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牛国辉 谢加阳 +6 位作者 朱登纳 崔博 赵会玲 王明梅 冯欢欢 张萌萌 李停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1,共6页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开展较少。目的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GDD患儿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首次住院就诊的120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化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8例)、400 U组(37例)和1 200 U组(35例)。常规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400 U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400 U/d维生素D;1 200 U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 200 U/d维生素D。收集3组患儿的性别、就诊年龄等基本资料;于入院时(治疗前)及第3个疗程末(治疗后)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评估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5个能区的发育商(DQ)];记录发生在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次数,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组患儿性别、居住地、出生季节、分娩方式、就诊年龄、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主要就诊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儿25(OH)D水平、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200 U组患儿血25(OH)D水平、Gesell量表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DQ值高于常规组(P<0.05)。第1、2疗程期间,3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期间,1 200 U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及400 U组(P<0.05)。结论 补充1 200 U维生素D对GDD患儿的康复疗效有益,且能减少康复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育障碍 广泛性 全面性发育迟缓 维生素D Gesell量表 不良事件 康复治疗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谢加阳 牛国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3,共8页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NDDs)是由于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影响大脑多功能区的慢性发育性脑功能障碍;维生素D(Vit D)作为一种神经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基因和非基因作用机制发挥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Vit D水平与NDDs关系的研究...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NDDs)是由于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影响大脑多功能区的慢性发育性脑功能障碍;维生素D(Vit D)作为一种神经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基因和非基因作用机制发挥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Vit D水平与NDDs关系的研究发现,发育期Vit D缺乏是部分NDDs的危险因素;成长早期Vit D缺乏会影响大脑发育,扰乱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可降低机体和大脑的抗氧化能力。本文重点综述Vit D在脑组织中的作用机制、与NDDs的关系、近期研究的进展及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期加深对Vit D在NDDs中作用的了解及为NDDs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对早产儿脑血流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晨 李文丽 +5 位作者 陆林 朱楚 秦璠玥 苑孟杰 薛倩茹 徐发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测量的脑血流值(cerebral blood flow,CBF)评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局部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8月—2...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测量的脑血流值(cerebral blood flow,CBF)评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局部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转入新生儿科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于纠正胎龄35~40周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及ASL检查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BPD分为BPD组(n=45)和非BPD组(n=45),比较两组早产儿ASL相同感兴趣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和基底神经节)CBF值的差异。结果与非BPD组早产儿相比,BPD组早产儿1 min Apgar评分更低,辅助通气时间更长,胎儿窘迫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时纠正胎龄、日龄等混杂因素后,与非BPD组相比,BPD组左右两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神经节、丘脑的CBF值仍较高(P<0.05)。结论BPD可使早产儿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增高,可能与前期缺氧、较长时间辅助通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脑血流量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Joubert综合征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4
作者 张广宇 赵云霞 +3 位作者 赵会玲 唐国皓 王鹏亮 朱登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 分析儿童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JS)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断的20例JS患儿的临床资料、遗传学结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20例JS患儿中,男11例,女9例... 目的 分析儿童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JS)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断的20例JS患儿的临床资料、遗传学结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20例JS患儿中,男11例,女9例。患儿临床表现以发育迟缓(20例,100%)、眼球运动异常(19例,95%)、肌张力低下(16例,80%)多见,5例(25%)出生时呼吸节律异常,3例(15%)面容异常(包括前额突出、耳位低、三角口),所有患儿均无肢体畸形。20例(100%)患儿头部影像学均有典型的“磨牙征”、“中线裂征”,6例(30%)患儿眼部检查异常。完成基因检测7例,发现6个致病基因(CPLANE1、RPGRIP1L、MKS1、CC2D2A、CEP120、AHI1基因)。结论 对于发育迟缓患儿,尤其是伴随眼球运动异常、肌张力低下症状,建议完善头部影像学检查明确有无“磨牙征”、“中线裂征”等特征,以排查JS,避免漏诊、误诊。JS有多种致病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BERT综合征 临床特征 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决珍珍 宋娟 +4 位作者 张香敏 张含 董会敏 李文冬 徐发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75-2279,共5页
背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会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目前关于NEC并发不良神经结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新生儿NEC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 背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会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目前关于NEC并发不良神经结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新生儿NEC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确诊为Ⅱ~Ⅲ期NE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的新生儿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合并症、新生儿期并发症。所有患儿随访至纠正年龄1岁,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Ⅲ(BSID-Ⅲ)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患儿分为神经发育障碍组和神经发育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Ⅱ~Ⅲ期NEC患儿236例,其中死亡23例、失访13例,完成随访200例。200例患儿中神经发育障碍21例(10.5%,神经发育障碍组),神经发育正常179例(89.5%,神经发育正常组)。神经发育障碍组患儿出生体质量低于神经发育正常组,败血症、肠穿孔、短肠综合征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000 g〔OR=4.603,95%CI(1.220,17.365),P=0.024〕、败血症〔OR=4.401,95%CI(1.191,16.262),P=0.026〕、肠穿孔〔OR=5.239,95%CI(1.522,18.029),P=0.009〕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生体质量<1000 g、败血症、肠穿孔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新生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注意早期识别和预防,以降低NEC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婴儿 新生 疾病 神经发育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膜早破极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和主要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董会敏 宋娟 +3 位作者 决珍珍 位乐乐 李文冬 周竹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5-581,共7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极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和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PROM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极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和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PROM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临床资料。根据胎膜破裂至分娩的时间不同分为4组:PROM<18 h(107例)、PROM 18 h~<3 d (111例)、PROM 3 d~<14 d (144例)和PROM≥14 d (37例);根据是否发生EOS分为EOS组(42例)和非EOS组(357例);根据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359例)和死亡组(40例)。分析不同PROM时间极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ROM极早产儿发生EOS和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不同PROM时间极早产儿新生儿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1 000 g (OR=4.353,P=0.042)、Ⅲ度羊水污染(OR=4.132,P=0.032)及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OR=2.528,P=0.021)是PROM极早产儿发生EOS的预测因素。较低的出生体重(<1 000 g或1 000~1 499 g;OR分别为11.267、3.456,P分别为0.004、0.050)、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OR=5.572,P<0.001)和新生儿败血症(OR=2.631,P=0.012)是PROM极早产儿死亡的预测因素。结论 PROM时间延长不增加极早产儿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PROM极早产儿的主要不良结局与较低的出生体重、肺发育不成熟和全身感染密切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 (6):575-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早发型败血症 不良结局 极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多重益生菌对早产儿的影响
7
作者 王军 王茹 +8 位作者 张宇航 宋娟 徐发林 董慧芳 夏磊 曹洋洋 张含 唐晓康 郭倩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18-821,共4页
目的分析出生后早期应用多重益生菌对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尤其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预防作用及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目的分析出生后早期应用多重益生菌对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尤其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预防作用及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出生后第2天添加多重益生菌,连续28 d;给予对照组正常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观察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尤其是NEC全阶段发病率、NEC(≥2期)发病率和智能发育评定分值。结果试验组NEC全阶段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EC(≥2期)发病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月龄6个月时智能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程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多重益生菌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育,降低早产儿NEC全阶段发病率,但不能降低NEC发生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智力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管饲喂养指征的脑性瘫痪患儿营养干预的回顾性研究
8
作者 张利红 史凯丽 +3 位作者 陈功勋 王瑞霞 程志伟 朱登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对符合管饲喂养指征的脑性瘫痪(脑瘫)合并营养不良患儿在经口喂养和管饲喂养干预下, 观察营养指标及临床并发症、呼吸道感染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院住院的符合... 目的对符合管饲喂养指征的脑性瘫痪(脑瘫)合并营养不良患儿在经口喂养和管饲喂养干预下, 观察营养指标及临床并发症、呼吸道感染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院住院的符合管饲喂养指征的脑瘫合并营养不良患儿82例, 分为经口喂养组和管饲喂养组, 应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等分析2组干预前后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AZ)及身高/身长别体重Z评分(WHZ)等营养指标及临床并发症和呼吸道感染改善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3个月, 经口喂养组60例, 管饲喂养组22例, 管饲喂养组WHZ[-0.23(-1.79, 0.88)]改善优于经口喂养组[-1.62(-2.02, -0.91)](P<0.05);营养干预后6个月, 经口喂养组50例, 管饲喂养组16例, 管饲喂养组WAZ[-0.80(-1.92, -0.42)比-2.26(-2.88, -1.84)]、HAZ(-1.31±1.23比-2.32±1.19)、WHZ(-0.74±1.39比-1.58±1.03)改善均优于经口喂养组(均P<0.05);营养干预后12个月, 经口喂养组30例, 管饲喂养组10例, 管饲喂养组WAZ[-1.06(-1.77, -0.88)比-2.25(-3.06, -1.47)]、HAZ(-1.22±1.63比-2.54±1.50)改善均优于经口喂养组(均P<0.05)。管饲喂养组临床并发症改善情况优于经口喂养组, 管饲喂养组中呛咳(χ^(2)=16.29, P=0.001)、呕吐(χ^(2)=6.81, P=0.013)在营养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在营养干预后3个月、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符合管饲喂养指征的脑瘫患儿中, 与经口喂养相比, 管饲喂养能更有效地优化临床营养指标, 降低各类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营养不良 经口喂养 管饲喂养
原文传递
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工具(SGNA)在住院神经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功勋 朱登纳 +8 位作者 王玉梅 游杰 程志伟 张广宇 李三松 杨磊 王明梅 赵云霞 王瑞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2-967,共6页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工具(SGNA)评估结果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其对住院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营养评估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以2019年1月—10月住院的1466例神经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SGNA对其进行营养评估,使用WHO推荐的人体测量...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工具(SGNA)评估结果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其对住院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营养评估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以2019年1月—10月住院的1466例神经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SGNA对其进行营养评估,使用WHO推荐的人体测量Z值评分法来验证SGNA对神经损伤患儿营养评估的有效性。结果以SGNA评估的中、重度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14%、3.27%、18.41%。以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及综合Z值为标准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9.69%、12.48%、10.10%和21.56%。以WAZ作为参照标准,SGNA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6.62%、88.90%、0.76。以综合Z值评分法作为参照标准,这些分别为57.28%、92.27%、0.50。SGNA与WHZ、综合Z值之间均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53、0.523,P均<0.001)。SGNA评估结果与WAZ和WHZ之间相关系数为-0.52、-0.45。结论SGNA是有别于人体测量更为全面的营养评估方法,可以作为神经损伤患儿可靠的营养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营养评估 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工具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癫痫的长程管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登纳 牛国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癫痫在儿童时期高发,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癫痫的治疗具有疗程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长程管理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国不同地区儿童癫痫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文章就儿童癫痫的... 癫痫在儿童时期高发,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癫痫的治疗具有疗程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长程管理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国不同地区儿童癫痫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文章就儿童癫痫的长程管理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管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静息能量消耗的临床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登纳 史凯丽 +5 位作者 乔俊英 王军 陈功勋 牛国辉 李兵兵 王明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0-58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静息能量消耗(REE)特点,探讨常用REE预测公式在脑瘫患儿中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24~144月龄脑... 目的:观察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静息能量消耗(REE)特点,探讨常用REE预测公式在脑瘫患儿中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24~144月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11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间接测热法测定REE,脑瘫组按照GMFCS分为Ⅰ~Ⅱ级(20例)、Ⅲ级(6例)、Ⅳ~Ⅴ级(10例)3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REE实测值(MREE)比较;Harris-Benedict、WHO、Schofield-W、Schofield-WH及Oxford预测公式的预测值(PREE)与MREE进行一致性、相关性等分析。独立样本应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分类资料应用χ^(2)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对MREE与PRE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均方根误差评估各REE预测公式PREE值的准确性。结果:对照组MREE为(952.18±270.56)kcal/d,脑瘫儿童MREE为(801.81±201.89)kcal/d。Ⅰ~Ⅱ级组MREE为(868.30±194.81)kcal/d,Ⅲ级组MREE为(813.17±192.48)kcal/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Ⅴ级组MREE为666.00(513.50,775.50)kcal/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arris-Benedict、WHO、Schofield-W、Schofield-WH、Oxford公式的PREE与MRE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确分类率分别为33.3%、47.2%、41.7%、47.2%、41.7%;相关系数分别为0.585、0.700、0.703、0.712、0.701;一致性界限分别为(-297.77,359.22)、(-245.60,326.94)、(-250.62,316.05)、(-242.22,177.36)、(-241.28,325.81),临床可接受范围为-80.18~80.18 kcal/d;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8.09 kcal/d、149.64 kcal/d、146.24 kcal/d、144.23 kcal/d、148.77 kcal/d。结论:CMFCSⅣ和Ⅴ级患儿的MREE值显著下降,当无法通过间接测热法监测脑瘫患儿的REE值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时,临床可优先考虑应用Schofield-WH预测公式计算脑瘫患儿的REE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静息能量消耗 间接测热法 一致性界限
原文传递
极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位乐乐 宋娟 +4 位作者 董会敏 决珍珍 李文冬 徐发林 王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接受输注红细胞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符合TA-NEC组纳入标准的极早产儿为TA-NEC组;按1:2比例匹配同期同性别...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接受输注红细胞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符合TA-NEC组纳入标准的极早产儿为TA-NEC组;按1:2比例匹配同期同性别、胎龄(±3d)、出生体重(±200g)、输血日龄(±3d)的非NEC极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点差异,探讨TA-N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4例极早产儿,男138例、女66例,平均胎龄(29.0±1.5)周,中位出生体重1100.0(951.0~1200.0)g。TA-NEC组68例,对照组136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晚发型败血症是极早产儿发生TA-N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完全经口喂养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患有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和/或晚发型败血症的极早产儿在输注红细胞后48 h内更容易发生NEC。预防围生期缺氧和败血症,在安全前提下完成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对降低极早产儿TA-NEC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极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决珍珍 宋娟 +3 位作者 周竹叶 李文冬 岳宇阳 徐发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4-661,共8页
目的构建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1714例的临床资料。按7:3比率将1714例极早产儿随机分为训练队列(1179例)和验证队列(535例),通过l... 目的构建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1714例的临床资料。按7:3比率将1714例极早产儿随机分为训练队列(1179例)和验证队列(5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由验证集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1714例极早产儿中,住院期间死亡260例,存活1454例。对训练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筛选出胎龄<28周、出生体重<1000g、重度窒息、重度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Ⅲ~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败血症、剖宫产、孕母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8个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队列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AUC为0.790(95%CI:0.751~0.828),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AUC为0.808(95%CI:0.754~0.86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阈值概率分别为10%~60%和10%~70%时对极早产儿进行临床干预具有较高的净收益。结论构建并验证了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死亡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极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头颅MRI表现与其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军 周丽杰 +7 位作者 郭倩玉 李兵兵 苏春娅 袁俊英 朱登纳 熊华春 宋娟 曹洋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治的325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儿均给予头颅MRI检...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治的325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儿均给予头颅MRI检查,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对其粗大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头颅MRI异常表现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MRI异常结果与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入选脑瘫患儿的头颅MRI呈现多种异常改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发育不良(OR=8.530,95%CI:5.031-14.330)、脑室扩大(OR=4.611,95%CI:1.327-10.29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OR=4.313,95%CI:2.084-8.153)、丘脑异常信号(OR=6.372,95%CI:3.160-11.175)、缺血缺氧性脑病后变化(OR=7.249,95%CI:2.354-13.642)均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卡方检验发现PVL患儿多合并视力障碍(62.1%),胼胝体变薄患儿多合并智力低下(14.0%),丘脑异常信号患儿多合并听力障碍(66.7%)及语言障碍(30.8%)。结论本研究入选患儿头颅MRI结果与其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评级、脑瘫合并症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用于脑瘫儿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为临床制订康复计划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儿童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儿童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肌张力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登纳 乔璐莎 +1 位作者 张广宇 陈功勋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脑瘫常见类型之一,肌张力障碍为其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病情较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文章从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共患病、神经影像学、康复评定、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 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脑瘫常见类型之一,肌张力障碍为其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病情较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文章从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共患病、神经影像学、康复评定、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医生在此类脑瘫患儿的预防、早期诊断及康复等方面决策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 肌张力障碍 舞蹈手足徐动
原文传递
EAST/SeSAME综合征患儿1例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16
作者 张广宇 王明梅 +3 位作者 陈功勋 杨磊 李三松 朱登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1例表现为癫痫、感音神经性耳聋、共济失调、智力障碍的男性EAST/SeSAME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EAST/SeSAME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对候选变异... 目的探讨1例表现为癫痫、感音神经性耳聋、共济失调、智力障碍的男性EAST/SeSAME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EAST/SeSAME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KCNJ10基因存在c.557T>C(p.Val186Ala)和c.386T>A(p.Ile129Asn)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二者均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PP4;PM1+PM2_Supporting+PM3+PP3+PP4)。结论患者为KCNJ10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EAST/SeSAME综合征。上述发现丰富了KCNJ10基因的变异谱,并为患儿家庭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SeSAME综合征 KCNJ10基因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极早产儿不同程度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分析
17
作者 宋娟 周竹叶 +2 位作者 李克难 李兵兵 徐发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98-0104,共7页
探讨极早产儿不同程度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临床特征和远期神经预后。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IVH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程度分为轻... 探讨极早产儿不同程度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临床特征和远期神经预后。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IVH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程度分为轻度IVH组和重度IVH组,比较不同程度IVH的临床特征;随访至4-10岁,比较两组极早产儿的智力、运动、视听觉等神经发育情况。结果 共纳入IVH极早产儿303例,其中轻度IVH组266例,重度IVH组37例,失访53例,死亡27例,完成随访223例。与轻度IVH组相比,重度IVH组的出生胎龄更小(P<0.05),母亲产前糖皮质激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机械通气使用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越小(OR=0.738,95%CI(0.567~0.960),P=0.024)、使用机械通气(OR=2.661,95%CI(1.184~5.979),P=0.018),发生重度IVH的风险越高,产前糖皮质激素是重度IVH的保护因素(OR=0.396,95%CI(0.178~0.881),P=0.023)。随访至4-10岁,重度IVH组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IVH组(71.9% vs. 13.8%,P<0.001)。结论 胎龄越小、使用机械通气可加重IVH程度,产前糖皮质激素是重度IVH的保护因素。重度IVH极早产儿的远期神经发育结局较轻度IVH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极早产儿 临床特征 远期预后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后院际转运时间对极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出院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玉茹 顾昕玥 +6 位作者 徐发林 赵芳萍 夏磊 曹云 孙建华 石静云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390,共7页
目的分析国内院际转运极早产儿日龄分布情况,总结不同日龄转运极早产儿的围产期特征、出院结局以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全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极早产儿队列中胎龄24~31周^(+6)... 目的分析国内院际转运极早产儿日龄分布情况,总结不同日龄转运极早产儿的围产期特征、出院结局以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全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极早产儿队列中胎龄24~31周^(+6)、在外院出生后转入CHNN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救治的、排除严重先天畸形的极早产儿3405例。按照转运进入CHNN NICU的日龄分为早期转运组(≤1 d)、延迟转运组(>1~7 d)和晚期转运组(>7 d)。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3组极早产儿的一般临床情况、治疗情况及出院结局的差异。结果3405例极早产儿的中位胎龄为29.7周(28.3~31.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321.0±316.5)g。早期转运组2031例(59.6%),延迟转运组406例(11.9%),晚期转运组968例(28.4%)。转运极早产儿产房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比例为8.4%(237/2806),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为32.9%(924/2805)。共62.7%(1569/2504)的患儿母亲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转运组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为68.7%(1121/1631),高于延迟转运组[56.1%(152/271),χ^(2)=16.78,P<0.017]和晚期转运组[49.2%(296/602),χ^(2)=72.56,P<0.017]。转运极早产儿总死亡率为12.7%(431/3405),其中早期、延迟及晚期转运组患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52/2031)、16.3%(66/406)和11.7%(113/9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057)。延迟转运组和晚期转运组患儿重度脑室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转运组,晚期转运组患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延迟转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法,P值均<0.017)。晚期转运组极早产儿出院日龄为66.0 d(51.0~86.0 d),出院纠正胎龄为38.9周(37.1~41.2周),均大于早期转运组[48.0 d(37.0~64.0 d),Z=260.83;36.9周(35.7~38.3周),Z=294.32]和延迟转运组患儿[52.0 d(41.0~64.0 d),Z=81.49;37.4周(36.1~38.7周),Z=7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7)。结论目前国内仍有大量极早产儿需要生后转院。转运日龄越晚、极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故建议可能发生极早产的孕妇宫内转运或生后尽早转运,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度早产 病人转送 时间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时间治疗学
原文传递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探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对早产儿出生晚期脑血流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19
作者 马徜徉 张晨 +4 位作者 陆林 张萌 薛倩茹 王彬 徐发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7-931,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探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对早产儿出生晚期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6月出生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于...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探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对早产儿出生晚期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6月出生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于校正胎龄35~40周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ASL检查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出生1周内头颅超声结果分为轻度IVH组(25例)和无出血组(40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VH-IVH对额叶皮质、颞叶皮质、顶叶皮质、枕叶皮质、丘脑和基底神经核等不同ASL感兴趣区CBF值的影响。结果与无出血组相比,轻度IVH组出生胎龄更大[29.0(28.5,30.4)周比28.2(27.0,31.0)周,Z=-2.398、P=0.016]、头颅MRI检查时最近一次红细胞压积(HCT)更高[29.6(26.4,32.3)%比27.8(25.6,30.5)%,Z=-2.155、P=0.031]、检查时体重更大[2015.0(1930.0,2127.5)g比1950.0(1900.0,1997.5)g,Z=-3.314、P=0.00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出生胎龄、最近一次HCT、检查时体重)后,轻度IVH组额叶(95%CI:-8.367~-4.042,P<0.001)、颞叶(95%CI:-19.077~-2.854,P=0.008)、顶叶(95%CI:-8.344~-3.502,P<0.001)、枕叶(95%CI:-9.446~-3.645,P<0.001)、基底神经核(95%CI:-7.543~-1.963,P=0.001)、丘脑(95%CI:-8.051~-2.372,P<0.001)的CBF值仍低于无出血组。结论相同纠正胎龄时,轻度IVH与早产儿局部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区域的低CBF相关,但其对远期神经系统预后的预测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灌注 脑血流量 动脉自旋标记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瘫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军 张宇航 +7 位作者 周丽杰 曹洋洋 王茹 苏春娅 王俊辉 李兵兵 朱登纳 熊华春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脑瘫伴睡眠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脑瘫伴睡眠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睡眠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持续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PSG各因子监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P<0.05);通过分析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各时相发现,干预后重度脑瘫组N2(浅睡期睡眠深度)百分比、中度脑瘫组N3(深睡期睡眠深度)百分比的增加幅度均较轻度脑瘫组更显著( P<0.05);干预后混合型脑瘫组N2、N3百分比、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组N3百分比的增加幅度均较痉挛型脑瘫组更显著( P<0.05)。 结论:rTMS治疗可改善脑瘫儿童的睡眠障碍,尤其对中重度脑瘫患儿N2期睡眠、混合型脑瘫及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N3期睡眠的改善作用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睡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导睡眠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