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临床ⅠA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1
作者 丛梦迪 丛力宁 +4 位作者 张延伟 任嘉梁 李扬 徐同欣 李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1例临床ⅠA期NSCLC老年患者术前增强CT及临床资料。术后病理显示其中87例LNM(LNM组)、274例无LNM(无LNM组),比较...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1例临床ⅠA期NSCLC老年患者术前增强CT及临床资料。术后病理显示其中87例LNM(LNM组)、274例无LNM(无LNM组),比较2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差异。提取术前增强CT影像学特征,进行归一化和降维,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法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按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于训练组中以10次交叉验证法获得最佳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根据临床ⅠA期NSCLC老年患者LNM影响因素建立LNM临床预测模型,以之预测训练组和测试组LNM,并以ROC曲线评价2种模型对于训练组和测试组的诊断效能。结果共于所有病灶中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归一化后采用LASSO法获得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并获得最佳影像组学模型,以之预测训练组和测试组LNM的AUC值分别为0.816和0.797,均高于临床模型(0.650和0.686,P均<0.05)。结论基于胸部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预测临床ⅠA期NSCLC老年患者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及常规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急性白血病腰椎骨髓浸润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海燕 李荣品 +4 位作者 吴亚兰 丛梦迪 王伟秀 王晶 侯振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27-830,共4页
目的应用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儿童急性白血病(AL)腰椎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血液科就诊的临床初诊为急性初发白血病的29例患儿为白血病组;另随机选择于我... 目的应用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儿童急性白血病(AL)腰椎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血液科就诊的临床初诊为急性初发白血病的29例患儿为白血病组;另随机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无血液系统疾病史、椎体肿瘤疾病史及手术史的32例患儿作为正常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MRI及多b值DWI扫描,测量腰2~4椎体信号强度,测量指标包括T1信号强度(S_(T1))、T2信号强度(S_(T2))、STIR信号强度(S_(STIR))、b值分别为0、200、400、600 s/mm^(2)的DWI信号强度(S_(D0)、S_(D200)、S_(D400)、S_(D600))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间各研究指标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序列、DWI序列对白血病组及正常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白血病组的S_(T1)、S_(T2)均低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_(STIR)、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不同b值的DWI信号强度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DWI信号强度随b值增高而降低。其中,白血病组S_(D0)与S_(D200)、S_(D400)、S_(D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_(D200)与S_(D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S_(D0)与S_(D200)、S_(D400)、S_(D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DWI各序列曲线下面积(AUC)均>0.5,S_(D200)的AUC值最高(0.85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在常规序列和不同b值下DWI序列的信号强度、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儿童腰椎T1WI信号减低,诊断效能较高;DWI序列信号增高,适宜选择低b值。ADC值不能区分白血病和正常腰椎。常规序列及DWI序列不能区分ALL和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骨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观察
3
作者 张新超 胡玉敬 +4 位作者 田丛娜 魏强 赵剑 杨双臣 边艳珠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99)Tc^(m)-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在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50只Wistar大鼠通过骨髓腔内注入含有大鼠乳腺癌细胞的腹水混悬液建立胫骨移植瘤模型,最终成瘤30只。将30只乳腺癌骨移... 目的观察^(99)Tc^(m)-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在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50只Wistar大鼠通过骨髓腔内注入含有大鼠乳腺癌细胞的腹水混悬液建立胫骨移植瘤模型,最终成瘤30只。将30只乳腺癌骨移植瘤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各10只,分别于骨移植瘤部位行0 Gy、5 Gy、25 Gy的单次大剂量直线加速器放疗,各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第10天尾静脉注射^(99)Tc^(m)-3PRGD_(2),1 h后行SPECT显像并计算骨移植瘤部位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应部位同等大小区域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显像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胫骨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移植瘤组织整合素αⅤβ_(3)受体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NT与整合素αⅤβ_(3)受体阳性细胞表达的关系。结果各组放疗前行^(99)Tc^(m)-3PRGD_(2)SPECT显像,骨移植瘤部位均可见显像剂浓聚影,浓聚程度无明显差异;各组放疗前T/N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放疗后行^(99)Tc^(m)-3PRGD_(2)SPECT显像,显像剂浓聚程度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各组放疗后T/NT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P均<0.05)。HE染色可见各组胫骨组织均有骨结构破坏,对照组内肿瘤细胞密度高于高、低剂量放疗组,高、低剂量放疗组内有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其中以高剂量放疗组肿瘤细胞坏死最多。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骨移植瘤组织整合素αⅤβ_(3)受体阳性率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NT与αⅤβ_(3)受体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847,P<0.01)。结论^(99)Tc^(m)-3PRGD_(2)SPECT显像指标变化与骨移植瘤病理改变一致,用于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瘤 整合素αⅴβ3受体 99Tcm-3PRGD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型婴儿肌纤维瘤病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亚兰 赵剑 侯振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5-676,共2页
本文报道1例多发型婴儿肌纤维瘤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儿男性3个月,出生后发现右前胸壁肿物并逐渐增大。超声、CT、MRI提示右前胸壁软组织肿物与邻近肋骨关系密切,同时全身皮下、肌肉、骨骼多发病变。18F-FDG PET/CT示右前胸壁皮下高... 本文报道1例多发型婴儿肌纤维瘤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儿男性3个月,出生后发现右前胸壁肿物并逐渐增大。超声、CT、MRI提示右前胸壁软组织肿物与邻近肋骨关系密切,同时全身皮下、肌肉、骨骼多发病变。18F-FDG PET/CT示右前胸壁皮下高代谢肿块影,左第9后肋局部骨质破坏伴周围高代谢软组织影,胸腹部及四肢皮下及肌肉内多发高代谢结节,脊柱多个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伴高代谢。右前胸壁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肌纤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瘤病 婴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