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脉化斑汤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量和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慧颖 吴建丽 +1 位作者 袁丽梅 郑明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978-1982,共5页
背景冠心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等标准药物治疗。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有完整的辨证施治体系,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痰瘀互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 背景冠心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等标准药物治疗。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有完整的辨证施治体系,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痰瘀互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通脉化斑汤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量和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2015-2017年,按就诊顺序将1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98)和通脉化斑汤组(n=98)。常规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次,1次/d;通脉化斑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通脉化斑汤口服,水煎煮1剂/2次,200 ml/次。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心肌放射性缺损面积(MIA)、放射性分布异常积分],检测血清v WF、MMP-9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MIA、放射性分布异常积分及血清vWF、MMP-9、MDA水平、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通脉化斑汤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通脉化斑汤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通脉化斑汤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和血管内皮功能,抑制不稳定斑块形成,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中医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斑汤 冠心病 心肌灌注显像 内皮 血管 不稳定斑块 氧化应激 中医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通脉解毒方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贞 张志国 张君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8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解毒方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患者体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通脉解毒方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解毒方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患者体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通脉解毒方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血管新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梗死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5.96±4.85)%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26.85±3.1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脉解毒方可促进心肌梗死患者血管新生,建立侧支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缩小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益气通脉解毒方 炎症反应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3
作者 韩星 王佳 高帅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组(n=136),另选...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组(n=136),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36),根据患者术后半年不同预后疗效情况分为预后不良患者及预后良好患者;对比两组入院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 d、7 d、14 d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ROC分析治疗14 d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心电图复极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IRT6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治疗3 d、7 d、14 d时心电图复极参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血清SIRT6显著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治疗14 d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784,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79%、79.59%。结论:心电图复极参数、血清SIRT6水平与患者预后疗效显著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其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复极参数 SIRT6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附生脉心衰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志国 李庆海 《中医研究》 2020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芪附生脉心衰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failure,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卧床休息,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 目的:观察芪附生脉心衰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failure,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卧床休息,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2次/d,口服;地高辛片,0.125 mg/次,1次/d,口服;双氢克尿噻片,25 mg/次,2次/d,口服;螺内酯片,2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附生脉心衰方(黄芪、制附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当归、川芎、红花、山萸肉、葶苈子、薤白、桂枝、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加重0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5例,加重3例,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显著改善心功能不全QOL量表(LHFQ)、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降低血清心肌营养素-1(CT-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L-α)水平(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附生脉心衰方联合西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与心室重构过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附生脉心衰方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心肌营养素-1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生脉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志国 李庆海 《中医研究》 2020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生脉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绝对卧床休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低分... 目的:观察丹红生脉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绝对卧床休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低分子肝素钙,每次5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次,1次/d,口服;控制血压及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红生脉化浊方(丹参、红花、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赤芍、川芎、桂枝、红曲、泽泻、山楂、白术、山萸肉、黄精、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对比,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对比,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5.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P选择素水平(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生脉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药运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生脉化浊方 冠心病心绞痛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 P选择素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经桡动脉旋磨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哲兵 祁家祥 +1 位作者 范立华 代升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950-951,95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就诊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就诊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冠脉内旋磨术联合PCI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前术后冠脉造影结果及围手术期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内对照组6例(27.27%)支架未能通过,手术失败,2例(9.09%)患者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5例(22.7%)冠状动脉夹层;观察组患者1例(4.55%)出现旋磨头嵌顿,1例(4.55%)出现无复流现象。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结论经桡动脉旋磨术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旋磨术 血管钙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丽萍 程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269-2270,共2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给予对照...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运动耐力(VO2max)、6MWT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O2max与6MWT值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可增强患者运动耐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循证护理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解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疗效观察及对ANK1、CD40L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贞 张志国 张君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7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清心解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对细胞锚蛋白1(ANK1)、血清CD40配体(CD40L)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34例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安慰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心解瘀方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清心解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对细胞锚蛋白1(ANK1)、血清CD40配体(CD40L)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34例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安慰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心解瘀方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监测ANK1、CD40L、角蛋白8(KRT8)。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0%,高于对照组的6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NK1、CD40L、KRT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ANK1、CD40L、KRT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1.49%,低于对照组的1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次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49%,与对照组(4.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心解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可调节患者体内ANK1、CD40L、KRT8的表达水平,降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清心解瘀方 细胞锚蛋白1 CD40配体 角蛋白8 终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对何首乌的药理与毒理作用的影响探究
9
作者 李海松 袁利梅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2007-2008,2012,共3页
目的:探究炮制对于何首乌药理和毒理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九蒸九晒法炮制何首乌,使用药典法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相应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分析何首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以及5-羟... 目的:探究炮制对于何首乌药理和毒理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九蒸九晒法炮制何首乌,使用药典法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相应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分析何首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以及5-羟甲基糠醛(5-HMF)成分的含量,并以此分析药理成分和毒理成分的变化。结果:炮制前药理成分含量为(29.18±0.78)mg/g,炮制后含量为(29.52±0.98)mg/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炮制前后大黄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炮制前后大黄素甲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炮制前生品中无5-HMF,经九蒸九晒法炮制后,其含量为0.0456 mg/g。结论:何首乌炮制品仍然具备良好的药理作用,并降低毒性成分含量,且5-HMF是区分生制品的关键,在临床应用上需要对两者严格区分,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过度应用引发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 何首乌 药理 毒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