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风病中医治疗10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新志 刘向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王新志教授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医疗与教研工作.治病讲究辨证,临床疗效独特.现将其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整理如下.导师认为,中风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致使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 王新志教授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医疗与教研工作.治病讲究辨证,临床疗效独特.现将其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整理如下.导师认为,中风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致使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终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其病机概而论之有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血(血瘀)、气(气逆)、虚(阴虚、气虚)六端,而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则为其基本病机.所以临证用药应重点把握以下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养心安神 平肝熄风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向哲 王新志 傅蔓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37-538,共2页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平衡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全脑缺血大鼠为模型,用华佗再造丸作阳性对照,将72只普通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平衡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全脑缺血大鼠为模型,用华佗再造丸作阳性对照,将72只普通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取材后,测定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即谷氨酸(Glu)、天门冬氯酸(Asp)和抑制性氨基酸(IAA),即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含量。结果:急性脑缺血损伤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Glu、Asp、GABA及Gly含量明显升高,在降低脑组织Glu、Asp方面,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效果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高、中剂量组也使升高的GABA、Gly降低(P<0.01),华佗再造丸组对Glu、Asp、GABA及Gly含量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具有调节EAA/IAA平衡的作用,而且其作用优于华佗再造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 急性脑缺血 大鼠 脑组织 氨基酸平衡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固本法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向哲 王新志 杨国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评价扶正固本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健脾补肾活血方,14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 目的评价扶正固本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健脾补肾活血方,14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40.0%,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Barthel指数评分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Barthel指数评分则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扶正固本法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固本法 脑梗死 健脾补肾活血方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彦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治疗结果的比较,评价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8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20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中两组NIHS... 目的: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治疗结果的比较,评价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8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20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中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和MoCA评分比较各表都显示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早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中医综合疗法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脑梗死30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彦华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二十五味珊瑚丸 民族药 藏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首次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因及诊治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利敏 尤晓涵 +1 位作者 王新志 李燕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首次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结果所有患者于发病6h~7d内行首次DSA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发病10~24...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首次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结果所有患者于发病6h~7d内行首次DSA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发病10~24d后全部复查DSA,11例发现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4例,后交通动脉4例,小脑上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1例,多发小动脉瘤1例)。15例仍未发现动脉瘤,其中1例行头颅MRI考虑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例手术探查发现大脑中动脉瘤1例,其余患者最终诊断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现动脉瘤者行弹簧圈填塞术或手术探查并行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好转,隐匿性脑血管畸形者经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其余患者经内科常规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均未再出血。结论临床中筛查SAH患者的病因很重要,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必要时仍需进一步检查如DSA、CTA、MRI等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有效改善SAH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DSA阴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诊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诊治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俊红 《当代医学》 2008年第6期152-152,共1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mina Gravis,MG)属中医“痿证”范畴,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改善症状,但作用时间短,疗效不稳定;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大,... 重症肌无力(Myasthemina Gravis,MG)属中医“痿证”范畴,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改善症状,但作用时间短,疗效不稳定;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大,停药后易复发;血浆交换法和胸腺切除术适应范围局限,且有一定的危险胜。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分型论治重症肌无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中医诊治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 中医分型论治 激素类药物 免疫抑制剂 胸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单元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的平台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向哲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0期1691-1691,共1页
关键词 卒中单元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风病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化痰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33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克勤 《中医研究》 2005年第10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中医药疗法 通腑化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绍周老中医虫类药治疗痛证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彦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9期109-110,共2页
虫类药是动物药的一部分,祖国医学对虫类药的认识与应用源远流长。《神农本草经》载虫类药28种;《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虫类药共有7方,《本草纲目》中专列“虫部”,载药107味等。目前对虫类药的应用与研究更是进入新的热点;笔者近两年... 虫类药是动物药的一部分,祖国医学对虫类药的认识与应用源远流长。《神农本草经》载虫类药28种;《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虫类药共有7方,《本草纲目》中专列“虫部”,载药107味等。目前对虫类药的应用与研究更是进入新的热点;笔者近两年有幸侍诊于全国第二批名中医郑绍周老师察其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症取得良效,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绍周 虫类药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丁红云 杨丽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8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风后笑不休的中医辨治
12
作者 王新志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99,共1页
中风后笑不休属中风并发症范畴,尤以反复中风后多见。中风后患者除常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外,还可见笑不休。其笑并非完全没有内容,与内心情感可有直接关系,现代医学认为,是脑血管病患者易发的情感障碍... 中风后笑不休属中风并发症范畴,尤以反复中风后多见。中风后患者除常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外,还可见笑不休。其笑并非完全没有内容,与内心情感可有直接关系,现代医学认为,是脑血管病患者易发的情感障碍之一,多见于多次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笔者临诊分3型论治,现阐述如下,望同道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证 中风后遗症 辨证分型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康胶囊治疗失眠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阴保军 刘洪峰 李燕梅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8期3750-3751,共2页
目的:观察心脑康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失眠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心脑康胶囊治疗失眠病人68例,每次4粒,3次/d,连用30d;并设置对照组:用谷维素治疗失眠病人68例,每次20mg,3次/d,连续3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 目的:观察心脑康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失眠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心脑康胶囊治疗失眠病人68例,每次4粒,3次/d,连用30d;并设置对照组:用谷维素治疗失眠病人68例,每次20mg,3次/d,连续3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0.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脑康胶囊治疗失眠病人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失眠病的常规药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失眠 心脑康胶囊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的禀赋学思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向哲 王永炎 王新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31-1133,共3页
《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其丰富多彩的理论当中,禀赋学思想独具特色。其不仅论述了禀赋的由来,而且把禀赋理论应用于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对后世的医疗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黄帝内经》的禀赋... 《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其丰富多彩的理论当中,禀赋学思想独具特色。其不仅论述了禀赋的由来,而且把禀赋理论应用于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对后世的医疗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黄帝内经》的禀赋学思想为今后深入研究禀赋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探讨禀赋与遗传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禀赋 《黄帝内经》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新志 付渊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5-935,共1页
痰饮的产生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其致病具有阳虚阴盛、证候繁杂、易兼夹其他病的特点。痰饮病的治疗应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原则,详审病机,分辨痰饮停留部位,抓住痰饮病阳虚阴盛,本虚标实这一特点,结合病... 痰饮的产生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其致病具有阳虚阴盛、证候繁杂、易兼夹其他病的特点。痰饮病的治疗应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原则,详审病机,分辨痰饮停留部位,抓住痰饮病阳虚阴盛,本虚标实这一特点,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小青龙汤,屡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中风后流涕不止 重症肌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0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彦华 王双利 《中医研究》 2010年第6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治疗 体针 穴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60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丽霞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高氧液 脑梗死 护理
原文传递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3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克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笔者近年来运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2年9月~2003年1月在我院脑病中心住院及门诊确诊为中风后抑郁症患者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5~75岁,平均63.0±3岁;脑出... 笔者近年来运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2年9月~2003年1月在我院脑病中心住院及门诊确诊为中风后抑郁症患者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5~75岁,平均63.0±3岁;脑出血14例,脑梗塞31例;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0~61天.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脏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2)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总分≥8分;(3)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计>8分;(4)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而完成抑郁量表的评定;(5)入组前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6)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史,无精神疾病及癫痫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半夏泻心汤 治疗 中风 抑郁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新志从风论治前庭性偏头痛经验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可可 王新志 《中医药通报》 2015年第6期27-28,共2页
王新志教授临床多从风论治前庭性偏头痛,或平肝熄风,或化痰熄风,或祛瘀熄风,或填精熄风,或补益气血熄风,收效甚好。本文试将王师经验予以总结,并附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从风论治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燕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在氟桂利嗪治疗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头痛程度、头痛...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在氟桂利嗪治疗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4.37%)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头痛的发作时间、频次及程度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和头痛频率,效果优于单用氟桂利嗪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天麻素 氟桂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