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灌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于明忠 刘建军 +2 位作者 田晓 张红梅 郭瑞敏 《中国医药》 2015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进行MHD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2组患者均每周进行3...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进行MHD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2组患者均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5次血液透析后进行1次血液透析滤过;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每2周加做1次血液灌流,血液灌流在不做血液透析滤过的那1周进行.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集血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同时监测患者血液灌流治疗前后食欲、皮肤瘙痒、体重指数、血压达标率、血红蛋白达标率及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0)使用剂量的变化.另选年龄、性别、体质量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血液灌流治疗前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IL-6、TNF-α、hs-CRP、iPTH及食欲、皮肤瘙痒、体重指数、血压达标率及降压药物和EPO使用情况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8±1.5)、(97.2±2.5) g/L比(130.7±1.6) g/L,(38±4)、(38 ±5) g/L比(46±5)g/L],而IL-6、TNF-α、hs-CRP、iPTH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0±28)、(131±28) ng/L比(38±9)ng/L,(154±30)、(154±30) ng/L比(54±9) ng/L,(12.0±4.3)、(11.8±4.3)mg/L比(5.3±2.4) mg/L,(409±290)、(412±284) ng/L比(27±1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灌流治疗3个月后,常规治疗组MHD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IL-6、TNF-α、hs-CRP、iPTH以及患者的食欲、皮肤瘙痒、体重指数、血压达标率及降压药物和EPO使用情况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明显升高[(108.4±2.4) g/L比(97.2 ±2.5) g/L,(41 ±4) g/L比(38 ±5) g/L,P<0.05],IL-6、TNF-α、hs-CRP、iHH明显下降[(91±30) ng/L比±(131 ±28) ng/L,(95±44) ng/L比(154±30) ng/L,(6.7±5.3) mg/L比(11.8±4.3) mg/L,(104±81) ng/L比(412±284) ng/L,P<0.01],患者食欲、皮肤瘙痒等明显改善,血压和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提高[78.1% (25/32)比34.4% (11/32),84.4% (27/32)比59.4% (19/32),P<0.05],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减少[(0.8±0.1)种比(2.3±0.5)种,P<0.01),体重指数和EPO使用剂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清除炎症介质,近期观察对减轻MHD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MHD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效果,但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视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会文 苏亚萍 +2 位作者 张美岩 郭瑞敏 刘建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594-595,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使血透患者安全、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对110例25~86岁长期血透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评价患者不舒适的原因、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应激。结果:通过环境、心理...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使血透患者安全、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对110例25~86岁长期血透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评价患者不舒适的原因、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应激。结果:通过环境、心理、体位、生理等护理,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安全感和对医务人员的满意感。结论:舒适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充满了希望,主动参与护理活动。在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熟练的操作技术,优良的服务态度,医护人员的感情沟通下,让患者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并以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会文 贾琳 +3 位作者 陈粤 郭瑞敏 刘建军 于明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598-599,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对60岁以上老年危重患者进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监测指标等,初步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对60岁以上老年危重患者进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监测指标等,初步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护理的重点包括心理护理、舒适护理、管道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液体平衡和生化监测。结论: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安全护理,保持血管路通畅,根据凝血现象调整抗凝剂用量,监测血糖、电解质和生命体征是成功、安全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老年重症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防治及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蔡淑兰 蔡淑玲 +1 位作者 郎友新 陈长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0期56-57,共2页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约占总数20%~30%左右,较易发生在透析中脱水较多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多数出现在透析治疗的中后期。症状见于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躯干肌的痉挛性疼痛。疼痛严重者甚至要求终止透析,...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约占总数20%~30%左右,较易发生在透析中脱水较多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多数出现在透析治疗的中后期。症状见于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躯干肌的痉挛性疼痛。疼痛严重者甚至要求终止透析,原因与低血压、低血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肌肉痉挛 痉挛性疼痛 护理 防治 常见并发症 老年患者 透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及滑膜中MMP-9、IL-6的表达 被引量:32
5
作者 郭静 闫冰 +2 位作者 李琪佳 甘洪全 王志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骨关节炎病例(OA组)及2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及滑膜MMP-9、IL-6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OA及10例正...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骨关节炎病例(OA组)及2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及滑膜MMP-9、IL-6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OA及1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及滑膜MMP-9、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 mRNA和蛋白在OA组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38±2.29)vs(3.52±1.36),P<0.01;(9.18±3.58)vs(3.83±1.48),P<0.01],OA中二者的表达正相关性(r=0.924,P<0.01);IL-6 mRNA和蛋白在OA组阳性表达的IO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74±3.62)vs(5.91±1.53),P<0.01;(8.96±3.57)vs(6.87±1.43),P<0.01],OA中二者的表达亦正相关(r=0.917,P<0.01);MMP-9 mRNA、IL-6 mRNA及相应蛋白在OA中的表达均正相关(原位杂交r=0.426,P<0.05;免疫组化r=0.444,P<0.01)。结论 MMP-9、IL-6在OA关节软骨与滑膜中呈高表达,二者对OA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介素6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与AA患者骨髓CD34^+和CD71^+CD45^-细胞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闫振宇 田旭 +5 位作者 李莹 杨美荣 张嵩 王雪明 张海霞 陈乃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2-386,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MDS和AA患者骨髓血CD34+和CD71+CD45-细胞数的变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和住院的25例初治MDS和43例AA患者(其中SAA 18例,NSAA 25例)纳入本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骨髓涂片、... 本研究旨在观察MDS和AA患者骨髓血CD34+和CD71+CD45-细胞数的变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和住院的25例初治MDS和43例AA患者(其中SAA 18例,NSAA 25例)纳入本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骨髓血细胞免疫分型检测(主要是CD34+、CD71+CD45-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比较CD34+和CD71+CD45-细胞在MDS组、AA(SAA、NSAA)组中的变化;比较MDS和NSAA组CD71+CD45-细胞数≥15%或<15%有核细胞数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MDS组CD34+数明显高于AA组、NSAA组和SAA组(P<0.05);MDS组CD71+CD45-细胞数明显高于SAA组(P<0.05),MDS组与NSA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71+CD45-≥15%的MDS组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NSAA组(P<0.05);而CD71+CD45-<15%的MDS组白细胞、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与NSA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S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AA组和SAA组。MDS组CD71+CD45-细胞数显著高于SAA组。CD71+CD45-细胞≥15%的MDS组外周血小板数显著高于NSA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CD34+细胞 CD71+CD4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黑色素瘤药物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抑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庞得全 王英曼 +1 位作者 郑维国 戴云飞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药物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动力学,研究甘草素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异甘草素对单酚酶和二酚酶都有良...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药物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动力学,研究甘草素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异甘草素对单酚酶和二酚酶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1.22±0.92)μM和(48.53±4.75)μM,且异甘草素是一种可逆的竞争型酪氨酸酶二酚酶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12.14±0.54)μM。异甘草素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生长,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不断降低。结论异甘草素是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酪氨酸酶 黑色素瘤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功能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梦征 陈乃耀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3626-3628,共3页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是细胞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在维持细胞存活、更新、物质再利用和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自噬还可导致细胞死亡,被认为是区别于细胞凋亡(Ⅰ型...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是细胞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在维持细胞存活、更新、物质再利用和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自噬还可导致细胞死亡,被认为是区别于细胞凋亡(Ⅰ型程序性死亡)的另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Ⅱ型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帕金森病 调控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相关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秀霞 张文秋 +6 位作者 刘云冬 张万壮 张淑芳 张瑞凤 张江 安雅臣 安艳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477-1478,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产生焦虑的相关因素,为医护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6例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进行测评,筛选出焦虑标准分≥50分进行自制焦虑相关因素分析表问卷调查。结果66例脑... 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产生焦虑的相关因素,为医护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6例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进行测评,筛选出焦虑标准分≥50分进行自制焦虑相关因素分析表问卷调查。结果66例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中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分者56例,焦虑发生率为84.85%。性别方面,女性患者焦虑发生率(96.77%)高于男性患者(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P〈0.05);年龄方面,40~45岁患者焦虑发生率(96.55%)明显高于≥56岁患者(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P〈0.05);家庭居住情况方面,与配偶居住患者焦虑发生率为71.43%,与子女居住者,焦虑发生率为94.12%,独居患者焦虑发生率为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3,P〈O.05);文化程度方面,3个文化程度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723,P〉0.05)。自制焦虑相关因素分析问卷调查中,焦虑影响因素出现例数较高的有家庭角色功能、社会角色功能、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其发生率分别为82.14%、75.00%、75.00%、71.43%。结论老年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发生与性别、年龄、居住情况、费用负担、角色功能的发挥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眼复视 焦虑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10
作者 郑丽坤 张磊 +3 位作者 付岭 刘金梅 陈乃耀 卢士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845-847,851,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共培养后,对MSCs迁移的影响,为MSCs更好地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UC-MSCs和中性粒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后,提取中...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共培养后,对MSCs迁移的影响,为MSCs更好地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UC-MSCs和中性粒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后,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UC-MSCs单独培养的为对照组(1∶0),UC-MSCs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中进行培养的为实验组,选择18 h和40 h作为培养时间,根据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的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1∶1、1∶50分组和18 h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划痕的方法观察24 h内不同时间点MSCs的迁移情况。结果:划痕实验观察到1︰50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较1∶0和1∶1实验组明显增快。结论: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的上清液促进人脐带MSCs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上清液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干扰效应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昭玲 王彦 +3 位作者 杜利清 刘强 赵辉 陈乃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5255-5259,共5页
背景:SIRT1基因在细胞能量代谢、凋亡及衰老过程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另有研究发现SIRT1可能在炎症反应方面起着调控作用。目的:构建SIRT1特异性的shRNA慢病毒载体,并初步检测其对THP-1细胞SIRT1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SIRT1靶点特异... 背景:SIRT1基因在细胞能量代谢、凋亡及衰老过程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另有研究发现SIRT1可能在炎症反应方面起着调控作用。目的:构建SIRT1特异性的shRNA慢病毒载体,并初步检测其对THP-1细胞SIRT1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SIRT1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序列,连接到经AgeⅠ和EcoRⅠ酶切线性化的pGCSIL-GFP载体,包装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再转染THP-1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及WesternBlot检测对SIRT1靶基因的抑制情况。结果与结论:阳性克隆PCR及测序证实SIRT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该载体在mRNA和蛋白水平能抑制THP-1细胞的SIRT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T1 转染 炎症 慢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朝辉 贾颖 +3 位作者 陈乃耀 徐学新 蒙艳凤 张文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K562细胞与人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MSC)共培养前后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分析法检测SCG和CCG组K562细胞光密度(OD)值,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与LMSC... 目的比较K562细胞与人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MSC)共培养前后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分析法检测SCG和CCG组K562细胞光密度(OD)值,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与LMSC共培养后K562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V/聚酰亚胺(PI)荧光标记法检测血清饥饿后与LMSC共培养后K562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LMSC共培养后,K562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CCG组OD值明显低于SCG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发现,与LMSC共培养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且G2~M期细胞比例也呈上升趋势;CCG+0%FBS组K562细胞凋亡较SCG+10%FBS组明显增多,较SCG+0%FBS明显降低,LMSC有抵抗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LMSC通过阻滞G0~G1期K562细胞周期而发挥抑制增殖的作用,并能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人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雒建雷 陈乃耀 闫振宇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4期2234-2236,共3页
血友病是由于机体缺乏因子Ⅷ(FⅧ)或因子Ⅸ(FⅨ)性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应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后,血友病患者的病情及社会功能有了明显改善。目前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QoL)在研究中备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生活质量不仅... 血友病是由于机体缺乏因子Ⅷ(FⅧ)或因子Ⅸ(FⅨ)性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应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后,血友病患者的病情及社会功能有了明显改善。目前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QoL)在研究中备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生活质量不仅包括个人幸福感,还包括对身体功能、情感、精神、社会行为和生活方面的满意度。在此总结分析了六个血友病生活质量特异性测评工具。目前这些工具在临床应用上显示了良好的性能,但仍有待进一步完成问卷心理测试特征和跨文化背景的有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生活质量 测评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Ⅵ:一种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物学指标 被引量:1
14
作者 Boris Bigalke 李忠民 +1 位作者 Meinrad Gawaz 陈乃耀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前研究认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在动脉血栓形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小板活性标志蛋白如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膜GPIbα(CD42b)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的表达,发现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其血小板膜糖... 目前研究认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在动脉血栓形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小板活性标志蛋白如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膜GPIbα(CD42b)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的表达,发现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其血小板膜糖蛋白Ⅵ表达比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健康人有明显的提高,且其表达量与P-selectin正相关。血小板膜糖蛋白Ⅵ高表达水平往往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肌坏死因子如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相关。同时发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的表达比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这些心肌受损的指标提早数小时。因此认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潜在性危险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Ⅵ 胶元纤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红梅 于明忠 +3 位作者 郭瑞敏 刘建军 张淑芳 田晓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全切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TPTX)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全切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TPTX)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钙磷代谢、炎症及营养状态、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9月接受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的1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1、3、6、12、24个月时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血清钙(Ca)、磷(P)乘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尿素清除指数(Kt/V)以及手术并发症等,并记录各时间段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用量等数据。结果 12例患者行TPTX后,iPTH水平自第一个月起即显著下降至理想水平(P〈0.05),并在随后的6-24个月随访期间内,处于稳定状态。血清钙(Ca)、磷(P)乘积明显下降(P〈0.05),并经适当调整骨化三醇和碳酸钙的用量使得Ca、P乘积维持在正常水平。SF和Alb水平在术后3个月即明显升高(P〈0.05),6个月之后达高峰。Hb在术后3个月开始明显升高(P〈0.05),至术后12个月时,12例患者Hb均达标(Hb≥110g/L),此后适当调整EPO用量,12例患者的Hb一直维持在110-130g/L。TPTX6个月之后EPO用量和术前比较显著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TPTX3个月后开始有下降趋势,术后6个月时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还观察到,手术后患者食欲、体力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体重也明显增加。结论 TPTX可迅速降低iPTH水平,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CRP的下降提示TPTX还可以减轻MH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全切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 尿毒症 炎症 肾性贫血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明忠 刘建军 +4 位作者 郭瑞敏 张淑芳 苏雅平 张岩 赵会文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17-518,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净化组(HD+HDF)、观察组(HD+HDF+HP),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血液净化治疗基础上每2周加做1次HP,...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净化组(HD+HDF)、观察组(HD+HDF+HP),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血液净化治疗基础上每2周加做1次HP,测定HP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Leptin水平。结果 MHD患者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HP治疗前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HP治疗2、4个月后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观察组治疗2、4个月后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4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相比,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能有效清除MHD患者血液中的Leptin,对改善患者食欲和营养状态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瘦素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王倩 裴荣光 +5 位作者 于明忠 袁秀梅 苗亚敬 冯绍明 甄志亮 于彩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病机制。方法 96例MHD患者按血管通路分为动静脉内漏组(AVF组)69例和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组(CVC组)2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肺动脉压(PAP)水平,记录AVF组内瘘血流量Q、内瘘血...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病机制。方法 96例MHD患者按血管通路分为动静脉内漏组(AVF组)69例和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组(CVC组)2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肺动脉压(PAP)水平,记录AVF组内瘘血流量Q、内瘘血管直径d和内瘘平均血流速度V,同时根据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将MHD患者分为L-PTH、M-PTH、H-PTH三组,测定三组PAP。结果 AVF组和CVC组患者共有35例(36.45%)伴有PAH,其中AVF组28例(40.58%),包括轻度7例(10.14%),中度11例(15.94%),重度10例(14.49%);CVC组7例(25.93%),包括轻度2例(7.41%),中度2例(7.41%),重度3例(11.11%),二组在PAH发病率及疾病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iPTH水平患者,PAH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亚组相关分析显示,AVF组患者PAH发病率与iPTH(r=1.985,P<0.01)、动静脉内瘘血流量Q(r=2.143,P<0.01)、内瘘血管内径d(r=1.776,P<0.01)以及内瘘平均血流速度(r=1.874,P<0.01)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伴发PAH较为普遍,PAH的发生与iPTH水平以及动静脉内瘘本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肺动脉高压 甲状旁腺素 动静脉内瘘
原文传递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一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亚哲 张嵩 +4 位作者 郑姝颖 江滨 刘艳荣 陈珊珊 路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57-461,共5页
患者女,19岁,左下肢暗红色斑丘疹1年余,右腹股沟可触及一樱桃大小淋巴结。皮肤肿物组织病理检查:皮肤正常结构消失,可见淋巴样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细胞中等大小,核仁不清楚;免疫组化:CD4(++)、CD56(++)、CD123(+++)... 患者女,19岁,左下肢暗红色斑丘疹1年余,右腹股沟可触及一樱桃大小淋巴结。皮肤肿物组织病理检查:皮肤正常结构消失,可见淋巴样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细胞中等大小,核仁不清楚;免疫组化:CD4(++)、CD56(++)、CD123(+++),TdT部分阳性。骨髓穿刺行流式细胞检查:异常细胞占59.9%,表达CD123st(IL-3Ra)、HLA—DRst、CD56、CD304(BDCA-4)、CD7、CD11b、CD33、CD36、CXCR4和CD13dim,部分细胞表达CD4和CD117。透射电镜观察骨髓细胞:可见大量形态大小均一的淋巴样细胞,细胞表面可见粗大突起,胞核胞质比例高,胞核圆形居中,有呈脑回样深切迹,异染色质块状边集,核仁多见,少量胞质,其中可见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内质网均呈浆细胞样同心圆状排列。骨髓细胞表现兼具树突细胞及浆细胞特征。诊断: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树突细胞 浆细胞
原文传递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鼠创伤性脑损伤后BDNF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乃耀 申娜 +1 位作者 贺靖澜 郑丽坤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32,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治疗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体外培养HUCBMSCs,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制备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治疗组注入标记的HUCBMSCs。...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治疗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体外培养HUCBMSCs,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制备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治疗组注入标记的HUCBMSCs。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Brdu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BDNF mRNA的表达。结果①假伤组和对照组未见Brdu阳性细胞。治疗组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且随时间延长Brdu标记细胞减少;②注射后7 d起,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损伤组改善;③假伤组有少量BDNF蛋白及mRNA阳性细胞。对照组和治疗组BDNF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注射后14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高于假伤组。治疗组BDNF蛋白及mRNA阳性细胞表达高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未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HUCBMSCs在大鼠脑内至少存活4周;经尾静脉注射的HUCBMSCs迁移至脑创伤灶周边区;注入HUCBMSCs后,神经损伤程度改善,BDNF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性脑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BCR-ABL水平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术青 宋旭东 +1 位作者 高峰 李晓宇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BCR-ABL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接受allo-HSCT治疗的CML患...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BCR-ABL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接受allo-HSCT治疗的CML患者15例,其中慢性期患者8例,加速期患者3例,急变期患者4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12个月留取骨髓血标本,采用基于Taq Man探针的qRT-PCR技术检测BCR-ABL水平。根据BCRABL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估患者复发程度,对高复发风险的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性治疗。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慢性期及进展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在治疗前平均BCR-ABL水平分别为(10.120±6.035)%及(43.750±14.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9,P<0.05)。治疗后第1,2,3,6,12个月,慢性期和进展期患者平均BCR-ABL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6,-2.003,-0.687,-1.613和-1.171,均P>0.05)。治疗后第12个月,8例慢性期患者的BCR-ABL水平均为0,7例进展期患者中有5例为0。2例慢性期患者和5例进展期患者接受早期干预性治疗,除1例急变期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复发,行再次移植无效而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均达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至随访截止时均无病存活。结论 qRT-PCR是评估CML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的良好方法,通过BCR-ABL水平的动态监测,可筛选出高复发风险的患者,配合早期干预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实时定量PCR BCR-ABL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