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提高针灸治痛疗效创新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曹文忠
-
机构
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健康保健中心
-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10期43-45,共3页
-
文摘
疼痛性疾病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数据表明痛证已占针灸科就诊病例总数的66.15%,颈肩腰腿痛占痛证总数的64.2%,且痛证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故尽快提高针灸治痛疗效为临床所急需。在理论创新模式上,首次提出把复杂痛证的辨证简化为阴阳两痛,脏腑经络两治法。阳痛取穴:百会、四神聪、大陵、大椎、养老、至阳、膏肓、肾俞、膀胱俞、委中、昆仑;阴痛取穴:百会、四神聪、内关、支沟、列缺、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合谷、太冲。以此为依据的针灸治疗能显著地提高疗效,尤其能提高低年资针灸医生的治痛水平。
-
关键词
痛证
针灸疗法
针灸效应
创新理论
穴位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提高针灸治痛疗效相关因素的分析
- 2
-
-
作者
曹文忠
-
机构
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健康保健中心
-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2期43-46,共4页
-
文摘
影响针灸治痛疗效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从针灸治痛边缘的角度来探讨提高针灸治痛疗效的问题。对天人合一、时令阴阳、缪刺巨刺、针灸文化、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针具选择、少用电针等诸多边缘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一些影响治痛疗效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目的是提高针灸治痛的疗效,尤其是提高低年资针灸医生的治痛疗效。
-
关键词
痛证/针灸疗法
痛证/影响因素
针灸文化
针具针法
穴
-
分类号
R246.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脊髓空洞症案
- 3
-
-
作者
曹文忠
马楠
-
机构
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保健中心
北京同仁堂沧州中医门诊部
-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6-1006,共1页
-
文摘
患者,女,46岁,加拿大籍华人。初诊日期:2005年8月22日。病史:双手、双上肢进行性无力、肌萎缩5年,加重双手不能持物、生活不能自理1年。5年前,开始出现双手僵硬、麻木,对痛温觉反应迟钝,西医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痛温觉迟钝逐渐扩展到双上肢及前胸。
-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治疗效果
反应迟钝
扫描诊断
双上肢
痛温觉
加拿大
双手
-
分类号
R246.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