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基础课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书哲 檀艳丽 +1 位作者 高伟敏 缪淑娟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 医学基础课 多媒体技术 教学模式 优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永滨 吴艳萍 +4 位作者 刘书哲 张颖 刘嘉琳 高伟敏 缪淑娟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病理学 教学 应用 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搞好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
3
作者 李利平 王全胜 +1 位作者 吴艳萍 武变瑛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病理生理学 教学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本科生病理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4
作者 徐月清 武变瑛 李立平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教学效果 本科生 生病 本科教学 专科 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病理生理 临床医学 学员
全文增补中
原位PCR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汪会玲 刘书哲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7-58,共2页
原位PCR(In situ PCR)技术是继PCR技术之后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将PCR的高效扩增与原位杂交技术的细胞定位相结合,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原位对特定的DNA或RNA进行高效扩增再用特异性的探针作原位杂交检测。既能检出细胞内单拷... 原位PCR(In situ PCR)技术是继PCR技术之后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将PCR的高效扩增与原位杂交技术的细胞定位相结合,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原位对特定的DNA或RNA进行高效扩增再用特异性的探针作原位杂交检测。既能检出细胞内单拷贝及低拷贝的核酸序列,叉能对含靶序列的组织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PCR 病理学 扩增 细胞涂片 形态学分析 原位杂交检测 检出 核酸序列 PCR)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p-Stat3及p-Stat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俊茹 王原 +3 位作者 左连富 李凤林 王莹 刘嘉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8-462,共5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的活化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COX-2、p-Stat3及p-Stat5在不同食...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的活化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COX-2、p-Stat3及p-Stat5在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4例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18例正常鳞状上皮中COX-2、p-Stat3及p-Stat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OX-2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积分分别为0.83±0.46、1.85±1.24和2.10±1.77,鳞状细胞癌与非典型增生组织的COX-2表达高于正常鳞状上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中,p-Stat3的平均积分分别为0、0.76±0.59、2.83±1.27,p-Stat5分别为1.98±0.78、3.92±0.41、5.02±0.34,三种组织间两两比较,p-Stat3和p-Stat5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中淋巴结转移者及分化较低者COX-2表达低(P<0.05),且不同浸润深度的组织中p-Stat3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组织中p-Stat5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p-Stat3及p-Stat5三者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COX-2可能在食管癌变早期具有重要作用,COX-2高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Stat3的磷酸化与食管癌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COX-2 P-STAT3 p-Stat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浸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武变英 徐月清 王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84-87,共4页
报道了灵芝对Balb/c小鼠产生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的能力及对迟发性变态反应(DHT)等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经胃灌注不同剂量的灵芝浸液,每天灌注1次,连续灌15d,对照组自由摄水。用... 报道了灵芝对Balb/c小鼠产生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的能力及对迟发性变态反应(DHT)等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经胃灌注不同剂量的灵芝浸液,每天灌注1次,连续灌15d,对照组自由摄水。用SRBC免疫小鼠,免疫后第5d用溶血空斑实验(PFC)进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以反映B细胞生成IgM抗体的能力;于免疫后第4d用足底增厚法测定DHT强度,以检测T细胞功能;用碳粒廓清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高、中剂量组溶血空斑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DHT反应程度,p<0.05。表明灵芝能提高小鼠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碳粒廓清实验用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变态反应 灵芝浸液 调节作用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银杏黄酮注射液对记忆功能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利平 王全胜 +3 位作者 吴素焕 徐月清 牛培 范淑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71-173,共3页
背景:银杏黄酮的多种药用价值已被国内外认可,许多西方国家大量进口银杏叶提取物制成注射液出口,国内银杏叶产量大,但应用少,且没有注射制剂。目的:观察银杏黄酮注射液中总黄酮甙含量的提高和槲皮素甙含量的提高对小鼠记忆力、家兔缺血... 背景:银杏黄酮的多种药用价值已被国内外认可,许多西方国家大量进口银杏叶提取物制成注射液出口,国内银杏叶产量大,但应用少,且没有注射制剂。目的:观察银杏黄酮注射液中总黄酮甙含量的提高和槲皮素甙含量的提高对小鼠记忆力、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及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河北省职工医学院。材料:实验动物选择昆明种小白鼠(三四个月)90只。日本大耳白家兔(四五个月)32只。自制高纯度银杏黄酮注射液(5mL含银杏叶提取物17.5mg,其中银杏黄酮甙8.7mg,占提取物的49.8%,萜内酯4.61%);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金纳多):德国威玛舒培大药房生产(标明物含5mL含银杏叶提取物17.5mg,其中银杏黄酮甙4.2mg,占24%)。方法:实验于2002-09/11在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实验中心动物室完成。①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2mL/kg组,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l,2mL/kg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各组分别腹腔注射所试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10d。于第10天用药lh后,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mL/kg,复制学习记忆障碍模型。10min后,将其置于跳台仪中,适应后给予36V电压刺激。训练5min,24h复测,记录触电潜伏期及5min内触电次数。②取日本大耳白家兔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1mL/kg组、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0,0.5mL/kg组,每组8只。耳缘静脉注射所试药物,3d后取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③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组1,2mL/kg组,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2mL/kg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家兔冠状动脉结扎30min再松解方法造成心肌缺血灌注损伤,并于再灌注时即刻由颈动脉插管按不同组推注所试药物。于再灌注前分别注射所试药物,于再灌注前、再灌注30min、60min股动脉取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处死动物后取心肌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主要观察指标:①记忆实验中触电潜伏期及5min内触电次数。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侧定结果。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实验动物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记忆实验: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组与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组跳台实验潜伏期和5min错误次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mL/kg组5min错误次数少于同剂量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血流变学: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0,0.5mL/kg组,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组1mL/kg组均可降低全血黏度低切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③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2ml/kg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明显提高缺血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1ml/kg组能明显提高缺血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mL/kg组较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2mL/kg组缺血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提高显著。结论:自制高纯度银杏黄酮注射液和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均能提高记忆力;且同剂量下自制高纯度银杏黄酮注射液作用优于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类 生物黄酮类 血液流变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月清 曹志然 +1 位作者 李立萍 孙炜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9年第1期18-21,共4页
报道了灵芝对BALB/c小鼠产生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的能力、对迟发性变态反应(DHT)等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经胃灌注不同剂量的灵芝浸液,每天灌注一次,连续灌15d,对照组自由摄水。用... 报道了灵芝对BALB/c小鼠产生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的能力、对迟发性变态反应(DHT)等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经胃灌注不同剂量的灵芝浸液,每天灌注一次,连续灌15d,对照组自由摄水。用SRBC免疫小鼠,免疫后第5d用溶血空斑试验(PFC)进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以反映B细胞生成IgM抗体的能力;于免疫后第4d用足底增厚法测定DHT强度,以检测T细胞功能;用碳粒廓清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溶血空斑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DHT反应程度,P<005。表明灵芝能提高小鼠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碳粒廓清实验用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PFC DHT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素焕 李利平 +5 位作者 武变瑛 徐月清 周文英 冯天铸 牛培 孙伟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家兔血清中磷酸激酶(CPK〕、心肌组织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含量的影响;对心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家兔血清中磷酸激酶(CPK〕、心肌组织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含量的影响;对心电图ST段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家兔血清中CPK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心肌组织MDA低于模型组(P<0.01),SOD、CK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ST段抬高的程度呈下降趋势。结论血府逐瘀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在子宫腺肌症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永滨 刘元昀 +3 位作者 张金库 汪会玲 檀艳丽 缪淑娟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3,F0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因素在子宫腺肌症发生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记录组织中FⅢ的表达,配对对比观察了子宫腺肌症原位和相应肌间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增殖期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异位宫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血管因素在子宫腺肌症发生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记录组织中FⅢ的表达,配对对比观察了子宫腺肌症原位和相应肌间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增殖期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异位宫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子宫腺肌症异位宫内膜平均微血管密度(个/×400倍视野)明显高于其相应原位宫内膜(分别为 7.45± 2.83和6.31±1.50,P<0.05)。2.正常增殖期宫内膜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症原位宫内膜(分别为7.79±1.74和6.31±1.50,P<0.05)。结论:子宫腔肌症异位宫内膜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其相应原位宫内膜,提示血管因素在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微血管密度 内膜 宫内 异位 血管因素 正常 结论 重要作用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檀艳丽 方川 +1 位作者 缪淑娟 刘书哲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7,共1页
关键词 脊髓肠源性囊肿 诊断 病理检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球瘤──附13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书哲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球瘤 增生 成分 过渡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Bcl-2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14
作者 刘书哲 汪会玲 +2 位作者 梁化印 杨永滨 缪淑娟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 β Catenin、Bcl 2与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了 10例正常乳腺组织、40例癌前病变及 6 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 β Catenin、Bcl 2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Bcl 2、β Catenin在正常乳腺组... 目的 探讨 β Catenin、Bcl 2与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了 10例正常乳腺组织、40例癌前病变及 6 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 β Catenin、Bcl 2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Bcl 2、β Catenin在正常乳腺组织、癌前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逐渐降低 ,Bcl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有关 (P <0 .0 5 ) ,而 β Caten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 >0 .0 5 )。Bcl 2、β Catenin在癌前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结论 Bcl 2与 β Catenin基因改变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Β-CATENIN BCL-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组织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5
作者 徐月清 武变瑛 +1 位作者 李立平 孙炜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73-75,共3页
近几年利用机体组织细胞本身的抗损伤能力和耐受性以提高抗损伤能力和治疗疾病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86年Murry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的概念,即由预置短暂的缺血再灌注过程而诱导的对较长时程缺血再... 近几年利用机体组织细胞本身的抗损伤能力和耐受性以提高抗损伤能力和治疗疾病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86年Murry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的概念,即由预置短暂的缺血再灌注过程而诱导的对较长时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自我保护作用,被认为是迄今最强有力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措施,也是生物体各种组织细胞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领域也从心肌扩展到机体许多组织.为这一理论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现就IP在各个组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 首次 心肌保护 观点 研究热点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任慧媛 徐月清 +4 位作者 武变瑛 臧晓霞 申文增 李立平 孙炜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7-8,共2页
目的:翼状裔肉切除术中局部应用MMC治疗翼状胬肉,以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采用逆行切除术式降低角膜并发症。方法:局麻下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即沿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去除体部胬肉组织。将浸有0.2 mg/ml MMC棉片放于胬... 目的:翼状裔肉切除术中局部应用MMC治疗翼状胬肉,以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采用逆行切除术式降低角膜并发症。方法:局麻下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即沿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去除体部胬肉组织。将浸有0.2 mg/ml MMC棉片放于胬肉根部断面,用球结膜覆盖之,3 min后反复冲洗后完整切除胬肉头部。结果:行此法治疗病人60例65眼,随访6—22月,未见复发,无角膜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 MMC 0.2 mg/ml3 min,能有效的抑制结膜纤维组织增生,无角膜并发症和巩膜变薄发生;术式的改进能有效的保护角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并发症 翼状胬肉 角膜 术中应用 结膜 丝裂霉素C 中局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1例误诊分析
17
作者 刘书哲 汪会玲 成伟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5-35,共1页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病。临床上易误诊误治,现报告31例,并对其误诊误治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减少误诊误治的几个环节,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
关键词 误诊误治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误诊分析 桥本氏病 临床 原因 诊治 环节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曲菌感染2例报告
18
作者 刘书哲 檀艳丽 高伟敏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合并症 曲菌感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与恶性肿瘤
19
作者 张颖 吴艳萍 刘嘉琳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端粒酶 肿瘤分子生物学 常见病 多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618例腹泻病原菌分布与药敏
20
作者 檀艳丽 方川 +2 位作者 吴艳萍 徐百成 刘颖慧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 研究保定市引起腹泻病原菌分布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 2 0 0 0年 - 2 0 0 1年对保定市6 18例腹泻患者进行大便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 2 15例 ,检出率 40 .5 % ,共 9个菌属。其中志贺氏菌属 112... 目的 研究保定市引起腹泻病原菌分布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 2 0 0 0年 - 2 0 0 1年对保定市6 18例腹泻患者进行大便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 2 15例 ,检出率 40 .5 % ,共 9个菌属。其中志贺氏菌属 112例 (4 4.6 % ) ;致病大肠杆菌 48例 (19.1% ) ;沙门氏菌属 43例 (17.2 % ) ,其次为不凝集弧菌、变形杆菌等。结论 致病大肠杆菌检出率明显增高 ,福氏志贺氏菌仍占优势 ,宋内氏志贺氏菌比例上升。 112例志贺氏菌药敏提示 :临床常用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而丁胺卡那、氟哌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病原菌 细菌培养 药敏实验 保定市 菌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