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血宁胶囊治疗使用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玉梅 韩丽晖 +3 位作者 张亦心 龚肖清 任丽娟 吴明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治疗皮下埋植避孕剂引起阴道流血的疗效,探讨阴道流血与受试者血液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宫血宁组与安慰剂组,比较两组服药前后阴道流血模式的变化;分别采用放免法...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治疗皮下埋植避孕剂引起阴道流血的疗效,探讨阴道流血与受试者血液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宫血宁组与安慰剂组,比较两组服药前后阴道流血模式的变化;分别采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清ET和NO水平。结果:以90天为参考期,宫血宁组在服药前、后总流血天数是44.7±3.2天和29.0±2.1天(P<0.05);服药后宫血宁组与安慰剂组总流血天数,分别是29.0±2.1天和43.7±2.8天(P<0.05)。宫血宁组阴道流血停止者,服药前血ET为37.3±2.5pg/ml;继续出血者,服药前血ET为18.8±1.7pg/ml(P<0.01)。结论:服用宫血宁后阴道流血模式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皮埋剂继续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血宁胶囊 皮下埋植避孕剂 阴道流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单铵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大鼠子宫角粘连及对粘连局部tPA、PAI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莉 于俊荣 +2 位作者 樊瑞琴 刘效群 齐惠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甘草酸单铵盐(mono ammonium glycyrrhetate,MAG)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子宫角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对大鼠腹腔液和子宫角粘连局部组织中tPA-a、PAI-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6组,制作大鼠子宫角粘连模型。MAG组给予MAG 5m/kg,复... 目的观察甘草酸单铵盐(mono ammonium glycyrrhetate,MAG)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子宫角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对大鼠腹腔液和子宫角粘连局部组织中tPA-a、PAI-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6组,制作大鼠子宫角粘连模型。MAG组给予MAG 5m/kg,复方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ml/kg,MAG加复方丹参组给予MAG 5mg/kg及复方丹参注射液1ml/kg,地塞米松磷酸钠(Dex)组给予Dex 1mg/kg,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空白对照组未实行任何处理。参照Leach的方法观察粘连评分、取腹腔液和局部粘连组织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tPA-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活性(PAI-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AG、MAG加复方丹参、Dex组明显降低粘连评分及严重粘连百分率(P<0.01),单用复方丹参未降低粘连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组与MAG加复方丹参组明显升高腹腔液tPA-a和tPA/PAI。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了宫角组织中PAI-a、明显降低组织tPA/PAI,其它各实验组均明显升高组织tPA-a和tPA/PAI(P<0.01),且MAG加复方丹参组、Dex组明显降低组织PAI-a。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术后粘连形成过程包括局部纤溶活性降低过程的理论;证明了MAG和MAG伍用复方丹参具有预防粘连和提高纤溶活性的作用,且联合应用优于MAG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单铵盐 复方丹参 预防粘连 子宫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甘草酸单铵盐对大鼠子宫角粘连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莉 于俊荣 +1 位作者 高章圈 王国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草酸单铵盐(MAG)对大鼠子宫角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大鼠分5组,每组10~11只,参照大鼠子宫角粘连模型造模。实验组给予MAG高、中、低(25mg/kg、5mg/kg、1mg/kg)3个剂量,标准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Dex 1.5mg/kg),粘...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草酸单铵盐(MAG)对大鼠子宫角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大鼠分5组,每组10~11只,参照大鼠子宫角粘连模型造模。实验组给予MAG高、中、低(25mg/kg、5mg/kg、1mg/kg)3个剂量,标准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Dex 1.5mg/kg),粘连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术中腹腔灌注,术后灌胃每天1次,共6天,术后7天观察子宫角粘连评分、腹腔液白细胞计数及胸腺称重指数。结果:与粘连对照组比较,MAG不同剂量组和Dex组粘连评分和严重粘连百分率明显降低,以5mg/kg MAG组降低严重粘连效果与标准对照组最接近;不同剂量MAG组和Dex组对大鼠腹腔液白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与粘连对照组比较,Dex明显降低胸腺称重指数(P<0.01),而不同剂量MAG无此作用(P<0.01)。结论:MAG对大鼠子宫角粘连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甘草酸单铵盐 大鼠 子宫角粘连 预防措施 M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单铵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大鼠子宫角粘连及其对大鼠免疫机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莉 于俊荣 +2 位作者 樊瑞琴 刘效群 齐惠敏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5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观察甘草酸铵盐(MAG,Mono ammoniumglycyrrhetate)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子宫角粘连的预防作用和对大鼠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参照Leach、Yaron等方法加以改良制作大鼠子宫角粘连模型。观察各组粘连评分、腹腔液白细胞计数、测量... 目的观察甘草酸铵盐(MAG,Mono ammoniumglycyrrhetate)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子宫角粘连的预防作用和对大鼠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参照Leach、Yaron等方法加以改良制作大鼠子宫角粘连模型。观察各组粘连评分、腹腔液白细胞计数、测量腹腔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取粘连组织做病理;胸腺完整取出测胸腺指数、CD4+标记率、CD8+标记率及CD4/CD8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AG、MAG伍用复方丹参、Dex明显降低粘连评分及严重粘连百分率(P<0.01);单用复方丹参未降低粘连评分。病理学检查提示MAG抗炎作用与Dex类似,复方丹参无抗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MAG组、Dex组降低白细胞计数,而复方丹参及MAG加复方丹参组提高白细胞计数(P<0.01)。与模型组比较,Dex组明显降低胸腺指数(P<0.01)。与模型组和Dex组比较,MAG组明显升高腹腔液IL-2水平(P<0.05),其它各组无此作用;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腹腔液TNF-α(P<0.01)。模型组CD4+、CD8+标记率明显降低(P<0.01);复方丹参、MAG加复方丹参组均提高CD4+、CD8+标记率(P<0.01),提高CD4+/CD8+(P<0.01)。结论MAG、MAG加复方丹参具有明确的抗炎、抗粘连作用,与Dex相当,并且具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两者合用抗粘连作用优于单用M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单铵 药物配伍 复方丹参注射液 药物预防 大鼠 子宫角粘连 免疫机能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助孕方药促进人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树成 陈秋梅 +9 位作者 夏誉薇 沈明秀 蔡连香 贺斌 刘效群 张子洲 李巧凤 杜淑英 阚国英 王介东 《中医药学刊》 CAS 2004年第5期820-822,共3页
对服用 3种补肾助孕方药的临床排卵障碍性不孕者 ,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的LH -2、LH +7、LH +10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取材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内膜组织形态学表现 ,VEGF、TGF、LIF、bFGF/FGF共 4种血管生成因子和VEGFR、EGFR、TGFR、... 对服用 3种补肾助孕方药的临床排卵障碍性不孕者 ,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的LH -2、LH +7、LH +10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取材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内膜组织形态学表现 ,VEGF、TGF、LIF、bFGF/FGF共 4种血管生成因子和VEGFR、EGFR、TGFR、CD10 5、PDGFR -α共 5种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 ,3种方药对人子宫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活性和作用均具有强烈的正向促进作用 ,组织中具有旺盛的血管生成表现 ,除TGF和TGFR外其它 7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说明补肾助孕中药具有明确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不孕症 补肾药 血管生成因子 受体 排卵障碍性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7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树成 陈秋梅 +5 位作者 夏誉微 刘效群 沈明秀 蔡连香 李巧凤 杜淑英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5,共2页
本文报告了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中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分析 ,显示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高 ,总妊娠率可达 6 4 2 % ,总有效率可达 94 7% ,周期妊娠率为 2 5 8%。
关键词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 中西医结合 月经不调 肾虚证 习惯性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炔失碳酯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芳 于俊荣 +4 位作者 张凤娥 樊瑞琴 齐惠敏 王兰素 王华芝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84-288,共5页
本实验以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为模型 ,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绒毛、蜕膜组织细胞中加入系列浓度的双炔失碳酯后 2 4和 48h,h CG、E2 、P均明显降低 (P<0 .0 1 ,P... 本实验以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为模型 ,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绒毛、蜕膜组织细胞中加入系列浓度的双炔失碳酯后 2 4和 48h,h CG、E2 、P均明显降低 (P<0 .0 1 ,P<0 .0 5 ) ,PGF2α明显增高 (P<0 .0 1 ,P<0 .0 5 )。表明 ,双炔失碳酯可直接作用于人绒毛、蜕膜组织 ,抑制h CG、E2 、P的产生 ,刺激 PGF2α的合成。结果提示 ,绒毛、蜕膜是双炔失碳酯抗早孕时 ,主要作用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绒毛 蜕膜 内分泌功能 终止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益肾灵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树松 王晓风 徐铎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282-283,共2页
目的 测定益肾灵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 ,C18柱 ,流动相甲醇 -四氢呋喃 -水 (2 4∶16∶6 0 ) ,检测波长 2 70nm。结果 淫羊藿苷在 0 .15 8~ 1.896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7,平均回收率为 10 1.3 ... 目的 测定益肾灵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 ,C18柱 ,流动相甲醇 -四氢呋喃 -水 (2 4∶16∶6 0 ) ,检测波长 2 70nm。结果 淫羊藿苷在 0 .15 8~ 1.896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7,平均回收率为 10 1.3 % ,RSD为 1.86 % (n=5 )。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 ,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益肾灵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