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平县高标准农田Zn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太义 王志刚 +9 位作者 杨刘帅 王群 黄会娟 于海洋 张传忠 张灿 刘鹏 冯玉庆 贺成龙 张合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23-2231,共9页
为实现高标准农田土壤重金属Zn含量的快速测定,本文以西平县土壤Zn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168个土壤样本进行室内实验,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400~2 400 nm)并进行Savitzky-Golay平滑后,利用5种光谱变换,结合连续投影算法识别最佳特征波段,采... 为实现高标准农田土壤重金属Zn含量的快速测定,本文以西平县土壤Zn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168个土壤样本进行室内实验,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400~2 400 nm)并进行Savitzky-Golay平滑后,利用5种光谱变换,结合连续投影算法识别最佳特征波段,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Zn元素最佳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二阶微分(SD)在1 409 nm波段的相关性(-0.502)最大,一阶微分(FD)在2 323 nm波段的相关性(0.491)最大,去包络线(CR)在2 439 nm波段的相关性(0.476)最大;倒数对数(LOG)、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平滑曲线(SG)、去包络线的拟合度(R2)在0.65~0.70之间,相对分析误差(RPD)处于1.71~2.29之间,其中去包络线的拟合度(R~2=0.70、RPD=2.29)最高。经过5种光谱变换后的光谱反射率可有效突出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并用于构建反演模型;土壤重金属Zn的最佳模型是以去包络线光谱变换为最佳偏最小二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高光谱反演 偏最小二乘法 连续投影算法 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根构型玉米品种间作对根系分布、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艺博 杨琴 +5 位作者 王晶晶 苗正言 赵文龙 贾绪存 董朋飞 王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4-605,共12页
为探讨不同根构型玉米间作模式下的根系形态分布、养分积累和产量变化,本研究设置大田和盆栽试验,以2个不同根构型的玉米(Zea mays L.)品种金赛501(JS501,根紧凑型)和漯玉16(LY16,根平展型)为材料,研究了玉米间作和单作下根系形态、空... 为探讨不同根构型玉米间作模式下的根系形态分布、养分积累和产量变化,本研究设置大田和盆栽试验,以2个不同根构型的玉米(Zea mays L.)品种金赛501(JS501,根紧凑型)和漯玉16(LY16,根平展型)为材料,研究了玉米间作和单作下根系形态、空间分布、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间作下玉米群体根总长度、根总表面积和根总体积分别比单作增加10.28%、19.55%、15.95%,但根平均直径无明显变化。在0~20 cm土层中,间作的玉米根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平均比单作高15.27%、21.82%和9.44%;在20~40 cm土层则比单作高12.95%、9.18%和20.31%。间作使根紧凑型品种(JS501)根系横向分布扩大了15 cm,群体根系纵向分布较单作平均加深10 cm,并使40~60 cm土层根长密度平均增加26.03%。间作显著提高了群体根系活力和养分积累量,根系活力比单作平均提高27.83%,植株氮、磷和钾积累量平均比单作提高18.27%、14.79%和15.75%。同时,间作提高了干物质和籽粒产量,比单作提高11.03%和15.36%,且土地当量比大于1。通径分析表明,间作下根总表面积直接显著影响植株氮和钾积累量,进而促进干物质量和百粒重提高,增加了籽粒产量;单作下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间作。综上所述,间作改变了不同根构型玉米根系的空间分布,增加了深层根长、提高了根系活力,合理重塑了40~60 cm群体根构型,实现了群体根系空间互补,提高了养分积累量和产量。本研究结果为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构型 根生长和分布 养分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