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河南主推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分析 |
孙苗苗
王志强
高翔
龚璞
辛泽毓
林同保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9
|
|
2
|
割苗对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王彦坡
李昂
杨豫龙
孟恩
潘利文
朱暖暖
刘天学
|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3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赵亚丽
薛志伟
郭海斌
穆心愿
李潮海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53
|
|
4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赵亚丽
郭海斌
薛志伟
穆心愿
李潮海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5
|
|
5
|
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张素瑜
王和洲
杨明达
王静丽
贺德先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4
|
|
6
|
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水平对砂姜黑土物理性状、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
杜聪阳
杨习文
王勇
周宏美
王文亮
贺德先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7
|
土壤水分对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率、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
张素瑜
杨习文
李向东
杨明达
王和洲
贺德先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8
|
|
8
|
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群体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
张素瑜
王和洲
杨明达
贺德先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9
|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
王小纯
王晓航
熊淑萍
马新明
丁世杰
吴克远
郭建彪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8
|
|
10
|
减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氮素转运特性的影响 |
熊淑萍
吴延鹏
王小纯
马新明
杜盼
吴懿鑫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5
|
|
11
|
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根际土壤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
张学林
徐钧
安婷婷
侯小畔
李潮海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3
|
|
12
|
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氮代谢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王静
王小纯
熊淑萍
马新明
丁世杰
郭建彪
吴克远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2
|
|
13
|
影响砂姜黑土麦田土壤氮素转化的生物学因素及其对供氮量的响应 |
熊淑萍
丁世杰
王小纯
马新明
吴懿鑫
杜盼
于旭昊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4
|
松土促根剂对麦田土壤容重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
张淑利
谢迎新
张传忠
杨青华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5
|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
胡春辉
张龙
任杨柳
朱赛岚
刘真真
张岚
李玉玲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6
|
opaque-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性状、品质和膨爆特性的影响 |
周强
史庆玲
董永彬
李彦伟
邓飞
马智艳
乔大河
李玉玲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7
|
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李浩川
曲彦志
杨继伟
陈琼
刘宗华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
5
|
|
18
|
优质高产新型玉米杂交种豫单112的选育 |
李浩川
汤继华
谭晓军
丁冬
付志远
李卫华
胡彦民
刘宗华
|
《中国种业》
|
2014 |
2
|
|
19
|
不同种质玉米杂交种苞叶性状特征分析 |
马智艳
董永彬
乔大河
胡春辉
邓飞
李玉玲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2
|
|
20
|
穗期高温对玉米子粒灌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
付景
孙宁宁
刘天学
马俊峰
杨豫龙
赵霞
穆心愿
李潮海
|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