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眼科患者术后发生跌倒风险中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妍妍 姚溪 +1 位作者 李珊珊 裴欢欢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眼科患者术后发生跌倒风险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眼科手术患者3450例为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n=1600)和观察组(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n=1850)。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眼科患者术后发生跌倒风险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眼科手术患者3450例为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n=1600)和观察组(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n=185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联合PDCA循环干预,两组均完成3个月干预,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跌倒损伤程度、自我效能水平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期间21例发生跌倒(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43例发生跌倒(发生率2.69%)(P<0.05);观察组跌倒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表现为0级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事件应对、目标达成及个体解决问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从预防措施、服务态度、预防效果、陪护制度、防跌倒制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在预防眼科术后患者跌倒风险中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术后跌倒发生率,减轻跌倒损伤,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眼科术后 跌倒风险 跌倒损伤程度 自我效能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N引流管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2
作者 赵茹梦 崔慧玲 +2 位作者 任静 王迪 李海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XEN引流管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OAG患者37例37眼,按初始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与否分为初次青光眼手术组17例17眼,多次青光眼手术组20例20眼,记录各随访时间点眼压... 目的:探讨XEN引流管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OAG患者37例37眼,按初始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与否分为初次青光眼手术组17例17眼,多次青光眼手术组20例20眼,记录各随访时间点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及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 a。结果:术后1 a,初次与多次青光眼手术组眼压分别从术前27.56±9.94、28.43±14.18 mmHg降至15.16±3.65、17.18±5.83 mmHg,分别下降55.01%和60.43%(t=4.863,P<0.001;t=3.255,P=0.004)。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时间有差异(F_(时间)=6.876,P_(时间)<0.001),组间及交互均无差异(F_(组间)=0.242,P_(组间)=0.626;F_(时间×组间)=0.959,P_(时间×组间)=0.458)。两组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47%、45%,条件成功率为76%、75%(Z=-0.115,P=0.909),完全成功与条件成功累积生存率分析均无差异(χ^(2)=0.042,P=0.838;χ^(2)=0.004,P=0.949)。术后1 a随访时两组降眼压药物均由术前的3(2,3)种减少为1(0,2)种(Z=-3.289、-3.796,均P<0.001),组间无差异(Z=-0.581,P=0.561)。术后短期并发症以低眼压为主,前房出血次之,远期并发症以滤过泡包裹为主,除外引流管暴露及脱落各1眼,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XEN引流管植入联合MMC治疗初次与多次青光眼手术OAG患眼均安全有效,但多次青光眼手术组滤过泡包裹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N引流管植入术 开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 HR测量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
3
作者 王晴 杨凯丽 +4 位作者 徐丽妍 顾宇伟 范棋 任胜卫 赵东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5-846,共12页
目的探讨Pentacam HR测量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的亚临床圆锥角膜或圆锥角膜患者98例120眼,将患者分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轻度圆... 目的探讨Pentacam HR测量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的亚临床圆锥角膜或圆锥角膜患者98例120眼,将患者分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和重度圆锥角膜组,每组各30眼。另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者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由同一医师对每眼进行3次Pentacam HR测量,记录包含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厚度、综合指数及光密度5个方面共53个参数。通过计算组内标准差、重复性限(r)及公差指数(TI)来比较不同分期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间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结果亚临床、轻度、中度及重度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所有参数的r值相比,分别有54.71%(29/53)、66.04%(35/53)、90.57%(48/53)、94.34%(50/53)参数TI>0.31。其中角膜前表面垂直中央曲率(Ks)、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Kmax)、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角膜后表面水平中央曲率(Kf)、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CT)、0-2 mm、2-6 mm区域角膜前表面光密度(A.0-2 mm、A.2-6 mm)、2-6 mm区域角膜中央层光密度(C.2-6 mm)、0-2 mm及2-6 mm区域全层角膜平均光密度(T.0-2 mm、T.2-6 mm)在亚临床及轻度圆锥角膜组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TI<0.31);围绕Kmax最陡点3 mm区域的平均屈光力、角膜后表面平均曲率、中央圆锥角膜指数参数在亚临床、轻度及中度圆锥角膜组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TI<0.31);围绕Kmax最陡点4 mm、5 mm区域的平均屈光力参数在各组间均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TI<0.31)。结论对于亚临床与轻度圆锥角膜患者,推荐使用角膜后表面Kf、PRC和TCT来监测病情进展;对于监测中度与重度圆锥角膜患者病情,可重点检测围绕Kmax最陡点4 mm、5 mm区域的平均屈光力测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Pentacam HR 重复性 重复性限 公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抗真菌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华 张红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258-3264,共7页
真菌感染眼角膜后,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已发表的关于国内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各种病例进行一综述,给予眼科临床医师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时帮助。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药物 药物传输系统 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5
作者 高优歌 王艳歌(综述) 宋宗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6-880,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老年人不可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和感光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或丢失。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异质性纳米囊泡,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老年人不可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和感光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或丢失。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异质性纳米囊泡,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它们通过传递RNA和蛋白质等分子发挥生物学效应。本综述论述了RPE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RPE-EVs)参与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等AMD病理生理过程。RPE-EVs来源的Apaf1、HDAC6、miR-494-3p、miR-138-5p、miR-21、miR-543、miR-302a-3p等可作为诊断和治疗AMD的候选分子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由于RPE-EVs具有高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低毒性、靶向性、稳定性、特异性等独特优势,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RPE-EVs在A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将关注点放到RPE-EVs在AMD诊疗中的作用,实现RPE-EVs的临床转化,为AMD的诊断和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外囊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炎症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和自噬对高糖诱导下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
6
作者 秦婷婷 王苏涵 +2 位作者 张乐颖 王娇娇 宋宗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0-785,共6页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Notch1与自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选定25 mmol·L^(-1)葡萄糖作为ARPE-19细胞的高糖培养液,5 mmol·L^(-1)3-MA作为自噬...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Notch1与自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选定25 mmol·L^(-1)葡萄糖作为ARPE-19细胞的高糖培养液,5 mmol·L^(-1)3-MA作为自噬抑制剂浓度。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添加5 mmol·L^(-1)葡萄糖培养48 h)、高糖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培养48 h)、高糖+DAPT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40μmol·L^(-1)DAPT,40μmol·L^(-1)DAPT先处理2 h,然后更换25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及高糖+3-MA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5 mmol·L^(-1)3-MA,5 mmol·L^(-1)3-MA处理2 h,然后更换25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CCK-8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otch1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LC3、Becl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结构正常,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自噬小体少量可见;高糖组细胞损伤略微明显,胞质不均且可见较多自噬溶酶体。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上升,Notch1、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DAPT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下降,Notch1、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MA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下降,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高糖可激活Notch1和自噬过程并促进ARPE-19细胞的增生,而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自噬的进程,发挥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NOTCH信号通路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VEGF疗法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侯慧敏 常雪柯 +1 位作者 张乐颖 宋宗明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10期268-277,共10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导致中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该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失调是导致nAMD的主要原因。此外,除VEGF之外的多种生长因子、补体系统活化、炎症因素、自噬等多...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导致中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该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失调是导致nAMD的主要原因。此外,除VEGF之外的多种生长因子、补体系统活化、炎症因素、自噬等多种因素也参与了nAMD的发病过程。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已成为治疗nAMD的一线方案,但当前的抗VEGF药物仍存在许多不足,如频繁的注射存在多种潜在风险、部分患者反应不敏感、患者的依从性低等,因此寻找新型治疗药物已迫在眉睫。本文对新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型药物在治疗nAMD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寻求药效更持久、作用更好的治疗方案,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进一步为推动nAMD治疗策略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发病机制 新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频域眼前节OCT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和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闯 王浩 庞辰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比较2种高分辨率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OCT)RTVue XR-OCT和Cirrus 5000 HD-OCT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和一致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2例52眼,由同... 目的比较2种高分辨率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OCT)RTVue XR-OCT和Cirrus 5000 HD-OCT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和一致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2例52眼,由同一检查者分别使用RTVue XR-OCT和Cirrus 5000 HD-OCT测量角膜中央直径0~2 mm范围中心区(C区),距角膜中央2~5 mm范围内上方(S区)、鼻上方(SN区)、鼻侧(N区)、鼻下方(IN区)、下方(I区)、颞下方(IT区)、颞侧(T区)及颞上方(ST区)的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比较2种眼前节OCT测量相应区域的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RTVue XR-OCT测量角膜C区、S区、SN区、N区、IN区、I区、IT区、T区和ST区的角膜厚度分别为(521.73±29.85)、(554.31±32.38)、(553.54±33.30)、(546.96±32.05)、(537.54±32.10)、(532.13±31.51)、(528.42±30.38)、(532.25±30.08)和(544.85±30.70)μm,Cirrus 5000 HD-OCT测量的各区域角膜厚度分别为(526.77±30.62)、(555.13±33.32)、(558.08±32.57)、(554.46±31.42)、(548.29±31.84)、(539.69±32.74)、(536.19±32.40)、(533.38±31.90)和(543.83±32.02)μm,2种OCT测量各个区域的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OCT测量的各区域角膜厚度值均呈强的正相关(r=0.99、0.89、0.95、0.97、0.95、0.93、0.96、0.97、0.92,均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OCT测量角膜厚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TVue XR-OCT测量的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52.06±3.26)、(52.58±3.48)、(53.06±3.56)、(53.75±3.49)、(53.81±3.40)、(53.48±3.35)、(52.96±3.32)、(52.67±3.19)和(53.12±3.15)μm,Cirrus 5000 HD-OCT测量结果分别为(46.75±3.25)、(47.40±3.36)、(47.58±3.64)、(48.85±4.48)、(48.46±4.54)、(48.40±4.96)、(48.06±5.12)、(47.46±3.91)和(48.79±3.90)μm,2种OCT测量的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OCT测量的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7、0.08、0.16、0.28、0.20、0.24、0.19、0.21、0.13,均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OCT测量角膜上皮厚度的一致性欠佳。结论RTVue XR-OCT和Cirrus 5000 HD-OCT对角膜厚度测量差异较小,一致性较高,可相互替代;对角膜上皮厚度测量差异较大,一致性较差,不可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角膜上皮 厚度 眼前节 光相干断层扫描 差异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干眼症患者症状评分、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佳丽 田丽娜 +4 位作者 张玉新 何绪琦 马艳玲 赵亚丽 杨滢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1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干眼症患者症状评分、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76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眼科护...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干眼症患者症状评分、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76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希尔默(Schirmer)泪液分泌情况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采用数字评分系统(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WHOQOL-BR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干预前且长于对照组、Schirmer泪液分泌大于干预前且大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症状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干眼症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患者社会心理状况和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干预 干眼症 症状评分 社会心理状况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齐冉冉 靳玮 +1 位作者 郭希让 柴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6期2906-2909,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的196例TAO患者(TAO组)的临床资料。按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将TAO...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的196例TAO患者(TAO组)的临床资料。按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将TAO组患者分为非活动期组(CAS<3分,101例)和活动期组(CAS≥3分,95例)。另同期选择150名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TAO活动性分期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PLR是否可以作为TAO疾病活动性的客观预测指标。结果TAO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均高于对照组,TAO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与非活动期组比较,活动期组突眼度较大,眼肌受累条数较多,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均较高(P<0.05)。突眼度(OR=1.226,95%CI:1.144~1.315,P<0.001)、眼肌受累条数(OR=1.180,95%CI:1.039~1.341,P=0.011)、白细胞计数(OR=2.260,95%CI:1.285~3.975,P=0.005)、NLR(OR=2.258,95%CI:1.109~4.599,P=0.025)、PLR(OR=1.012,95%CI:1.001~1.023,P=0.028)是TAO活动性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TAO活动性分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722~0.820,P<0.001)。PLR预测TAO活动性分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636(95%CI:0.578~0.694,P<0.001)。结论TAO患者外周血NLR、PLR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疾病活动性有关。NLR、PLR可以被作为预测TAO活动性分期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并发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治策略
11
作者 王玥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7-49,52,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并发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20例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结果,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 目的:调查分析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并发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20例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结果,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120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术后发生了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5.35%.共检出53例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2例,真菌11例.既往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h、玻璃体溢出、手术切口位置为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为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眼球穿通伤缝合后仍存在感染风险,临床对合并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者需及时采用玻璃体切除及眼内注药等手段进行有效干预,以此降低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穿通伤 清创缝合术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杜娇 李晓丽 +7 位作者 赵尊 王冬冬 但汉东 史平玲 黄子旭 王苏涵 袁琼琼 宋宗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69-973,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不同类型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RD患者23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不同类型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RD患者23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2只眼,女性12例12只眼;年龄(33.3±13.7)岁。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根据脉络膜视网膜缺损类型,将患眼分为累及视盘组、未累及视盘组,分别为15、9只眼;根据RD是否累及缺损区,将患眼分为RD累及缺损区组、RD未累及缺损区组,分别为15、9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随访时间(19.5±16.3)个月。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视网膜复位、BCVA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t检验;组间定性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24只眼中,视网膜复位20只眼(83.3%,20/24)。累及视盘组患眼手术前后logMAR BCVA分别为1.85±0.62、1.7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412);未累及视盘组患眼手术前后logMAR BCVA分别为1.75±0.45、0.8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3,P<0.001)。手术后,未累及视盘组患眼BCVA的提高程度较累及视盘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4,P=0.006)。两组之间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RD累及缺损区组、RD未累及缺损区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手术后出现高眼压5只眼;随访期间白内障进展10只眼;视网膜再次脱离2只眼;出现大疱性角膜病变、角膜带状变性各1只眼。结论PPV联合硅油填充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RD安全、有效,缺损未累及视盘者的手术后视力提高程度优于缺损累及视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缺损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
原文传递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
13
作者 王晴 杨凯丽 +2 位作者 范棋 任胜卫 赵东卿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820-827,共8页
目的探讨CASIA SS-1000 OCT测量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方法诊断试验研究。纳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圆锥角膜95例(120只眼), 根据分期及角膜垂直中央曲率(Ks)将其分为4个组:亚临床组, 轻度组(Ks<48.0... 目的探讨CASIA SS-1000 OCT测量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方法诊断试验研究。纳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圆锥角膜95例(120只眼), 根据分期及角膜垂直中央曲率(Ks)将其分为4个组:亚临床组, 轻度组(Ks<48.0 D), 中度组(Ks=48.0~54.9 D)及重度组(Ks>54.9 D)。每组各30只眼。选取无其他眼部疾病的角膜屈光术前候诊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 通过CASIA SS-1000 OCT共测量19个参数来比较各组重复性的差异。结果亚临床组与对照组所有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公差指数, TI_(1)<0.31);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 发现模拟角膜水平中央曲率(Kf)、角膜平均曲率(Km)、3 mm范围内轴向屈光力的平均值(Accp), 角膜前表面Kf、Km, 角膜后表面Ks, 角膜整体Kf、Km, 角膜顶点厚度(ACT), 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_(2)<0.31);中度组与对照组相比, 发现角膜后表面Kf、TCT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_(3)<0.31);在重度组中, 所有参数的重复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_(4)>0.31)。结论应用CASIA SS-1000 OCT在评价轻度及中度圆锥角膜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角膜 CASIA SS-1000 OCT 重复性 重复性限 公差指数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和前葡萄膜炎共同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戈 金学民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和前葡萄膜炎的病因,目前多认为是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很大比例。随着遗传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已发现的共同易感基因包括HLA-B27、ERAP1/ERAP2和IL23R等,它们在病因学方面存在的共同性...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和前葡萄膜炎的病因,目前多认为是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很大比例。随着遗传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已发现的共同易感基因包括HLA-B27、ERAP1/ERAP2和IL23R等,它们在病因学方面存在的共同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从共同易感基因方面了解它们,有助于发病机制的揭示和基因靶向药物的研发,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强直性脊柱炎和前葡萄膜炎共同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前葡萄膜炎 易感基因
原文传递
先天性视盘小凹的诊疗现状
15
作者 任芳芳 金学民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年第6期477-480,共4页
先天性视盘小凹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视盘发育异常。一般无明显症状,待并发黄斑病变而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才被发现。常规检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频域深度增强相干光断层扫描OCT(EDI-SD OCT)及扫频源OCT(SSCOT),在扫描... 先天性视盘小凹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视盘发育异常。一般无明显症状,待并发黄斑病变而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才被发现。常规检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频域深度增强相干光断层扫描OCT(EDI-SD OCT)及扫频源OCT(SSCOT),在扫描深度、广度及成像清晰度上均有显著改进,便于观察视盘小凹以及合并黄斑病变的细节,以及监测术后效果。先天性视盘小凹引起的黄斑病变,目前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激光光凝、气体填充、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自体内界膜剥离、以及翻转填塞等。本文就先天性视盘小凹及其并发症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因素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凹 视盘 先天性 机制 黄斑病变 治疗 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