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SS1与SO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庆滨 陈艳昕 +2 位作者 肖芳 周颖 张辉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与性别决定区Y Box2蛋白(SO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与性别决定区Y Box2蛋白(SO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SS1与SOX2表达情况,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分析MTSS1及SOX2阳性表达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TSS1及SOX2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799、21.645,P <0. 01);不同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中MTSSI及SOX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SS1:χ~2=15.276、20.447、11.198,P<0.0];SOX2:χ~2=17.284、16.168、48.534,P <0.01);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与MTSS1、SOX2阳性表达显著相关(β=1.745、1.792、1.288、1.981、1.784、1.899,P均<0.05); MTSS1及SOX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3,P<0.05)。结论MTSS1及SOX2在结肠癌中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质量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 性别决定区Y Box2蛋白 结肠癌 术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调节蛋白、转录因子E2启动子结合因子1、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艳昕 刘庆滨 +2 位作者 黄江梅 周颖 肖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双向调节蛋白(AREG)、转录因子E2启动子结合因子1(E2F-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住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双向调节蛋白(AREG)、转录因子E2启动子结合因子1(E2F-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住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AREG、转录因子E2F-1、IL-6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转录因子E2F-1、IL-6的表达,分析影响AREG、转录因子E2F-1、IL-6表达的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TNM分期为Ⅲ期+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较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是影响表达的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较高,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双向调节蛋白 E2F1转录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在肝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郭运生 彭利 高霞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肝细胞癌组织和6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OX-2、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的COX-2表...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肝细胞癌组织和6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OX-2、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高于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门静脉癌栓、甲胎球蛋白(AFP)和组织分化者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与MMP-2和MMP-9的表达有相关性(r分别为0.508和0.368,P<0.01)。MMP-2和MMP-9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72,P<0.01)。结论:COX-2可能通过增加MMP-2和MMP-9的表达而促进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肿瘤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胖指标与妊娠晚期孕妇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邵俊涛 吴晓华 +3 位作者 郑晶晶 刘晓东 邵楠 齐俊巧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与妊娠晚期孕妇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相关性。方法 126例妊娠晚期孕妇,按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分为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组(n=56)和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组(n=70),分析妊娠晚期孕妇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与...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与妊娠晚期孕妇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相关性。方法 126例妊娠晚期孕妇,按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分为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组(n=56)和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组(n=70),分析妊娠晚期孕妇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与不同肥胖指标的关系。结果 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组孕前体重指数及颈围高于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组(P<0.05)。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与孕前体重指数(r=0.212,P=0.018)和颈围(r=0.227,P=0.01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颈围与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独立相关(β=0.502,P=0.013)。结论颈围与妊娠晚期孕妇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密切相关。在妊娠晚期孕妇这一特殊人群,颈围是一个测量简便、容易获得、结果准确、可靠稳定的肥胖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围 睡眠障碍 妊娠晚期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庞燕 王益民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2375-2376,共2页
目前,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作为诊断、复查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准确、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使用对比剂可能导致毒副反应发生,其发生率与对比剂量、注射速度和注射方式有关,因此,可否使用较少的对... 目前,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作为诊断、复查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准确、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使用对比剂可能导致毒副反应发生,其发生率与对比剂量、注射速度和注射方式有关,因此,可否使用较少的对比剂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已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血管成像 颈部血管 图像质量 影像学检查方法 注射方式 注射速度 碘剂过敏 图像重建 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颈围与脐动脉血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邵俊涛 吴晓华 +3 位作者 郑晶晶 齐俊巧 刘晓东 邵楠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9期2910-2914,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颈围与脐动脉Vs/Vd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妊娠晚期女性,按颈围分为颈围<34.7 cm组(n=81)和颈围≥34.7 cm组(n=45)。分析妊娠晚期孕妇颈围与脐动脉Vs/Vd比值的关系。结果颈围≥34.7cm组脐动脉Vs/Vd≥3.0检出...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颈围与脐动脉Vs/Vd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妊娠晚期女性,按颈围分为颈围<34.7 cm组(n=81)和颈围≥34.7 cm组(n=45)。分析妊娠晚期孕妇颈围与脐动脉Vs/Vd比值的关系。结果颈围≥34.7cm组脐动脉Vs/Vd≥3.0检出率明显高于颈围<34.7 cm组(64.4%vs 19.8%,χ~2=25.16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围≥34.7 cm(Or=5.167,95%CI:2.138~12.491,P=0.000)是脐动脉Vs/Vd≥3.0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合并妊娠相关疾病孕妇后,颈围≥34.7cm组Vs/Vd比值≥3.0检出率仍明显高于颈围<34.7 cm组(47.8%vs 11.5%,χ2=14.728,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围≥34.7 cm(Or=7.028,95%CI:2.403~20.555,P=0.000)是Vs/Vd比值≥3.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围与脐动脉Vs/Vd比值密切相关,提示肥胖与胎盘功能异常有关,即使在健康妊娠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围 脐动脉血流 妊娠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MTSS1与S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庆滨 陈艳昕 +2 位作者 肖芳 周颖 张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4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及胚胎干细胞关键蛋白(SOX2)在结肠癌组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中MTSS... 目的分析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及胚胎干细胞关键蛋白(SOX2)在结肠癌组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中MTSS1及SOX2表达水平,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MTSS1及S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TSS1及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旁毗连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患者肿瘤组织中MTSS1及SOX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是MTSS1阳性表达的危险性因素(P<0.05),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SOX2阳性表达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MTSS1与S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淋巴结转移与SOX2表达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TSS1 SOX2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铁 陈铁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丹参、乌司他丁及两药合用对大鼠AP的影响。 方法 :通过胰胆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成大鼠AP模型 ,分别观察实验性AP大鼠血浆SOD、MDA的变化及丹参、乌司他丁治疗的影响。 结果:丹参、乌司他丁治疗实验性AP大鼠可明显降低... 目的 :探讨丹参、乌司他丁及两药合用对大鼠AP的影响。 方法 :通过胰胆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成大鼠AP模型 ,分别观察实验性AP大鼠血浆SOD、MDA的变化及丹参、乌司他丁治疗的影响。 结果:丹参、乌司他丁治疗实验性AP大鼠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浆MDA并升高SOD水平。 结论 :丹参、乌司他丁通过降低MDA损伤性因子 ,升高SOD保护性因子 ,对AP有治疗作用 ;而丹参 +乌司他丁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氧自由基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丹参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敏 郭运生 +3 位作者 肖芳 周颖 黄江梅 张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9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1(CXC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胃癌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9例胃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CD34和CXCL...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1(CXC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胃癌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9例胃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CD34和CXCL1的表达情况,分析CXCL1和CD34-MVD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CXCL1呈过表达(P<0.05),且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胃癌组织中CXCL1的表达和CD34-MVD呈正相关(r=0.71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XCL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参与胃癌微血管生成进而影响胃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1 胃癌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胆道损伤1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喜贤 郭运生 张浩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08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72-773,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LC完成102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因胆囊Colot三角周...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LC完成102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因胆囊Colot三角周围致密粘连解剖不清中转开腹4例,胆囊创面出血1例,胆总管损伤1例)。结论只要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治疗结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手术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滨伟 刘洋 李永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7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患者103例,无术后并发症组73例,有并发症组30例。测定患者术前、术后24h、48h、7d血胃泌素(GAS)和胃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患者103例,无术后并发症组73例,有并发症组30例。测定患者术前、术后24h、48h、7d血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的水平。【结果】①术前两组间GAS和MTI。血浆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术后24h、48h血浆MT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血GAS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③与无并发症组相比,有并发症组术后24h、48h血浆MT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GAS水平显著升高(P〈0.05)。④无并发症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有并发症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GAS、MTL水平变化与病情及胃肠功能恢复密切相关,检测血中GAs、MTL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及评估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胃肠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反复感染一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喜贤 杨涛 《腹部外科》 2005年第6期355-355,共1页
关键词 修补术后 无张力疝 反复感染 双侧腹股沟斜疝 切开引流术 腹股沟疝手术 切口红肿 抗生素治疗 切口愈合 炎症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使用微量泵进行注射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丽荣 宋红 张英文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8期83-84,共2页
目的 :探讨对使用微量泵进行注射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微量泵注射治疗的4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入院时间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211例患者作... 目的 :探讨对使用微量泵进行注射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微量泵注射治疗的4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入院时间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2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入院时间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1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进行护理投诉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进行微量泵注射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泵注射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邵彩慧 李阔 刘滨伟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病(PH)合并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及治疗高Hcy血症及IR可以预防PH合并VD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388例,分为2组,PH合并VD患者96例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病(PH)合并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及治疗高Hcy血症及IR可以预防PH合并VD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388例,分为2组,PH合并VD患者96例为病例组,PH不合并VD患者292例为对照组。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葡萄糖(FPG)、Hcy等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1)病例组在TG≥1.88mmol/L、TC≥6.17mmol/L、HDL<1.44mmol/L、LDL≥3.12mmol/L、FINS≥11.0mU/L、IRI≥2.8、Hcy≥14μmol/L时,PH合并V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14μmol/L、IRI≥2.8mU/L是预测PH合并VD的主要指标,OR为2.79、7.47,OR95%CI为2.023~4.977,5.843~9.555,P<0.05。结论高Hcy≥14μmol/L、IRI≥2.8mU/L是PH合并VD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痴呆 血管性 半胱氨酸 胰岛素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的GSTP1基因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宣斌 王益民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655-1659,共5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并同意行基因检测的80例患者资料。根据GSTP1基因情况分为基因突变组(GSTP1基因突变)、基因野生型组(GSTP1基...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并同意行基因检测的80例患者资料。根据GSTP1基因情况分为基因突变组(GSTP1基因突变)、基因野生型组(GSTP1基因野生型)。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及组织标本送至我院精准医疗科进行GSTP1表达检测,将患者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均行化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无进展生存期。选取18例组织标本分别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GSTP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GSTP1基因检测显示突变型35例(基因突变组),野生型45例(基因野生型组);基因突变组与基因野生型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吸烟、饮酒、肿瘤分型、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神经侵犯、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突变组化疗总有效率(43.86%)明显低于基因野生型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基因突变组[(4.39±1.24)年]明显低于基因野生型组[(6.49±2.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GSTPl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P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GSTP1基因野生型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好于基因突变患者。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GSTP1基因类型予以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GSTP1基因 野生型 突变型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结构域基因甲基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17
作者 董玉然 王益民 +4 位作者 郭炜 刘盼 郭艳丽 杨植彬 董稚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结构域(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的表达与E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结构域(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的表达与E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和RT-PCR技术检测69例ESCC组织及48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WWOX基因的DNA甲基化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ESCC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为26.1%(18/69),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2%(2/48)(P=0.002);Ⅲ、Ⅳ期食管癌患者中WWOX基因甲基化发生率(43.3%,13/30)显著高于Ⅰ、Ⅱ期(12.8%,5/39)(P=0.004);低分化癌组的甲基化发生率(33.3%,4/12)高于高分化(20.0%,3/15)和中分化组(26.2%,11/42),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中WWOX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中WWOX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ESCC的形成和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WWOX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