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在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屈博涵 郑美洁 +5 位作者 郑光磊 李伟 刘文秀 赵亚琼 刘子萌 李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183-188,共6页
目的借助远程医疗平台,探讨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在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等形成基于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干预方案。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 目的借助远程医疗平台,探讨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在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等形成基于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干预方案。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运动指导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OM-B理论指导下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4、12周后,采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试验、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本研究对照组脱落3例,试验组脱落1例。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心功能情况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干预4周LVEF高于干预前,LVEDD低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LVEF高于干预4周,LVESD、LVEDD低于干预4周(P<0.05);组间比较:干预12周,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干预4周,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高于干预4周(P<0.05);组间比较:干预12周,试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运动自我效能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干预4周,两组运动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高于干预4周(P<0.05);组间比较:干预12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得分组间(除其他领域外)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干预4周,对照组身体领域、其他领域及总分低于干预前,试验组各维度及总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低于干预4周(P<0.05);组间比较:干预12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在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自我效能,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全程化管理 COM-B理论 运动干预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联合检测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博 王艳丽 崔晓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CHF患者及同期50例...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CHF患者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标本,测定血清MMP-9、suPAR及PAI-1水平。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指标差异,并分析各血清指标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MMP-9、suPAR、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Ⅱ级、Ⅲ级、Ⅳ级CHF患者的血清MMP-9、suPAR、PAI-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预后良好65例,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率为39.81%(43/108)。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率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MP-9、suPAR及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MP-9、suPAR、PAI-1均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VEF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MP-9、suPAR、PAI-1单独检测及3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829、0.768和0.840,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21%,特异度为79.46%。结论 老年慢性CHF患者的血清MMP-9、suPAR、PAI-1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HbA1c和MOP检测对脓毒症心肌损伤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斌 郑文香 +5 位作者 曹新河 孙江涛 王丹 唐济飞 周文花 刘东海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1期3239-3243,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髓过氧化物酶(MOP)检测对脓毒症心肌损伤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84例脓毒症患者按诊断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28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6例,另选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正常组)...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髓过氧化物酶(MOP)检测对脓毒症心肌损伤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84例脓毒症患者按诊断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28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6例,另选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正常组)。4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清BNP和c Tn I水平、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O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评估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值。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患者LAD、LVEDD均较正常组增加,Hb A1c、MOP、BNP、c Tn I水平升高,APACHEⅡ评分增加,LVEF及F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心脏功能受损也越严重。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显示,Hb A1c、MO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BNP及c Tn I水平均有相关性(P<0.05),其中LVEF、FS与APACHEⅡ评分、BNP及c Tn I水平呈负相关,LVEDD、LAD、Hb A1c、MOP呈正相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MPO、Hb A1C检测可以更好的预测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风险,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值心动图 糖化血红蛋白 过氧化物酶 脓毒症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血症时心肌损伤分子细胞层发病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韩斌 郑文香 +5 位作者 曹新河 孙江涛 王丹 唐济飞 周文花 刘东海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9期3011-3015,共5页
脓毒血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肌损害导致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关于脓毒血症造成的心肌损害的机制尚未完成阐明,从分子细胞水平来看,钙离子失衡相关蛋白(FKBP12.6、RyR2蛋白)、炎性相关因子(TNF-α、IL-1β1、HMGB)... 脓毒血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肌损害导致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关于脓毒血症造成的心肌损害的机制尚未完成阐明,从分子细胞水平来看,钙离子失衡相关蛋白(FKBP12.6、RyR2蛋白)、炎性相关因子(TNF-α、IL-1β1、HMGB)、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基因、p53基因等)、氧化应激等参与了心肌损害的发病过程。心肌标志物在脓毒血症心肌损害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起着一定作用,不同的心肌标志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BNP、c Tn I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心肌损害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MPO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早于心肌损伤,能够早期预测心肌损伤;VCAM-1、CD14、PCT、Prx4的预测价值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研究,临床上要灵活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心肌损伤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