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7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析曲剧“王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
作者
晋红娟
《戏剧之家》
2013年第11期46-46,40,共2页
河南曲剧由地摊演唱到登上舞台至今,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曲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卓有建树的艺术家。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老师就是其中一位,经过长期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她博采众长,逐渐形成清脆婉转、甜美悠扬的曲剧"...
河南曲剧由地摊演唱到登上舞台至今,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曲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卓有建树的艺术家。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老师就是其中一位,经过长期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她博采众长,逐渐形成清脆婉转、甜美悠扬的曲剧"王派"艺术流派,成为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夺目的明珠。"今日是我出闺的前一晚上,还缺少上轿的绣鞋一双……"王秀玲老师主演的《风雪配》中的这段唱腔至今久唱不衰,足可见曲剧"王派"艺术的巨大魅力。研究曲剧"王派"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曲剧
表演艺术
艺术流派
河南省
老师
中国戏曲
主演
艺术探索
艺术家
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曲剧在历史衍变中的美学品格
2
作者
方
方
《魅力中国》
2014年第6期91-91,共1页
河南曲剧是由民间小调和“高跷曲”衍变而成的,前后算起不过近百年的历史,正像山东吕剧、安徽黄梅戏、陕西眉胡戏一样,同属民歌体曲牌音乐,或日“曲牌联缀体”音乐剧种。据史料记载,曲剧的前身是在清乾隆时期的民间说唱艺术“牌子...
河南曲剧是由民间小调和“高跷曲”衍变而成的,前后算起不过近百年的历史,正像山东吕剧、安徽黄梅戏、陕西眉胡戏一样,同属民歌体曲牌音乐,或日“曲牌联缀体”音乐剧种。据史料记载,曲剧的前身是在清乾隆时期的民间说唱艺术“牌子曲”的流传中。衍变为以民俗娱乐活动踩跷而歌德“高跷曲”。而后解脱高跷逐步走上高台,又经过吸纳民歌小曲小调发展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高台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衍变
河南曲剧
美学品格
民间说唱艺术
曲牌音乐
史料记载
乾隆时期
娱乐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谈河南地方戏曲——曲剧的来源与发展
3
作者
和跃峰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6期84-85,共2页
在明朝中期到清代乾隆年间,汴梁小曲在中原广大地区极为盛行;它又吸收了雍正乾隆时期流传在北方的岔曲和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了一种以曲牌连缀为其特点的演唱形式,名曰”鼓子曲”。这个艺术形式曲牌极为丰富,大曲牌有一百多拍节奏的...
在明朝中期到清代乾隆年间,汴梁小曲在中原广大地区极为盛行;它又吸收了雍正乾隆时期流传在北方的岔曲和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了一种以曲牌连缀为其特点的演唱形式,名曰”鼓子曲”。这个艺术形式曲牌极为丰富,大曲牌有一百多拍节奏的,像[劈破玉]、[码头]、[倒推船]、[满江红]、[三起字]、[寄生草]、[背工]等,都是一个单曲牌就可以演唱一段完整的故事,小曲牌有十多种节奏的,如:[阳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曲剧
河南
演唱形式
乾隆年间
明朝中期
乾隆时期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银幕与舞台的水乳交融—曲剧电影艺术片《李祥和的婚事》首映礼晚会导演阐述
4
作者
买建国
《魅力中国》
2014年第4期118-118,共1页
53年前,宛东大地上,一个酷爱戏曲的农家少年。开启了艺术人生的第一步—从家乡社簇县城步行百里路,来到南阳地区报考戏校。若干年后,他以大型古装戏曲剧《屠夫状元》、《盐家滩》唱红了中原大地,唱进了中南海。唱到了宝岛台湾。尤...
53年前,宛东大地上,一个酷爱戏曲的农家少年。开启了艺术人生的第一步—从家乡社簇县城步行百里路,来到南阳地区报考戏校。若干年后,他以大型古装戏曲剧《屠夫状元》、《盐家滩》唱红了中原大地,唱进了中南海。唱到了宝岛台湾。尤其是他演唱的大调曲子《李豁子离婚》,更是风靡全国,影响远播港澳台、东南亚。他就是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老师。他塑造的“李豁子”人物角色,伴他走过了26个年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片
曲剧
导演
晚会
婚事
舞台
银幕
表演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艺术戏曲舞台与服饰
被引量:
1
5
作者
孙艺华
《戏剧之家》
2014年第9期17-17,21,共2页
戏剧本质上讲乃是一种再现性的艺术,就是戏剧应该让模仿者化身任务,用动作来模仿,竭力把剧中情景摆在人们的眼前,这样才能让人们看的清清楚楚,仿佛置身于发生时间的现场中,这就是舞台艺术。下面我要谈的就是舞台艺术与服饰的连接关系。...
戏剧本质上讲乃是一种再现性的艺术,就是戏剧应该让模仿者化身任务,用动作来模仿,竭力把剧中情景摆在人们的眼前,这样才能让人们看的清清楚楚,仿佛置身于发生时间的现场中,这就是舞台艺术。下面我要谈的就是舞台艺术与服饰的连接关系。戏曲服装如果离开了戏剧内容离开了演员的唱作表演,它只是一件衣服,也可以讲是件工艺品。服装要表现出个性,但这种表现是有一定的限度,还应当考虑人物的个性特征。这在现代戏曲中反映的特别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服装
戏剧本质
舞台艺术
戏曲舞台
模仿者
现代戏曲
再现性
削职为民
服装色彩
角色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戏曲旦角艺术的表演技法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丽丽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5期117-117,共1页
在戏曲传统剧目中,以旦角(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女性人物)应工的戏很多,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等。怎样才能使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具有鲜明的个性,我通过多年的舞...
在戏曲传统剧目中,以旦角(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女性人物)应工的戏很多,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等。怎样才能使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具有鲜明的个性,我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剧本,深入揣摩戏情戏理,熟悉了解角色的家庭、经历、理想、性格、社会地位、感情变化,以至于人物气质,然后根据角色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技巧,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角色
表演技法
旦角
艺术
女性人物
传统剧目
人物个性
《拾玉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服饰艺术与美
7
作者
孙艺华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1期193-193,209,共2页
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明,创造了辉煌的传统戏剧服装艺术。大家知道,戏剧是以人的动作形象来反映生活、变现思想的。而剧装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人物的外形外貌,是变现人物社会地位、生活境遇、精神气质的有利因素之一。剧装是演员塑造舞台形...
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明,创造了辉煌的传统戏剧服装艺术。大家知道,戏剧是以人的动作形象来反映生活、变现思想的。而剧装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人物的外形外貌,是变现人物社会地位、生活境遇、精神气质的有利因素之一。剧装是演员塑造舞台形象的最直接的辅助手段。在古今中外演出史上,演剧中没有布景可以,但剧装是不可缺少的。人物造型乃是戏装艺术中的最基本的因素。在传统戏曲剧目中有许多人物形象可说是家喻户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艺术
剧装
舞台形象
服装艺术
戏曲剧目
人物形象
传统戏剧
舞台服装
人物造型
戏剧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
8
作者
靳先帅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6期85-86,共2页
由于中国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呈现中国精神、中国风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社会主义性”的独有发展历程,使得中国主流大片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存在...
由于中国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呈现中国精神、中国风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社会主义性”的独有发展历程,使得中国主流大片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存在一些固有的通病,比如部分主流大片中国家形象概念化,叙事时间设置非当下性等。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在银幕上成功创造出“美国梦”和韩国影视“韩流”汹涌席卷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为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提供了可鉴之处: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应润雨细无声,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国家归属感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越剧《万婴之母》导演阐述
9
作者
李杰
王蠡
《福建艺术》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无数次地阅读王勇的剧本《万婴之母》、看了很多关于林巧稚的历史材料和记述,无数个日夜寻找着《万婴之母》立体表达呈现的方式方法,试图去瞻仰膜拜她那圣洁的灵魂,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汇来命题我的导演阐述,因为,什么词汇都配不...
无数次地阅读王勇的剧本《万婴之母》、看了很多关于林巧稚的历史材料和记述,无数个日夜寻找着《万婴之母》立体表达呈现的方式方法,试图去瞻仰膜拜她那圣洁的灵魂,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汇来命题我的导演阐述,因为,什么词汇都配不上她的“圣洁”,都无法概括她富有神性的大美、大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巧稚
生命至上
导演阐述
人民至上
词汇
圣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舞台灯光设计与戏曲创作的关系
被引量:
1
10
作者
崔伦祥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1期10-10,12,共2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进步,舞台灯光设备等不断的更新换代,戏曲演出运用的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舞台灯光设计在戏曲舞台上已成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能很好的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满足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学问...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进步,舞台灯光设备等不断的更新换代,戏曲演出运用的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舞台灯光设计在戏曲舞台上已成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能很好的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满足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学问。舞台灯光设计,是运用各种灯具及自己的学识等手段,根据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变化的手段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美好的舞台效果,从而达到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故事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灯光设计
戏曲创作
中心人物
戏曲舞台
戏曲演出
舞台效果
光色
戏剧创作
舞台演出
一个木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曲剧新生代作曲家的音乐魅力
11
作者
赵红梅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1,共2页
河南曲剧是河南地方戏的第二大剧种,曲剧音乐质朴、醇厚,魅力无穷,深受戏迷喜爱。梁献君老师是近年来曲剧创作队伍中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唱腔名段在曲剧戏迷爱好者中广为流传,他的作品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肯定。他创作出...
河南曲剧是河南地方戏的第二大剧种,曲剧音乐质朴、醇厚,魅力无穷,深受戏迷喜爱。梁献君老师是近年来曲剧创作队伍中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唱腔名段在曲剧戏迷爱好者中广为流传,他的作品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肯定。他创作出的近几十部作品,在省、市级和国家级大赛中荣获“金奖”,并拍成电视剧、电影等,是一名颇具实力的新一代作曲家,我们有必要对他的创作理念和音乐特点去作更进一步了解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曲剧
音乐魅力
作曲家
新生代
创作队伍
音乐特点
创作理念
地方戏
原文传递
对老戏新编的一些创作尝试
12
作者
张英
《戏剧之家》
2015年第3期44-45,共2页
本文主要总结了笔者在改编曲剧小戏《桑林收子》中的探索和收获,具体探讨了幽默语言、夸张表演的运用,以及如何根据唱腔特点进行设计,并对小品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借鉴。
关键词
曲剧
《桑林收子》
老戏新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曲剧《陈三两》曲牌音乐探析
13
作者
赵红梅
《东方艺术》
2016年第S1期93-95,共3页
河南曲剧《陈三两》是'曲剧皇后'张新芳的代表作,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荧幕。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曲剧《陈三两》之所以久演不衰,深受大众喜爱并成为经典,除张新芳独特的声腔魅力外,可以说与该剧丰富、新颖、科学及发展...
河南曲剧《陈三两》是'曲剧皇后'张新芳的代表作,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荧幕。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曲剧《陈三两》之所以久演不衰,深受大众喜爱并成为经典,除张新芳独特的声腔魅力外,可以说与该剧丰富、新颖、科学及发展创新的曲牌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今对河南曲剧的音乐创作仍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上的探究意义。一、曲牌选用的大众手法张新芳的声腔艺术中单牌复用居多,用的都是老百姓最熟悉的曲牌,她的这种创腔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的唱腔不但是自己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曲剧
陈三两
曲牌音乐
久演不衰
创腔
张新
音乐创作
长春电影制片厂
哭皇天
大调曲子
原文传递
浅议大鼓在河南地方戏中的运用
14
作者
李全生
郑红旗
《东方艺术》
2013年第S2期54-55,共2页
大鼓,又称太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因其外表看起来像花盆,故也称花盆鼓。大鼓是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以兽皮来供敲击的乐器,通常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演奏时通常竖着放置,虽然可能有一面或两面鼓膜,但实际上只使...
大鼓,又称太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因其外表看起来像花盆,故也称花盆鼓。大鼓是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以兽皮来供敲击的乐器,通常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演奏时通常竖着放置,虽然可能有一面或两面鼓膜,但实际上只使用一面。敲击时,一般只击打鼓膜中心与鼓边之间的部位,只有在制造短促而快速的击奏、断奏的特殊效果时才击打鼓的中心。关于大鼓的最早记载来自佛教,被用作敲打集众之用。《有部目得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鼓
断奏
戏曲乐队
大平调
得胜鼓
舞台气氛
演奏方法
歌唱性
黄河源头
演奏效果
原文传递
谈舞台特殊灯具在戏剧艺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雷新州
《东方艺术》
2014年第S1期83-84,共2页
舞台灯光也称为"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舞台灯光最初使用的是油灯和汽灯,其作用是照明,以简单的"照亮"方式作为传达演出形象的媒介。而舞台灯具发展到现在,已有上千种型号,其作用不仅是要使人&q...
舞台灯光也称为"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舞台灯光最初使用的是油灯和汽灯,其作用是照明,以简单的"照亮"方式作为传达演出形象的媒介。而舞台灯具发展到现在,已有上千种型号,其作用不仅是要使人"看得见",更重要的还是要情景交融,使人"看得美"。为此,在灯光设计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灯光设计
造型手段
电脑灯
使人
张生
情感变化
莺莺
色片
婚姻大事
原文传递
浅议河南曲剧曲牌的继承与创新
16
作者
李全生
《东方艺术》
2015年第S1期104-105,共2页
河南曲剧唱腔音乐伴随着河南曲剧的一步步发展,伴随着赵殿臣、任清芝、马力前、吕现争、王培英、郭建梅、彭洪甸、席景贤、庄冠生、潘永长、马牧、方可杰、梁献军等一大批曲剧音乐家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兴盛局面。兴起于20...
河南曲剧唱腔音乐伴随着河南曲剧的一步步发展,伴随着赵殿臣、任清芝、马力前、吕现争、王培英、郭建梅、彭洪甸、席景贤、庄冠生、潘永长、马牧、方可杰、梁献军等一大批曲剧音乐家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兴盛局面。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曲子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历史虽短,但发展很快,流传也非常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的河南曲剧剧团就有上百个之多,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第八、河南第二大剧种。河南曲剧的前身是"高跷曲"。"高跷曲"的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曲剧
方可杰
梁献
潘永长
八十年代
景贤
卷席筒
书韵
哭皇天
地方戏曲
原文传递
戏曲音乐工作者与流派发展的关系之拙见
17
作者
杨运雷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8期135-135,共1页
父亲退休前是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音乐主创人员之一,闲来常听他谈到对戏曲发展的种种见解。河南曲剧舞台上的《五女拜寿》、《酷情》、《孟丽君》、《李豁子离婚》、《曹操与杨修》、《红娘》、《阿Q与孔已己》、《婚姻大事...
父亲退休前是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音乐主创人员之一,闲来常听他谈到对戏曲发展的种种见解。河南曲剧舞台上的《五女拜寿》、《酷情》、《孟丽君》、《李豁子离婚》、《曹操与杨修》、《红娘》、《阿Q与孔已己》、《婚姻大事》、《飘扬的红丝带》等戏的演出,戏曲界的同行和热心的戏曲观众们应该是耳熟能详、印象颇深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工作者
戏曲发展
《曹操与杨修》
流派
《五女拜寿》
《婚姻大事》
河南曲剧
《孟丽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戏曲锣鼓的色彩功能
18
作者
和跃峰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3期108-108,共1页
在我国戏曲艺术音乐乐队中,演奏组合分为武场和文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武场包括大锣、小锣、铙钹、板鼓等;文场包括弦乐、吹管乐、拨弹乐等。具体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文场演奏出来的声音,另一种是武场(又称打击乐)演奏出来的声音,...
在我国戏曲艺术音乐乐队中,演奏组合分为武场和文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武场包括大锣、小锣、铙钹、板鼓等;文场包括弦乐、吹管乐、拨弹乐等。具体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文场演奏出来的声音,另一种是武场(又称打击乐)演奏出来的声音,文场奏出的声音叫乐音、武场奏出的声音叫叠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色彩功能
锣鼓
声音
文场
武场
演奏
吹管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戏曲编剧理论的反思与更新
19
作者
侯珺
《丝路视野》
2020年第3期10-10,12,共2页
编剧理论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比较有发展。戏曲编剧理论指的是戏曲中的编剧指导理论,从中国戏曲编剧理论的时间发展上来看,其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典、近代、现代。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有了一部分成果,但在目前仍旧有很多...
编剧理论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比较有发展。戏曲编剧理论指的是戏曲中的编剧指导理论,从中国戏曲编剧理论的时间发展上来看,其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典、近代、现代。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有了一部分成果,但在目前仍旧有很多问题。本文通过三个阶段的论述和分析,探讨了戏曲编剧理论的反思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戏曲编剧
编剧理论
反思与更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缅怀与激励——追思河南曲剧作曲家郭健梅老师
20
作者
赵红梅
《东方艺术》
2018年第16期116-118,共3页
南阳曲剧在历经跨世纪的发展中,在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的努力创造中,形成了它独特的曲声韵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说起南阳曲剧,人们自然会想起在南阳地区颇具影响的老一辈作曲家,如彭宏甸老师、郭健梅老师、高炳林老师等。这一代作...
南阳曲剧在历经跨世纪的发展中,在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的努力创造中,形成了它独特的曲声韵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说起南阳曲剧,人们自然会想起在南阳地区颇具影响的老一辈作曲家,如彭宏甸老师、郭健梅老师、高炳林老师等。这一代作曲家是促进南阳曲剧风格形成的先行者,是对南阳曲剧音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奠基人。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才推出了一大批曲剧经典保留剧目和众多曲剧表演名家,南阳曲剧的发展和如今所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曲剧
胡希华
作曲家
曲剧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曲剧“王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
作者
晋红娟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戏剧之家》
2013年第11期46-46,40,共2页
文摘
河南曲剧由地摊演唱到登上舞台至今,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曲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卓有建树的艺术家。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老师就是其中一位,经过长期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她博采众长,逐渐形成清脆婉转、甜美悠扬的曲剧"王派"艺术流派,成为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夺目的明珠。"今日是我出闺的前一晚上,还缺少上轿的绣鞋一双……"王秀玲老师主演的《风雪配》中的这段唱腔至今久唱不衰,足可见曲剧"王派"艺术的巨大魅力。研究曲剧"王派"艺术。
关键词
河南曲剧
表演艺术
艺术流派
河南省
老师
中国戏曲
主演
艺术探索
艺术家
发展过程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曲剧在历史衍变中的美学品格
2
作者
方
方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魅力中国》
2014年第6期91-91,共1页
文摘
河南曲剧是由民间小调和“高跷曲”衍变而成的,前后算起不过近百年的历史,正像山东吕剧、安徽黄梅戏、陕西眉胡戏一样,同属民歌体曲牌音乐,或日“曲牌联缀体”音乐剧种。据史料记载,曲剧的前身是在清乾隆时期的民间说唱艺术“牌子曲”的流传中。衍变为以民俗娱乐活动踩跷而歌德“高跷曲”。而后解脱高跷逐步走上高台,又经过吸纳民歌小曲小调发展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高台曲”。
关键词
历史衍变
河南曲剧
美学品格
民间说唱艺术
曲牌音乐
史料记载
乾隆时期
娱乐活动
分类号
J617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河南地方戏曲——曲剧的来源与发展
3
作者
和跃峰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6期84-85,共2页
文摘
在明朝中期到清代乾隆年间,汴梁小曲在中原广大地区极为盛行;它又吸收了雍正乾隆时期流传在北方的岔曲和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了一种以曲牌连缀为其特点的演唱形式,名曰”鼓子曲”。这个艺术形式曲牌极为丰富,大曲牌有一百多拍节奏的,像[劈破玉]、[码头]、[倒推船]、[满江红]、[三起字]、[寄生草]、[背工]等,都是一个单曲牌就可以演唱一段完整的故事,小曲牌有十多种节奏的,如:[阳调]、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曲剧
河南
演唱形式
乾隆年间
明朝中期
乾隆时期
艺术形式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银幕与舞台的水乳交融—曲剧电影艺术片《李祥和的婚事》首映礼晚会导演阐述
4
作者
买建国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魅力中国》
2014年第4期118-118,共1页
文摘
53年前,宛东大地上,一个酷爱戏曲的农家少年。开启了艺术人生的第一步—从家乡社簇县城步行百里路,来到南阳地区报考戏校。若干年后,他以大型古装戏曲剧《屠夫状元》、《盐家滩》唱红了中原大地,唱进了中南海。唱到了宝岛台湾。尤其是他演唱的大调曲子《李豁子离婚》,更是风靡全国,影响远播港澳台、东南亚。他就是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老师。他塑造的“李豁子”人物角色,伴他走过了26个年头。
关键词
电影艺术片
曲剧
导演
晚会
婚事
舞台
银幕
表演艺术家
分类号
J95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艺术戏曲舞台与服饰
被引量:
1
5
作者
孙艺华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戏剧之家》
2014年第9期17-17,21,共2页
文摘
戏剧本质上讲乃是一种再现性的艺术,就是戏剧应该让模仿者化身任务,用动作来模仿,竭力把剧中情景摆在人们的眼前,这样才能让人们看的清清楚楚,仿佛置身于发生时间的现场中,这就是舞台艺术。下面我要谈的就是舞台艺术与服饰的连接关系。戏曲服装如果离开了戏剧内容离开了演员的唱作表演,它只是一件衣服,也可以讲是件工艺品。服装要表现出个性,但这种表现是有一定的限度,还应当考虑人物的个性特征。这在现代戏曲中反映的特别强。
关键词
戏曲服装
戏剧本质
舞台艺术
戏曲舞台
模仿者
现代戏曲
再现性
削职为民
服装色彩
角色身份
分类号
J816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戏曲旦角艺术的表演技法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丽丽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5期117-117,共1页
文摘
在戏曲传统剧目中,以旦角(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女性人物)应工的戏很多,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等。怎样才能使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具有鲜明的个性,我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剧本,深入揣摩戏情戏理,熟悉了解角色的家庭、经历、理想、性格、社会地位、感情变化,以至于人物气质,然后根据角色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技巧,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关键词
戏曲角色
表演技法
旦角
艺术
女性人物
传统剧目
人物个性
《拾玉镯》
分类号
J82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服饰艺术与美
7
作者
孙艺华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1期193-193,209,共2页
文摘
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明,创造了辉煌的传统戏剧服装艺术。大家知道,戏剧是以人的动作形象来反映生活、变现思想的。而剧装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人物的外形外貌,是变现人物社会地位、生活境遇、精神气质的有利因素之一。剧装是演员塑造舞台形象的最直接的辅助手段。在古今中外演出史上,演剧中没有布景可以,但剧装是不可缺少的。人物造型乃是戏装艺术中的最基本的因素。在传统戏曲剧目中有许多人物形象可说是家喻户晓。
关键词
服饰艺术
剧装
舞台形象
服装艺术
戏曲剧目
人物形象
传统戏剧
舞台服装
人物造型
戏剧服装
分类号
J816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
8
作者
靳先帅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6期85-86,共2页
文摘
由于中国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呈现中国精神、中国风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社会主义性”的独有发展历程,使得中国主流大片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存在一些固有的通病,比如部分主流大片中国家形象概念化,叙事时间设置非当下性等。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在银幕上成功创造出“美国梦”和韩国影视“韩流”汹涌席卷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为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提供了可鉴之处: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应润雨细无声,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国家归属感
中国梦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越剧《万婴之母》导演阐述
9
作者
李杰
王蠡
机构
河南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福建芳华越剧院
出处
《福建艺术》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文摘
无数次地阅读王勇的剧本《万婴之母》、看了很多关于林巧稚的历史材料和记述,无数个日夜寻找着《万婴之母》立体表达呈现的方式方法,试图去瞻仰膜拜她那圣洁的灵魂,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汇来命题我的导演阐述,因为,什么词汇都配不上她的“圣洁”,都无法概括她富有神性的大美、大爱!
关键词
林巧稚
生命至上
导演阐述
人民至上
词汇
圣洁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舞台灯光设计与戏曲创作的关系
被引量:
1
10
作者
崔伦祥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1期10-10,12,共2页
文摘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进步,舞台灯光设备等不断的更新换代,戏曲演出运用的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舞台灯光设计在戏曲舞台上已成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能很好的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满足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学问。舞台灯光设计,是运用各种灯具及自己的学识等手段,根据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变化的手段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美好的舞台效果,从而达到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故事的主题。
关键词
舞台灯光设计
戏曲创作
中心人物
戏曲舞台
戏曲演出
舞台效果
光色
戏剧创作
舞台演出
一个木工
分类号
J814.4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曲剧新生代作曲家的音乐魅力
11
作者
赵红梅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1,共2页
文摘
河南曲剧是河南地方戏的第二大剧种,曲剧音乐质朴、醇厚,魅力无穷,深受戏迷喜爱。梁献君老师是近年来曲剧创作队伍中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唱腔名段在曲剧戏迷爱好者中广为流传,他的作品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肯定。他创作出的近几十部作品,在省、市级和国家级大赛中荣获“金奖”,并拍成电视剧、电影等,是一名颇具实力的新一代作曲家,我们有必要对他的创作理念和音乐特点去作更进一步了解和探讨,
关键词
河南曲剧
音乐魅力
作曲家
新生代
创作队伍
音乐特点
创作理念
地方戏
分类号
J617.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对老戏新编的一些创作尝试
12
作者
张英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戏剧之家》
2015年第3期44-45,共2页
文摘
本文主要总结了笔者在改编曲剧小戏《桑林收子》中的探索和收获,具体探讨了幽默语言、夸张表演的运用,以及如何根据唱腔特点进行设计,并对小品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借鉴。
关键词
曲剧
《桑林收子》
老戏新编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曲剧《陈三两》曲牌音乐探析
13
作者
赵红梅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东方艺术》
2016年第S1期93-95,共3页
文摘
河南曲剧《陈三两》是'曲剧皇后'张新芳的代表作,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荧幕。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曲剧《陈三两》之所以久演不衰,深受大众喜爱并成为经典,除张新芳独特的声腔魅力外,可以说与该剧丰富、新颖、科学及发展创新的曲牌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今对河南曲剧的音乐创作仍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上的探究意义。一、曲牌选用的大众手法张新芳的声腔艺术中单牌复用居多,用的都是老百姓最熟悉的曲牌,她的这种创腔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的唱腔不但是自己唱的。
关键词
河南曲剧
陈三两
曲牌音乐
久演不衰
创腔
张新
音乐创作
长春电影制片厂
哭皇天
大调曲子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议大鼓在河南地方戏中的运用
14
作者
李全生
郑红旗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东方艺术》
2013年第S2期54-55,共2页
文摘
大鼓,又称太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因其外表看起来像花盆,故也称花盆鼓。大鼓是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以兽皮来供敲击的乐器,通常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演奏时通常竖着放置,虽然可能有一面或两面鼓膜,但实际上只使用一面。敲击时,一般只击打鼓膜中心与鼓边之间的部位,只有在制造短促而快速的击奏、断奏的特殊效果时才击打鼓的中心。关于大鼓的最早记载来自佛教,被用作敲打集众之用。《有部目得迦》
关键词
盆鼓
断奏
戏曲乐队
大平调
得胜鼓
舞台气氛
演奏方法
歌唱性
黄河源头
演奏效果
分类号
J617.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谈舞台特殊灯具在戏剧艺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雷新州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东方艺术》
2014年第S1期83-84,共2页
文摘
舞台灯光也称为"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舞台灯光最初使用的是油灯和汽灯,其作用是照明,以简单的"照亮"方式作为传达演出形象的媒介。而舞台灯具发展到现在,已有上千种型号,其作用不仅是要使人"看得见",更重要的还是要情景交融,使人"看得美"。为此,在灯光设计过程中。
关键词
戏剧艺术
灯光设计
造型手段
电脑灯
使人
张生
情感变化
莺莺
色片
婚姻大事
分类号
J813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议河南曲剧曲牌的继承与创新
16
作者
李全生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东方艺术》
2015年第S1期104-105,共2页
文摘
河南曲剧唱腔音乐伴随着河南曲剧的一步步发展,伴随着赵殿臣、任清芝、马力前、吕现争、王培英、郭建梅、彭洪甸、席景贤、庄冠生、潘永长、马牧、方可杰、梁献军等一大批曲剧音乐家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兴盛局面。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曲子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历史虽短,但发展很快,流传也非常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的河南曲剧剧团就有上百个之多,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第八、河南第二大剧种。河南曲剧的前身是"高跷曲"。"高跷曲"的演出。
关键词
河南曲剧
方可杰
梁献
潘永长
八十年代
景贤
卷席筒
书韵
哭皇天
地方戏曲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戏曲音乐工作者与流派发展的关系之拙见
17
作者
杨运雷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8期135-135,共1页
文摘
父亲退休前是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音乐主创人员之一,闲来常听他谈到对戏曲发展的种种见解。河南曲剧舞台上的《五女拜寿》、《酷情》、《孟丽君》、《李豁子离婚》、《曹操与杨修》、《红娘》、《阿Q与孔已己》、《婚姻大事》、《飘扬的红丝带》等戏的演出,戏曲界的同行和热心的戏曲观众们应该是耳熟能详、印象颇深吧。
关键词
音乐工作者
戏曲发展
《曹操与杨修》
流派
《五女拜寿》
《婚姻大事》
河南曲剧
《孟丽君》
分类号
J603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戏曲锣鼓的色彩功能
18
作者
和跃峰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3期108-108,共1页
文摘
在我国戏曲艺术音乐乐队中,演奏组合分为武场和文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武场包括大锣、小锣、铙钹、板鼓等;文场包括弦乐、吹管乐、拨弹乐等。具体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文场演奏出来的声音,另一种是武场(又称打击乐)演奏出来的声音,文场奏出的声音叫乐音、武场奏出的声音叫叠音。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色彩功能
锣鼓
声音
文场
武场
演奏
吹管乐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戏曲编剧理论的反思与更新
19
作者
侯珺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丝路视野》
2020年第3期10-10,12,共2页
文摘
编剧理论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比较有发展。戏曲编剧理论指的是戏曲中的编剧指导理论,从中国戏曲编剧理论的时间发展上来看,其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典、近代、现代。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有了一部分成果,但在目前仍旧有很多问题。本文通过三个阶段的论述和分析,探讨了戏曲编剧理论的反思和发展。
关键词
戏曲
戏曲编剧
编剧理论
反思与更新
发展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缅怀与激励——追思河南曲剧作曲家郭健梅老师
20
作者
赵红梅
机构
河南
省
曲剧
艺术
保护
传承
中
心
出处
《东方艺术》
2018年第16期116-118,共3页
文摘
南阳曲剧在历经跨世纪的发展中,在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的努力创造中,形成了它独特的曲声韵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说起南阳曲剧,人们自然会想起在南阳地区颇具影响的老一辈作曲家,如彭宏甸老师、郭健梅老师、高炳林老师等。这一代作曲家是促进南阳曲剧风格形成的先行者,是对南阳曲剧音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奠基人。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才推出了一大批曲剧经典保留剧目和众多曲剧表演名家,南阳曲剧的发展和如今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
河南曲剧
胡希华
作曲家
曲剧音乐
分类号
J617.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析曲剧“王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晋红娟
《戏剧之家》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南曲剧在历史衍变中的美学品格
方
方
《魅力中国》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漫谈河南地方戏曲——曲剧的来源与发展
和跃峰
《美与时代(城市)》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银幕与舞台的水乳交融—曲剧电影艺术片《李祥和的婚事》首映礼晚会导演阐述
买建国
《魅力中国》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谈艺术戏曲舞台与服饰
孙艺华
《戏剧之家》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浅谈戏曲旦角艺术的表演技法
李丽丽
《美与时代(城市)》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服饰艺术与美
孙艺华
《戏剧之家》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
靳先帅
《美与时代(城市)》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越剧《万婴之母》导演阐述
李杰
王蠡
《福建艺术》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舞台灯光设计与戏曲创作的关系
崔伦祥
《戏剧之家》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河南曲剧新生代作曲家的音乐魅力
赵红梅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12
对老戏新编的一些创作尝试
张英
《戏剧之家》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河南曲剧《陈三两》曲牌音乐探析
赵红梅
《东方艺术》
2016
0
原文传递
14
浅议大鼓在河南地方戏中的运用
李全生
郑红旗
《东方艺术》
2013
0
原文传递
15
谈舞台特殊灯具在戏剧艺术中的应用
雷新州
《东方艺术》
2014
0
原文传递
16
浅议河南曲剧曲牌的继承与创新
李全生
《东方艺术》
2015
0
原文传递
17
戏曲音乐工作者与流派发展的关系之拙见
杨运雷
《美与时代(城市)》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浅谈戏曲锣鼓的色彩功能
和跃峰
《魅力中国》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戏曲编剧理论的反思与更新
侯珺
《丝路视野》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缅怀与激励——追思河南曲剧作曲家郭健梅老师
赵红梅
《东方艺术》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