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目标策略的风险管理对降低急诊眩晕患者跌倒风险的价值
1
作者 张龙 赵芳芳 +1 位作者 边丽 马长青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210-421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风险管理对降低急诊眩晕患者跌倒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86例医院急诊眩晕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风险管理对降低急诊眩晕患者跌倒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86例医院急诊眩晕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目标策略的风险管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0 d。对比干预前、干预30 d后跌倒风险[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FS)]、平衡能力[简明平衡评价系统测试量表(mini-BESTest)、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干预后,两组DHI、MF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ini-BESTest、BBS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策略的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急诊眩晕患者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跌倒风险 目标策略 风险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急诊患者的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双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3期423-424,共2页
目的观察硝普钠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急诊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4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硝普钠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急诊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4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普钠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硝普钠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急诊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静脉滴注 冠心病合并心衰 急诊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教学中学生综合应急能力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秀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5期51-52,共2页
急诊科是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高发科室,急诊医师不同于其他科医师,除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危重症意识及应急沟通协作能力。而急诊课堂教学多以急救知识的灌输和急救技能的模仿为主,学生缺少对紧急场景的体验,缺乏紧急情... 急诊科是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高发科室,急诊医师不同于其他科医师,除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危重症意识及应急沟通协作能力。而急诊课堂教学多以急救知识的灌输和急救技能的模仿为主,学生缺少对紧急场景的体验,缺乏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治能力,初到临床常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因此,急诊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危重症意识的培养及应急能力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教学 应急能力 急诊科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双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10期13-14,共2页
目的:评价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比较两... 目的:评价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室率及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率及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调节心室率及血压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型心律失常 胺碘酮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马长青 张龙 +1 位作者 赵芳芳 边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48-50,54,共4页
目的观察火龙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的LDH患者中,回顾性抽取60例,其中穴位贴敷联合火龙罐治疗者30例为观察组,不联合火龙罐治疗者30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推拿、牵... 目的观察火龙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的LDH患者中,回顾性抽取60例,其中穴位贴敷联合火龙罐治疗者30例为观察组,不联合火龙罐治疗者30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推拿、牵引等基础手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评分、中位频率斜率(MFs)及屈曲伸直比(FER),观察其复发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腰椎JOA评分、MFs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FER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复发情况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显著,可提高腰椎功能,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火龙罐 穴位贴敷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安神方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瑞华 杜明远 +6 位作者 郭雨晴 刘刚 李一卓 朱翠玲 李兴渊 闫海峰 闫奎坡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2113-2123,共11页
目的:探究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例(疏肝解郁安神方+西医常规治疗+心理... 目的:探究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例(疏肝解郁安神方+西医常规治疗+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8例(西医常规治疗+心理疏导治疗),疗程为1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清代谢物,筛选潜在的差异代谢物,预测与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病人具有相似的代谢谱特征;通过二级质谱分析,最终共得到26个二级差异代谢物。与干预前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病人代谢谱相比,疏肝解郁安神方干预后,黄芩苷、漆黄素、N5-L-1-羧乙基-L-鸟氨酸、5-羟色胺、乌头酸盐、半胱氨酸硫酸酯、5-2-羟乙基-4-甲基噻唑7个代谢物在中药干预后表达水平上调;N-[(3a,5b,7a)-3-羟基-24-氧代-7-(亚砜基)胆聚糖-24-基]-甘氨酸、L-赤霉素、十一烷酸、瓜氨酸、壬酸、氧化苯乙烯6个代谢物在中药干预后表达水平下调;同时对获得的26个二级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富集到46条代谢通路,富集度最为显著的4条通路分别为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柠檬酸循环、胆汁分泌、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结论: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疾病和中药复方干预后机体内代谢产物变化,从代谢终端产物层面阐述了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作用机制,为后续试验的开展和新药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状态 疏肝解郁安神方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微信为基础的多学科协作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SA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商利娜 韩博楠 +1 位作者 宋义林 边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以微信为基础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数字血管造影(DSA)介入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AMI行DSA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以微信为基础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数字血管造影(DSA)介入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AMI行DSA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微信为基础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术后第1天)、干预后(干预4周)的心功能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各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WMSI)、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及心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活力(VT)、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及总体健康(GH)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P<0.05)。【结论】在AMI患者DSA术后应用以微信为基础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护理,能促进患者心功能快速康复,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牛琳 王双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113例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6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113例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6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ESCV及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障碍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流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8%(5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45/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CV评分呈升高的趋势(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期峰流速及舒张期末峰流速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减轻疼痛,并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腹部推拿 气滞血瘀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心通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及对心功能、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国强 伦令祝 李鹏宇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心通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及对心功能、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拟心通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及对心功能、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98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心通方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指标、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心肌损伤相关实验室指标、炎症标志物水平及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和MLHFQ评分(21.06±3.26)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30.83±5.50)分、治疗前(54.80±7.9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68.84±8.62)%比(60.17±6.83)%、(49.37±5.72)%]、心输出量(CO)[(5.85±0.82)L/min比(5.12±0.70)L/min、(4.33±0.58)L/min]、每搏输出量(SV)[(69.44±8.97)mL比(64.93±7.70)mL、(59.41±6.34)mL]及6 min步行距离[(486.72±49.17)m比(401.16±37.23)m、(331.26±26.30)m]均显著多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心通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水平,有助于降低远期MAC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中医药 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 炎症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敷贴联合清热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双双 陈欣 徐培菊 《陕西中医》 2018年第5期648-650,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清热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方法:择取87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全部患者依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汤剂组与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西药治疗,汤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解表...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清热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方法:择取87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全部患者依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汤剂组与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西药治疗,汤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解表汤治疗,联合组于汤剂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治疗1疗程后评估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全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发汗时间、起效时间、痊愈时间,痊愈后统计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汤剂组总有效率89.66%,联合组总有效率96.55%,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开始发汗时间、退热起效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汤剂组为10.34%,对照组为31.03%,联合组分别低于汤剂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自拟清热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疗效理想、起效快、可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中西医结合疗法 穴位贴敷法 @清热解表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肿瘤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严宝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晚期恶性肿瘤伴腹腔积液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晚期恶性肿瘤伴腹腔积液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排除禁忌证的情况下进行了腹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0 mg、1周2次支持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20~40 mL加入40 mL生理盐水)+地塞米松10 mg、1周2次.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3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腔积液疗效、疼痛数字评估法(NRS)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欧洲癌症研究组织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EORTC QLQ-C30)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30个月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腹腔积液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2.0%(37/40)比65.0%(26/40),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以及EORTC QLQ-C30中困倦乏力、便秘、腹泻、食欲降低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RS评分、CD8+以及EORTC QLQ-C30中躯体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RS评分(分):对照组为4.30±0.98比7.10±1.18,观察组为2.20±0.55比6.90±0.91;CD8+:对照组为0.31±0.05比0.38±0.04,观察组为0.23±0.04比0.38±0.05;躯体功能评分(分):对照组为45.72±6.26比50.81±8.51,观察组为46.87±5.21为51.71±7.13;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分):对照组为37.87±5.11比52.45±9.28,观察组为44.79±5.30比51.47±11.4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RS评分(分:2.20±0.55比4.30±0.98)、困倦乏力评分(分:52.01±4.68比58.66±5.12)、CD8+(0.23±0.04比0.31±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0.93±0.14比0.79±0.12)、CD4+(0.50±0.12比0.35±0.07)、CD4+/CD8+(1.78±0.25比1.19±0.15)、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分:44.79±5.30比37.87±5.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0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0%(34/40)比72.5%(29/40),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局部灌注治疗晚期恶性腹腔积液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腹水 恶性腹腔积液 复方苦参注射液 腹水缓解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严宝剑 崔文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接受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内溶栓治疗的202例AIS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19年6... 目的探讨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接受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内溶栓治疗的202例AIS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常规AIS急救模式收治的11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采用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收治的8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DNT)、住院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QOL)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DNT、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溶栓24 h后,对照组患者有效67例(56.77%),观察组患者有效59例(70.23%);溶栓7 d后,对照组患者有效51例(43.22%),观察组患者有效55例(65.47%);溶栓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31例(26.27%),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35例(41.67%);观察组患者溶栓24 h、7 d有效率及溶栓3个月预后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37、0.695、0.92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溶栓3个月后GOS评分、Fugl-meyer评分、QOL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卒中独立急救模式可显著缩短各环节救治时间及患者收治入院至执行溶栓的时间间隔,提高AIS患者救治效果,改善AIS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多科协同合作、规范高效的急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急救模式 急救团队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化瘀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肝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 杨国红 +6 位作者 王晨晓 张秀梅 李春颖 李建松 马素平 张丽慧 朱沛文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SAP为临床急危重症,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肝损伤是SAP的常见并发症,且肝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SAP为临床急危重症,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肝损伤是SAP的常见并发症,且肝损伤程度与SAP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肝损伤对SAP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2]。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通腑化瘀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SAP早期肝损伤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通腑化瘀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联合分诊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410-412,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与分诊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干预组(43例)和联合干预组(44例)。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与分诊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干预组(43例)和联合干预组(44例)。常规干预组采取常规分诊护理,联合干预组采取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与分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急诊效果、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结果联合干预组检验时间、急诊分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短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病死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联合分诊护理不仅可以缩短STEMI患者急诊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能增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分诊护理 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籽预防腹部手术后肠梗阻25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建立 《中医研究》 2017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联合西药预防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外科腹部手术患者5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止血、止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籽(脾、胃、大肠、小...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联合西药预防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外科腹部手术患者5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止血、止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籽(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腹、消化系统皮质下),1 d刺激5次,每次按压3~5 min,4 d后换至对侧耳朵耳穴贴籽按压。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患者腹痛、腹胀、恶心、便秘发生人数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压籽预防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籽 肠梗阻/预防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在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建立 《光明中医》 2017年第5期709-710,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12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结果针灸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灸对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12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结果针灸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能有效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急性阑尾炎 胃肠功能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宝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3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7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予...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3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7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予以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PR)、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降低SAP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肠黏膜屏障功能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双双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23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清醒、恢复独立行走、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恢复独立行走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使患者尽快清醒并恢复行动能力,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醒脑静注射液 急诊 清醒时间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严宝剑 闫奎坡 +2 位作者 刘刚 冯娟 郭雨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520-4522,共3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8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51%(1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76%(25/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注射液可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疾病致残程度,改善肌力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注射液 脑梗死后遗症 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时NO/ET-1、L-Arg、PCT与神经功能关系及预测血管再通效能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奕颖 毛峥嵘 +1 位作者 罗莎 江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1761-1764,1769,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时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比值(NO/ET-1)、L-精氨酸(L-Arg)、血小板压积(PCT)与神经功能关系及预测血管再通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时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比值(NO/ET-1)、L-精氨酸(L-Arg)、血小板压积(PCT)与神经功能关系及预测血管再通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2例具有静脉溶栓指征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rt-PA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非再通组(n=31)、再通组(n=15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NO/ET-1、L-Arg、PCT水平,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再通组糖尿病心房颤动、NIHSS评分、NO/ET-1、L-Arg、PCT与再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ET-1(r=-0.875,P<0.001)、L-Arg(r=-0.901,P<0.001)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CT(r=0.804,P<0.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将糖尿病、心房颤动、NIHSS评分控制后,NO/ET-1、L-Arg、PCT仍是血管再通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NO/ET-1、L-Arg联合PCT预测血管再通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96)大于单一的NO/ET-1(0.816)、L-Arg(0.778)、PCT(0.812);NO/ET-1、L-Arg高水平者血管再通率高于低水平者,PCT高水平者血管再通率低于低水平者(χ^(2)=32.475、28.344、35.495,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前NO/ET-1、L-Arg降低及PCT升高与神经功能恶化和血管非再通风险增加有关,联合检测三者能为临床预测血管再通提供参考,从而为临床决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RT-PA NO/ET-1 L-ARG P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