海霞 张丽波 张中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溶酶体膜蛋白分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脓毒症患儿90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每组各4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溶酶体膜蛋白分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脓毒症患儿90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每组各4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小儿外周血溶酶体膜蛋白分子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PLT)的参数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63水平和PL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021、5.362,均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入院后第7天、入院后第1天、入院治疗前相比CD63较低,PLT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783、5.214,均P<0.05)。结论溶酶体膜蛋白分子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具有较高的水平,促进了PLT参数水平的降低,可能加重了脓毒症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严重脓毒症 溶酶体膜蛋白 血小板计数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通道联合信息化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患儿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少敏 常春荣 +3 位作者 王伟芳 李权恒 张云云 王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4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联合信息化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患儿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急诊患儿共360例,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模式分为对照组(180例)与实验组(18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分诊方式...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联合信息化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患儿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急诊患儿共360例,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模式分为对照组(180例)与实验组(18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分诊方式,试验组给予绿色通道+信息化分诊系统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成效。结果试验组家属急诊秩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分诊时间及分诊正确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级、4级患儿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联合信息化分诊系统的应用有效缩短了急诊患儿的候诊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好转,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儿科 信息化分诊系统 绿色通道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变化及血清学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楠 张中馥 +3 位作者 徐丽娟 郝改领 李清华 贾系群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3745-3747,3752,共4页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变化及血清学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24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病毒组,另选同期细菌性脑膜炎患儿121例为细菌组,选取同期正常儿童56例作为对照组。受检儿童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 ...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变化及血清学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24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病毒组,另选同期细菌性脑膜炎患儿121例为细菌组,选取同期正常儿童56例作为对照组。受检儿童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脑脊液2 ml,进行脑脊液生化学检查,检测脑脊液中细胞数量、葡萄糖、蛋白、氯化物含量;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球蛋白Ig G水平。结果病毒组白细胞数量、葡萄糖、蛋白、氯化物水平与细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毒组白细胞数量、葡萄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学指标:病毒组和细菌组CRP、S100b、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病毒组CRP、MMP-9、Ig G水平明显低于细菌组(P <0. 05),病毒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细菌组和对照组(P <0. 05),而病毒组S100b、Ig G水平与和细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脑脊液指标:细菌组CRP、S100b、MMP-9、Ig G、CysC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P <0. 05),病毒组CRP、S100b、MMP-9、Ig G、Cys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检查有特征性改变,但需要连续动态观察,有其局限性。而实验室检查指标中CRP、S100b、MMP-9、Ig G、CysC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异性改变,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治疗、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脑脊液 血清 C-反应蛋白 胱抑素C S100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脊液及多项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楠 张中馥 +3 位作者 徐丽娟 郝改领 李清华 贾系群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脊液及多项血清学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4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脑脊液检测分为病毒组(n=81)、细菌组(n=81)、正常组(n=8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资料搜集,...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脊液及多项血清学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4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脑脊液检测分为病毒组(n=81)、细菌组(n=81)、正常组(n=8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资料搜集,标本检测,数据整理,对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与脑脊液、血清学指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脑脊液生化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3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进行分析,S100B对比差异不显著(P> 0. 05),其余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 <0. 05)。对3组患者脑脊液指标水平进行分析,CRP对比差异不显著(P> 0. 05),其余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 <0. 05),对3组患者血清联合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下指标水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脊液中Cys C、S100B、MMP-9指标较敏感,血清中CRP、Cys C、MMP-9指标较敏感,可提示患者病情,联合检测可有效改善检测效果,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多项血清学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与纤溶功能动态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艳红 刘斌 +1 位作者 王晓冬 刘建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72例(试验组),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死亡组。另选同期同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于住院第1、3、5...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72例(试验组),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死亡组。另选同期同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于住院第1、3、5天清晨7时采静脉血2 mL,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进行PLT计数。结果轻型组第1天PLT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死亡组PLT计数均明显降低(Pa<0.01)。第5天,重型组PLT计数明显升高,而死亡组PLT计数持续下降。轻型组第1天AT-Ⅲ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死亡组AT-Ⅲ与轻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轻型组AT-Ⅲ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重型组第5天恢复正常,死亡组AT-Ⅲ活性持续降低。重型组DD第3、5天有所下降,死亡组持续性增高。第1天重型组与死亡组t-PA降低、PAI-1增高,死亡组t-PA持续下降,PAI-1持续性升高。结论SIRS患儿凝血系统紊乱非常普遍,当SIRS程度加重、病情恶化时,紊乱程度更显著。动态监测SIRS患儿PLT、AT-Ⅲ、DD、t-PA、PAI-1对病情估计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血小板计数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贾系群 张中馥 +3 位作者 张楠 李清华 唐玉峰 郝改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7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nCPAP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面罩吸氧,nCPAP组采...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7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nCPAP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面罩吸氧,nCPAP组采用nCPAP优先策略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48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PaO_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_2,FiO_2)等指标,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以及气管插管率。结果 nCPAP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O_2、PaO_2/FiO_2呈逐渐升高趋势,PaCO_2呈逐渐降低趋势,nCPAP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nCPAP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可阻止病情进展,减少气管插管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系群 张中馥 +3 位作者 郝改领 徐丽娟 李清华 马海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符合nCPAP使用标准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剔除数据不完整病例4例,最终纳入116例。根...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符合nCPAP使用标准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剔除数据不完整病例4例,最终纳入116例。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治疗成功组和未成功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48 h比较2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PaO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呼吸频率、心率。结果nCPAP治疗成功组108例(93.1%);未成功组8例(6.9%),均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未成功组PaO2、PaO2/FiO 2明显低于成功组,PaCO2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成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aCO2逐渐降低,PaO2、PaO2/FiO2逐渐升高(P<0.05)。所有患儿对nCPAP耐受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应用nCPAP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儿氧合、缓解其高碳酸血症,但对于存在严重低氧血症、CO2潴留明显的患儿,需尽早选择有创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含量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常海霞 张丽波 张中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672-1674,1678,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儿外周血CD_4^+CD25^+Treg细胞含量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断为脓毒症的36例患儿作为脓毒症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并测定CD_4^+CD25^+Treg细胞的含量,采集血清并测定...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儿外周血CD_4^+CD25^+Treg细胞含量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断为脓毒症的36例患儿作为脓毒症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并测定CD_4^+CD25^+Treg细胞的含量,采集血清并测定炎症介质及氧化应激产物的含量。方法: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中CD_4^+CD25^+Treg细胞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脓毒症组患儿血清中ICAM-1、TNF-α、IL-1β、CRP、PCT、LPO、MDA、AOPPs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reg高含量脓毒症患儿血清中ICAM-1、TNF-α、IL-1β、CRP、PCT、LPO、MDA、AOPPs的含量显著高于Treg低含量患者。结论:脓毒症患儿外周血CD_4^+CD25^+Treg细胞含量的增高能够激活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调节性T细胞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脑钠肽、血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β蛋白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丽娟 郝改领 +3 位作者 张楠 郑少敏 贾系群 张中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9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究脑钠肽(BNP)、血糖(Gl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联合检测在重症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科病房住院且诊断符合手足口病的100例... 目的探究脑钠肽(BNP)、血糖(Gl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联合检测在重症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科病房住院且诊断符合手足口病的100例患儿及同期健康体检的100名儿童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轻症组(41例)与重症组(59例),将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BNP、Glu、NSE、S-100β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BNP、Glu、NSE、S-100β及四项指标联合诊断重症手足口病的价值。结果重症组BNP、Glu、NSE、S-100β水平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0.05);轻症组Glu、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NP、Glu、NSE、S-100β为重症手足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BNP、Glu、NSE、S-100β及四项指标联合预测重症手足口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0.880、0.639、0.910、0.914,敏感度为88.1%、83.1%、37.3%、88.1%、89.8%,特异度为61.0%、87.8%、95.1%、90.2%、90.2%。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BNP、Glu、NSE、S-100β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儿及健康儿童,四项指标联合检查有利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血糖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重症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及CD64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的价值及病情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海霞 唐玉峰 张中馥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845-1847,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含量和CD64表达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中价值和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意义。方法脓毒症患儿56例分为严重脓毒症组(n=16)及一般脓毒症组(n=40),并将同期入住该病房的非脓毒症患儿34例作...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含量和CD64表达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中价值和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意义。方法脓毒症患儿56例分为严重脓毒症组(n=16)及一般脓毒症组(n=40),并将同期入住该病房的非脓毒症患儿3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住院后进行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及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采集血标本检测PCR、CD64。结果 2组脓毒症患儿外周血PCT及CD64的表达均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PCT及CD64的表达明显增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CD64是早期诊断脓毒症价值较高的指标,并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临床医师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 CD64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动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映辉 李贵霞 +2 位作者 李文辉 刘泽世 白晓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在不同患病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的不同发病阶段,观察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此因子与HIE的病因及病程的关系,探讨其对HIE的诊断、病情监测... 目的在不同患病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的不同发病阶段,观察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此因子与HIE的病因及病程的关系,探讨其对HIE的诊断、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对照组出生第1、3、7天和轻、中、重度组HIE患儿出生第1、3、7天血清中IL-18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出生第1、3、7天血清中IL-18水平分别为(71.08±11.52)、(72.53±11.05)、(71.93±11.30)ng/L;轻度组HIE患儿出生第1、3、7天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72.50±4.05)、(76.34±3.60)、(72.39±6.02)ng/L;中度组HIE患儿出生第1、3、7天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130.31±9.36)、(149.35±14.34)、(87.81±9.72)ng/L;重度组HIE患儿出生第1、3、7天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159.59±15.53)、(189.06±17.20)、(106.78±12.08)ng/L。结论 IL-18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HIE患儿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HIE患儿血清IL-18水平与HIE病程密切相关,随着HIE病程变化而改变。动态观测HIE患儿血清IL-18水平变化,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白细胞介素 18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