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及扣针蛋白-5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罗浩 王永利 +2 位作者 徐进宝 郭志佳 赵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与Rotterdam 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第1、3、7天,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40L、fibulin-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05、-0.421,P<0.05),与Rotterdam CT评分呈正相关(r=0.495、0.397,P<0.05);sCD40L(O r=2.768,95%CI:1.537~4.983)、fibulin-5(O r=2.539,95%CI:1.301~4.953)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预测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33~0.989),敏感度为86.59%,特异度为94.23%;Rotterdam CT评分联合sCD40L、fibulin-5的诊断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效能(Z=4.233、4.274、4.433,P<0.001);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曲线与临床实际发生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扣针蛋白-5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BI-RADS分级<4类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慧 赵海军 +7 位作者 赵辛 何颖 董吉 龚利华 刘姜验 梁建楠 赵凤依 贾秀贤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56-958,共3页
目的通过对BI-RADS分级<4类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经过心理疏导、专业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评估心理疏导、专业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对BI-RADS分级<4类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生活质量的... 目的通过对BI-RADS分级<4类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经过心理疏导、专业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评估心理疏导、专业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对BI-RADS分级<4类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2~5月既往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进行普查发现的BI-RADS分级<4类乳腺增生结节患者1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观察组入组对象进行心理疏导、专业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给予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分析,在定期复查过程中进行评分分析比较;评分采用网上自愿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心心理疏导和专业宣教能更科学的提高女性对乳腺增生结节认知度,可以大大降低女性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在定期复查过程中,积极对这些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会明显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DS分级<4类乳腺增生结节 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 护理干预 心理疏导和专业宣教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6
3
作者 贾秀贤 雷少军 +1 位作者 刘卫霞 荣铁成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78-780,783,共4页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74)和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采用...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74)和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价吞咽功能,Barthel指数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后FO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7.03%,对照组为54.80%,2组比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16%和2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舌骨位移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吸入性肺炎 功能性经口摄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