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冬敏 张雅勤 王彩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4591-4592,共2页
目的:测定中年人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以此反映中老年人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对45例中青年人(≤50岁)及56例老年人(>50岁)测定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结果:不同年龄组... 目的:测定中年人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以此反映中老年人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对45例中青年人(≤50岁)及56例老年人(>50岁)测定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结果:不同年龄组的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IBS值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IBS技术可以客观、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散射 辐射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分析
2
作者 卢冬敏 张雅勤 王彩军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90-291,共2页
目的测定中青年人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以此反映其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对51例中青年(≤50岁)及58例老年(>50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 目的测定中青年人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以此反映其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对51例中青年(≤50岁)及58例老年(>50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结果斑块部位分布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差异不明显(P>0.05);中青年组颈动脉斑块的IBS值与老年组IBS值相比较;不同年龄组的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IBS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患者较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差。结论背向散射技术可以实时、定量区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组织学构成,评价斑块特征,为临床早期预防治疗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背向散射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向散射积分对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的定量评价
3
作者 卢冬敏 张雅勤 王彩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898-898,917,共2页
本研究对中青年及老年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背向散射积分(IBS)测定,探讨两组患者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为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提供诊断信息。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背向散射积分 年龄组 老年患者 组成成分 诊断信息 中青年
原文传递
超声诊断无心畸胎序列征二例
4
作者 齐冬梅 张雅勤 杨雪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6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无心畸胎 超声诊断 宫内双胎妊娠 双足内翻畸形 胎心搏动 高血压病史 子宫增大 超声检查 无头畸形
原文传递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
5
作者 张亚勤 卢冬敏 王彩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773-774,共2页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测定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判断其稳定性。方法:对40例中青年人(≤50岁)及66例老年人(>50岁)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斑块的IBS值。结果:同年龄组颈动脉不同回声斑块相比较IBS值差异均...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测定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判断其稳定性。方法:对40例中青年人(≤50岁)及66例老年人(>50岁)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斑块的IBS值。结果:同年龄组颈动脉不同回声斑块相比较IBS值差异均显著,不同年龄组相同回声斑块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IBS技术可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量分析,为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