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
1
作者 杜爱慧 侯新杰 陈运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从教师、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程度、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评价方式的实施等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了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清、课程目标虚化、学... 从教师、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程度、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评价方式的实施等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了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清、课程目标虚化、学习方式单调、评价方式的变化微乎其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正确处理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全力寻找中考的突破口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 新课程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子和二氧化铈(111)表面相互作用的DFT+U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清高 杨宗献 危书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13-2518,共6页
采用引入Hubbard参数U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U)方法,对水分子在二氧化铈(111)表面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氧化的二氧化铈(111)表面,水分子以单氢键构型吸附在二氧化铈表面,但是不能自发解离;在还原的二氧化铈(111)表面... 采用引入Hubbard参数U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U)方法,对水分子在二氧化铈(111)表面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氧化的二氧化铈(111)表面,水分子以单氢键构型吸附在二氧化铈表面,但是不能自发解离;在还原的二氧化铈(111)表面,水分子或化学吸附在衬底上,或自发解离成表面羟基结构.与氢气在氧化的二氧化铈(111)表面上物理吸附体系的总能相比,羟基化表面构型是能量更低的构型,所以羟基解离形成氢气,从而使表面被氧化的过程需要有外部条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水分子在还原的二氧化铈(111)表面有两个可能的状态,即无氢键结构的化学吸附和表面羟基结构的解离吸附.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表面羟基结构进一步解离形成氢气,并使还原的二氧化铈(111)表面得以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密度泛函理论 水分子 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在Cu(11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楚兴丽 路战胜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7-562,共6页
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采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由S吸附所形成的S/Cu(111)界面体系的吸附结构、吸附能和局域电子结构,考虑了不同覆盖度(1,0.25 ... 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采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由S吸附所形成的S/Cu(111)界面体系的吸附结构、吸附能和局域电子结构,考虑了不同覆盖度(1,0.25 ML)下S在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S原子倾向于吸附在高对称的fcc位与hcp位;由于S的负电性而使S/Cu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减小而增加,与之相应,S-Cu键长随覆盖度的减小而缩短.DOS图、Bader电荷分析表明杂化主要发生在S的3p态和表面Cu原子的3d态之间,表层近邻的Cu原子向S转移的电子数随覆盖度增加而减小,这表明S与Cu(111)面有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吸附 CU(111)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侯新杰 谷自英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调查发现,中学教师明显存在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个人方面的因素。消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对策是:优化社会环境,把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的综合能力;通过各种途径维护心理健康... 调查发现,中学教师明显存在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个人方面的因素。消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对策是:优化社会环境,把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的综合能力;通过各种途径维护心理健康;通过反思提高自身素养,改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职业倦怠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在CeO_2(11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路战胜 楚兴丽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1-587,共7页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Rh在CeO_2(111)表面吸附所形成的Rh/CeO_2(111)界面体系的吸附能,价键结构和局域电子结构...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Rh在CeO_2(111)表面吸附所形成的Rh/CeO_2(111)界面体系的吸附能,价键结构和局域电子结构.考虑了Rh在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1)Rh在CeO_2(111)面有较大的吸附能,表明Rh与CeO_2(111)面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且Rh在位于表面O的三度位,且位于次层氧的顶位的吸附最强;2)Rh的4d态同衬底O的2p态有明显的杂化作用,这是Rh同CeO_2较强作用的主要原因;3)Rh被CeO_2(主要是Rh的次近邻的Ce)氧化为Rh^(3+),并伴随着Ce^(4+)→Ce^(3+)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催化剂 RH CEO2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在CeO_2(111)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路战胜 罗改霞 杨宗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PAW)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DFT+U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Pt在CeO2(111)p(2×2)面上的吸附能,电子结构和化学特性.考虑了Pt在多个不同位置的吸... 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PAW)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DFT+U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Pt在CeO2(111)p(2×2)面上的吸附能,电子结构和化学特性.考虑了Pt在多个不同位置的吸附,结果表明:Pt最易在O的桥位偏向次层O的顶位吸附;在CeO2(111)p(2×2)面上吸附的Pt原子之间的几乎没有相互作用;Pt的吸附只对其近邻的衬底原子结构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有助于对三元催化剂中Pt与CeO2的协同作用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催化剂 PT CEO2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Cu,Pd,Pt,Rh,Zr)掺杂Ce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改霞 路战胜 杨宗献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0-44,共5页
二氧化铈因其具有较高的储氧/释氧能力、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受到人们极大关注,并在工业催化领域有重要应用。杂质对二氧化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并用DFT+U方法描述Ce4f电子的强关联效应,研究了... 二氧化铈因其具有较高的储氧/释氧能力、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受到人们极大关注,并在工业催化领域有重要应用。杂质对二氧化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并用DFT+U方法描述Ce4f电子的强关联效应,研究了金属(M=Al,Cu,Pd,Pt,Rh,Zr)掺杂对二氧化铈(CeO2-x)的体性质(如晶格常数,体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晶格常数随着杂质含量增加呈单调减小;M掺入CeO2晶胞后,引起了体弹性模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CEO2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C-CI Bond Dissociation Enthalpy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Substituted Chlorobenzene Compounds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瑞州 李小红 张现周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35-240,339,共7页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bond dissociation energies (BDEs) for 13 substituted chlorobenzene compounds. These compounds were studied by the hybri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3LYP, B3P...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bond dissociation energies (BDEs) for 13 substituted chlorobenzene compounds. These compounds were studied by the hybri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3LYP, B3PW91, B3P86) methods together with 6-31G^** and 6-311G^** basis s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3P86/6-311G^** method is the best method to compute the reliable BDEs for substituted chlorobenzene compounds which contain the C-C1 bond. It is found that the C-C1 BDE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computational method and the basis sets used. Substituent effect on the C-C1 BDE of substituted chlorobenzene compounds is further discussed. It is noted that the effects of substitution on the C-C1 BDE of substituted chlorobenzene compounds are very insignificant. The energy gaps between the HOMO and LUMO of studied compounds estimate the relative thermal stability ordering a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from this data we of substituted chlorobenzene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ond dissociation enthalpy Substituent effect Substituted chlorobenzene compou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Pt掺杂CeO_2储氧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改霞 路战胜 +2 位作者 孙厚谦 柏于杰 成海英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8-23,共6页
随着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污染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CeO2是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关键材料,决定着催化剂的性能和寿命,是各国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竞争的焦点。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考虑CeO... 随着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污染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CeO2是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关键材料,决定着催化剂的性能和寿命,是各国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竞争的焦点。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考虑CeO24 f电子的在位库仑作用,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浓度金属Pt掺杂对二氧化铈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和化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氧材料 掺杂 CEO2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CeO_2体系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改霞 杨宗献 路战胜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9年第2期270-273,共4页
CeO_2因具有较高的储氧/释氧能力、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受到人们极大关注,并在工业催化领域其有重要应用。杂质对CeO_2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金属Al... CeO_2因具有较高的储氧/释氧能力、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受到人们极大关注,并在工业催化领域其有重要应用。杂质对CeO_2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金属Al掺杂对CeO_2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和化学特性的影响。在计算中,用DFT+U方法描述Ce4f电子的强关联效应,用基于GGA的PAW势描述芯电子与价电子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Al掺杂降低还原能,使形成氧空位更容易,并从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等方面对掺杂降低还原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掺杂 CEO2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Fe2-xRuxAs2中Ru掺杂引起的自旋密度波压制
11
作者 陈健 张敏平 王广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6,共4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超导母体材料SrFe2As2中用Ru原子替代Fe原子引起的自旋密度波压制.尽管Ru和Fe有相同的价电子结构,但是因为Ru的4d能带比Fe的3d能带更扩展,所以这种替代仍然能很明显的改变体系的能带、费米面等电子结构信息.通...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超导母体材料SrFe2As2中用Ru原子替代Fe原子引起的自旋密度波压制.尽管Ru和Fe有相同的价电子结构,但是因为Ru的4d能带比Fe的3d能带更扩展,所以这种替代仍然能很明显的改变体系的能带、费米面等电子结构信息.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发现在0≤ x≤ 2的掺杂区域,材料的磁性相图可以分为3个区域:(Ⅰ)条纹状反铁磁态(0.0≤ x ≤0.6);(Ⅱ)低自旋态(0.6≤ x ≤1.0);(Ⅲ)非磁性态(1.0≤ x2.0).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不仅和实验结果非常完美的符合,同时能很好的解释随着Ru原子替代Fe原子,样品的自旋密度波被压制,超导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 自旋密度波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S-亚硝基硫醇化合物中S-NO的键离解能的取代基效应(英文)
12
作者 张瑞州 李小红 张现周 《新乡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9-33,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B3PW91,B3P86),使用6—31G^**基组计算了乙氰溶液中孓亚硝基硫醇化合物中SNO的键离解能。结果表明B3PW91/G-31G^**方法计算得出的键离解能平均绝对偏差为7.36kJ/mol,与实验符合比较好。因此,我们...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B3PW91,B3P86),使用6—31G^**基组计算了乙氰溶液中孓亚硝基硫醇化合物中SNO的键离解能。结果表明B3PW91/G-31G^**方法计算得出的键离解能平均绝对偏差为7.36kJ/mol,与实验符合比较好。因此,我们建议使用B3PW91/6—31G^**方法来计算S-亚硝基硫醇化合物中S-NO的键离解能。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的取代基对S-NO的键离解能影响不同。当C6H5SNO中的一个H基团分别被2-CH3、4-CH3、4-Cl、4-NO2基组取代时,S-NO的键离解能降低2.09~12.54kJ/mol。当C6H5SNO中的一个H基团分别被2-Cl、3-CH3、3-Cl、4-OCH3基组取代时,S-NO的键离解能增加0.042~36.37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键离解能 取代基效应 S-亚硝基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几里得算法处理密里根油滴试验数据
13
作者 张敏平 王广涛 《中国科技财富》 2010年第16期221-221,共1页
本文介绍了结合欧几里得算法和计算机编程处理密里根油滴试验数据,从而寻找基本电荷e的电量的方法.
关键词 密里根油滴试验 欧几里得算法 基本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合金团簇的结构与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明阳 宋风忠 +1 位作者 张岩星 杨宗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5,共3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VASP(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对Pt13,Ni13及Pt-Ni合金二十面体团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研究表明,Pt13和Ni13团簇显现出完美的Ih(正二十面体)对称性,Pt13团簇的磁矩为2.13μB...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VASP(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对Pt13,Ni13及Pt-Ni合金二十面体团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研究表明,Pt13和Ni13团簇显现出完美的Ih(正二十面体)对称性,Pt13团簇的磁矩为2.13μB,Ni13团簇的平均原子磁矩也比其体块的原子磁矩有所增大.对Pt-Ni合金团簇,Pt原子倾向于偏析到团簇表面,团簇的平均最近邻键长随着Ni原子数目的增多而单调减小,总磁矩可通过Ni含量的变化而进行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Ni合金团簇 第一性原理计算 结构 偏析 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掺杂CeO_2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催化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5
作者 魏彦薇 张莹 杨宗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三元催化剂 Zr掺杂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感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新杰 谷自英 李明 《物理教师(高中版)》 2008年第7期1-2,9,共3页
灵感思维,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由于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模糊性等特征,使人们认为灵感很神秘,不容易靠近.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们常不重视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物理灵感思维在物理教学中... 灵感思维,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由于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模糊性等特征,使人们认为灵感很神秘,不容易靠近.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们常不重视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物理灵感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培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 灵感思维 物理教学
原文传递
高中物理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新杰 谷自英2 王健丽 《物理教师(高中版)》 2009年第5期3-5,共3页
通过对河南省某市两所高级中学物理教师的问卷调查,指出物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由此进一步对物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原因作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 物理教师 职业倦怠 问卷 原因
原文传递
Pd与CeO_2(111)面的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路战胜 罗改霞 杨宗献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82-5388,共7页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Pd在CeO2(111)面上不同覆盖度时的吸附能,价键结构和局域电子结构.考虑了单层Pd和1/4单...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Pd在CeO2(111)面上不同覆盖度时的吸附能,价键结构和局域电子结构.考虑了单层Pd和1/4单层Pd两种覆盖度吸附的情况.结果表明:1)在单层吸附时,Pd的最佳吸附位置是O的顶位偏向Ce的桥位;在1/4单层吸附时,Pd最易在O的桥位偏向次层O的顶位吸附.2)单层覆盖度吸附时,吸附原子Pd之间的作用较强;1/4单层覆盖度吸附时,同层吸附的Pd之间的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同时在低覆盖度吸附时,Pd和CeO2衬底的相互作用较高覆盖度时强.3)Pd的吸附只对其近邻的衬底原子结构有明显影响.4)Pd在CeO2衬底上吸附后,Pd和CeO2衬底的活性增强,并可能在Pd与CeO2界面处形成活性中心.以上结果有助于人们对三元催化剂中Pd与CeO2的协同作用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催化剂 PD CEO2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KCrF_3中的轨道有序及其成因
19
作者 王广涛 张敏平 +1 位作者 李珍 郑立花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419,共9页
强关联体系中的轨道有序及其成因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轨道有序对于巨磁阻和超导材料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KCrF_3的四方相和立方相中的轨道有序及其成因.在四方相中,GGA和GGA+U两种方法计算结果... 强关联体系中的轨道有序及其成因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轨道有序对于巨磁阻和超导材料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KCrF_3的四方相和立方相中的轨道有序及其成因.在四方相中,GGA和GGA+U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都表明其基态是A型反铁磁和G型轨道有序.对于立方结构,GGA方法得出铁磁半金属态是基态,而GGA+U(U_(eff)=3.0 eV)得到的基态是A型反铁磁绝缘体.光电导测量是少数能从实验上观察到轨道有序的方法之一,因此计算了其光电导,并结合投影态密度讨论了KCrF_3中的轨道有序.最后找到了其轨道有序的成因:电子强关联效应,而非电-声子相互作用是其轨道有序的物理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轨道有序 光电导 JAHN-TELLER效应
原文传递
Au在Zr掺杂的CeO_2(110)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彦薇 杨宗献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39-7144,共6页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雁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Au在CeO2(110)和Zr掺杂的CeO2(110)面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和电子结构等特征.从而得出Zr掺杂对A...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雁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Au在CeO2(110)和Zr掺杂的CeO2(110)面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和电子结构等特征.从而得出Zr掺杂对Au/CeO2(110)吸附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Zr的掺杂增大了Au在CeO2(110)面的吸附能,并改变了最强吸附位置,且导致了吸附体系中衬底结构较大的变化;Zr的掺杂使吸附体系引入了更为复杂的间隙态,使得Zr掺杂的吸附体系有更好的催化活性;Zr的掺杂使吸附原子Au的氧化程度加强,由无掺杂吸附体系中Au得到电子变为Zr掺杂吸附体系中的Au失去电子.以上结果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三元催化剂中Zr掺杂的影响以及贵金属Au与CeO2-ZrO2混合氧化物的协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Zr掺杂 CEO2 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