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球冠阵稀布优化问题的粒子群与凸优化改进算法
1
作者 李润泽 张海瑛 窦修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5年第2期175-183,共9页
针对低轨天基卫星互联网侦察系统中全空域实时侦收的需求,常采用球冠天线阵接收的方案以达到多目标全空域同时侦收的目的;为避免阵列接收中常见的栅瓣问题,且要求同时获得较窄的波束宽度,相控阵常采用均匀分布间隔布阵的方式,但这就导... 针对低轨天基卫星互联网侦察系统中全空域实时侦收的需求,常采用球冠天线阵接收的方案以达到多目标全空域同时侦收的目的;为避免阵列接收中常见的栅瓣问题,且要求同时获得较窄的波束宽度,相控阵常采用均匀分布间隔布阵的方式,但这就导致阵元数目急剧增加,因此需要对球冠阵接收体制进行稀布优化研究;基于此,采用一种将粒子群与线性规划凸优化理论相结合的优化算法,新方法充分利用粒子群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并结合凸优化算法局部最优即全局最优的特点,将阵元权值与位置作为联合变量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稀布阵列的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实现稀布效果最优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旁瓣电平、保证高增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布阵列 粒子群优化 线性规划 凸优化 旁瓣电平 波束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的分布式信号合成功率分配方法
2
作者 赵梓桐 谢军 陈丽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针对传统电子对抗系统易被侦察定位,辐射功率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分布式布阵的各结点功率进行优化;首先建立在地面半圆环式分散布阵,空中合成的数学模型及以目标合成点场强值为目标函数的有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模型;... 针对传统电子对抗系统易被侦察定位,辐射功率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分布式布阵的各结点功率进行优化;首先建立在地面半圆环式分散布阵,空中合成的数学模型及以目标合成点场强值为目标函数的有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模型;针对标准PSO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收敛速度慢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Bernoulli混沌映射的种群初始化方法来增强初始种群的多样性;针对标准PSO在迭代中后期局部搜索能力差,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种群分离度与Tanh函数结合的自适应惯性权重设计方案;同时提出一种基于柯西分布的扰动策略以提高算法收敛精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拥有比标准智能优化算法更高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经优化后的功率分配方案可有效增强信号合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信号合成 功率分配 混沌映射 自适应惯性权重 柯西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BSCAN的电台通联关系发现方法
3
作者 眭博伦 谢军 国辛纯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5年第1期187-193,203,共8页
目前无线战术网络拓扑感知主要依赖于协议解析的方法;针对该方法在非合作复杂场景下实现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自适应参数的改进DBSCAN算法,实现了对节点通联关系的挖掘;首先通过对网络中频谱信号通信特点的分析,确定了将... 目前无线战术网络拓扑感知主要依赖于协议解析的方法;针对该方法在非合作复杂场景下实现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自适应参数的改进DBSCAN算法,实现了对节点通联关系的挖掘;首先通过对网络中频谱信号通信特点的分析,确定了将载波频率、带宽、跳频周期和平均信号功率等特征作为信号标签,之后采用改进的DBSCAN算法,自适应选择适当的聚类参数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对聚类结果的分析实现目标通联关系的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没有解析通信双方协议的前提下,能够成功辨识通信节点的个体行为和通信关系等重要信息,为挖掘和发现节点的通联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通信 频谱信号 参数估计 数据挖掘 密度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无源时差定位误差估计与误差修正算法
4
作者 宋定宇 张君毅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5年第1期269-275,284,共8页
针对无源时差定位算法在时差估计误差未知条件下,无法通过计算几何稀释因子准确估计定位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的无源时差定位误差估计与误差修正算法,通过学习信号特征参数和定位信息与定位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准确估计定位误差... 针对无源时差定位算法在时差估计误差未知条件下,无法通过计算几何稀释因子准确估计定位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的无源时差定位误差估计与误差修正算法,通过学习信号特征参数和定位信息与定位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准确估计定位误差并对定位结果进行修正,实现高精度定位;通过匹配时差定位结果与参考源信息制作了测试数据集,并使用该数据集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对各特征参数的重要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验证了随机森林模型在时间上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实现了在时差估计误差未知条件下对时差定位误差的准确估计,提高无源时差定位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时差定位 随机森林 误差估计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知识推理的电磁目标识别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鹏 王韩 张君毅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3期541-546,共6页
针对基于电磁感知数据进行目标识别的问题,设计了由基本属性和行为属性组成的电磁目标知识模型,在知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推理的电磁目标识别通用架构及流程。最后,面向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推理的移动目标属性识别... 针对基于电磁感知数据进行目标识别的问题,设计了由基本属性和行为属性组成的电磁目标知识模型,在知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推理的电磁目标识别通用架构及流程。最后,面向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推理的移动目标属性识别方法,介绍了数据预处理方法,给出了轨迹相似度定义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豪斯多夫距离的轨迹相似度计算方法,开展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可应用于电磁目标的识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知识推理 轨迹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知大数据综合分析与利用
6
作者 王鹏 张君毅 +1 位作者 郎俊杰 王韩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电磁空间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不断提升,实现海量电磁感知数据的综合利用是未来联合行动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需求,分析了电磁感知数据的特点及情报保障需求,设计了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一体化的数据处理模型,提出电磁感知数据... 电磁空间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不断提升,实现海量电磁感知数据的综合利用是未来联合行动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需求,分析了电磁感知数据的特点及情报保障需求,设计了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一体化的数据处理模型,提出电磁感知数据综合分析与利用处理流程,重点分析了侦察感知数据智能化识别、多源数据关联分析、动态知识库构建与维护、目标行为分析与意图识别等关键技术,为实现电磁感知数据综合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电磁感知数据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通信对抗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君毅 李淳 杨勇 《无线电工程》 2020年第8期619-623,共5页
认知通信对抗是一种新型的电磁作战理念,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使机器具备感知、推理、决策和评估等能力。通信对抗目标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和时变性强的特点,对抗方法也处于持续发展变化之中,针对通信对抗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设... 认知通信对抗是一种新型的电磁作战理念,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使机器具备感知、推理、决策和评估等能力。通信对抗目标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和时变性强的特点,对抗方法也处于持续发展变化之中,针对通信对抗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设计认知通信对抗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和认知引擎,对其动态感知、自主决策和效果评估等核心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初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通信对抗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动态感知 自主决策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GG16的超短波时频谱图分类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博昂 张海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2年第12期211-217,共7页
现代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战术通信网台主要集中在超短波频段;而未来的技术侦察对智能化、大数据处理的支撑需求越来越强烈;为实现超短波盲信号的分类,提出了一种将盲信号的时频谱图与优化后VGG16网络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电... 现代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战术通信网台主要集中在超短波频段;而未来的技术侦察对智能化、大数据处理的支撑需求越来越强烈;为实现超短波盲信号的分类,提出了一种将盲信号的时频谱图与优化后VGG16网络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电磁战场中实际采集到的超短波盲信号转换为时频谱图,然后通过迁移学习将其与优化后的VGG16卷积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并将空洞卷积引入网络,完成了对超短波盲信号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VGG16网络比原网络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1%;当将空洞卷积引入到优化后的VGG16网络的第7层和第10层时,识别率达到最高为92.2%,学习时间减少了34.1%,大大减少了模型的训练时长,验证了空洞卷积在超短波盲信号分类识别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时频谱图 VGG16 迁移学习 空洞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波中认知MIMO雷达正交恒模波形优化
9
作者 王毳 刘宝蕊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5-262,共8页
在多发射雷达系统中,为提高目标检测性能,需要提高系统输出信杂噪比。但由于发射机限制有恒定包络的约束,同时多发射系统中会有波形间正交性的要求。本文主要以集中式MIMO雷达系统为例,介绍在多发射认知雷达系统中的自适应时域波形优化... 在多发射雷达系统中,为提高目标检测性能,需要提高系统输出信杂噪比。但由于发射机限制有恒定包络的约束,同时多发射系统中会有波形间正交性的要求。本文主要以集中式MIMO雷达系统为例,介绍在多发射认知雷达系统中的自适应时域波形优化算法。建立了正交和恒模约束的最大信杂噪比问题模型,利用半定松弛结合瑞利熵优化算法和随机化算法优化正交发射波形及接收滤波器,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系统 自适应波束优化 最大信杂噪比 随机化算法 瑞利熵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宽带±45°双线极化阵列天线设计
10
作者 王浩 张海福 +2 位作者 姜海玲 王亚涛 余贤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0,共6页
为了满足宽带大功率相控阵极化调整、灵活干扰的应用需求,需要对±45°双线极化的阵列天线开展研究。阵元主体由金属交叉偶极子构成,通过引入金属寄生层、宽角匹配层进一步拓展了工作带宽,改善了大角度扫描特性;采用同轴巴伦实... 为了满足宽带大功率相控阵极化调整、灵活干扰的应用需求,需要对±45°双线极化的阵列天线开展研究。阵元主体由金属交叉偶极子构成,通过引入金属寄生层、宽角匹配层进一步拓展了工作带宽,改善了大角度扫描特性;采用同轴巴伦实现平衡馈电和阻抗变换,使用金属反射腔体调节组阵后相邻单元间的边界条件,从而优化了阵元间的互耦特性。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该阵列天线在0.96 GHz~2 GHz的工作频段内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可以实现二维±30°的波束扫描;并且,该阵列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耐功率性能好的特点,适合于大功率宽带干扰相控阵系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双线极化 宽带 宽角扫描 阵列天线 交叉偶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面模型的单运动平台无源定位方法
11
作者 国辛纯 胡亚 +2 位作者 杜宇峰 赵乾宏 窦修全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0期1127-1132,共6页
受地球曲率影响,传统基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位模型随着侦测距离的增大,定位误差显著增大,严重影响远距离目标定位跟踪精确度。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球面模型的单运动平台定位方法,将平面直角函数方程转换为球面三角函数方程,降低地球曲率... 受地球曲率影响,传统基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位模型随着侦测距离的增大,定位误差显著增大,严重影响远距离目标定位跟踪精确度。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球面模型的单运动平台定位方法,将平面直角函数方程转换为球面三角函数方程,降低地球曲率误差影响;利用无轨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实现复杂非线性观测方程迭代求解及远距离目标高精确度位置估计。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球面模型的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确度,定位精确度提升0.3%R~0.6%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模型 单站无源定位 无轨迹卡尔曼滤波 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接收数据重构的DOA估计技术
12
作者 张海瑛 崔宇晗 +3 位作者 陆东 苗峻 胡孟凯 窦修全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1228,共6页
在传统测向方法中,测向精度正比于阵列孔径,因此布阵空间与测向精度的矛盾性成为电子侦察系统在无人机等平台应用的主要工程约束之一。为实现空间受限下的高精度测向,提出一种通过协方差矩阵重构阵列接收数据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 在传统测向方法中,测向精度正比于阵列孔径,因此布阵空间与测向精度的矛盾性成为电子侦察系统在无人机等平台应用的主要工程约束之一。为实现空间受限下的高精度测向,提出一种通过协方差矩阵重构阵列接收数据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方法。结合均匀线阵的结构特点以及导向矢量Vandermonde矩阵与协方差Toeplitz矩阵的矩阵特征,通过重构阵列数据接收模型,实现阵列孔径的拓展,可在布阵空间不变的条件下显著提升阵列的测向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协方差数据重构的DOA方法实用有效,可作为传统DOA技术的前处理手段,提升算法性能及处理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 数据重构 孔径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TCN-BiLSTM船舶轨迹预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逸婕 张君毅 王鹏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针对现有船舶轨迹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域卷积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结合的船舶轨迹预测模型;首先搭建TCN网络提取船舶轨迹的序列特征,之后将注意力机制引入网络调整不同属性特征的权值,突出对轨... 针对现有船舶轨迹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域卷积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结合的船舶轨迹预测模型;首先搭建TCN网络提取船舶轨迹的序列特征,之后将注意力机制引入网络调整不同属性特征的权值,突出对轨迹预测影响更大的特征,最后搭建Bi-LSTM网络学习轨迹序列的前后状况来提取序列中更多的信息,实现对船舶未来轨迹的预测;通过实际船舶AIS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与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TCN-ABiLSTM模型相比LSTM、Bi-LSTM和BiLSTM-Attention模型船舶轨迹预测精度更高,拟合程度更好,验证了所设计的TCN-ABiLSTM模型在船舶轨迹预测方面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预测 时域卷积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地球半径的超短波超视距时差定位方法
14
作者 仇旭东 张海瑛 窦修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2期276-282,298,共8页
超视距无线传输条件下的超短波辐射源目标高精度定位技术是非合作通信侦测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针对该难题,在考虑地球曲率影响的同时,提出采用等效地球半径模型对超短波信号的对流层散射信道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基于到达时... 超视距无线传输条件下的超短波辐射源目标高精度定位技术是非合作通信侦测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针对该难题,在考虑地球曲率影响的同时,提出采用等效地球半径模型对超短波信号的对流层散射信道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方程组;通过Chan算法与牛顿迭代法相结合,对该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从而实现了辐射源目标空间位置的获取;详细推导了不同坐标系下坐标的转换计算、TDOA方程组的求解算法、定位性能的客观评价参数——几何精度因子;通过仿真分析了时差测量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对提出的等效地球半径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降低超视距定位误差,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定位性能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实现了对超短波超视距辐射源目标的高精度定位,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对流层散射 超视距 时差定位 等效地球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15
作者 马鹏辉 李艳斌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期209-216,共8页
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WFRFT)信号具有抗截获和抗调制识别等优点,在未来混合载波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混合载波的应用及特性分析上,而在WFRFT参数估计方面研究较少;为了解决非协作通信场景中参数未知的问题,提... 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WFRFT)信号具有抗截获和抗调制识别等优点,在未来混合载波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混合载波的应用及特性分析上,而在WFRFT参数估计方面研究较少;为了解决非协作通信场景中参数未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hintaro_K特征量的WFRFT参数估计理论;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最小化接收信号的Shintaro_K值可以准确估计出参数,然后对抛物线搜索算法进行改进,来搜索Shintaro_K特征量的最小值点;仿真结果表明,该WFRFT参数估计理论有效可靠,且与已有的研究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相似的参数估计准确度,但具有更少的搜索次数和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 参数估计 Shintaro_K特征量 改进的抛物线搜索算法 信息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抗残差网络的复杂海况舰船目标类型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博轩 王少博 +2 位作者 赵天白 罗恒光 王大宇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10期2355-2361,共7页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理论在水声领域的应用,水中目标识别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工程应用实践中,应用传统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器方法拼接得到的识别模型难以维持实验室性能,复杂多变的海洋信道使声信号在传感器接收前发生剧烈畸变,...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理论在水声领域的应用,水中目标识别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工程应用实践中,应用传统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器方法拼接得到的识别模型难以维持实验室性能,复杂多变的海洋信道使声信号在传感器接收前发生剧烈畸变,导致识别算法出现特征失配和过拟合问题,算法性能急剧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抗残差网络(Adversarial Residual Neural Network, ARNN)模型,利用梯度反向层(Gravity Reversal Layer, GRL)结构和双标签对抗训练的方式补偿了不同水文条件下信道传播之间的差异性,使算法更能够聚焦到能够表征目标本质的特征上,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更高的识别率。为验证其有效性,设计了2次实验,分别利用在南海不同海域、不同水文条件下多次采集的舰船目标机械辐射噪声信号,制作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以训练和测试算法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残差网络(Residual Neural Network, ResNet)等传统网络模型,提出的ARNN模型可以有效缓解特征失配和过拟合问题,使模型具备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可移植能力,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在水中目标识别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目标识别 特征失配 过拟合 对抗训练 梯度反向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平台中心对称阵的相干信源DOA估计
17
作者 刘长远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9期1029-1037,共9页
当存在多径问题时,圆阵的空间谱测向性能会严重下降。对此,提出一种基于运动平台的中心对称阵平滑空间谱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阵列在空间上的平移,得到多个平移后的协方差矩阵;同时利用中心对称阵的对称性,将接收数据反向处理,获得虚拟... 当存在多径问题时,圆阵的空间谱测向性能会严重下降。对此,提出一种基于运动平台的中心对称阵平滑空间谱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阵列在空间上的平移,得到多个平移后的协方差矩阵;同时利用中心对称阵的对称性,将接收数据反向处理,获得虚拟阵列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之后对所有协方差进行叠加,可获得一个新的满秩的协方差矩阵,实现解相干处理,完成信号的来波方向估计。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具备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圆阵 空间平滑算法 超分辨 相干信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的直扩信号生成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丽 方梓涵 梅立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4-1552,共9页
将深度学习模型应用至电子干扰技术来生成干扰信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应用于信号生成领域,对电磁扩频信号频谱数据的分布进行深度学习,并生成与其相干的干扰信号。在实验中GAN的... 将深度学习模型应用至电子干扰技术来生成干扰信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应用于信号生成领域,对电磁扩频信号频谱数据的分布进行深度学习,并生成与其相干的干扰信号。在实验中GAN的生成器和判别器互相博弈训练,通过自适应矩估计(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Adam)进行优化,最终训练出良好的模型,可以生成所需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AN的信号生成算法生成的数据分布已基本具备真实数据分布普遍具有的特点,对同一信噪比的电磁频谱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后,生成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学习到不同信噪比电磁频谱数据的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频信号 频谱数据 生成对抗网络 电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超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明超 李春晓 +1 位作者 边疆 张汉卿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2年第1期173-179,共7页
随着高速ADC和高性能FPGA芯片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芯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促进了电子战系统瞬时覆盖带宽由几十兆赫兹上升到几百兆赫兹甚至到吉赫兹量级,属于超宽带范畴。为了获得更远的探测距离性能,具备同时对多个辐射源侦测的能力,需... 随着高速ADC和高性能FPGA芯片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芯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促进了电子战系统瞬时覆盖带宽由几十兆赫兹上升到几百兆赫兹甚至到吉赫兹量级,属于超宽带范畴。为了获得更远的探测距离性能,具备同时对多个辐射源侦测的能力,需要瞬时形成多个数字波束对目标区域密集覆盖。针对宽带时域校准与合成处理资源占用多、形成波束少的缺点,在FPGA中采用整数点移位与相位校准滤波方法实现了通道校准,通过整数点移位与分数时延滤波处理降低了合成滤波器的阶数。对瞬时带宽内多个等间隔单音信号的波束指向进行仿真,通过波束图验证了宽带合成各频率指向的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处理实时、资源占用少的频域处理方法,结合FPGA芯片特性进行了硬件化实现,对合成前后频谱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合成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处理 FPGA 超宽带数字多波束形成 电子侦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卫星干扰源定位构型优化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柏如龙 施健康 +3 位作者 霍立寰 陈兵 黄鹏辉 陈建峰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2年第3期527-533,共7页
高轨卫星干扰源定位具有覆盖范围广、性能稳定的优势,是无线电监测的重要手段。然而,卫星干扰源定位的误差主要由定位构型决定,目前鲜有有效算法计算最优轨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高轨卫星干扰源定位构型优化方法。首先... 高轨卫星干扰源定位具有覆盖范围广、性能稳定的优势,是无线电监测的重要手段。然而,卫星干扰源定位的误差主要由定位构型决定,目前鲜有有效算法计算最优轨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高轨卫星干扰源定位构型优化方法。首先推导了卫星时差定位的几何稀释度模型,并将几何稀释度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然后基于遗传算法设计了轨位设计中的编码、适应度、选择等原则。最后获得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轨位设计结果。仿真试验和实星数据处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源监测 无源定位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