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急性期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内再通治疗及患者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松涛 夏金超 +7 位作者 李钊硕 汪勇锋 李强 李浩 林枫 李和举 李天晓 王子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7-764,共8页
目的:针对非急性期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CAO)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单中心临床结果提出一种新的患者分类方法,明确最适合血管内再通治疗的ICAO患者类型。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40... 目的:针对非急性期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CAO)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单中心临床结果提出一种新的患者分类方法,明确最适合血管内再通治疗的ICAO患者类型。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40例非急性期症状性ICAO患者进入研究。根据患者病变血管闭塞节段、闭塞时间、斑块性质、闭塞部位是否钙化及闭塞节段成角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57例)、中风险组(54例)及高风险组(29例)3组,比较3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90 d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为82.9%(114/140),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16/140),围手术期内死亡率为0.7%(1/140)。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至高风险组患者再通成功率依次为100%、85.2%和37.9%,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0%、11.1%和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时109例患者预后良好,27例患者预后不良。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至高风险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8.2%、79.6%、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至高风险组患者术后90 d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0%、8.7%和18.2%、再闭塞率分别为0%、6.5%和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非急性期症状性ICAO技术上可行,满足本研究分组方法中低风险组要求的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非急性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