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诊断,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观... 目的分析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诊断,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34例被诊断为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94.4%;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诊断后,21例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58.3%,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静息心电图 ST-T改变 老年冠心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闫雅芳 徐明 王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4期147-147,共1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132例各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132例各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具有可逆性,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对判断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对高龄、高血压病等具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心综合征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6期51-51,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病患者中,对其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检出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与诊断以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脏病 心律失常 诊断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0期114-114,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中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5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给予12... 目的研究分析在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中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5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检出率为96.2%(76/79),对照组检出率为82.3%(65/79),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相比,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中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尤其是能够更好的反映出ST-T段的变化特征与患者心率、自觉症状之间的关系,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早期复极综合征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闫雅芳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6期11-12,15,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进入该院的老年患者68例,选取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各34例,比较两组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常规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6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进入该院的老年患者68例,选取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各34例,比较两组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常规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61.76%,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高。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具有良好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老年心律失常诊断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联合血清sLOX-1、Fractalkine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张鹏 代群丽 +6 位作者 关顺凯 肖华凤 刘毅 孙玉春 刘璐璐 段书晨 高吉贤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联合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Fractalkine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斑块易损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检查且确诊的96例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颅...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联合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Fractalkine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斑块易损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检查且确诊的96例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颅内动脉管壁高分辨率成像结果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40例)和非易损斑块组(56例)。检测两组血清sLOX-1、Fractalkine水平、斑块纤维帽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LOX-1、Fractalkine水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的相关性。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OCT及血清sLOX-1、Fractalkine单独及联合诊断斑块易损性与手术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LOX-1、Fractalkine单独诊断斑块易损性的价值。采用诊断四格表分析OCT、血清sLOX-1、Fractalkine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斑块易损性的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较非易损斑块组血清sLOX-1水平高于非易损斑块组,Fractalkine水平及斑块纤维帽厚度均低于非易损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斑块组斑块纤维帽厚度与血清sLOX-1水平呈负相关(r=-0.411,P<0.05),与Fractalkine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LOX-1诊断斑块易损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4(95%CI:0.736~0.912),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85.71%,最佳截断值为529.07 pg/mL;血清Fractalkine诊断斑块易损性的AUC为0.845(95%CI:0.770~0.921),灵敏度为77.50%,特异度为76.79%,最佳截断值为22.97 ng/mL。OCT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379(P<0.05)。OCT联合血清sLOX-1、Fractalkine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50(P<0.05)。OCT、血清sLOX-1、Fractalkine单独诊断斑块易损性的灵敏度低于三者联合诊断,漏诊率高于三者联合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块易损CA患者的血清sLOX-1水平升高,Fractalkine水平降低,OCT联合血清sLOX-1、Fractalkine诊断斑块易损性的灵敏度增加、漏诊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可溶性凝集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FRACTALK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糖脂代谢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肖 宋浩明 +6 位作者 刘双虎 关顺凯 陈嘉 李辉 靳刚强 孟庆兰 单厚雪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糖脂代谢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强度组...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糖脂代谢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强度组(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低强度组(采用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压干预后进行相应强度的运动,均持续干预8周。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疲劳程度[采用自主感觉累计分级表(RPE)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包括血压变异性(BPV)、心率变异性(HRV)、高频(HF)功率、低频(LF)功率和LF/HF比值]、糖脂代谢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评估]和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后,高强度组患者的FPG、HbA1c、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低强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患者的SBP和DBP均低于低强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方面,高强度组患者HRV指标中的HF、LF均高于低强度组,LF/HF低于低强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患者BPV指标中的HF高于低强度组,LF、LF/HF低于低强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患者的SpO2和RPE评分均高于低强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患者的SAS量表评分低于低强度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低强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患者疲劳程度较重,但对患者血压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可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糖脂代谢水平,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高血压 糖脂代谢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A1c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闫雅芳 王智培 赵志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4例,均经冠脉造影确诊。根据HbA1c水平得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HbA1c≥5...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4例,均经冠脉造影确诊。根据HbA1c水平得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HbA1c≥5.7%)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单纯冠心病(HbA1c<5.7%)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血糖、血脂水平,并对比两组病患冠脉造影病变特点。最后进行一年随访,记录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bA1c(8.44±0.78)%、FBG(7.19±0.48)mmol/L、VLDL-C水平(0.77±0.13)mmol/L高于对照组的(4.61±0.52)%、(5.12±0.37)mmol/L、0.42±0.06(mmol/L),HDL-C水平(0.97±0.1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0.1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C、TG、L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多支病变比率为22.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65%,而单支病变比率为40.68%,高于对照组的14.12%。两组冠脉病变血管分布以LAD为主,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9.325%(3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处于较高水平,伴随着血脂水平异常,同时加大心肌梗死发生率,且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冠脉病变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的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志杰 闫雅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血糖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2月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根据HbA_(1c)以及餐后...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血糖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2月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根据HbA_(1c)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将其分为观察组(HbA_(1c)〉6.5%)67例和对照组(HbA_(1c)≤6.5%)5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患病情况、HbA_(1c)等水平、治疗后心血不良事件发生以及LVDd、LVEF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多支动脉病变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bA_(1c)、餐后2 h血糖、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以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LVDd高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时HbA_(1c)与血糖水平偏高容易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发糖尿病、多支动脉病变的概率更大。临床上采用HbA_(1c)与血糖水平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水平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1例报告
10
作者 孙建荣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01-201,共1页
患者,男,37岁。因陈发性胸闷,心悸就诊。体检:T P R BP均正常,心界不大,节律整,无杂音两肺及腹部阴性,X线胸片示心肺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心电图示下壁及胸导联ST段均呈凹方向上抬高。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心电图诊断 超声心动图检查 ST段压低 冠状动脉病变 运动实验 ST段抬高 胸导联 心肌缺血 陈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