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组织5-HT1受体mRNA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徐爱军 李冉 +1 位作者 王海涛 田艳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受体1mRNA的表达。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PTSD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受体1mRNA的表达。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PTSD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记忆功能,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建模后1d、4d、7d、14d分离海马组织,RT-PCR方法检测5-羟色胺受体1的变化。结果 (1)对照组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为(5.632±1.065)s,模型组为(20.762±3.236)s(t=9.932,P<0.01);(2)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为(1.25±0.12)μg/dl,模型组为(0.58±0.09)μg/dl(t=7.340,P<0.01);(3)应激后1d、4d、7d、14d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相对水平分别为0.846±0.067、0.510±0.052、1.007±0.137、1.109±0.106,与对照组1.223±0.152相比较,1d、4d、7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5-羟色胺1受体其他亚型未见表达。结论 PTSD大鼠海马中5-HT1A受体mRNA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 5-羟色胺受体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曼曼 崔建忠 +5 位作者 李冉 都凌杰 田艳霞 阚泉 张娟 高俊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05-2210,共6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5周龄SD大鼠BMSCs。将5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矽肺模型组、BMSCs治疗A组(1×109/L)、BMSCs治疗B组(... 目的:研究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5周龄SD大鼠BMSCs。将5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矽肺模型组、BMSCs治疗A组(1×109/L)、BMSCs治疗B组(3×109/L)和BMSCs治疗C组(5×109/L),每组10只。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插管一次性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混悬液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BMSCs干预治疗,各组大鼠于21 d处死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定位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TNF-α、TGF-β、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性别决定区Y(SRY)蛋白证实BMSCs的归巢。结果:矽肺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矽结节形成、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BMSCs治疗A组较矽肺模型组病理改变有所缓解,BMSCs治疗B组病情缓解更加显著,但BMSCs治疗C组较矽肺模型组病理改变加重。大鼠肺组织TNF-α、TGF-β、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情况:BMSCs治疗C组>矽肺模型组>BMSCs治疗A组>BMSCs治疗B组>对照组,除BMSCs治疗C组与矽肺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BMSCs治疗B组大鼠肺组织中SRY阳性表达,心、肝、脾、肾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外源性BMSCs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杏仁核微管相关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涛 徐爱军 +1 位作者 阚泉 李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pMAP-2)的表达。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Morri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 目的:探讨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pMAP-2)的表达。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Morri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MAP-2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7 d、14d和21d的体重增长率分别为7.62±0.83和2.51±0.38、16.37±1.82和1.45±0.85、22.93±2.78、9.34±1.32,相对糖水消耗量分别为9.42±1.81和3.81±0.84,糖水偏好百分比为92.49±8.19和76.6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尾不动时间分别为(1.75±0.31)s和(2.95±0.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8.63±1.07)s和(24.76±2.3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模型组pMAP-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12和1.54±0.18,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激抑郁大鼠杏仁核组织中MAP-2磷酸化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杏仁核 微管相关蛋白 免疫印迹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连续应激对大鼠行为学和海马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爱军 耿菲 王海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检测单一连续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对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给予SPS应激,采用旷场实验、拒俘反应实验、Mor-ries水迷宫实验等观察大鼠情感行为改... 目的检测单一连续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对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给予SPS应激,采用旷场实验、拒俘反应实验、Mor-ries水迷宫实验等观察大鼠情感行为改变,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Ba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为5.632s±1.065s,应激组为20.762s±3.236s(t=9.932,P<0.01);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为1.25μg/dl±0.12μg/dl,应激组为0.58μg/dl±0.09μg/dl(t=7.340,P<0.01)。应激组海马Bcl-2、Bax表达升高,Bcl-2/Bax上调。结论 SPS应激能使大鼠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使海马神经细胞Bcl-2/Bax上调,这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连续应激 行为学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脑创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5
作者 王勇朝 崔颖 +6 位作者 崔建忠 张娟 张鸿翱 朱会兴 李冉 田艳霞 高俊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创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各项指标均匀的SD大鼠80只,运用随机抓取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液压打击法模拟脑创伤症状。每组再分为12 h、1 d、2 d、4 d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10只SD大鼠。实验组每3 h给予...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创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各项指标均匀的SD大鼠80只,运用随机抓取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液压打击法模拟脑创伤症状。每组再分为12 h、1 d、2 d、4 d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10只SD大鼠。实验组每3 h给予尼莫地平1 mg/kg,对照组只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各时间点取SD大鼠静脉血,采取免疫放射法测血清IL-1、TNF-α浓度。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实验开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SD大鼠两侧大脑皮层血流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IL-1、TNF-α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脑创伤后大脑皮层血流明显降低(P<0.01),使用尼莫地平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大脑皮层血流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降低脑创伤后IL-1、TNF-α浓度,增加大脑皮层血流,对脑创伤后神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大脑皮层血流灌注 TNF-α IL-1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