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
作者 刘坤 付鑫垚 +5 位作者 郭彤 张婉月 赵庆生 孔泽娟 程华 宋恒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了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纯化总三萜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经D101型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层析联用纯化总三萜,结合UHPLC-ESI-MS技术分析三萜成分,并... 为了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纯化总三萜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经D101型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层析联用纯化总三萜,结合UHPLC-ESI-MS技术分析三萜成分,并通过CCK8法、DPPH法和ABTS法对其进行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5 min、提取温度45℃、乙醇浓度75%、液料比35∶1(mL·g^(-1)),此条件下总三萜含量为10.34 mg·g^(-1)。(2)纯化后的Fraction a(Fa)组分纯度为47.98%,提高了3.8倍;从Fa中检测出8种三萜成分,即甘草次酸、黄柏酮、熊果酸、大戟醇、24,25-二氢羊毛甾醇、大豆皂苷B、羊毛甾醇、山楂酸。(3)200μg·mL^(-1)时Fa对肿瘤细胞PC3的抑制率为68.65%,高于5-氟尿嘧啶66.30%;Fa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高的清除能力,半数清除率分别为42.76μg·mL^(-1)和66.24μg·mL^(-1)。该研究为桑树桑黄总三萜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桑黄 三萜 响应面优化 纯化 抗肿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体会和改革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瑞平 裴俊青 +2 位作者 张翠茹 薛胜平 李树立 《化工高等教育》 2012年第5期89-91,108,共4页
生物产业已被我国政府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关键的下游技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教学并重,德才兼备,师生同行"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既不失其核心,... 生物产业已被我国政府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关键的下游技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教学并重,德才兼备,师生同行"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既不失其核心,又能密切联系实际。教学以"分子命运由分子属性和其外围环境共同作用决定"这一思想为主线,采用六个相结合的具体措施紧扣教学内容中的两个基本点——难点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分离工程 教学体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工管结合为背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增然 张光一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4期104-106,共3页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应进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其基于应用的"情境教学—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课程教学中积极搭...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应进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其基于应用的"情境教学—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课程教学中积极搭建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的桥梁,工管融合、多种实践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力 工程素质 项目驱动 工程实践 问题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财经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香美 卢涵 +1 位作者 郝秋娟 张志广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施工蓝图。以河北经贸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新财经背景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探索制订“精食品、懂市场、会营销”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新财经 食品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CBF/DREB1转录因子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霍晨敏 袁敏 +1 位作者 张宝文 王瑞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44,共19页
低温冷害是限制栽培稻地域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以CBF/DREB1为核心的C-重复结合因子-冷调节基因(CBF-COR)途径是水稻适应低温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基于稻属9种植物的全基因测序结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低温冷害是限制栽培稻地域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以CBF/DREB1为核心的C-重复结合因子-冷调节基因(CBF-COR)途径是水稻适应低温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基于稻属9种植物的全基因测序结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搜索,共鉴定出71个CBF/DREB1基因序列。所有基因均无内含子,由单个外显子组成。大部分DREB1s呈弱酸性,所有DREB1s亲水性平均值<0。进化树分析进一步将其分为3个组:DREB1A/1B/1H、DREB1C/1E/1F/1G和DREB1D/1I/1J,各组成员除AP2保守结构域和侧翼序列外,其他保守基序组成差别较大。适应性进化分析粳亚种和其他水稻的直系同源基因对,发现OsDREB1A/ObDREB1A、OsDREB1D/OnDREB1D、OsDREB1I/OsIDREB1I和OsDREB1J/OsIDREB1J四对基因非同义替换/同义替换(Ka/Ks)值均>1,受到正选择压力。旁系同源基因之间启动子顺式元件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直系同源基因的启动子顺式元件种类和数量很相似。对日本晴、93-11和东乡野生稻7 d幼苗4℃冷处理2 h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早期冷响应基因可分为激活型(DREB1A/1B/1C/1E/1F/1G/1H)和抑制型(DREB1D/1I/1J)。在日本晴、93-11和东乡野生稻冷激活型基因中,DREB1B/1G/1H均是冷处理后响应最快的一级冷响应因子,且启动子均含有至少一个拷贝的CAMTA转录因子结合元件CM2(CCGCGT)。OrDREB1B/1C/1E/1F/1G/1H在东乡野生稻4℃冷处理4 h后的表达量均高于栽培稻同源基因的表达量。9种稻属植物的CBF/DREB1基因亚家族的分子进化分析结果为低温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CBF/DREB1 保守基序 选择压力 启动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河北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6
作者 李敬 赵士豪 +3 位作者 马同锁 刘增然 张香美 郝秋娟 《煤炭与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38-40,97,共4页
分析了生物能源的特点与现状,阐述了生物能源开发与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及建立生物能源开发技术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生物能源开发策略与若干建议,为河北省生物能源产业化健康发展提供政策理论支持。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物能源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依 刘敬科 +3 位作者 刘俊利 刘恩魁 冀彦忠 生庆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发酵食品利用传统发酵剂中关键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形成独特的风味与滋味,但开放的生产环境和未经过灭菌处理的原料中含有大量不可控的微生物,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 发酵食品利用传统发酵剂中关键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形成独特的风味与滋味,但开放的生产环境和未经过灭菌处理的原料中含有大量不可控的微生物,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的人工系统,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因此对微生物群落进行人工改造,构建组成简单、稳定性强的微生物群落至关重要。该综述重点阐述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概念、构建原则及构建方法,并且总结概括其近几年在发酵食品的应用,旨在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领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揭示核心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并构建合成微生物群落,可在发酵食品中实现从天然发酵到可控发酵转化,对发酵食品生产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微生物群落 发酵食品 微生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食性抑菌保鲜膜及其在水产品保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士豪 窦梦思 +2 位作者 巨浩羽 曹倩倩 刘晓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5,共7页
可食性保鲜膜因原料来源安全、可降解等特点被广泛应用,添加了活性抑菌成分的可食性抑菌保鲜膜能有效缓解产品的水分流失和氧化劣变,对有害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水产品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捕捞后高效保鲜是影响... 可食性保鲜膜因原料来源安全、可降解等特点被广泛应用,添加了活性抑菌成分的可食性抑菌保鲜膜能有效缓解产品的水分流失和氧化劣变,对有害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水产品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捕捞后高效保鲜是影响其食用安全性的首要因素。为推动可食性抑菌保鲜膜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同时为水产品保藏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文从成膜基质、抗菌活性成分的抑菌作用和物理阻隔三方面介绍可食性抑菌保鲜膜的抑菌机制,从湿法制膜和干法制膜2种成膜工艺及可食性抑菌保鲜膜在水产品保藏中的应用研究、市场现状等方面展开综述,指出可食性抑菌保鲜膜作为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在商业化应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力,然而要实现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保鲜 抑菌 水产品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克鲁维酵母对低盐发酵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范鑫洋 张香美 +3 位作者 康晶 侯玥 褚素乔 姚慧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为改善低盐发酵香肠的品质,该研究将马克斯克鲁维酵母B3接种至植物乳植杆菌Z43低盐发酵香肠中,探究不同比例马克斯克鲁维酵母B3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测定发酵香肠的pH值、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 为改善低盐发酵香肠的品质,该研究将马克斯克鲁维酵母B3接种至植物乳植杆菌Z43低盐发酵香肠中,探究不同比例马克斯克鲁维酵母B3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测定发酵香肠的pH值、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肠杆菌、脂肪酸组成,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与曼特尔检验确定马克斯克鲁维酵母接种量、理化指标与发酵香肠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可以提高发酵香肠终pH值,降低TVB-N值,抑制肠杆菌增殖,改善脂肪酸组成。其中植物乳植杆菌Z43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B3以1∶1比例复配(植物乳植杆菌Z43接种量为1×10^(7) CFU/g)的C组发酵香肠感官评价最优,在改善发酵香肠质构与提高色度值方面效果最佳,TVB-N值(13.65 mg/100 g)显著低于仅接种植物乳植杆菌Z43的CK组,反亚油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CK组以及菌株Z43与B3以4∶1和2∶1比例接种的A、B组发酵香肠。曼特尔检验结果表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接种量与感官评价体系中气味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总单不饱和脂肪酸与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将植物乳植杆菌Z43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B3以1∶1比例接种可以有效改善发酵香肠的品质,该结果可以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低盐发酵香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发酵香肠 感官品质 曼特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点滴体会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香美 马同锁 +1 位作者 刘坤 张红兵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3-966,共4页
在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又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文中围绕夯实基础、培养能力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旨在不断提高微生物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教学 基本技能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杂粮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凯 刘晶 +2 位作者 刘敬科 张佳丽 生庆海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杂粮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深受人们喜爱,并对预防各类癌症、肿瘤、慢性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杂粮加工特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超微粉碎作为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可有效降低杂粮粉体粒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杂粮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深受人们喜爱,并对预防各类癌症、肿瘤、慢性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杂粮加工特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超微粉碎作为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可有效降低杂粮粉体粒径、提升加工适应性、改善加工制品口感。本文阐述了超微粉碎对杂粮淀粉、蛋白质及膳食纤维的影响,超微粉碎对杂粮结晶特性、水合特性、糊化特性、流动性等理化性质的调控机制;总结了杂粮超微粉在食品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与杂粮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杂粮 理化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葵生物碱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贾艳菊 代玲 张灿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54,共4页
用MTT法观察龙葵生物碱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用TUNEL染色法检测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浓度为100μg/mL~800μg/mL的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的生长均... 用MTT法观察龙葵生物碱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用TUNEL染色法检测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浓度为100μg/mL~800μg/mL的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TUNEL染色结果提示400μg/mL的龙葵生物碱处理HeLa细胞48 h后,能够诱导更多的细胞出现凋亡;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显示,400μg/mL的龙葵生物碱处理HeLa细胞48 h后,会使HeLa细胞中PCNA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龙葵生物碱在体外具显著抗宫颈癌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更多的细胞出现凋亡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生物碱 MTT TUNEL染色 PCNA 突变型P53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熟期短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增然 张光一 +2 位作者 鞠国泉 冉会来 蔡亚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86,共4页
借助质粒pBluescriptM13-,以淀粉酶基因(AMY)为筛选标记构建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ILV2)的重组整合质粒pMGI。用重组质粒pMGI所含ilv2∷AMY嵌合基因片段转化工业酿酒酵母菌Sc11,获得转化子(Sc11-ilv)。Sc-11-ilv不含细菌载体序列和酵母抗... 借助质粒pBluescriptM13-,以淀粉酶基因(AMY)为筛选标记构建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ILV2)的重组整合质粒pMGI。用重组质粒pMGI所含ilv2∷AMY嵌合基因片段转化工业酿酒酵母菌Sc11,获得转化子(Sc11-ilv)。Sc-11-ilv不含细菌载体序列和酵母抗药性标记,所表达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降低30%;模拟发酵实验表明Sc11-ilv发酵液的双乙酰含量降低70%,Sc11-ilv发酵性能保持不变,遗传稳定性为100%,可以比较安全地用于啤酒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酿酒酵母菌 α-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ILV2) 基因破坏 双乙酰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叶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李敬 尤颖 +1 位作者 赵庆生 周佳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44-352,共9页
连翘叶富含连翘苷、连翘脂苷A、连翘脂素、芦丁等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氧化等功效,其中连翘酯苷等成分已证实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连翘叶的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连翘叶主要化学成分的... 连翘叶富含连翘苷、连翘脂苷A、连翘脂素、芦丁等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氧化等功效,其中连翘酯苷等成分已证实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连翘叶的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连翘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工艺及药理功效,并阐述了连翘叶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为连翘叶在食品、功能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叶 连翘叶提取物 活性成分 药理功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海泉 符晓棠 +1 位作者 张里占 郎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69-74,共6页
详细论述了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生物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发展 前景 现状 生物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10个小麦品种理化特性及其面条品质研究
16
作者 吕锐 张依 +2 位作者 张晓頔 刘敬科 生庆海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以石家庄地区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小麦粉物化指标和面条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其物化品质及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冀麦U80、藁优2018、冀麦765及中麦886四种小麦粉品质较好,其制作的面条... 以石家庄地区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小麦粉物化指标和面条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其物化品质及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冀麦U80、藁优2018、冀麦765及中麦886四种小麦粉品质较好,其制作的面条具有较好的质地和口感。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麦粉持水力、吸水率与面条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面条质构指标及感官评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弱化度与面条品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面条感官评价与峰值粘度、衰减值,面条硬度、内聚性、咀嚼性,L^(*)值、a^(*)值、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可为石家庄地区小麦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地区小麦品种 小麦粉品质 面条品质 物化特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桂琴 齐靖 +1 位作者 闫洪波 高志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6期180-185,共6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鸭梨多酚氧化酶结构特点,基于已知的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cDNA片段序列设计引物,以鸭梨果实总mRNA为模板,对该基因cDNA5’端和3’端未知序列进行了RACE扩增,最终获得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长度为2... 为了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鸭梨多酚氧化酶结构特点,基于已知的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cDNA片段序列设计引物,以鸭梨果实总mRNA为模板,对该基因cDNA5’端和3’端未知序列进行了RACE扩增,最终获得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长度为2126bp,开放性读码框位于136~1917bp之间,可编码593个氨基酸残基。对该基因所翻译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编码的多酚氧化酶属酪氨酸酶超级家族成员,三级空间结构为可溶性球状蛋白,不具备跨膜结构,在细胞中的定位应该位于类囊体腔中。这些生物信息的获得将为今后应用生物技术开展鸭梨多酚氧化酶的调控,从而抑制鸭梨果实褐变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多酚氧化酶 RACE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多糖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技术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红兵 胡云霞 +2 位作者 赵士豪 狄柯坪 韩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10-3213,共4页
多糖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地衣、海藻、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针对一些常见的老年性急慢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由于微生物具有繁殖能力强、周期短、成本低、易控制的特点,所以... 多糖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地衣、海藻、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针对一些常见的老年性急慢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由于微生物具有繁殖能力强、周期短、成本低、易控制的特点,所以普遍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多糖,其产量及质量稳步提高,性价比也优于动植物来源的多糖。目前,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多糖已作为胶凝剂、成膜剂、保鲜剂、乳化剂等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老年保健食品,还有一些微生物胞外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受到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微生物 提取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餐工程——方便米粥的研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惠丽 张金良 彭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以黑米、糯米为主要原料,经不同条件的适当处理生产出 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于同类产品的黑米营养早餐粥,通 过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及配方,并以粘度和悬 浮时间这两项指标作为性能评价指标,对常见的几种增 稠稳定剂进行复配增稠... 以黑米、糯米为主要原料,经不同条件的适当处理生产出 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于同类产品的黑米营养早餐粥,通 过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及配方,并以粘度和悬 浮时间这两项指标作为性能评价指标,对常见的几种增 稠稳定剂进行复配增稠实验的研究评价,筛选出一种高 粘度的复合增稠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餐工程 黑米 方便米粥 增稠剂 复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失衡与自我心理调适 被引量:9
20
作者 申越魁 王晓烁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170-171,共2页
目的: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并呈上升趋势,有的甚至演化为心理疾病、暴力犯罪、自杀等事件。通过对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和自我心理调适的研究,以期得到全面解决大学生心理失衡问题... 目的: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并呈上升趋势,有的甚至演化为心理疾病、暴力犯罪、自杀等事件。通过对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和自我心理调适的研究,以期得到全面解决大学生心理失衡问题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1996-01/2004-12期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检索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失衡,心理调适”。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手工查阅相关书籍以供参考。资料选择:纳入条件为实验研究和综述类文章,对实验研究文章中随机、盲法、对照等条件未作限制;对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未作限制。排除一般性和重复性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45篇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文献,纳入6篇,同时录入相关书籍的内容。排除39篇,其中18篇系重复研究,21篇为一般性分析研究文章。资料综合:大学生心理失衡表现在情绪方面(有抑郁、焦虑情绪),意志方面(意志薄弱、强迫、排斥行为)及人格方面(有偏执型和反社会型人格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个体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个体成长经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是个体认知的原因。大学生应进行相应的自我心理护理和心理调适。结论:心理调适是个体认知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因素是主导,外因是推动力和条件。社会环境的重视和改善,家庭、学校、医疗咨询保健机构的介入和干预,为大学生解决心理失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方式和途径方面的指导。但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本人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理性的判断,积极努力改变问题的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心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